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374章

明末称雄-第374章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只是基本税,还有其它的摊派和负担,比如均平银,取代劳役征收的均徭,上供物料的折银,还有驿站供给,民壮等等。但实际上基本加上所有这些,总的税率仍旧不算高。

    各个地方上的情况虽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农业税收不超过产出的一成,绝大多数地方,都远低于这一数字。

    基本的粮税其实还只有田地产出的百分之二,剩下的百分之七八其实还是额外的加征派收。

    可为什么大明的农民负担还这么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的税收过低,导致大明朝廷对于地方上根本无力看管,既没有余力兴修一些水利设施,也对水患等治理上比较乏力,尤其是在遇到天灾之后,更无力救济百姓。

    往往一遇灾年,百姓只能自救,最后往往得借贷,借的还往往是高里贷,最终利滚利,老婆孩子都给滚进去了。房子田产也都没了。

    其次就是官员俸禄太低,吏员工食银子更少,全靠从地方百姓手里贪污。

    到了万历之后,交税用银。这其实并没有方便百姓,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负担。因为大明缺银,银子向来贵重。农民并没多少余钱,交纳赋税的时候,就得先把粮食卖掉换银交税。

    因此每年征收赋税的时候。市场上的粮食大跌,那些黑心的粮商这个时候就会联合打压粮价,农民只得以很低的粮价卖掉更多的粮食才能获得交税的银子,而等到了收税的时段过去,市场上的粮价又会开始上升。这种粮价在征税期的下跌,有时甚至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之多。

    再加上宗室以及许多官绅的特权,加上他们各种逃税的手段,使得朝廷税收大减,甚至许多地方上还把这些负担转嫁到了百姓的头上,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这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恶性的循环。朝廷定了一个税额,经过近三百年,人口和田地都翻了许多,国家开支成倍的增长,但田税却定额不增,反而还在不断下降。这就使得朝廷的财用不足,更加无力的管理地方,更无力在灾年之时救助百姓,这使得许多百姓遇灾便破产,自耕农的不断减少。宗室豪强地方乡绅们不断兼并土地,这些人凭借着特权,官绅勾结,大肆偷税漏税。甚至把许多负担转嫁到普通的百姓头上。

    让百姓负担更重,破产的百姓更多,豪强兼并的田地更多,然后偷税更多,朝廷收入更少,越发无力的管理地方。更无法在灾年救济百姓,然后更多百姓破产,就这样,一个恶性的循环不断的转动。

    加之小冰河,以及后期吏治**,卫所驰废,军屯被顷占,卫所军百无一用。朝廷不得不招募兵马。

    原来国初朝廷立卫所制,卫所军户屯田守城,国家不费一两银子,却能养百万兵。而到了后来,则成了国家费了亿亩军屯,却百无一用,反而还得招募数十万营兵,每年从紧张的财政中再凑起千万两计的军费开支,更进一步的加剧了财政困难,最后三饷加派,又大都转到了百姓头上。

    而商税,明初根本不受重视。

    或者说,当时百废待兴,定下很轻的税制,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商税在整个明代,都始终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除了几个钞关的关税,其余的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商税,顶多有一些特定的产品税。

    其实到了后面的时候,大明的皇帝早看明白了这些问题,可他们无法改变,阻力太大了。

    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文官集团对皇帝施加的压力,另一个就是地方上的抵抗阻挠。

    崇祯时,文官集团对崇祯时期加派三饷的抱怨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给崇祯皇帝上疏,竭尽全力攻击增加赋税的政策,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他们的描绘下,增收赋税是天怒人怨,罪恶滔天,甚至是局势恶化的原因所在。

    凡是向崇祯皇帝建议增收赋税的官员,都被他们描绘成小人,杨嗣昌更是被被攻击漫骂的体无完肤,甚至被黄道周骂成是“豭狗人枭”。皇帝增加赋税是顶住文官集团大部分成员施加的巨大压力下才得以进行的。

