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垠大道-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淞ζ弦唬非蟛徽さ木车兀飧鏊得魉洳恢幸嗖辉兑印
合气道的主要技巧是摔法和拿法,也有击打,不过是次要的。日本柔道的主要部分也是摔法,但跟合气道的很不一样。柔道有比赛,所以禁止摔法和拿法同时使用。合气道的大部分技巧需要同时使用摔法和拿法,如果没有保护对手的精神则很危险而无法继续锻炼,所以练合气道应该修养保护对手的精神,这是合气道被称作创造性武道的理由之一。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合气道锻炼时对对手的体力并无要求,所以不论性别、年龄和水平都可以参加,被世界各国各阶层的人们所喜爱。合气道是全身的运动,可以调整呼吸,治疗腰痛,促进血液循环。“合气道的奥秘,是我与宇宙的运作相调和,使自己与宇宙合一。无论对方再强,即使用最快又强劲的力量攻击我时,我也不会失败。合气道是不抵抗的。真的武道,是无时无地绝对不会失败的。真的武道,是调整宇宙的气,对包罗万象的众生,加以保护与蕴育。武道的根源是神之爱爱护万有的精神。
根据合气道的创始者植芝盛平的说明,合气道“合气”一词的含义表示与气合一,亦即与天地之气合一;更简单的说,就是与大自然相契合。如果能够透过合气道,由自己的动作中描绘出大自然的极致,就表示已经感悟到合气道技法的极意了。在自我与自然合一举动时,将能显现如稳如泰山般的安定感,以及美与和谐极致。由于如此,合气道的动作以不会相逆的圆周运动为主,在不违逆自然道理的精彩动作中,涵蓄着无限的可能性,形成合气道的核心技巧。
同时,合气道的锻炼方式也是遵循着与自然合一的主旨在运作,有对手诚如无对手,彼此相对应。在练习当中,对方与自己经常和合一致,如果双方未能合致,变成彼此对立,就违背了自他一体的自然法则。
正因为如此,合气道的锻炼方法不可能像其他的武道一样采取竞技的方式合气道,如果改采比赛竞技的锻炼方法。势必会形成互相对立的动作。产生与身心合一、体现自然极致的合气道的修炼方式相违背的性能。
合气道的锻炼方法对于人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众所皆知。合气道呈现在身体上的动作几乎与意念一致,如果从意念影响动作、动作影响意念之身心合一的立场来看,想要透过合气道来修炼心性的话,心中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心才行。无疑,这对于培养成为外柔内刚、圆满自如的社会人帮助很大。
想要学习合气道的人必须充分理解合气道的特质,为求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必须努力修炼,亲自去体会合气道的蕴意(深奥之处)。
“合气道的特徵。是动作体能呈自然极致的表现。
自然的动作,不是固定的,而是以千变万化改变。可以用水的流动来做比喻,它常随著场所的不同而变化。即使仅仅碰到一棵树木,风的流动,也会千姿万态。
一是重视“气”。“气”的内涵丰富,既表示客观存在的自然之气,也表示抽象之气,如杀气、灵气、生气、霸气等等,还表示维持生命活动的抽象力。中国古代思想家淮南子对气的定义为“气乃生命之本也”;古印度哲学中称气为“卜拉那”。也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合气道认为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源性力。极为重视“气”的修炼。
二是讲究气、心、体的统一。植芝盛平认为“合气”的本质是:借助绝妙地活用作为生命原动力的“气”,使五体活性化,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地运动、也即心身如一的境界。
三是以礼为重。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合气道,以非常注重其精神性而有别于其它武道。合气道在锻炼心身的同时也磨炼了人性,故而又是修行的“行”。因此,合气道合气道注重礼仪。礼仪贯穿合气道练习的始终。
