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帝国之征服者 >

第87章

帝国之征服者-第87章

小说: 帝国之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不过女真人也就算了,怎么连股叛军都打不过!

    虽然他们心中有着种种的不甘,但是事实总是要面对的。

    为了如何应对这支让朝廷头疼的叛军,朝廷里再度激烈地争吵起来了。

    打不过就招抚,这是朝廷一贯的政策。

    但是吕岩的条件实在是太过苛刻,没有任何一个文臣敢怂恿天启皇帝答应这个苛刻的要求。

    万一将来哪一天皇帝反悔了,这个朝臣铁定是要倒霉的,杀头抄家是小事,搞不好还要遗臭万年。

    对于名声这种东西,这些朝臣还是非常在意的。

    但是打的话,万一再败了怎么办。

    大明打了这么多的败仗,可是真的败不起了。

    再败的话人心就要散光了。

    而且到底要调多少兵马才能消灭吕岩这支叛军。

    吕岩前前后后已经消灭了朝廷将近18万兵马。

    想要抽调18万兵马,这估计至少也要四个省的兵力。

    现在大明内外交困,真的调兵的话只能从江西、湖广、贵州和北边调兵,想将这些兵调到浙江和福建去,光是沿途的费用就是一件大事。

    而且那些死掉的人马也需要补充,不然的话不如何安靖地方。

    一想到需要的器械和钱粮,很多朝臣都是一阵阵头皮发麻。

    这中间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部分朝臣就提出和吕岩接触谈判,他的条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可以想方设法让他降低自己的条件。

    这其中以浙党为止,吕岩的大军正一路向北攻城拔寨,这最焦急当然就是浙党了。

    现在朝廷没有答应吕岩条件的意思,如果调兵围剿的话,等大军赶到,黄花菜都凉了。

    身为浙党,他们的根基就在浙江。

    如果浙江被叛军占领,别说他们的根基没有了,就连一家老小都会落到叛军的手里。

    楚党和齐党身为浙党的盟友,至少不会反对。

    东林党对于招抚也是沉默不语,既不反对,又不支持。

    他们位于无锡的大本营东林书院距离浙江很近。

    看叛军这种攻无不克的势头,打到无锡那是迟早的事情,他们也不想无锡遭受刀兵之灾。

    那些丘八可不会和你讲什么道理,你就是再身负众望也没有。

    秀才碰到兵,有理讲不清可不是一件空话。

    一刀咔嚓下去,就算是东林党也得人头落地。

    对于这点,东林党可是非常清楚的。

    这其中反对的最激烈的就属阉党了。

    吕岩起兵的理由就是清君侧,这其中就要求砍掉魏忠贤的脑袋。

    对于这种想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人,魏忠贤当然是必欲置其死地才能甘休了。

    而且招抚的话,万一吕岩提出砍掉他的脑袋这种条件,那些朝臣顺水推舟答应了可怎么办。

    那些朝臣,特别是东林党可是老早看他不顺眼了。

    大战期间东林党可是没少让那些御史落井下石,找他的晦气。

    要不是他魏忠贤还算深得圣眷,再加上找了客氏这个强力盟友,说不定早就被这些东林党给收拾掉了。

    因此魏忠贤对这些东林党非常不满,他可是一直非常希望和东林党做朋友的,为此没少给东林党送礼物。

    在他看来,东林党能和泰昌帝朱常洛的贴身太监王安做朋友,应该也能和他做朋友。

    但是那些东林党的反应却彻底地让他失望了,特别是东林党三巨头之一**星,一点都不给他面子。

    三番五次将他送上去的礼物给扔到门外,还让他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如果不是有吕岩这个大敌当前,说不定他早就和这些东林党开战了。

    虽然朝堂中吵得非常厉害,但是争吵的只是些小卒子,还没打算到刺刀见红的时候。

    那些朝堂大佬们或神色漠然,或脸含忧色,或愤恨得双目通红,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加入战场。

    看到那些官员实在是吵得不像样子,户部尚书汪应蛟不由皱起了眉头,然后走了出来。

    “启禀圣上,现在已经快到收秋粮之际。如果再打下去,即使南方收了秋粮也无法按时押解上京。到时候边军发不下粮饷,恐怕会发生哗变,还请圣上早做打算。”