    地方上的阻挠也十分厉害,他们不但反对增加税收,甚至还一直在欠税,许多地方实际上连最基本的正税都一直没完成过。

    就如当初刘钧在东南开设海关,征收关税和商税,东南地方也是极为反对的。

    历史上,明朝灭亡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有很多种原因加在一起。

    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肯定就是亡于财政破产。

    而明朝财政破产,最大的问题肯定就是这个税收定额以及商税问题。

    去年浙江产火腿闻名的金华县,也就是朱大典的老家,一年的商税居然只有七两银子。很多地方,去年商税更是一文都没有,他们根本就是许久都没征过商税了。

    再比如,茶叶和盐一样都属于专卖的商品,茶税很重。四川去年课税的茶叶数量超过五百万斤,这还没包括官府的茶园,可征收到的茶税还不到两万两。

    更让人可笑的是,云南省一省的茶税才十七两。

    浙江省更为惊人,全省一年的茶税只有六两。

    而那些税务官员,他们的行为更让刘钧震惊。

    沙市税课使司的一名税务官员,他主管沙市税课使司后,干了一件事情。他当年只用了三个月达到了了税务定额后,他便下了一个通告,在这年剩下的九个月里,开启税关,任商贩们往来,一文税都不再征收。

    而杭州的一名税务官比他还厉害,他负责当地的税收时,直接定了个新规矩,让商人自己到他的税务衙门来报税,然后他根本不去核查,商人报多少,他就收多少。结果他这一举动,居然还赢得杭州地方和朝中许多百官的称赞。

    大明的税制,从头到尾都是问题。定额问题很大,轻视商税问题也很大,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些人,征税的官员,交税的商人百姓们。

    税率高低都已经不再是主要的问题了,如果只是税率低,那把税征上来,其实也还有不少。可实际上呢,别说三十税一,三千税一都不一定有。

    比如金华县一年商货七两,浙江省一年茶税才六两。

    有税务关员一年税关只征税三个月,还有更开放的走在时代前面的,直接让商人自己看着给,高兴给多少就给多少。

    就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文官们还天天喊要减税,不能加税。

    刘钧对这些人早就已经不想多说什么了,他现在就是要全面改革税制。

    谁敢跟他唱反调,他可不会和崇祯一样那么客气。(。)

    ps:感谢小。邪道、白云过隙01、wxwxxxxx、、累了会心碎诸位支持。

第455章 危险的小皇帝() 
从宫里回来后,刘钧的眉头一直紧皱不开。<;※%,。

    他叫来了刘允贞,这位从兄弟如今几乎成了他与锦衣卫指挥使刘侨和九门提督刘允升之间的联络人。

    “陛下最近在做些什么?”刘钧问。

    刘允贞现在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皇帝的近侍,是侍卫亲军的一员将领。每天随驾左右,对于皇帝的动向自然是最清楚的。

    “陛下最近正练枪。”

    “练枪?”

    刘允贞点头称是,回答说皇帝这段时间从京师的功勋贵戚家中招了二百余个少年子弟,正每日练习骑射,学习铳炮。

    “陛下把这些勋戚子弟编为一个连,用的就是如今新军的编制,一连二百余人,下有四队,每队四排,每排十余人,每排四班。陛下最近对此十分上心,他还亲自给这个连取名为龙骧骑兵连,自任连长。”

    “陛下还从侍卫亲军那边调了好些装备过去,龙骧骑兵连每人都配有双马,人手一支步枪外加四支手铳,还配有四门骑兵炮六门山地榴。。。。。”

    刘钧越听脸色越不好看。

    “为什么这些事情从来没有跟我提过?”

    “这只是陛下玩闹而已,当不得真。”

    刘钧脸一沉,“这是玩闹?”

    刘允贞被训,只得低下头。

    “好了,以后这类事情你记得随时跟我说,陛下每天干什么,见了什么了,都要与我细说。”

    “是。”

    皇帝自己练了一支少年兵,还编了一个龙镶骑兵连,还搞了这么齐全的装备,日夜操练。在刘允升看来,也许这一切只是少年皇帝好玩。可刘钧却没有大意。朱慈烺居然在宫里练兵,往好里想,也许朱慈烺只是年少登基称帝,没人管束,便跟武宗正德皇帝一样。但刘钧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万一朱慈烺跟康麻子玄烨一样呢?

