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好莱坞制作 >

第302章

好莱坞制作-第302章

小说: 好莱坞制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弗兰克?皮尔森万万没有想到,杜克?罗森伯格会派他的贴身助理主动找上门送来这份资料,同时还带来了一些信息杜克发现在谈的项目有问题,他们都可能都落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皮尔森并没有过多的怀疑。一周多之前,就有确切的消息传了出来,杜克向克里斯托弗?罗肯考特预付了一百万美元的定金,这已经涉及到了对方的切身利益,完全没有必要在这种事上欺骗自己。

    轻轻合上这份资料,弗兰克?皮尔森忽然笑了起来,只是笑容有些苦涩,然后靠在了椅子背上。

    虽然不喜欢对方的电影风格,但他很确定。杜克不会开这种玩笑。

    同时,心中涌出了一股极其复杂的滋味,谁能想到,他认识超过四年,在好莱坞交友广泛,还有一定名望的人,竟然是从十年前就开始经营的超级巨骗!

    如果送来资料的人不是跟他一样,都是好莱坞犹太俱乐部的成员。他真的不愿意相信。

    毕竟那个人在好莱坞出现了十年,还有大大小小那么多名人作为朋友。据他所知,对方还跟一国总统的女儿交往过。

    这样的人竟然是一个诈骗犯?

    弗兰克?皮尔森已经轻信过一次,不会再轻信第二次。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已经退休的老朋友阿瑟?米勒的号码,这位梦露的前夫不仅仅是

    电影导演和学院前任主席那么简单,拥有着广泛的关系。还因为好莱坞与联邦政府间的特殊关系,与华盛顿的某些部门有一些联系。

    如果不是关系重大,弗兰克?皮尔森也不会请求已经患病卧床的他帮忙。

    打过电话之后,他急匆匆的出门,赶去了阿瑟?米勒位于圣塔莫尼卡的疗养别墅。

    有些东西。从无到有的去查,会消耗相当多的时间,而有了明确的资料,只需要去印证资料的真假的时候,往往要容易很多。

    仅仅三天过后,弗兰克?皮尔森就得到了老友的通知,资料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可能属实。

    事实胜过任何幻想,弗兰克?皮尔森确定,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都被克里斯托弗?罗肯考特用十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皇帝的外衣迷惑了。

    弗兰克?皮尔森坐在书房里,又一次翻开了那份资料,一个个无比熟悉的人名映入眼帘……

    这已经不是他个人的事了,甚至关系到好莱坞这个圈子的荣誉,学院不止是因为奥斯卡而存在,它同样在以艺术的名头,维护好莱坞光鲜亮丽的那一面,避免圈内的污秽和恶臭过多的暴露在公众眼前。

    而涉及到这件事的绝大部分人,包括杜克在内,基本都是学院的成员,其中还有不少他这样的资深人士,以及被学院器重的例如索德伯格这样的导演。

    坐在这里思考了很久,弗兰克?皮尔森拿起电话,拨通过往没怎么拨打过的一个号码。

    接电话的是一个女人,然后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声音,他依稀记得这个声音。

    “杜克。”弗兰克?皮尔森郑重的说道,“谢谢。”

    “你太客气了,皮尔森先生。”杜克离开海滩休息区,独自走到海边,“我也是受害者,如果对方得逞,我损失的不止是一百万美元。”

    “我们都被他许诺的利益蒙蔽了眼睛。”

    到了弗兰克?皮尔森这个年龄,有些话已经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忘记了投资前必须的谨慎和调查。”

    “弗兰……”杜克看向空阔的大海,话中真真假假,“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让律师和会计师查过他,却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他谈判时非常有耐心,咬定底线不放,怎么看都不像有问题,我也是运气比较好……”

    在杜克看不到的地方,弗兰克?皮尔森轻轻点着头,投资之前他的律师和会计师同样查过,根本查不出一点问题。

    “你应该知道,我与洛杉矶县警局的关系一向很好。”

    这一点好莱坞人所共知,有些痛恨警察的人还谩骂过杜克拍了两部为洛杉矶警察歌功颂德的影片,“我跟卡特警长聚会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开办侦探所的前bi雇员,正好想到这件事,拜托对方帮忙查了一下,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面对弗兰克?皮尔森这种老资格的学院成员,杜克不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他的话超过九成都是真的,就算弗兰克?皮尔森去打听,也不会有多少问题。

    “我上个周才拿到的这份资料,为防止弄错,彻底确认后,才让人送到了你的手中。”

    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就在杜克以为弗兰克?皮尔森是不是想挂断电话的时候,对方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杜克,你打算怎么处理?”

