变身香江-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种人是什么人啊?还管家婆,也不嫌害臊。现在你就是想要当监制,也还不行。监制的门门道道海了去,如果你原意,就暂时跟着许导演学习。《情书》的监制,我请了她。”
“好吧,谁让我进了商学院呢,天生就是要和钱打交道的。让我这个英雄有用武之地,也只好委身给你了。”
“还商学院呢,也不知道是谁半路就逃跑了。”
“虽然从在中大的商学院半途而废,但我在加拿大也不是整日以泪洗面的,我可有去西安大略大的商学院旁听。如今的我,可以说是艺成出山,学艺归来,正准备大展拳脚。”
“西安大略大的商学院,听说蛮好的院系哦,不是那么容易进吧?”
林静的同学中,在去年有一个考上了这所大学,所以有一定的了解,比中大要难考不少。毕竟不是本地的院校,而且西安大略大在加拿大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学,全球排名都不低。
“其实去西安大略大,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能拿得出来有份量的,而自己本身不太差,就没问题了。这些大学,讲究宽进严出,何况,我不过是旁听而已,又不用他们出毕业证。”
时间在悄悄的溜走,不知不觉的,已经到了八点多。
在往常,这个时间,周彗敏就会过来,跟着林静学习《情书》的演绎事宜。
例如林静给周彗敏解析少女藤井树这个角色,以增加周彗敏对自己所要饰演的角色的理解程度。这个过程很深入,林静尝试着教周彗敏一种角色分析法。
这种法子,是对角色理解之后的一种延伸想像。毕竟电影里,所展现的角色,限于时间,是很有限的。演员想要演得,就只能不断的深挖角色资料。
有时候王组贤也会来,那么林静就安排两人对戏。在梁音宁回来后,对戏的时候就更加方便了。
如此小半个月过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对同学们,在这里,只能说非常抱歉。但无论如何,本书会写下去,直到完本。另,有喜欢数学、物理,或者数学系、物理系出身的同学吗?(。。)
第一百九十二章 《情书》开机()
《情书》经过改编,背景放在台湾。
选演员的时候林静经过考虑,成年女主角藤井树和渡边博子让林清霞来饰演,一人分饰两角。
毕竟这是一部文艺片,林清霞本是演文艺片出身的,在台湾很有市场。
成年男主角秋叶茂是梁佳辉,梁佳辉的召力当然比不上林清霞,但在经过《开心鬼》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至于少年少女,少年藤井树是梁潮伟,少女藤井树是周彗敏。
他们两个就逊色多了,不过梁潮伟倒是比周彗敏要好上不少。
在去年9月份,无线五虎被无线推出来,到现在,名声已悄然鹊起,不像周彗敏,压根是新人一个,无论是小荧屏还是大银幕,都是纯粹的新面孔。
在男女主角确定了之后,各大小配角就比较容易找了。
此外,《情书》需要的龙套不少。
因为林静与无线合作得还蛮愉快,所以龙套不少不少都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特别以最近两年训练班出来的艺员居多。
因为是林静编剧导演的作品,所以虽然是龙套,倒是有不少人原意参加。
有台词的让周星弛、吴振宇、李梓雄等几个分了去,没有台词,仅当作人肉背景的,也有吴启华、刘青云、吴君茹、刘佳玲等人。
这些一个个在未来大红大紫的演员明星,现在都还是粉嫩以至于稚嫩的新人。能够得到在林静的电影里露脸,都是非常高兴。
在电视剧中跑龙套和在电影中跑龙套,特别还是俨然大片的电影。效果肯定是大不一样。
在他们心里,林静的电影,即使不能大卖,但过千万完全没有问题。
在电影制作行业有一句话:一部电影的拍摄,需要一间银行和一支军队的。
一间银行当然是指资金,《情书》的投资预算是五百万。
对于一部文艺片来说,特别是在1984年。是一个不算小的数字了。
演员的片酬,最贵的是林清霞。
