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英雄无敌-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可是龙魂真正的核心人物,对于他们李天玄是不会隐瞒自己的身体情况的。几位英雄就不说了,像何思源、李树春等人,若是以后等他们知道了真相,怕是要心头横着一根刺了。况且,事情也需要他们的配合。
他另有通达的耳目对这些人做了观察,排除了异心的可能。在无孔不入的魔法及能够隐身的盗贼面前。这些人除非无时无刻在演戏,否则有什么异动早就被李天玄得知了。
开会的地点就在龙魂医院里,由墨攻出面组织。李天玄其实身体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怕太过惊世骇俗。他还是没有站起来。
“将军没事就好,不过可不能放过中央军。这一次第二十军团上出了刺客,蒋中正不给个拿得出手的解释可不行!”李树春冷冷的道。能够得到李天玄的信任,也就意味着进入了这个利益集团的核心圈。
“那恭喜将军可能又要升官发财了!”徐太白乐呵呵的说道。
“这些都是虚无的东西。我们现在需要讨论一下境内的一些内部问题!”李天玄微笑道。说到内部的时候,他加重了点语气。
“有些事情也该了结了。展书堂那里。我会去做一下工作。”李树春首先说道。老韩死后,他虽然是老韩旧部的代表人物,但对于展书堂等人却没有多管辖的权利。
大军阀内部都是套着小军阀的。这一次既然李天玄把他叫来,他首先把这个问题揭开了。
81师中也出了一个刺客,遭到清洗是免不了的,应该哪些人上,哪些人下,李天玄叫他来也是尊重他的意见。
他的表态也意味着接受了李天玄伸出的橄榄枝,向李天玄靠拢了。
何思源对于这些并不是很感兴趣,他关心的是教育。若论渊源。他与老蒋的关系更好一些,不过,他对李天玄兴办教育的作风很欣赏,经过李天玄全面的施行义务教育,他已经倒向了李天玄这边,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这次的会议里。
“最近,境内不少组织和小团体言论颇多。国难当头,他们也不会安分点啊!”李天玄不再在81师的问题上纠缠,说实在的81师内部一半多都已经是李天玄手下的人了,其他的一点半点的人也翻不出多大的风浪。
“跳梁小丑。不足为虑。”李树春笑笑道,继而缓缓的说道:“韩复榘当政的时候,铁血手腕倒是有一些。但此时乱局难稳,民心思变啊!”
“所以说。只要二千万民众的心向我,不管是什么来路都不怕了!”李天玄顿了顿说道。
“这民心很难把握啊!”李树春感叹道,当年老韩也很卖力,但效果却很一般。受周围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有心无力啊。
“若是民心向我,别人也就成了无根之萍。何惧他人跳梁!”
“这民心?”李树春心中有些发怵,看到李天玄半躺在那里发亮的眼睛,他似乎猜到了李天玄打算要说的事情了。
“土地,只有土地问题解决了!民众才能心安!我们也要让耕者有其田。”李天玄笑道。
“这土地改革可是轻易碰不得!一不小心,可就是粉身碎骨啊!”徐太白在旁边感叹道。他留洋回来后,在家乡也曾经一腔热血的做过平均地权的实验,但最后却是熬不过当地的乡绅家族的抵制,最后不了了之。自那以后,家道也开始败落。
李树春却是低头盘算着其中的利弊,没有多言。旁边的陈佳雪却是眼中一亮,侧耳倾听。
“那就先敲别人个粉身碎骨!”李天玄笑道。
“什么?要是用太偏激的法子,可是要出乱子的!”徐太白大惊失色道。同时,他的眼睛朝陈佳雪描了一眼。
李树春也是脸色一变,却望着李天玄不语。
“当然不是偏激的法子,那个只能是一时之计,不是长远的好办法。”李天玄依旧笑道。徐太白闻言才松了一口气,安听李天玄解释。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病有所医。”这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的梦想,李天玄这个人可能不是个合格的当权者,因为他一直想要达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实现这几个目标。
