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好莱坞制作 >

第594章

好莱坞制作-第594章

小说: 好莱坞制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我说的是国内票房。”

    “也就是说一部中国影片的国内票房收入会占据总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冯大牙问出了现场所有人的心声,“我们先不说不切实际的国际市场,我们国内的衍生品市场在哪里?”

    他转而看向杜克,“罗森伯格导演,方便透露下你的影片在中国的衍生品收入情况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有些话杜克会说,但涉及到商业机密的事情绝不在这个行列之内。

    不过,他说出的却也是真实的情况,“任何一个电影市场想要成熟,都需要一个发展阶段,特别是衍生品市场。”

    想了几秒钟,杜克看着冯大牙说道,“中国电影衍生品开发目前基本处于原始阶段,电影衍生品大多是配合电影宣传活动的摆设。电影衍生品本是电影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满足受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一个关键,而中国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尚处于低谷,这也意味着衍生品的营销和开发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杜克的话音刚落,于胖子就点头接过了话,“国内电影的衍生品市场不够规范,在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方面也不够完善和通畅,而衍生品的消费市场也亟待培育,国内衍生品市场要走的路还很长。”

    “还有,盗版猖獗,正版利益被蚕食导致利润点大幅度下降。”

    王氏兄弟明显对于这方面有过研究,“近年来,不少国内生产商以正版产品为原型,在电影档期中快速生产盗版衍生品,并依靠批发市场和网络等渠道投放出货,并已形成完整的盗版产业链。盗版产品压缩了正版产品的盈利空间,侵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导致正版经营者竞争压力加大,还产生逆向挤出效应,制约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影衍生品市场发展壮大。对于盗版产品的治理,亟待相应的政策支持。”

    说到最后,很多人的目光都从座山雕那边扫了过去。

    虽然不是主管版权方面的官员,但座山雕再怎么说也是在座的唯一一位官方人士。

    跟那些总是神秘莫测的大人物不同,座山雕浸淫在这个行业数十年,同样也希望中国电影能发展起来。

    他轻咳了一声,说道,“衍生品开发意识和能力不够,这点是国内所有电影人当前所面对最重要的难题。”

    这话一出,很多人又看向了姜小军,姜小军只能露出几分苦笑。

    去年一部《让子弹飞》让他“站着就把钱赚了”一回,而被众人所羡慕,其实姜小军自己明白,没有赚到的钱也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电影衍生品的开发这一块。

    衍生品的开发需要有深入人心的原型及富有远见的衍生品市场开发人员,国内电影很多只有发行权,没有原授权,因此不具备开发衍生品的条件;或者是有授权,但没有开发衍生品的意识;或者是有了开发的意识,却没有独立开发的能力……

    既然是一个电影论坛,只要不涉及到商业机密以及自身的利益,杜克还是会说几句的,即便他数十年前就搞清楚了所谓‘立场’和‘身份’之类的问题,但内心有所倾向,却也是无法避免的。

    “眼下,中国传统的电影衍生产品大都低端、初级,还上不了台面。”

    这话虽然不好听,但以杜克的性格以及这些年的工作生活方式,也没有拐弯抹角。

    当然,他根本不会提所谓创新和创意之类的事情,只要对电影产业稍有了解的人都清楚,创新和创意从来都不是这个产业发展的根本。

    而且好点子被拍成烂片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数不胜数。

    一个国家的电影业想要真正发展起来,产业化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中国影片首先要过质量关、建立品牌,系列化后建立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沉默了几秒,杜克又对着话筒说道,“摒弃临时开发、贴牌生产以及赚快钱的想法,充分去研究市场,开发与影片相应年龄层次观众喜欢的东西。再者,明晰版权归属、建立衍生品固定的网络和销售渠道;建立专门的消费产品公司,将不同的价格定位涵盖消费的各个层面,最重要的是要用一段时间耐心的培养观众消费衍生品的习惯。”

    “电影应该是一个产业链,我们通常在影院看到的作品只是这个产业链的火车头”,

    姜小军、葛光头以及张国师等人都在点头,在他们听来,杜克的这些不怎么中听的话,远比那些跑来中国对中国电影大加赞扬的好莱坞导演更加真诚。

    是的,他们能从杜克的话中感觉到他对中国电影的了解,以及帮助中国电影的诚意。

    这股诚意很有限,但对这样一个老外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目前人们对电影的关注点大多还集中在票房上,比较忽略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这个重要阶段,而这恰恰是现代与传统电影产业的重要区别。据我所知,目前中国缺乏专业授权公司,也没有行业规范,所以,导致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一直是一座未开发的矿床。”

    杜克的话一直没有停,“在好莱坞,衍生品的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远远高于电影票房,而根据我的了解,贵国电影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来自国内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很多电影的衍生品收入竟然是零。”

    说到这里,杜克列举一了些真实的数据,以便让这些人更直观的了解到衍生品对于电影产业的巨大影响。

    “比如《星球大战》三部曲全部票房收入为18亿美元,其衍生品入账却超过200亿美元。”

    杜克的语速不算快,说出的中文也有些生硬,却不妨碍他成为会场中最吸引人目光的一个,“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狮子王》前期投资仅8000万美元,收获了8亿美元票房,衍生品收入却高达30亿美元,有人甚至戏称,《狮子王》迪士尼造出的印钞机。”(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二十九章 坑爹圣手() 
经过十多年的合作和发展,华纳兄弟如今是电影衍生品产业中的巨无霸,而能够支撑衍生品成功运作的当然是完善的运作体制,电影从来都不是单靠票房“一条腿走路”的,而是要依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运作体系,从而形成电影产业的多元化支撑。