    杜克非常上路,“我认为应该听下其他人的意见,毕竟受骗的人不止我一个。”

    “你的想法呢,弗兰克?”杜克问道。

    “暂时不宜声张,我先私下里联系下这些人,然后再报警。”

    不管怎么说,这确实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杜克故意停顿了一会,才说道,“我赞同你的意见,史蒂文和其他几个我比较熟悉的人,我早让人把资料送了过去。”

    所谓的熟悉,自然是犹太裔。

    “我会给他们打电话,然后通知其他人。”

    挂断电话,杜克长出了一口气,他很清楚,自己在学院守旧派眼里,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商业导演,他们对自己的感观并不是很好,而且用脚趾头去想,也知道影评人不会在颁奖季眼睁睁的看着他横扫一切。

    电影只是基础,现在所做的,都是必须的辅助。

    回头看了看太阳伞下闲聊的几个人,杜克没有回去,反而是站在这里,眺望着大海,未来就像是面前的太平洋一般广阔,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手机再次响起,杜克接起听了几句,笑着说道,“史蒂文,你太客气了,我们都是受害者。”

    打电话过来的人是史蒂文?索德伯格。

    随后的几个小时里,杜克的电话时不时就会响起。

    “本,用不着这么客气,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对付那个家伙。”

    “乔治,听说你在政界有些关系,最好先让人盯着他点。”

    “丹尼尔,我还没谢谢你当年的那一脚呢,不用这么客气,我们应该团结。”

    当太阳转到海面上的时候,杜克又接到了弗兰克?皮尔森的电话,“放心,弗兰克,我这边会配合你们。”

    这一个个电话不止是感谢那么简单,杜克很清楚,在必要的时刻,今天发生的事,会影响到他们的选择。

    两年之后怎么引导,那就要看帕尼?凯利斯和南希?约瑟夫色的手段了,她们做的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事情发展到现在,克里斯托弗?罗肯考特再也没有了利用价值,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他势必要承受很多人恍然大悟之后的怒火,最后会沦落到什么处境,想来也不难猜测。

    如今有了弗兰克?皮尔森这名资深人士领头协调,杜克不需要再耗费太多的精力。

    将手机交给蒂娜?菲,杜克给了伊万卡?特朗普一个安心的眼神,目光重新回到对面的华莱士?李身上。

    “刚才说到哪里了,李?”他拍了下脑袋,“对,狼人和吸血鬼的故事!”(。。)

第四百二十六章 好莱坞求贤若渴?() 
“杜克,这是南希?柯林斯在1994年出版的《怪物之爱》,我说的故事源于此,它详细的阐述了狼人和吸血鬼的起源,并且讲述了他们千年来的恩怨情仇。”

    听着华莱士?李的话,杜克的目光快速从放在桌子上的中短篇上浏览而过,一种熟悉感涌上心头,特别是某个女吸血鬼爱上了某个特殊人类的情节,似乎与曾经看过的某部电影非常相似。

    华莱士?李又说道,“我见过原作者了,但他开出的价格是我个人无法承受的,而且湖岸娱乐公司的一个叫做伦?怀斯曼的人,也在接触南希?柯林斯,想要争夺改编权。”

    杜克合上华莱士?李带来的文本,思考了一番才说道,“李,你知道的,剧本对好莱坞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他当初四处碰壁一样,想要用一个剧本或者说一个故事打动好莱坞,那只是幻想。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有才华在好莱坞一定会发光,好故事好电影一定能通杀好莱坞乃至全世界,但杜克在好莱坞待了十年,最初还碰的头破血流,如今渐渐爬上这个圈子的高层,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好莱坞确实是一个有关于艺术和才华创作的地方,但事实上,制作电影是一门商业,而绝对不是一门艺术。