    听到这里,那些正在争吵的朝臣一时之间都停了下来。

    九边屯驻了大量的军队,仅靠北方根本就满足这么巨大的粮饷需求。

    另外不说那些边军,就连京师的粮食需求也离不开南方,需要通过京杭大运河将南方的粮食运到京城。

    但是看南面叛军这种进攻的势头,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打到杭州了,再加上南方战乱。

    到时候还怎么将粮食押解进京。

    这些粮饷无法押解进京,别说那些边军,恐怕他们这些朝臣都得喝西北风去。

    到时候天启帝肯定会将大笔的俸禄折换成宝钞,然后让他们拿宝钞喝西北风去。

    一想到这里,很多朝臣脸色都非常难看。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啊。

    “启禀圣上,得知温州兵败后,现在京城的粮价已经一日三涨。粮价至少也涨到了平时的四倍以上,很多粮店开始捂粮惜售。百姓几乎买不到粮食,还望圣上早日解决此事,不然京师因此而发生骚乱,到时候恐怕悔之晚矣。”

    这时候浙党的一个御史走出来说道。

    “不就是一些奸商吗?找出来将他们全部砍头,我就不信还有人敢不卖粮。”

    魏忠贤的一个爪牙立刻站出来张牙舞爪地说道。

    有些朝臣用古怪的眼光看着这个魏忠贤的手下。

    你真的以为那些粮商的背景很简单吗?

    这些粮商背后哪个不是站着京师的勋贵,不然你以为京城的粮店是哪么好开的。

    你要将那些粮店的老板拉出来杀头,不是打那些勋贵的脸吗?

    果然,很快就有几个朝廷的勋贵站了出来,对着那个人破口大骂,然后慷慨激昂地力主招抚。

    看到这里,魏忠贤的脸色愈发难看,真是猪队友啊。

    他的双眼里布满了血丝,得知温州兵败后,他已经连着好几天都睡不好觉。

    生怕皇帝砍了他的脑袋然送给吕岩。

    现在在这种紧要关头,这么多朝臣竟然还敢和他做对,这让他感到极为难堪。

    他悄悄地打量着那些和他做对的朝臣,同时将他们的样子记了下来,同时发誓迟早要他们好看。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拿着两份奏折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走了进来。

    “启禀皇上,山东和杭州的八百里急报。山东闻香教蛊惑教民,发动叛乱。另外吕岩强征大量的商船,沿海一路北上,然后在杭州湾一带登陆,然后调集大量的火炮进攻杭州,杭州城危在旦夕。浙江巡抚苏茂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求救文书。”

    **

    非常感谢x16341313、辉月之灵和bs盗号滴的打赏。

    。。。

第102章 **杨涟() 
这两份消息如同石破天惊般,满堂的朝臣都被惊呆了。& {}。{}。}

    “怎么会是这样?难道天要亡我吗?”

    魏忠贤喃喃地说道。

    吕岩叛乱也就算了,怎么闻香教也在这个节骨眼上叛乱了。

    真是一群混蛋,该杀!该杀!!

    他不知道的是,本来历史上闻香教的叛乱还要晚上几个月。

    但是一听说朝廷大败之后,闻香教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跟着一起搅风搅雨起来。

    对于闻香教的叛乱,很多人并不放在心上。

    只是一些乱民罢了,只要朝廷大军一到,想必能够将那些乱民杀个灰飞烟灭的。

    只有吕岩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

    如果以前他们只是对吕岩稍微重视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将吕岩视为真正的大敌。

    有些浙党干脆直接就号啕大哭,哭喊着让皇帝发兵救援。

    朱由校的脸色也是有些惊慌,杭州是大明真正的膏腴之地,每年向大明贡献着大量的税赋。

    如果吕岩将杭州给打下了,那么他的实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而且杭州一下,基本上整个浙江都算完了。

    吕岩可是说过,到时候如果朝廷不答应他的条件,他的兵锋会直指南直隶。

    大明的陪都南京就在南直隶,那里不仅有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寝陵,而且有着一整套的六部尚书。

    中都凤阳也在南直隶,那里是大明的龙脉所在地,老朱家的列祖列宗都葬在那里。

    一想到吕岩攻下南直隶的后果,天启帝就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对那个太监说道:“快!拿过来我看看!”

