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学霸的星辰大海 >

第143章

学霸的星辰大海-第143章

小说: 学霸的星辰大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你写一篇连一个希腊字母都没有的文章发在微博上就撕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这叫带民众的节奏谢谢。

    如今的潘建伟教授已经是科大的院士,《nature》的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人物荣誉。

    但质疑的声音依旧没有停止。

    “外国人的杂志说他是个人物,国人就了?”

    “这种杂志花钱就能上的吧?”

    “怕不是外国人派来华国骗经费的。”

    怎么说呢,时间会证明一切对与错吧。

    不过吹的也好,骂的也好,这种争议性倒是让潘建伟教授,或者说量子通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到甚至连1024论坛都能看到相关的帖子。

    下一个时代怕不是毛片加密传输哦……

    稍微思考了一下后,吴斌看着顾佳琪回答道

    “他是一位量子物理方面的大师,是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吴斌抬头回答道。

    顾佳琪虽然很想问问量子信息实验是个啥,但脑子里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坚定的声音。

    “不,你不想!”

    而顾佳琪也是很果断的遵从了这个声音,点点头说“哇,好厉害呢。”然后就继续吃饭去了。

    而吴斌也是笑着摇摇头,继续进行他的验算。

    至于量子通信究竟是不是“科幻玄学”,他不想参与无谓的争论,只想有一天他能凭借他自己的能力一探究竟!

    ps我自认为我的文风一直没有变过,就如同上架感言所说的那样,我想写的是生活流的学霸,在日常和科研,科普之间游走。

    而追到最新章节还能说水的……说实话,那这本书对于你来说不就是更新又慢又毫无内容吗……你能追到最新章节怕不是对我本人有什么非分之想?

    对此我只想说“不约!”

    ps2暴更活动原来第一天失败就直接取消资格的吗……卧槽,心态崩了。

    。

第二百七十五章 科圣() 
周末下午一点,李岩按照约定好的时间来接吴斌,并且发现他身边还站着个似乎年纪挺小的女孩。

    “哟呵,还携带家属?”

    停下车后李岩降下窗调侃了吴斌一句。

    无视了李岩的调侃,吴斌介绍说:“我高中同学的表妹。”

    没错,站在吴斌身边的正是顾佳琪,那天吴斌打完电话之后她最终还是没忍住好奇心,打听了一番潘建伟教授的事迹,等听完后就央求着吴斌说也想一起来听这位教授的讲座。

    “嗨。”李岩朝着顾佳琪挥挥手。

    “你好……”躲在吴斌身后的顾佳琪也小声的向李岩打了招呼。

    “上车吧。”李岩朝着两人招招手。

    上车时吴斌原本是打算坐副驾驶的,但却被顾佳琪拽了一下衣角,于是只好陪着她坐到了后排。

    “你今天怎么了?怎么畏畏缩缩的?”吴斌奇怪的问。

    “因为这辆车看起来好贵啊。”顾佳琪凑近吴斌小声说。

    “咋了,你有富二代恐惧症?”吴斌越发的莫名。

    “也不是……你就当我怕生好了。”

    ‘怕生……?’

    吴斌回忆了一下自己第一次见到顾佳琪时的样子,但怎么想也没法把她和怕生两个字联系起来。

    ‘奇怪的孩子……’

    感慨完吴斌便拿出一本材料学的书开始看。

    ……

    “57号……57号,啊,有了!就这。”停下车的李岩喊了一声。

    而吴斌也是立即放下书看向窗外,发现不远处的号牌下面写着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几个大字。

    找到停车位把车停好,吴斌三人很快就找到了报名处上写的国际会议厅。

    “咦,意外的人不少嘛。”推开门走进去看到已经坐满四分之三的座位席时李岩小声惊叹。

    “真的欸,好多人。”跟在吴斌身后的顾佳琪也很意外,她还以为像她这样求学若渴的人不会有多少呢。

    “走吧,我们的座位在第三排。”李岩拍了一下吴斌说。

    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后吴斌朝着周围看了看,发现有老也有少,不过主力军似乎还是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大学生。