她的片酬早在70年代末期就涨到了25万一部,是台湾首屈一指的。不过在之后的几年里。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空窗期,停滞不少,去年演了一部《刀马旦》,行情才看涨了十万。
差不多同时期。人气十足动香江的赵雅姿演一部电视剧。片酬是25万。
片酬排行第二的是梁佳辉,第三的是梁潮伟,然后到周彗敏。
当然,梁潮伟和周彗敏这种电影新人的片酬,相对于整部电影的投资,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整部电影的片酬,占总投资的不算大。
在林静的预算里。钱大多花在拍摄一事上。
而一支军队,指的是剧组。
意思是。想要拍好一部电影,导演需要强大的控制力剧组变得与军队一样,想要剧组怎么做,剧组就做什么,而不是导演指东剧组打西,导演要撵鸡剧组却去打狗。
这样,才能拍得出来好电影。
林静在前世,身为一个导演,拍电视剧不少,电影也有一些,带过的剧组自然也不少。
虽然不敢说在整个影视界有多大的影响力,但凭着经验和熬出来的资历,将整个剧组掌握在手中还是可以做到的。
只是魂穿过来香港,资历约等于零。
之所以能够将剧组筹备出来,靠的是钱,以及她的文名。
不过,文名在文艺界还有用,在剧组,等到真正拍摄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大影响力了。
也许,在电影还没开拍之前,就有不少剧组的老油条们,在等着看她的笑话了。
第一次组队拍电影,最关键的是,她的年龄,几乎是整个剧组里面最小的,连周彗敏都比她要大上一点。之所以说几乎,是剧组里还有几个更小的演员。
一个十七岁出头的小丫头,也想也敢拍电影。
他们或许不敢说出口来,但林静清楚,他们肯定是有这样的念头和心思的。
这也就意味着,她想要将控制整个剧组,并不容易。
还好,有许鞍华这个名气不小的导演当监制坐镇,暂时的,也乱不起来。
《情书》已经改编成一部台湾背景的文艺片,不少外景都要到台湾去拍,但节约资金,大部分的场景都将会放在香港。
例如,藤井树成年的回忆,中学时代的生活,林静就决定放在了她之前所读的中学——荃湾书院。
现在是暑假,没有学生上课,学校都空置着。
听说林静导演的电影要在学院取景,学校董事会很容易就通过了,只象征性的收了一元港币,相当于。
说起来,林静也算得上是书院最杰出校友了。在这所学院出去的学生,林静的名声最大,成就也是最大的。
以林静的知名度,拍摄出来的以书院为背景的电影肯定有很多学生喜欢,到时候,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荃湾书院。
荃湾书院虽然在香港的中学中,知名度不低,但没人会嫌疑更高的知名度。
电影的拍摄并不依着电影的时间线顺序渐进的,同时也是就近原则,优先拍的就是这一段。
这天。
一大早,林静就带着周彗敏等人浩浩荡荡的赶到了书院,和她差不多同时到的还有许鞍华。
“许监制,早啊。”
“林导演,你也早。”
大家都不是第一次合作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朋友一样。
何况,昨天两人还就《情书》,讨论了小半天。
打过招呼,简单的说了一会,就开始了《情书》的第一个场次的准备和拍摄工作。
不过,在开拍之前,还有一项很的工作要做——开机拜神。
所谓入乡随俗,在之前从来没有举办过开机拜神仪式的林静,现在也不得不遵从香港的这一风俗。
这是她的第一部电影,本不想太过高调的,但她又需要外来的底气,所以邀请来参加开机拜神仪式的,大大小小的演员明星都不少。
临到仪式开始前,宾客都已经全部到齐,洪鑫宝、周闰发、钟楚虹等等。就连正在赶拍《警察故事》的程龙,也在百忙中匆匆赶了过来。
用程龙的话来说,这个年头的香港,能够加入电影这一行当的,大都不是什么文化人。有文化的,都跑去当医生和律师了。如今出了一个大才女,得到传唤,还不赶紧跑来保驾护航,别的帮不上忙,能做的只有撑场面。
剧组中几个本来还有些别样心思的人,此时看见来参加开机拜神仪式的嘉宾中,一众人物,那点小心思当即消失了个无影无踪。