    但这个时候,左副都御史杨涟走了出来。

    他顾不得什么朝廷礼仪,劈手就夺过了那个太监手里的奏折,然后就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到这里,众人将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要说这个杨涟,可不是什么普通人。

    他可是个真正的猛人!东林党的头号猛将!

    万历快要驾崩的时候,没有召见太子朱常洛。

    而这个时期,绝对是最敏感的时候。

    比如说突然冒出几个人矫诏,说万历打算传位给福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就是杨涟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劝说当时的太子朱常洛前去万历床前听命。

    让朱常洛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最终顺利接掌大位。

    后来朱常洛中了郑贵妃的诡计,晚上接连临幸郑贵妃献上的美女,结果很快病倒,然后又吃了崔文升(和郑贵妃关系密切,曾在郑贵妃宫里当差)献上的泻药,眼看就要隔屁了。

    这个时候郑贵妃仍然居住在乾清宫中,乾清宫乃是历代皇帝的寝宫,本来朱常洛继位后,郑贵妃宫应该搬去慈宁宫的。

    但是郑贵妃坚决不搬,因为在这里可以随时探知朱常洛的病情。

    这个时候她已经联合了李选侍,只待朱常洛一驾崩,她就会和李选侍控制住将来的天启帝。

    关键时刻还是杨涟出马,杨涟联合了一大波东林党,到了郑贵妃的弟弟郑养性家又是骂街又是威胁,扬言这样下去会招来灭门之祸。

    最后郑养性害怕之下,劝说郑贵妃搬离了乾清宫。

    朱常洛驾崩后,太子朱由校被李选侍(朱常洛的妃子)这个野心家给藏了起来,想要完全控制住天启帝。

    后来还是杨涟亲自出马,带着十三位顾命大臣,又是抢又是骗终于朱由校从李选侍手中抢了出来。

    但是李选侍和郑贵妃一样,也不想搬离乾清宫,好对天启帝施加影响力。

    最后还是杨涟想方设法,将李选侍赶出了乾清宫。

    因此杨涟绝对是文臣中一名战斗力爆表的**,不仅一手将朱常洛和朱由校两位皇帝扶上了宝座。

    而且斗倒了郑贵妃和李选侍两位野心家,在晚明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一个角色。

    当然,杨涟勇猛的事迹还远远没有完结。

    天启四年,也就是两年后,还是这位猛人上疏单挑九千岁魏忠贤,一手开启了东林党和阉党的决战序幕。

    如果不是魏忠贤有点运气的话,几乎将九千岁魏忠贤斩于马下。

    因此如果仅以文臣中的战斗力来论,他绝对是项羽、吕布一级的。

    但是以勇猛如杨涟看完奏折后还是惊得双手颤抖,然后将它交给了朱由校面前的太监。

    在天启帝的示意下,这名太监立刻拿着奏折宣读了起来。

    听完这名太监的话后,朝中各位大臣都是吓得面如土色。

    最后还是杨涟站了出来,然后对天启帝说道:“启禀圣上,如今之计唯有两手准备。一方面调遣大军前去防守南直隶和广东,以防叛军攻入这两省。另一方面派人和吕岩接触,务必想方设法使他接受朝廷的招抚,以免兵灾贻祸百姓。至于闻香教只是乱民受蛊惑而已,只需调动山东本地兵马前去剿匪即可,但是需防范其流窜前往南直隶。”

    其言语之间,早已放弃了广东和福建。

    但是对此这一点,除了浙党站出来坚决反对外,那些朝臣们几乎都没有任何异议。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就算是想要调遣大军恐怕也是来不及了。

    就算是八百里加急派使者去各省调兵,再筹集好粮饷,然后派去浙江,至少也得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对于朝廷来讲,保住南直隶和广东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一旦南京和凤阳失守了,天知道天启帝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来。

    对于杨涟这个大臣,天启帝还是非常信任的。

    他只是稍微想一想说道:“那么好吧,就依爱卿之言。传朕旨意,命令山东巡抚赵彦调集重兵,用最快的速度平定闻香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