    历史上,康麻子也是少年继位,由四辅臣辅政,结果后来鳌拜一人独揽大权,结果康麻子挑了群少年天天陪他练摔跤,然后有一天召鳌拜入宫面见。就突然派少年们出手,一群小兔崽子,乱拳打死了老师傅,一举拿下了鳌拜。

    刘钧可是很警惕这个的。

    他知道自己近年做的事情,确实是很擅权跋扈的,不知道多少人把他恨在眼里。说不定小皇帝也为此不满呢?或者有人在皇帝那里跟他讲明了形势呢?

    谁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怎么想的。

    虽然现在刘钧掌握了朝局的主动,但还有个吴亍H绻实勰奶焱蝗灰跛幌拢故怯锌赡艿摹�

    “应当加快一些速度了。”刘钧心里道。

    刘钧过去一直没急着摊牌,是因为他清楚自己根基不深。一旦篡位夺权,那么可能就会面临着各地的反叛。甚至他都不清楚,一旦自己真的篡位,他自己的楚军。他的那些楚党的盟友们,究竟会有多少人会坚定不移的站在他这边。

    而且清人也一直还在一边盯着。

    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是内忧外患,烽烟四起。

    刘钧希望通过入主中枢。掌握朝政,尽可能的先通过大明的中枢朝廷,来加紧调派自己的人马。不但掌握军权,掌控京畿以及周边的主要地区,还要加强地方上的控制。

    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许多变数。

    也许等击退了这次清军的进犯之后,他应当加紧步伐了。只要这次击退清军,那么清军将在短期一两年内都很难再兴起这么大规模的进犯。这次的进犯,应当把清朝积蓄的最后一点老本给折腾没了。

    等打完这一仗再说吧。

    先击退清军,再把李自成等流匪给扫除了再说。

    坐在书桌前,刘钧又翻看起来自河南的最新报告。张山和蔡远两位提督联手,用兵河南,一切进展顺利。虽然在朝廷有些官员看来,他们行动缓慢,但刘钧却很满意。

    张山他们一座座城池的收复,虽然行进缓慢,但他们并非仅仅是驱赶匪徒这么简单。他们都得了他的秘令,要趁这次进军之机,把河南地方理顺一遍。

    张山他们每进驻一城,都会进行社会普查,普查人口数量,清量田亩数量,商铺工坊情况等,然后推行减租减息,剿平山匪水贼,并且还要打击私盐贩子,追查铸私钱,清查高里贷等。

    可以说,他们的任务是极重的,但也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让他们顺利开展这些工作,刘钧还特意派出了巡察御史和锦衣卫协助,对于当地的那些阻挠不配合工作的官绅,直接查他们的老底,免官罢职,然后任命楚军中的一些军官们暂时代理地方官职,在各地建立起保安团和民兵队等。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征购地方上乡绅商人们的存粮,在地方上建立起粮仓,以工代赈,组织百姓恢复生产。

    在河南西部地区,如今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清理出了大量被倾占的军屯田亩,并清理出了许多地主隐瞒的田地,大批的粮食从地主家里征购出来,再借给百姓,组织他们恢复生产,战后重建家园,一切井井有条,已经有九个县由楚军军官暂时代理。

    从河南传回的报告表明,虽然这些地方的官绅们很是不满这种整顿,但地方的百姓却是非常拥护的。大批的逃难的百姓开始回流,虽然还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但官府借给他们粮食,组织他们合作耕种,维修水利,还给他们减免了过去的借贷租子,乡里也没有了盗匪,一切都在好转。

    刘钧拿出另一张纸,上面写着一组数据。

    据初步的大致统计,大明现在各地的耕地约有十一亿亩,其中官田大约两亿余亩,另民田近八亿亩。

    两亿余亩官田中,又分为官田民佃,以及军屯田。另皇庄大约五百余万亩,藩王庄田大约两千余万亩。不过因为辽东辽西现在大部份地区都处于实际暂时弃守状态,因此有很多军屯损失,再加上历年被倾占的大量军屯,实际上现在帐面上军屯数量还不到八千万,这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