四是合气道的技法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动作构成的,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全面、均衡、和谐。
尽管合气道不注重胜负之争,但本身却有独特的技击防身作用,其技法讲究立体进攻,即可以立式出击,又可以“坐式”出奇制胜,而且不凭拙力,能够巧妙利用对手的力量,借力发力。造诣深者,则能随心所欲。当遭到暴徒突然袭击时,快速敏捷地避开攻击的条件反射动作自然就会发生作用。对于女性来说,遭到暴徒突然袭击时,不仅仅需要以弱胜强的技术,能够沉着冷静地对付意外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这些都能够通过修炼合气道得到培养。因此,合气道尤其适合作为女性防身术。现在敌人并非都是暴徒一类,失去控制的汽车、高处落下的建筑材料等都是我们生存的敌人。当面临突然发生的危险时,修炼合气道的人大都能迅速作出反应并逃脱危险,这种事例是很多的。
合气道的创始人是日本的植芝盛平。生于一八八三年的植芝盛平自幼体弱多病。少年时,他只身前往东京学习柔术;二十岁当兵,精于步枪刺杀术;参加过日俄战争。一九二零年,他办起了以自己姓氏冠名的“植芝拳馆”。在此期间,他综合各家武道的经验,开始进行武道的改良。他提出了“气”的概念,进一步又提出“合气”的概念。“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他把自己武道的技术原理比喻为一棵大树被一阵风吹动时的反应过程———一棵大树,当各个方向的风吹过来时,它的叶子会做出各自不同的摆动。合气武道之技术就像大树的叶子一样,在气流的作用之下,产生出无穷无尽的不断变化的技术。一九二二年,植芝盛平将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
植芝盛平于一八八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牟娄郡西之谷村(现田边市)。他在年幼时体弱多病,但非常聪慧,记忆力很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少年时,植芝盛平曾独自去东京学习“起倒流”和“神阴流”柔术。二十岁入伍,曾参加过日俄战争。复员后,植芝盛平回到老家,在乡间开办武馆。收徒传授柔术。与此同时。他也向柔道名家高木喜代士学习柔道。在“柳生流心眼流”名师中井正胜开办的道场中学习“柳生派心眼流”武术(包括柔术、剑术、棒术等),并从坪井政之辅处获得免许。此后,植芝盛平去北海道开荒,并在那里向“大东流”柔术高手武田惣角学习“大东流”柔术(当时还未以“大东流”命名,植芝盛平获教授代理时以“旭流”柔术为名代师传艺)。“柳生派”和“大东流”的柔术都讲究以柔克刚、以巧致胜,这对以后的合气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九二零年,植芝盛平结识了“大本教”名师出口王仁三郎。不久后,植芝盛平移居京都。在出口王仁三郎的帮助下,开办了“植芝拳馆”。善于思考的植芝盛平,通过多年学习各家柔术的经验,体会到要传播武道就要将武道进行改造,使武道有时代的色彩。他通过“大东流柔术”的学习,借鉴了“大东流柔术”中“合气”的概念,与自己所属的大本教的教义相结合,将武术中的“合气”概念拓展到哲学的范畴,提出所谓“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并将原本武术意义上的“合气”改称为“呼吸力”。一九二二年。植芝盛平把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社会上把他的武道称为“合气柔术”。
一九二四年,植芝盛平随出口王仁三郎去蒙古。并参加了蒙古的军队。合气道后来在一次与中**阀张作霖的作战中,植芝盛平所在的全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植芝盛平通过这次战征意识到在现代武器面前,任何武术都是微不足道的。于是,他逃离了战场,回到日本重操旧业开办武馆。但这时的植芝盛平的思想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他认识到武道不能只局限于技击,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武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从此,他以人生哲学来倡导技击的观点。这是合气道发展的转折点。