    在大家小声聊天之际,几个工作人员走上演讲台调整了一下电脑上的ppt,但在工作人员的身后,还跟着一位穿着绿色毛衣的中年人。

    “咦……潘教授你怎么上台来了?”调整好ppt的工作人员回头一脸懵逼。

    “我看你们出来,就跟着一起出来了啊。”

    “我们是来调整设备的……”

    “啪啪啪啪啪啪……”

    在两人聊天之际,观众席突然就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因为观众席上不少人都已经认出了那个穿着绿色毛衣的中年人正是今天的开讲者,潘建伟教授。

    听到掌声的工作人员有些哭笑不得,便直接演讲桌上的话筒递给潘建伟道:“那潘教授,要不您就直接开讲吧。”

    “好的。”接过话筒的潘建伟先是拍了两下话筒,发现没问题后便看向座位席说:“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在这个科学会堂和大家见面。”

    “啪啪啪啪啪啪……”

    又是一阵掌声过后,潘教授点开ppt就开始演讲道:“首先我想跟大家聊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叫墨子沙龙。”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墨子,我们大家都叫他科圣,也就是科学的圣人,可惜非常遗憾的是,近代科学并没有在我国诞生。”

    “我们都知道,古希腊建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大家可能在初中学习欧几里得证明及和定力的时候啊,就觉得在几千年前古希腊人就能构造出这么完整的科学逻辑体系,非常的厉害。”

    “但其实我们华国的古人,在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同样的成果,而墨子,就是这些人中一个的代表。”

    “墨子是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的第一个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人。”

    “他是怎么证明的呢?”

    说着潘教授比了个手势,说:“比方说这里有一个茅草屋,他在茅草屋墙上挖一个小孔,挖一个小孔之后啊,他叫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外面,然后他在里面就能非常方便的看到倒影的成像。”

    “而我们现在的摄像啊,照相机的原理其实都是来自于小孔成像。”

    听到这,顾佳琪突然拍了拍吴斌的手臂小声说:“吴斌哥,我竟然听得懂欸。”

    “嘘……”吴斌转过头对顾佳琪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并小声说:“先听完,再出去说。”

    “哦哦。”顾佳琪点点头,乖乖的不再说话了。

    “另外呢,他还最早提出,‘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端是无同也。’那么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

    听到潘教授突然抛出一个问题,座位席上的观众突然齐刷刷的低下头,就仿佛是怕被抽上去回答问题一样。

    但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潘教授很快就自问自答道:“他的意思就是‘端’是物体不可分割的最原始的东西。这里面就已经有了原子概念的雏形。”

    “咔嚓”“咔嚓”“咔嚓”

    在顾佳琪听的一愣一愣时,突然听到周围响起了相机的拍摄声,转过头一看,发现周围好多人都拿着手机或者ipad拍照。

    ‘哇……大家都这么认真的吗。’想着顾佳琪又看向吴斌,发现他已经用笔把演讲内容记在本子上了……

    于是乎,在这种环境影响下,顾佳琪也掏出手机将演讲台上的ppt图片给拍了下来,但回去还会不会拿出来看就说不定了。

    演讲台上,潘教授的演讲还在继续。

    “另外墨子还有一个观点也非常有意思,他说,‘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

    听到这句话,吴斌的眼睛也不禁亮了一下,这不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嘛?

    果然,接着潘教授就解释道:“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物体运动停下来主要是由于阻力的作用,久就是阻力的意思,而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的话,那物体就会永远运动下去。”

    “这和我们初高中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啊,是完全一样的。”

    记下这句话,吴斌内心还真是有点小震撼,一开始他以为今天会来听到的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科普,以及潘教授他自己对量子力学的一些见解。

    但没想到开场这段对墨子的介绍就让他涨知识了。

    ‘看来回去以后要看的东西又多了不少。’

    想着想着,吴斌的嘴角就咧到了耳朵。

    ps:既然说了爆更,那就爆一下!