开玩笑,这些嘉宾加起来就相当于大半个香港影坛,以他们与林静的关系,得罪了林静,岂不是相当于得罪了他们,得罪了他们,影坛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无论是名声,还是自己的饭碗着想,都还是老老实实的帮忙把电影拍好吧。
上香,揭布,响炮……
经历过一次的林静,的程序做来都是有模有样。
等仪式过去,简单的接受了个记者的采访,就了拍摄阶段,
场务经常装置场景,添置道具,摄影调制摄影机,摆放机位。
林静则是站在一边,给周彗敏、梁潮伟等人讲戏。
第一场
外景:中学大门——日景
淡入
1。全景,俯拍秋日里的美丽的校园,我们看到开学日,校园里进进出出的身影。
随即,随着摄影机的推进,全景转变成中景。
……
这是《情书》的电影剧本,中学时代的第一个场次。
在剧本之外,配合着的是分镜头脚本。
林静画的分镜头脚本非常漂亮,虽然是以铅笔画就,但意境丰富,韵味十足人很容易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
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一次()
盛夏的天气,从早上九点多开始就变得热起来。
但此时,在荃湾书院,围绕着大门,前后左右,三三两两站满了青少年。
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荃湾书院的学生,在听说林静导演的电影会在自己的学校取景,都赶了回来看热闹。
热起来的天气阻挡不了他们因为新鲜,而感到好奇的热情。
给群众演员交待了一些表演事宜,林静回头看到旁观的学生那么多,招招手,叫来一个场务。
场务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叫苏慧春,性格精明做事细腻。她进进出出忙里忙外的,汗流浃背的匆匆走了过来。
“天气很热,给大家准备好凉茶,最好准备多一点,如果那些学生有需要的,也能分给他们。这么热的天气,要是中暑了,影响不好。”
凉茶这样的事,在夏天拍电影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她这个跟多了剧组的场务本不应该疏忽的,但因为林静的这个剧组,大家都是第一次凑合在一次,没有默契,导致她要管的细碎事情非常多,一忙起来竟然就忘记了。
苏慧春在心里暗叫一声不好,有点担心林静会要拿她来立威,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林静的脸色,见似乎没有要大发雷霆的样子,连忙就歉意说道:“不好意思,林导演,是我安排不够周到,我现在马上就去,保证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林静年纪小。但只要进到片场,无论是谁见了都会叫上一声“林导演”。许鞍华在电影筹备的时候,就已经给加入《情书》剧组的每一个员工打过预防针。
“去吧。及时安排到就好。”
苏慧春赶紧答应一声,匆匆就走了开去。
“导演,场景布置好了,群众演员也已到位。”常务主管林增城过来说道。
林静对他点点头,看看准备得差不多了,走到杜可风旁边。
杜可风和另一个副摄影梁伟已经反复校对检查过,见林静走过来。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林静说:“林导演,没有问题,可以开始了。”
到这个时候。《情书》第一场,第一组镜头终于可以开拍。
第一组镜头,开学日,学生回校报道的场景。
一众无线训练班出来的新丁。只要是年纪合适的。都穿上了中学校服,站在镜头前,了表演状态。
他们都是第一次在“大片”里跑龙套,有几个似乎还挺紧张的,面部绷得有点紧。林静看在眼里,也没有在意,镜头拍到的是他们的背影。脸部表情再搞怪僵硬,也没有关系。
“准备开始。”
林静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道。
听到林静的话。早已站在一边的场记拿着场记板走到了摄影机前,喊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