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527章

明末称雄-第527章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房间住一个班,一个班十人。床铺是通铺,睡的是火炕。下面有烟道,外面有专门烧火的人,晚上睡觉的时候十分暖和。

    佣兵们的编制基本上是按照汉军步兵编制,又有些差别,最基础的编制为班,一个班十人。一名士官班长加上九名步兵。

    九名步兵统一装备燧发步枪和一把腰刀,士官班长则装备步枪腰刀加两把手铳。标准战斗配制是每人携带一百发子弹,并两枚手雷。

    四个班为一个排,加上排部人数为五十人。

    三个排加上连部总共两百人。连部有传令兵、警卫兵、医官、卫生兵、炊事兵、马夫和一个山地榴炮组。

    这些佣兵的编制很完善,装备也都很精良,朝廷对于这些佣兵花了不少心思。原本兵部的意思就是用这些人去日本沿海各地烧杀抢劫,制造破坏的。不过最后刘钧决定加强他们,让他们成为先遣冲锋队。

    不过这些装备反正都是记在这些佣兵们头上的,到时他们的战利品中抵扣。

    训练营的教官们在训练的时候,从这里佣兵中挑选出各级军官,一样授予他们军衔。不过他们的军衔是佣兵军衔,不能与汉军军衔和预备役军衔相通用。

    佣兵班长们基本上是上士,排部班长是中士,排长为上士,连长为四级军士长。

    朱利安在训练中表现还不错,年青也很努力,被教头们选为班长。

    为了能够更好的配合,他这一个班基本上都是德国人,平时出住都在一起,培训默契。

    终于进了宿舍,大家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朱利安和大家一样,开始迫不急待的打开衣柜拿出衣物,又拿过盆和桶,急急的去浴室。洗澡一样得排队,训练了一天,哪怕此时还是春寒时节,依然出了一身的汗。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让人无比难受。

    宿舍里有一个专门的浴室,每天下操时都能提供热水,那里也有一个专门烧炉子的,烧的是煤,这边烧水,那边还有管道,让热气通往宿舍各房间里,把炕暖和。

    有值星佣兵站在浴室门口,大家都很老实的排着队,每出来一个才能进去一个。浴室虽然很大,可也无法同时容纳整栋宿舍楼里的所有佣兵一起洗澡,因此当第一批人满了后,后面的便只能这样出一个才进一个。

    训练营里规矩无处不在,在这里,汉人教官们就是天。但他们地位很超然。平时担任着管理任务的,更多的是佣兵们自己,佣后们轮流担任值星官,轮流负责打扫卫生等等。

    “听说下月初就能出战了。他娘的,终于能够结束这训练了,每天操来操去,都要快****傻了。”

    排队等候的时候,隔壁宿舍的班长李大白转头对他抱怨着道。李大白是个瑞典人。原名安德森,他本来想取名李白,据说是听过这位中国古代大诗人的诗,十分崇拜。结果名字报上去时,不被允许,最后只能在中间加了个大字,于是叫李大白。

    李大白是个三十多岁的家伙,精力旺盛,据说曾经是个相当有名的雇佣军,后来欠下了不少赌债。被人追的无处可躲,听说东方的繁华富裕后,便坐上了来东方的船。这家伙新到营地里,曾经是代理排长,结果他聚众赌博,被抓到,差点没被开除,最后被狠狠收拾了一顿,撸为了普通佣兵。

    自那以后,倒也老实了许多。如今又成了班长。

    李大白十分热切的想要早日去日本抢劫,不,是做战。他虽然逃到了东方,可一家老小却还在瑞典。他发现东方的大汉确实非常的好,有如天堂。他想早点把家人接到东方来,可现在他身无分文,进入训练营,虽然也有点津贴,但头上却还欠了一大笔训练费和装备费用。

    他现在就希望能从那个白银之国日本好好的抢上一把。这样早点还点训练费装备费,再扣克税,还能有余钱可以寄去瑞典,让家人还掉赌债,然后坐船来东方。

    相比李大白,朱利安倒是情况好的多。他一家人如今已经都到了东方大汉。他姐姐在京师有一家很赚钱的饭店,现在还和郭文德合伙,从银行贷款都已经开了第五家分店了。他的父母和弟弟妹妹们,也都在组组的店里干活,挣的钱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其实朱利安并不缺钱,要钱花姐姐会给他,甚至能帮他安排个轻松挣钱的工作。不过朱利安还年轻,他并不满足只是有钱,他还希望能挣取功名,最好是将来能封一个爵,哪怕是勋爵也好。

