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星辰大海-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真是奇怪。’
心里感慨完,吴斌边用更快的速度朝着实验室狂奔而去。
之后的日子果然如李岩所料,到学期结束,他都没见过这位舍友几次,难得见到一次也只是他回来拿换洗衣服,没聊两句就又跑了。
“靠!再投ei期刊我就是狗!”
实验室中,韩康顺一砸键盘怒吼道。
他和冯金辉是同一时间进实验室的,两人关系不错,所以他刚吼完,冯金辉就停下手中的活问:“咋了,又拒你了?”说完凑过去看了眼他的屏幕,小声念出回件上的一行字,“无新意、英文差。这么残酷的吗……”
“有毒……就这个字,拖了我三个月,有病啊。”韩康顺说完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可以说已经气炸了。
“淡定……淡定。”冯金辉安慰了他两句,“ei现在本来就难过,不过这审稿时间的确恶心。”
“唉,下次争口气,投si去了。”韩康顺说完看了眼趴在电脑前的吴斌:“怎么说也不能输给大一的啊……”
下半学期里,吴斌帮着冯金顺完成了他的《强场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研究中的符合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的论文,成功发在了物理顶尖期刊《physial revie letters》上,收获了他的第一论文二作。
接着吴斌就埋头开始研究他的课题。
在读了大量文献之后,吴斌开始主攻材料模拟这一块。
何为材料模拟,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手中的手机这么小却能实现众多功能,考的就是好材料来支撑的。
而材料模拟就是用计算机去做实验,研究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可以说这是材料学中的地基,从研究材料道材料被应用,其中的环节非常之多,而最基本的就是要研究出材料的基础物理兴致。。。
当材料的兴致研究清楚,那么之后自然就可以根据它的材料基础兴致来应用到该属于它的研究领域当中。
如何让石墨烯在各领域发光发热,是吴斌现在主攻的方向。
最后在进行了大量学习之后,吴斌以《preise layering f rgars(有机半导体的精确分层)》为题写了一篇论文。
并在完成后找到刘宇博教授帮他检查一下。
“这……”
看着吴斌写的论文,刘宇博嘴巴张的老大,看了两眼论文,又看了两眼吴斌,最终说出一句:“你他……你还真是个天才!”
要不是因为要保持教授的风度,刘宇博绝壁就一句脏话骂出来了,妖孽他见过不少,妖到吴斌这样的他实在闻所未闻。
他本以为吴斌要让他检查一下的是预测性或者具有一定实验性的学术论文,在大一能写出这么一篇学术论文,只要内容不太空洞,都算是很厉害的了。
然而当他把整篇论文看完之后立马就惊了,这哪里是什么预测性的论文,他这是在二维有机半导体的精确可控外延生长、输运性质调控和电子器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了啊!
如果实验之后没问题,那这片论文就成功实现了分子尺度二维有机材料电子学性质精确调控,对于二维材料精确制备和调控点和运输性质有重大意义!
夸完吴斌,刘宇博忍不住的又看了一遍论文,嘴里念叨着:“无法想像……这种成果一般都是非常成熟的研究组才能做到的啊,你到底是怎么做的!?”
虽然刘宇博一直知道吴斌是个妖孽,实验天赋和勤奋程度也是他前所未见的,可他毕竟还是个大一本科生啊!
看到刘宇博那张有些“惊慌失措”的脸,吴斌咂了砸舌头,不知道这时候该解释一下,还是让这位教授冷静冷静。
吴斌当然也明白他写出来的这份学术论文lv有多高,吓到了教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这篇论文的雏形完成时,吴斌原本要完成它是需要很久的,不过转个头的功夫,他就听到了系统传来的升级提示,于是很愉快的就将亮点天赋点都砸在了【纳米君主】上,将这个天赋给点到了满级。
而就在【纳米君主】发光的一瞬间,各种关于二维材料的知识在他脑袋里就一下清晰了起来。
就像是原本他脑中关于二维材料的知识是一支零散的军队,有受过训练的,有没手滚训练的,甚至还有小孩子混在里面。
但当【纳米君主】被点到满级的时候,这支军队突然就变成了一支精锐队伍,里面每一个作战单位都是百战精兵!