“让耕者有其田不一定要使用暴力强制手段,也可以用经济手段嘛!可以采取赎买或者经济调控。”李天玄仔细斟酌道:“我们此次东征南伐,收复失地,不仅仅是赶走了鬼子,还抓了不少的汉奸。罪大恶极的要处理,那些罪过轻的也要处罚。这一阵没收罚款收上来的土地可不少。”
“鬼子来了,一场战乱就多了不少的无主土地,这也是一部分土地的来源。”
“我们手底下也有点余钱,可以按照市价赎买一部分土地。”陆陆续续的李天玄手中已经掌握了一千一百多万亩土地了。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经济调控了。我打算,凡是每户土地在十亩以下的都免收所有的农业税赋。”
这个十亩的底线是李天玄根据统计资料,选择了中国占了绝大多数的农户标准来划分。
本来,他是打算用五亩地起征的,但一盘算,此时可没有杂交稻,五亩地有时候混个温饱都成问题。于是,李天玄干脆就提高到了十亩地,这样更能显示出优越性来。
“啊?”闻听了李天玄的计划,李树春不由大惊出声,他可是明白其中的诸多门道。不要小看这一条政策,千年来的皇粮国税牵扯到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钱的问题,这可是要引来政局的大变动。
“土地改革,利益纷杂,是牵扯很多。但只要抓住主线,就可剥茧抽丝。此时,无论是哪个势力想立足,没有给民众十足的好处是不行的。仅靠着军队控制也不是长久之计。”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盛,也不是光凭一腔热血空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我们的国家,现在又是个农业国家,农民是各阶层中数量最多的。”
“而土地,又是农民最关心的。从土地改革上给他们最想要的实惠,他们的心思也就靠向了我们。”李天玄不紧不慢的解释道。
有了老毛的前车之鉴,李天玄只是在这个抗战的特殊时期稍加变通即可。
处于这个抗战的特殊时期,也不能光凭农民的支持。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平均地权是不现实的,那会将数量虽然少,但力量可不小的地主、土豪都逼向敌人的队伍。
“好!妙啊!”徐太白突然拍手赞道:“这个法子妙啊!这个法子看似实惠不多,却是大大的分崩离析了地方上的氏族势力。民众多贪利,自然大户分小户,少了些氏族的制约,推行政府的政策更加的方便。”
“再者,无数朝代的改革,最大的阻碍莫过于吏改。上行下违,再好的制度也没有用。现今十亩以下土地不收税以后,没了小吏们的发挥空间,也就让贫苦民众少了一番折腾。”
“不过,此法虽好,却是需要仔细斟酌。一是,山东土地总数不足,十亩虽小,片片分割后,也难以满足人人有其田的愿望;二者,人人皆向耕作,其他行业人手自然稀缺;三者,农业税赋自然也要缺失大半,恐怕财政上更加吃紧,尤其是依靠农业税赋吃饭的乡镇财政。”
“四者,以户论亩,人少得利,人多负多。若以人数限制,恐怕老幼难养;五者,户籍的问题,恐怕也是要耗费颇多。六者,度量衡新变,中央虽行不威,各地不均,也难公平。”
不过,李天玄此时已经有了全套的答案,不禁笑道:“这个自然是可以解决的!”说着,眼光不由望向了陈佳雪。
第二百九十二章 低保()
陈佳雪在旁边已经想了半天,心中欲言,见状开口说道:“这几个问题,有些倒是好解决。”
“财政问题,地方上工商并举,税赋已占半壁江山,待盐业调整后,税赋更足,如果没有大的战力备,财政问题倒是不怕。”
“度量衡一事,中央前些年已经在推行新标准,多多用心,广为宣传,严格试题,统一起来倒也无大碍。”
“户籍的编造,麻烦是麻烦,但只要多用心,也能解决。只是多费些人力财力罢了。”
“只是老幼之养,尤其是劳动力的问题却是大事。虽然有些办法,但也是治标不治本。劳力固土,虽可安居,但工商不兴啊。”
