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无垠大道 >

第205章

无垠大道-第205章

小说: 无垠大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弹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进一步分离;

    在知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各自可以独立发展;

    在理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不仅可以独立发展,而且可以进行新的整合。

    不管怎么样,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情感进化的发展方向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发展方向。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其发生过程实际上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它与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生理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刺激信号不是事物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而是事物的价值特性,具体地讲就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

    这种刺激信号往往是一种抽象化的、复合型的关系信号,它既可以是复合的色彩、形状、体积、重量、声音、图象等物理化学信号,也可以是语言与文字所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这些复合型信号代表着事物的价值特性,而不是代表着事物的某种物理化学特性。

    当事物的价值特性作用于或即将作用于人时,人脑将以一定的情感强度来感受它。

    既然情感的产生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那么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关系同样应该遵循“费希纳定律”,由此可得:

    情感强度第一定律(即情感强度对数正比定律):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

    我们不难从中发现:

    1、当情感强度很小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近似地成正比。这样,人可以在最重要的情感强度中心区域较为敏感地、准确地感知外界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情况,以尽可能获取准确而详细的价值率高差的变化信息。

    2、当情感强度很大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这样。人可以在不太重要的情感强度区域也能对外界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有所感受。只是感受的灵敏度较低。从而可以粗略而大范围地获取价值率高差的变化信息。

    3、当价值率高差为0时,情感强度亦为0;当价值率高差趋近于-1时,情感强度趋近于负无穷大。

    情感的动力特性是指情感在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变化特性,主要包括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等八个方面,其中,情感的强度性和稳定性是情感最重要的两个动力特性,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要情感个性。

    由于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因此情感的动力特性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通常情况下,有什么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的动力特性。具有不同职业、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同胞排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经济状态、文化程度、生理特性的人,其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往往不同,因此其情感的动力特性往往不同。不过,情感的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

    情感个性既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些人的情感个性一旦形成,终身都难以改变。

    情感的每个动力特性都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同一动力特性在某一场合可能会产生负价值。在另一场合可能会产生正价值。

    人的情感系统有着十分复杂、严密而有序的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有着严格的逻辑递进关系。且每个层次又分为两类相对独立的情感。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满足人的价值需要,因此情感的层次结构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的层次结构。

    统一价值论认为,一切形式的价值都可换算成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因此价值的层次结构完全取决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层次结构,由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维持和发展个人的劳动能力,其层次结构取决于个人劳动能力的层次结构。

    个人劳动能力可分解为生物化学反应能力、个体劳动能力、社会劳动能力和理想劳动能力等四个基本层次,因此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也相应地分解为四个基本层次: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

    情感是价值关系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既然价值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那么情感也必然相应地分为以上四个基本层次:温饱类情感、安全与健康类情感、人尊与自尊类情感、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情感。

    各层次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各层次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1、高层次情感必须建立在低层次情感的基础之上。只有当低层次情感得到满足后,高层次情感才会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低层次情感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则高层次情感就不会稳定下来,迟早是要衰退和消失的,这是因为高层次价值最终必须通过低层次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2、高层次情感可以对低层次情感产生反作用。高层次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诱导、抑制、转移和化解较低层次情感,这是因为高层次价值的产生与发展来自于对低层次价值的合理筛选、有机组合和协调运作。

    3、高层次情感比低层次情感具有更大的能动性。低层次情感具有很大的自发性、本能性和稳定性,不容易受意志的控制,只有高层次情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因为价值的层次越高,价值所覆盖的时空范围就越广泛,价值所表现的具体形态就越复杂多变,就需要越高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从而需要越多的理性思维和主观意志进行参与。

    4、高层次情感比低层次情感具有更大的差异性、波动性和干扰性。高层次情感的激发条件、运行程序、目标指向和持续时间等较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这是因为价值的层次越高。其变量因素就越多。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影响的程度就越高,从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干扰性。

    5、高层次情感具有较强的容他性和共享性。情感的层次越高,就越是关心他人的疾苦,就越是关心全社会的利益,就越是关心共同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越是与社会情感融合在一起,就越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会有越多的关爱,这是因为高层次价值代表着全面的、长远的、全社会的利益,它建立在低层次价值的基础之上,涵盖着众多局部的、眼前的、个人的利益,从而与他人利益及社会利益有较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6、高层次情感相对于低层次情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时间上的相对独立性。低层次情感得到满足后,高层次情感还不能马上出现,需要延迟一段时间,个别情况下高层次情感甚至永远不会出现;低层次情感严重受挫时,高层次情感也不能马上随之消失,也需要延迟一段时间。个别情况下高层次情感甚至永远不能消失。

    例如,长期得不到温饱的人一旦富裕起来。就容易把钱用于物质方面的奢侈与挥霍,而不会把钱用于高层次精神文化的享受,或用于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又例如,长期享受较多社会荣誉的人,在饥饿面前往往不会向他人乞讨。