可以说,吴斌在那一瞬间就明白了,他一个人,就是一支完美的材料研究团队!
“呼……”又看完一遍论文的刘宇博依旧感到震惊无比,这实在是超过他的理解范围了。
“刘教授……要不我在跟你讲讲我的想法?”尬站着的吴斌小声说。
“还有啥好讲的啊,不都写的清清楚楚的吗,你觉得我看不懂?”
“没有没有……”吴斌一顿摆手,不说话了。
看着吴斌的样子刘宇博笑了笑,拿出一块手帕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说:“只是老了,经不起吓了,你这论文实在太惊世骇俗。”
接着还没等吴斌谦虚两句,刘宇博就接着说:“格式也非常完美,我连修改的地方都找不到,直接投稿吧,就往《siene》发!”
“《siene》!?这是不是跳级太猛了些……”
第二百零二章 CNS()
之后没过几天,物院里的教授几乎就全得知吴斌发表了一篇足以刊登全世界最权威学术期刊之一《siene》的学术论文。
他们听说后的反应虽然没刘宇博这么夸张,但也吓的够呛,就连最熟悉吴斌的宋南峰也表示他完全没想到吴斌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到这样的境界。
甚至还有物院的系主任周涵意亲自接跑实验室来看望吴斌,并和他谈谈心。
也是第一次全方位的了解一遍这个众多教授向他推崇过的优秀学生。
搞这么大动静,虽然吴斌发论文这事虽然不至于响亮到科大人尽皆知,但实验室里的几个研究员还是都知道了。
冯金辉听说之后简直就是一阵抓耳挠腮,神特么大一本科生发《siene》!?不要搞了发好伐!还让不让他们这些人混啊!
冯金辉在实验室混了这么久,si自然还是发过不少篇的,但像《siene》这样的顶级期刊却是想都没想过,这上面可都是最前沿的科学论文!相当一部分那可都是从0…1的突破。
韩康顺听闻这个消息后,当场就崩溃了,一想到他那篇被审核卡着的论文,一时间不禁悲从中来。
收起这段回忆,看着电脑上的【无新意、英文差】,韩康顺差点哭出声。
冯金辉拍了拍他的肩,“我们和那小子真比不了。”
冯金辉会对吴斌佩服到这地步倒也不说是完全因为吴斌能发表《siene》级别的论文,另外还因为和他相处的这小半年,让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属于天赋和勤奋具备的冯金辉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
“其实我现在最想弄明白一个问题,这小子为什么不需要睡觉啊……”韩康顺关掉网页后小声的感慨了一句。
“我也想知道呢。”
有段时间,冯金辉因为要观察分子变化的原因,所以几乎也是整天往实验室跑,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他不管是白天来,晚上来还是大半夜来,吴斌都醒着!并且不是在读文献就是在做实验。
一开始冯金辉还会劝说他两句,比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没有精神是搞不好科研的。”“劳逸结合才能想出更好的金点子。”
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冯金辉看着依旧神采奕奕的吴斌,再对比一下发际线再次开始后移以及眼袋越来越严重的自己,劝说的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只能在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吼上两句“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
“两位导师……你们这样死死的盯着我,是有什么事吗?”被盯了大概有十分钟的吴斌忍不住转过身问冯金辉他们两人。
冯金辉立即摆手:“说多少次了,不要叫我们导师,承受不起,承受不起。”
“这怎么行,两位在科研上可是教了我很多东西,当然是我的老师。”
“唉。”韩康顺听完摇摇头,“你为啥就是这么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呢!但凡你熊一点,我一定在你背后使坏!”