李天玄笑了笑,这就是时代的差距了,再聪明的人,局限于这个时代,也不可能有太超现实的举动。即使是偶有奇谈怪论,也是自我否定居多。也多亏了金手指了,李天玄才能看透这个时代的迷雾。
“要想管理民众,知民为根本。”李天玄微笑道:“民所欲,顺之以理,民所行,拘之以法。”
“我要推行的这个法子,不仅仅是牵扯到农村,而且城里的也要顾及到。只要是咱们地盘上的所有公民,都要顾及到。”李天玄转而说道:“我要推行的法子是要建立最低保障制度,最根本的解决全体民众的温饱问题。”
李天玄耳边仿佛听到了吸气的声音,但他没在意,依然兴致昂扬的说道:“国家,什么是国家?国家也是民众聚集起来的一种集合体。国不为家,国不为民,妄为国家。”
“让民众吃饱,穿暖,这就是国家的责任。人们耕作劳苦一生,却衣食不保,这是谁的过错?总量不变之下。贫富不均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
“均贫富,不是简单的平均。不仅仅是各方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压力,而且有不平才有流动性,才可能流水不腐。保障社会的良性竞争。”
“有些不平均是正常的,但华夏最大的不平均,就是有和无的巨大差距了。华夏的老百姓,是最有忍耐性的,但凡是有一口活路。就和绵羊式的好管理。给口饭吃,就能把你供起来。”
“最低保障就是提供最低的生存保障,消除有和无之间的巨大鸿沟的!”
“这个窟窿太大了,山东一地的财政吃不消啊!”李树春不由说道,他清楚老韩时候的财政,即使最好的时候,这样的消耗也负担不起啊。
“财政?政府是做什么的,就是执行再分配的把式。是劫富济贫,还是劫贫济富,就看这个政府衙门口朝哪边开了。按照问题来算。足够让所有的老百姓都饿不死,甚至吃饱饭。我们就是干这个的。”
李天玄一挥手道:“这个最低保障也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农业人口,种地的。这个低保就是按照十亩以下不纳税的法子来进行。一户拥有10亩以内的土地,是不需要征收任何税费的,只要有来征税的完全可以把他们赶出去。”
“在中国户拥十亩土地以下的人家占了大多数,这些人口被免除了千百年来的皇粮国税,绝对会成为我们最大的支持者!”李天玄这一面向全中国的话,雄心已露,让其他几人互相对望了几眼。
李天玄所说的这个免征就是免征了皇粮国税。是免除所有的税务杂费。以后只有国家规定的税种才能征收,其他的一概不认。这也避免了一些那种只有国家免除的,才不征,其他的想怎么征收就怎么征收的现象。
“即使是超过10亩土地的户主。也只需要征收一种税――合并后的农业税,只是根据不同的亩数和土地征收不同的税负。土地也是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划分,来调整等级收税。”
“为了让大多数人都分配到土地,促进保障制度很好的贯彻实施下去。按照亩数算,10亩到100亩是一个档次,施行中等税负征收;100亩到1000亩是一个档次。进行较高税负征收;1000亩土地以上又是一个档次,绝对要让那些大地主们记忆深刻。”
普通的老百姓哪里分得清什么税是合理合法的?只要官府来人要征钱征粮,胳膊还能拧过大腿?
一税制免去了乱七八糟的其他税赋,也就保障了收税的稳定,消除了其中的一些猫腻。至于收上来的税款怎么分配,那就靠内部制衡来分配了。内部的势力争斗自然不会出现屁民对官府那样一边倒的绝对优势。
“这个户的户口以三人为最低限额,多者不限。这些人就占了农村的近一半了。有些大户再分成小户,这样的拥护咱们的就占了绝大多数了。农村局面基本可以稳定住了。”
土地问题只是为了解决温饱的基本需求,不能通过这个来富民强国。保持社会稳定是这种土地政策的最大贡献。
“按照我们控制区现有的近五千万亩地算,除去那些土地多者,就算其中还有不少四人一户,五人一户的人家,甚至更多人的。最多也只能供应一千五百万人。”徐太白盘算道。
“此时,山东可出一亿亩地,人口有三千多万人,不足四千万。若按照这种算法,就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