第二百七十六章 探索的动机(第一更)() 
详细的介绍完墨子其他的研究,潘教授撩了撩他额前有些稀疏的刘海感慨道:“可惜啊,非常遗憾的是,战国时期的圣人实在太多了,有些圣人觉得光是通过思考,就能达到这个人生巅峰,就能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样运转的。”

    “直到后来孟子对墨子进行了批评,慢慢的我们华国的文化就开始走向儒家,跟哲学联系在了一起,所以科学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不过说到这里我突然想提一句啊,网上竟然有好多人说我国没有哲学家?我可真是……”潘教授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如果下次你有人听到有人这么说,你就把《华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推荐给他,也算是为小学教育做了贡献。”

    “哈哈哈哈哈……”

    吴斌也忍不住笑出了声,他没想到这位看起来相当刻板的老教授黑起人来倒是犀利。

    “不过我们今天不探讨哲学,所以我就不说更多了,我刚刚说那么些,就是想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叫墨子沙龙,就是因为想表达其实我们华国在古时候就已经有很伟大的科学家了,所以大家绝对不要有不如人的感觉。”

    “啪啪啪啪啪啪啪。”

    吴斌一边鼓掌,一边有些感慨,他发现这些科研界的大牛在做科普时都会强调不要觉得我们不如西方这个概念,这里面除了爱国因素之外,吴斌觉得也许充足的自信心,也是创造发明的重要品质。

    “近两年,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科学史的时间,那就是激光干涉观测站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而引力波是什么,它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十几亿年前,距离我们地球数百万个外星系之外,有两个黑洞发生了碰撞,这股碰撞产生的引力波,就如涟漪一般,朝着四周传播。而这个时候在我们的地球上,恐龙正经历着崛起,演化以及消亡的过程。”

    “引力波的涟漪呢,依旧还在前进,大概到了五万年前,引力波达到了我们的银河系,而这个时候呢,正好是我们的祖先智人开始取代尼安德特人开始成为地球上最主要人猿的时候。”

    听到这里的顾佳琪下意识的想问吴斌啥是智人,啥是尼安德特人,但想到刚才吴斌的叮嘱,还是硬生生把到嘴边的问题雁咽回去了。

    “到了100年前,被誉为拥有最强大脑的爱因斯坦,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并激发了数十年的猜测和没有结果的寻找。”

    “直到20年前,诺奖的获得者雷纳维斯教授团队制造出了一个将近有四公里左右的巨大探测器,才终于探测到了这股十几亿年前就一直在宇宙中前进的引力波。”

    “之所以我今天要引用这件事,就是想要强点一点,当我们成为人类之后,就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探索,而我今天要报告的出题,就是……”说着潘教授指向大荧幕,上面显示着五个大字。

    【探索的动机】

    “咔嚓”“咔嚓”“咔嚓”

    一时间,又是一阵相机的拍照声响起。

    在潘教授用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件引出今天他要讲的主题后,他介绍了最初给人类带来心灵安全感,宣传人人平等的宗教,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的观测。

    人类才第一次发现原来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因为在这之前,基督教一直告诉所有人,我们就是宇宙的中心。

    随后开普勒又总结行星的运动规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说完这些,潘教授突然抬了抬的眼镜说:“首先强调一下啊,我呢,是不信教的,但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件事,曾经的的确确让我觉得非常神奇。”

    “那就是1642年伽利略去世之后,1643年,牛顿出生了。”

    在介绍完这位天才的事迹之后,潘教授的总结语就是。

    “为何牛顿在科学界的地位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他告诉了人类,为何苹果会落地,为何行星会围绕太阳转动,这些其实都是可以计算的。”

    “这样一来,就带来了人类历史思想上最大的一次解放,人类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