“噗,韩老师你怎么了……”吴斌一下给听懵了。
“别理他,失了智了。”冯金辉连忙摆摆手,“话说你那篇论文发出去不少时间了吧,估计快有回音了。”
“嗯,昨天刘教授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不过不是我泼冷水啊,既然你叫我一声老师,那有些经验我就跟你说说,ns的水,实在是有些深。”冯金辉说着拖了个椅子坐到吴斌面前。
“什么经验?”吴斌好奇的问。
“ns在国内神一般的地位,你还是有所了解的吧?”
“嗯。”吴斌点点头。
所得ns就是《ell(细胞)》《sieure(自然)》这学术界三大顶级杂志的简称,都属于妖怪级别的,其他期刊再牛,和这三本的差距也非常大。
看到吴斌点头,冯金辉继续说:“现阶段,如果能在ns上发表一篇全文,那学术境遇可是马上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国内大多数人都很难以在ns上发表文章,那片一片短短的通讯都非常难。”
这时也拖了一个椅子坐过来的韩康顺接过话头接着说:“当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或没有条件做出ns级别的成果,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一旁的冯金辉点点头,“甚至可以说远不止这一条,接下来的话,只是我的个人经验,你参考一下就好,就别外传了。”
“哦,好的,我明白了。”
听冯金辉说的这么谨慎,吴斌也是一下严肃了起来。
于是冯金辉顺手从桌上拿下一张纸和一支笔,边写边说道:“ns为何这么屌?因为它上面只刊登三种科研工作,1。少数顶尖水平科研结果,2。少数垃圾水平的工作……”
听到这吴斌不禁一愣,刚刚还说屌呢,怎么突然就垃圾了……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插嘴,安静的继续往下听。
“。绝对多数“普通”水平的工作。”在念普通两个字的时候,冯金辉加重了语气。
“第一类顶尖水平的工作嘛,全球各学科平均每年不会超过10项,是天才型牛人的专利,我觉得你以后再成长一点,就是这个级别的。”
面对突入起来的一句吹捧,吴斌笑了笑,谦虚了句“不敢当”
“第二嘛,你肯定好奇我为什么说是垃圾对吧,然而事实就是就算是ns这样的顶级期刊,也有很多人不认同的工作,包括造假、纯粹为了新闻效应而徒有其表的工作等,这几年ns多次撤稿风波足我上次好像跟你说过吧?”
“嗯。”吴斌点头。
“这就足以从侧面说明这一问题,当然,不可否认,就算是垃圾,那也是贴了ns标签的高档垃圾,某些人厚着脸皮做一做文章也是能弄来经费的,甚至提升职称都有可能……算了算了,不和你细说这些阴暗面,希望你以后也别碰到,那是真的恶心。”
看着冯金辉一副快要吐出来的表情,吴斌虽然有些好奇到底是啥事,但还是没问出口,只是点头。
“剩下的就是第三类工作,也就是在ns上“普通”的工作”冯金辉说话时再次强调了普通两个字。
第二百零三章 拉锯战()
“ns上的‘普通’水平当然不是指和二、三流杂志上的文章水平相当,而是指每年全世界达到这种水平的研究有很多,多到只能用‘普通’来形容,就比如你现在研究的石墨烯,几乎每年都有人声称自己解决了它的量产问题。”
冯金辉刚说完,韩康顺就接着补充道:“接下来就是我们要和你说的重点了,第一类的顶级工作可以说全世界就这么几个人或者几个团队在做。”
“大多数在自己领域里已经算相当厉害的牛人,做的最多的还是第三类‘普通’工作”
“那么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ns就这么点版面,牛人却这么多,而这些牛人还经常撞课题,你也研究凝聚态,我也研究凝聚态,那ns到底选谁的文章呢?”
看着韩康顺停下来看着他,吴斌想了想回答道:“之前已经在他们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
“聪明。”韩康顺点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因为ns编辑手里从来不缺优质稿源,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曾多次在ns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的知名作者在排队等着发文章,这就导致了ns几乎不会去考虑哪些从未在ns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