    来训练营的许多佣兵,有的是为了能够拿到一个大汉户籍,有的是为了赚钱,如朱利安一样一来就冲着爵位去的,少之又少。对于多数佣兵们来说,他们千辛万苦来到大汉,多数都是身无一文,连句汉话都不会说,在这个富饶繁华的东方帝国先立足下来才是根本,等自己立足了,再把自己的父母妻儿接来享福。

    在训练营里呆了几个月,朱利安觉得他们现在已经是无人可挡了。

    凭着本身的健壮强悍,加上汉军的精良装备,还有汉军教官们教导的那些战术,要去打一些大汉东面海岛上的一群小矮子,会有什么问题?

    他可是早听说了,几年前大汉皇帝还没有称帝的时候,只带着一支舰队几万人马,就轻易的迫使日本人称降了。

    听说日本到处都是银山,银子比美洲新大陆还多。

    李大白也和朱利安一样,被教官们反复灌输过日本到处是金山银山,遍地能捡银子的观念。

    “朱利安,你说我们若是能打下一座银矿,肯定能抢到许多银子吧?那时我们可就发财了!”

    按大汉与他们的协议,佣兵们接受大汉的训练,由大汉提供装备补给,并负责将他们送到日本。而佣兵们夺取的战利品,大汉拥有三成分成,其余七成由佣兵们所有。

    就算这七成里还得向大汉交税,还得向大汉上缴训练费和装备费以及运输费等,可肯定也还能有不少。

    要是能抢上十万斤银子,扣掉三成大汉的分成,也还得有七万斤啊。再扣两成的税,还有五万六千斤啊,再扣掉训练、装备、运输等,哪怕剩一半,也还有两万八啊。

    如果是一个营夺下的这十万斤银子,一个营四个连约一千人分,一个人也还能分到二十八斤。若是一个连队打下来的,两百个人分,那一人得分一百多斤啊。

    换算成银元,那得三四千块啊。

    李大白想到这里,不由的痴痴傻笑起来。

    在他想来,夺个矿抢个百来万两银子,应当不是问题,日本不是号称白银之国嘛。(。)

第634章 定西伯() 
大汉天子以赫赫武功取天下,曾经小小的武生如今却北面称尊,因此在大汉朝,武将们的地位便比前朝之时大大提升。

    无数武将封侯拜爵,引得无数的读书人弃笔从戎。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天下读书人太多了,数百万读书人,要经历无数场考试,可每三年却仅有几百个进士名额。而且就算金榜题名,仕途之路也不会轻松。

    但帝国肇建,正是武人立功之时。军中武人夺取功名之路要简单的多,只要有战事,就有机会立功,就不必按年迁转,不须一步步的慢慢往上挪。今天还只是个小兵,也许一战过后就成了个士官,或许再打一仗就成了一个军士长,再打两仗,可能就成了六七品的中阶武官。

    大汉百余万军队,其中武官无数,许多武官的晋阶都是非常迅速的,许多提督、总兵们,都年轻的不像话。

    看着这些年纪轻轻,却都高居一二品高位的年青武将们,许多读书人都毅然的转投军界。在明朝之时,这种现象是难以想象的。可在大汉,这却似乎成了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武官在大汉地位超然,虽然武官也受限,一旦成为武职,如果不脱下戎装转业,也许一辈子就只能在军中打转。

    而如果退役转业,按例是得降阶使用的。不过这也降低不了读书人的火热之心,尤其是那些年轻读书人的心。年复一年的寒窗苦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去的,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压力极大的普通人家特别是贫苦人家的读书人来说。

    投身军界,这是当官的终南捷径,虽然他们身体条件也许差些,但他们是读书人,就算是去了军中,也还是一项极好的条件,凭此,能够迅速出头。

    当张煌言在青海定西堡大破漠西蒙古军。以一标部下,孤军做战,不但守住了昆仑东山口,抵挡住了一万蒙古骑兵的进攻。还在蒙古人撤退时,出奇不意的率部出堡,暗夜袭击,打了撤退的蒙古人一个措手不及。