    另一方面是功能目的上的独立性。高层次情感的原始本质虽然是为满足低层次情感服务,是为了更可靠、更充分地满足低层次的情感需要,但是有时候人为了满足高层次情感的需要往往不顾及甚至完全牺牲低层次的情感需要。

    从需求层次角度来讲情感对人而言也是一种需求,这种需求也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温饱需求,在这个阶段人的情感需求是一种渴望交流和认可的一种状态;人在无助的时候,和在接触新环境的时候这种情感最强烈。

    第二个阶段:社会需求,一个人在社会中做为一个个体来讲,他有他的社交圈,他和外界沟通的同时就是一种情感的的释放,这种释放当外界给予肯定时情感就为正,心情就好,反之就不好。

    第三个阶段:自我需求的实现在这个阶段人基本是控制情感的,为什么这样讲,是因为他们对情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去帮助其它人去平衡因情感应发的一些问题。比如:心理专家等。

    情感从需求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但这三个阶段是随着外界的条件和你自身的修养等这些必要的因素而随时转换的,换句话讲就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可能处在情感需求的一个或多个段。

    不论身份地位,有钱或是穷人。因为需求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情感也不会相同。

    社会交往中,情感具有两极性,好的情感使人愉快,不好的情感能够损人。

    人们都希望表达或感受好的情感,那么使人产生好情感有哪些因素呢?

    喜欢就近的人是社会交往中人之常情。人受社会活动圈的限制,“物理上的就近性”使人只能在周围寻找朋友,因为活动圈之外的人、遥远的人无缘结识。

    喜欢就近的人有长处也有不足,长处是人在周围很快能寻找朋友,这也是同学、同乡、同志、同事为什么容易结为朋友的原因;不足是囿于交际空间,择友范围必然有限,影响了人的眼界,会使人觉得只有周围的朋友关系最好,如青年人失恋之后,往往感到十分痛苦,爱得死去活来,觉得天下再没有比她(他)更好的人。

    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人到新的环境,“喜欢就近人”原理,会使人很快寻得新的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交往空间不断扩大,社会态度和观点的一致性更易使人成为朋友,同行之间语言、文字、思想上的交往,将突破狭小的活动圈,他们可以在国内,甚至也可在国外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好的性格能使人产生好感。心理学研究证明,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有些性格是人所欢迎的,有些性格则是人难以接受的。

    如女性温柔、体贴的性格,易让人产生好感。

    有首流行歌曲唱道:“有个姑娘叫小芳……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今生今世永不忘。”的确,温柔的性格叫人难忘。

    严于律己、坦诚待人的性格令人尊敬,如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期间,国家政局交替,高校经费困难,许多学校因此而停办,交大校长唐文治带头减薪一半,教工每年减薪二月,他与师生同甘苦,坚持办学,学校免于关门夭折,赢得了师生的爱戴。

    安德森认为招人喜欢的性格有诚实、通情达理、可信赖等;令人讨厌的性格有不诚实、自私自利、卑鄙等。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人好的美德或品格是:节制**、自我控制、少说废话、有条不紊、信心坚定、节约开支、勤奋努力、忠诚老实、待人公正、保持清洁、心胸开阔、慎言谨行、谦虚有礼等。

    仪表堂堂的人受人喜欢。此种情感的产生来自晕轮效应,仪表堂堂的人讨异性喜欢,也使同性产生嫉妒。

    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警探片的探长等选用仪表美的男女角色做为搭档,便是为了迎合不同人的胃口,增加节目、影片的吸引力。

    报载蓝色星球m国总统竞选,候选人要像演员一样设计演说镜头,并进行多次彩排录像,也是为了从仪表、风度上争取观众与选票。

    蓝色星球m国社会心理学家沃尔斯特研究发现,如果通过看像片进行婚姻介绍,那么女子的魅力是男子决定是否约会的首要因素。

    喜欢仪表堂堂的人虽然在认识论上有明显的不足,但是审美感常使人不得不就范。

    爱美之心人恒有之,这就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成为公众欢迎的人,除个人的努力外,都缺不了天生丽质的原因。

    情趣相似的人使交往双方易产生好感。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猩猩惜猩猩,英雄惜英雄”就是指彼此之间产生好感,来自趣味相投。

    实际交往中,如对绘画、音乐、电影、体育、旅游、收藏、文物等情趣一致时,或者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学术见解相似时,彼此愉悦,就谈得拢、合得来;反之,对牛弹琴、无共同爱好,交往便无法持续。

    对高度评价自己的人带有好感。社会交往中,自我实现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赏,自我一旦受到别人赏识,得到高度评价,就会对评价者产生好感,甚至不惜用生命来回报。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立下誓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