合气武术在新思想的指导下,训练内容有了许多变化,并很快受到社会的欢迎。一九二六年,日本海军大将竹下勇慕名召植芝盛平去东京,和植芝盛平面谈后,觉得他的思想很新鲜,于是决定支持植芝盛平。第二年,竹下勇把自己的房产送给植芝盛平。从此,合气武术在东京有了落脚点。
一九三一年,植芝盛平在东京牛入若松街建造了合气道总部,取名“皇武馆”,并以“皇武馆”为中心,向全日本传播合气武术。一九三六年,植芝盛平把合气武术正式定名为“合气武道”。一九四零年,作为财团法人的合气道皇武会成立,一九四二年加入大日本武德会,一九四八年皇武会更名为财团法人合气会,被日本政府文部省所承认。从此,开始使用“合气道”一名。
二战时期,植芝盛平看到战争的残酷,放弃了合气道的主持工作,引退到茨城县岩间农村务农,过起“武农如一”的生活。
二战结束后,合气道总部已成废墟。植芝盛平的儿子植芝吉祥丸决心重振合气道。开始之时,复兴合气道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学习的人最少时只有两三个人。但吉祥丸艰持不懈,开设讲习会,办《合气会报》,合气道的工作逐渐有了起色。一九五六年九月,合气道举办了第一次公开演武大会,并引起了轰动。以此为契机,合气道的影响迅速扩大。从此合气道飞速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合气道已成为世界非常流行的武术项目。
合气道是一种后发先制、以击打掐拿要害部位,抓筋拿脉,分筋错骨为主要手段,将打、摔、拿为一体,刚柔相济,阴阳相变,周流圆活,以巧取胜的一种实用技术。它与中国的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摔跤、擒拿等技法颇为相似。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机理和哲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合气道以技法种类上大至可以分为:徒手、徒手对兵器、兵器对兵器、兵器对徒手。
合气道训练没有固定套路练习,而是模拟日常可能遭受攻击的各种状况下的自卫技术练习,从一开始就是人与人对练,所以实用性很强。训练科目包括:徒手对徒手、徒手对武器、武器对武器、武器对徒手、单人对单人、单人对多人等。
对练式的训练方式便于练习者很快掌握合气道技法。并能很快学以致用。由于长期的重复性训练。使练习者较易掌握技术。并以技术弥补体力上的不足。观看合气道的动作,相信许多人会对其中和谐匀称的圆形身法(捌法)感到折服。其动作深富节奏感,整个过程如同溶入大自然一般。
合气道是从深受日本尊崇的民族文化之一的日本武术发展而来,是在碰触到对方的瞬间就能够压制住对手的凌厉技法。由于合气道的动作经常以侧身的站立姿势为准备动作摆脱了对手从正面攻击的路线,并能进入对方的侧面死角,表现出入身的动作技巧出来。
入身技法与圆形身法(捌法)浑然一致才是合气道的最大特征。以下与其他的武道进行简单的比较:
柔道是互相抓住对方的上衣前襟,在有限的范围内斗技决定胜败,因此在那些技法中很难看到如合气道一般一接触到对方的瞬间就能崩解对方。另外。以一拳必倒的拳击和脚踢为主的空手道,在其技法上很难看到如合气道一般余韵不绝的流程。
与日本的传统武道——剑道的特征相较,合气道虽然也会以剑进行练习,但是如果仅以体术的动作为基准进行合气道的剑法操作,未能某程度地学会合气道的话,那么拿在手上的剑只不过是一根棍棒而已。
一如创始者生前所言“合气道不仅仅是体术而已。手上拿剑,就成为合气剑法;拿杖,就成为合气杖法。十八般武艺,若未能经由合气道的训练运用自如的话,就不能说是真正修炼此道。”诚如其言。剑道的剑理与合气剑法的原理相当吻合。
可是,从体术出发的合气道之剑法。是配合体术的剑法,充分表现出以体为剑的姿势,与现代的剑法有显著的差异。
另外,在合气道上还可以看到柔道、空手道、剑道所有没有的技法,亦即变化多端的关节技法。除了一部分之外,关节技法在柔道是被禁止的,合气道的关节技法却异常的多,最重要的是藉由这些技法锻炼关节,可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