    张煌言虚张声势,制造迷障。让蒙古人误以为汉军大部来袭,结果蒙古人仓惶败退,被张煌言领兵一路追杀,大杀特杀。

    最终张煌言不但守住了昆仑东山口定西堡,还将那一万蒙古军斩杀千余,俘虏八千余,一万蒙古军最后逃走的不过数百人。

    被俘的蒙古骑兵关满了定西堡。

    当飞鸽带着张煌言的捷报飞到青海西宁时,西宁总兵震惊了。他没有马上上报,而是立即飞鸽传令距离定西堡最近的一个兵站的士兵前去查询。

    很快,捷报被确认。还送回了详细的战斗经过。

    杀敌一千余,俘虏八千余的大捷,张煌言所部战死居然不过三百余,战死的主要还是当地招募的牧民。汉军伤亡居然不过百!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青海总兵飞信陕甘总督、提督。

    新上任的陕甘总督洪承畴接信,确认过后,也立即向京师报捷。

    洪承畴的捷报奏到京师时,刘钧已经通过锦衣卫早就知道了这个捷报,甚至连宁西堡的详细战斗经过都知道的很清楚了。

    定西堡中有锦衣卫系统的密探,大汉百余万大军中营以上单位基本上都有锦衣卫的人,他们潜伏在军中。有可能是士兵也有可能是军士、军官,严密的监视着这支强大的军力。各级部队里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锦衣卫就能通过这张大风迅速得知,密奏天子。

    张煌言的身边。就有不止一位锦衣卫的人,甚至还有东厂的人。他们的密报,完全验证了张煌言的报告。

    枢密院总参作战科很快复盘了定西堡一战的详细战斗经过,刘钧看过之后,拍掌惊叹。张煌言一个年轻的中级军官,一个曾经的秀才。居然有如此胆气魄力,不但能把定西堡防的滴水不漏,还能主动出击,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反击战。尤其他那故布疑兵虚张声势之计,充分的证明了张煌言不仅有勇气,他还相当有谋略。

    刘钧下诏,特旨超升张煌言为右将军师长,晋定西开国伯爵之位,赏银十万块!

    在皇帝的授意下,新闻出版总署和宣传司这两大帝国喉舌机构迅速运作了起来,一时间,京师各大报刊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定西大捷和张煌言的新闻头条。

    各种各样的赞谥之辞涛涛不绝。

    不但有关于定西堡的详细经过,有张煌言如何指挥有方,如何胆气过人。还有许多报纸从全方面开始挖掘张煌言这个人,比如他家乡在哪,祖上出过什么名人,他小时候有哪些地方显现出不同凡响,后来又如何的为大明的腐朽悲愤,又是如何的弃笔投戎,从一个秀才到皇帝麾下一小卒。

    再一步步的南征北征,慢慢成长为如今的一员不世骁将。

    这种全方面的爆光热炒宣传,让张煌言成为了继黄宗羲这位帝国第一位状元,第一位连中三元的大才子之后的又一帝国新星。

    一颗耀眼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张煌言,才二十一岁的金虎将军,开国伯爵。

    这个年纪,这个官职军衔爵位,无不让人惊叹连连。

    许多人都认为,如此秀才张煌言没有弃笔投戎,那么他现在可能还只是一个秀才。就算他鲤鱼跃龙门,也顶多就是个进士。还得经过四年时间,才能当一个八品小官呢。

    看看当今名满天下的大才子黄宗羲,复社领袖,新科状元,连中三元,可如今也不过是个七品而已,还是个在部学习的七品。

    黄宗羲要想做到正三品,起码还得二十年,或者三十年。而如果想要封伯爵,就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这么一比,顿时无数的读书人不淡定了。

    这时有一份报纸出了一期专刊,这只是一家只有销量不到三千份的小报,他们这期专版,就是专门的统治了一下如今军界中那些位居军校以上的中高级军官的原来身份。

    结果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大汉军界如今中高级军官中,其中竟然有半数以上都是读过书的。其中这些读过书的人中,但只有小部份人中过秀才、童生、贡生等功名的。

    原来有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