    相比好莱坞,中国电影的“后衍生品”开发极其落后,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开发还存在巨大空间。

    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开始时就是成熟的,必然有一个发展的阶段,好莱坞同样经历过混乱的时期。

    就杜克所知,少数中国产电影也曾对“电影衍生品”全面开发做过一些尝试。

    例如,当年《无极》制片方宣称,要进军网络游戏、图书、歌舞剧、卡通片、主题公园等电影衍生产品市场,可悲惨的票房成绩导致很多都只能停留在设想的层面,没有了下文;张国师的贺岁大戏《三枪拍案惊奇》上映后,其网络游戏《麻子面馆》也随之上线,《建国大业》也推出过打火机等衍生产品……

    然而,这些零敲碎打的努力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并没有对电影收益形成主要贡献。

    虽然这是中美电影论坛,但好莱坞方面出席的真正有名的人也就是杜克,而且论坛大部分时间都在围着中国电影打转,开始时杜克也颇为认真的参与,只是当话题转到中国电影该如何争取国内观众和影院更多的支持这方面后,他就安稳的做起了一名听客和看客。

    听着剧场中不断响起的声音,杜克竖起耳朵,闭上了嘴巴。

    来到尚海已经有两天了,如同前几次过来一样。杜克浏览了很多第一手的关于中国电影以及电影市场的最新资料。

    为什么要支持国产电影?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爱国主义的问题,中美电影产业已经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影响最大的其实是此前已经开拍的、想在中国市场上捞钱的那些“烂片”。

    为此,有人甚至列出了过去两年来在院线上映过的100部烂片,在吐槽了一顿之后欣慰的感叹:对好莱坞开放市场,其实是对中国电影的一次净化。我们真的不用再满眼面对这样的烂片了。

    自从今年2月,某位关键人物访美时中美两国就中国电影市场对美进一步开放问题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中国电影界就一片哭天喊地之声,很多人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真的是狼来了。

    这一协议对中国电影究竟有多大影响?对于观众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毕竟有更多好电影可以看;对于院线经理而言,也会有更多的钱可以赚。

    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电影的制片方。比如导演,比如投资方。

    所以,现场叫得最响,要求支持国产电影的也是他们。

    中国电影百分之九十五的收入依赖于国内票房,院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现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两极分化,电影制作发行方和几位院线方的代表几乎在针锋相对。

    听着他们说出的话,加上刚刚看过的华纳大中华区统计的材料。杜克也渐渐明白他们讨论的是什么。

    自从4月份开始,几乎所有的国内主流院线都开始成了导演们抱怨的目标。《匹夫》、《飞越老人院》、《我11》、《赛德克?巴莱》…很多电影都号称自己是制作精良的“诚意之作”,因而对于票房不佳的原因,导演们便开始找理由,除了宣传发行的原因之外,影城排片不给力就成了主要理由。

    到了五月份这种声讨几乎达到了顶峰,因为院线方几乎把百分之七十的银幕留给了杜克的《复仇者联盟》。

    但对于院线方的代表们来说。这种抱怨显然显得有些无厘头。

    不能否认的是,这些作品的确有一定的艺术含量,但站在影城的角度,其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作为供货商供应给观众的商品而已。因此,观众喜欢看什么,他们就把什么电影的场次多排一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而对于这种指责,院线方的代表们也很郁闷。

    一位来自广东的院线方代表,就大吐苦水,“咱们不说远的,上个周末,就有9部电影在我的影城上映,我这里总共就10个厅。就算是每部电影排一个厅,一天我又能排几场?而且都是新片,大部分片方自己都没做过宣传的,观众来买票,人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电影。比起来,《复仇者联盟》名气多响亮啊,观众点名要买《复仇者联盟》的票,难道你要我们告诉观众,别看《复仇者联盟》了,你是中国人,你该支持国产电影,你去看国产片吧……”

    面对在场的导演和制作方的指责,院线方显然不想背阻碍国产电影发展的这个黑锅,又有一位代表站出来强烈反驳,说很多国产电影,并不是他们不想安排,而是其题材和内容实在太烂,观众根本就不买账。

    “烂到什么程度?我去看片都看不下去的地步。基本上,我们对于国内导演们的态度都是建立在尊敬基础上的,因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导演都是有其成长历程,高峰和低谷的,谁也不能保证这部电影拍烂了,下部电影就不会是精品。我们也知道观众的口味很多元,但有些电影……“

    这位代表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直接说,“我不方便点名字,你从观众反响看就知道了,没有一个人会说是好片。这样的电影,我们凭什么支持?而这两年,这种电影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每个月都在不断增加。网上甚至有人总结过,去年在院线上映的200多部中国电影里,就有100部足以称为‘坑爹圣手’的烂片。以往市场没有开放,我们碰到一些电影淡季的时候,就只能放映这些电影,但现在既然有选择,为什么不去放映那些利润好,口碑高的好莱坞片?”

    在这位代表看来,现在上映的国产电影除了真正的“烂片”,还有很多无法言说的“诡异片”,“其实有些片不见得很差,但看第一眼就知道它肯定没市场。就像之前王小帅自己都说了,他也知道《我11》肯定卖不好。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非要挤进影城呢?如今加盟院线的影城,都是企业化管理的,作为一个企业要计算利润的,那么我为什么放着能赚钱的电影不放,却来做这个不赚钱的电影?尤其是影城都在商业旺地,场租、水电、人工,都需要计入成本的。”

    “王小帅知道如今商业院线的苦处……”

    站出来说话的是一位电影公司的老板,好像他就是《我11》的投资方,“所以更加呼吁建立艺术院线,让他的《我11》这样的艺术电影在专门的艺术院线进行放映,而这类院线应该由国家来进行补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