    所以,好莱坞相关的产业被称为“演艺事业”,从来都不是“演艺艺术”。

    也许总有人认为好莱坞在找寻天才,在众多的电视节目里,总能看到好莱坞的经纪公司、电影公司在镜头前告诉观众我们正在寻找电影方面的天才这根本就是好莱坞最大的谎言之一。

    事实上,如果有人相信了他们所说的,给好莱坞最大的几间经纪公司打电话告诉他们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天才的话,他们不会有任何反应。甚至会直接挂断这种电话。

    实际上好莱坞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天才的头脑,而是一个有营销潜力的品牌,例如詹姆斯?卡梅隆、杜克?罗森伯格、汤姆?克鲁斯和汤姆?汉克斯等等。

    不管是制作人、作者、演员还是导演,好莱坞看重的并不是才华,而是盈利的潜质,很多时候。一个电影业的有志青年例如杜克的历程打动好莱坞公司的并不是他的作品的艺术性,而是他的作品能够获得的收益。

    当一个人的名字具有了吸引观众,或者说吸引观众口袋里的钱的能力,那么他才是好莱坞所要寻找的、所谓的“天才”。

    能进入好莱坞的人并不都是天赋异禀,却一定懂得或者有人懂得如何包装自己,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一个品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才干。

    这个商业的乐园里,是很需要创意和故事。但谁都很清楚,创意和故事反而是最不值钱的,好莱坞超级大卖的电影,故事都非常简单,类似《独立日》《泰坦尼克号》等众多作品,单论剧本的故事性,最多也就是二流乃至是三流编剧的水准。

    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故事没有任何创意。如果换成新人拿着这种故事去找电影公司,根本不会有人理睬。

    好莱坞求贤若渴?好莱坞是一个有才华就会被重视、就会发光的地方?别傻了。

    就像很多人听到好莱坞。第一反应就是这里是个制作电影的地方。

    的确,这里每年都在出产大量电影,好莱坞各大公司乃至包括杜克在内的导演和投资人,也希望公众只把好莱坞当做一个制作优秀电影的地方。

    但事实是,电影制作只占据好莱坞极小的一部分,这里是一个电影营销的产业区。不是一个属于创意的制作乐园。

    就像那些所谓的小成本大卖影片,它们的成本真的低吗?

    它们的制作成本只有十几二十万美元,但花在营销上面的费用有多少?

    在好莱坞里,人们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电影的营销,大概是制作电影的两倍到三倍时长乃至更长。

    好莱坞意义上的电影。并不是导演在自己的摄像机里拍摄和后期剪辑出的东西,那充其量只能称为影片(ilm),而电影(movie)则是经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后最终能够在电影院上映的片子。

    这两个概念最大的区别就在影片不赚钱,而电影是可以赚钱的。

    当一部影片能够在媒体上登载广告,向公众进行宣传时,它才实现了从“影片”到“电影”的转变。

    就跟杜克的影片,每次总会制造浩大的宣传营销浪潮一样,故事、创意、艺术……在这个过程中都是非常廉价的一些存在。

    当然,很多艺术化和理想化的导演,会选择走电影节这条路。

    但实际上,包括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内的绝大部分电影节,想要参加的话,不止是有作品和艺术就可以的,还需要准备一大笔钱!

    一部电影想要参与电影节,制作方需要向影展方面提交一笔入场费,费用往往不菲,接下来还有提交的各种开支,例如打印宣传材料的费用,运输费,工作人员的薪酬,放映时的支出,公关活动经费……

    如果运气好的话,影片在电影节遇见愿意购买的发行商,这时候电影就更加和艺术没有一美分关系了,所有的讨论都只会围绕着“利润”、“销量”、“发行”来进行。

    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不“艺术”?

    说白了,无论是人或者影片,想要在好莱坞被重视,首先就要证明自己有价值,能带来收益。

    否则说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