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译注 12-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俑居诔ぐ仓懈九�13)。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14),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15)”。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16),若等安能及之哉!(17)”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18),常持节出使(19)。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闲者也(20)。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21):“陆沉于俗(22),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23)。”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①东方生:东方先生。东方,姓。②外家之语:即外家传语。详见前注。③凡:总共。奏牍:上奏言事的简牍。牍,写字用的木片。凡用三千奏牍,以木简为例,每简平均三十字,全奏约十万字左右。④持举:扛抬。⑤仅然:刚好、恰牵⑥上方:指宫禁、内廷。⑦止,辄乙其处:看到哪里须要停止了,就在哪里做一划断的记号,以便再续看下去。乙,这里是作划断的记号,并非甲乙之“乙”。⑧侍中:此指在内廷承值。⑨时:时常。⑩缣帛:绸绢的通称。(11)担揭:扛抬。担,肩挑;揭,高举。(12)徒:单,独。(13)取:同“娶”。娶妻。(14)所:约计之词,犹左右。(15)半:指半数人。(16)令:假如。无为是行:没有这种行为。(17)若等:你们这些人。(18)侍谒者:侍中的谒者。(19)节:使者所持的信物,用竹、木制成。(20)避世:隐居。(21)据地:趴在地上。(22)陆沉:陆地无水而下沉。喻沦落。(23)蒿访庐:草屋茅舍。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①,共难之曰②:“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③,而都卿相之位④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⑤,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⑥,不可胜数。著于竹帛⑦,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⑧。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⑨,旷日持久⑩,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11),意者尚有遗行邪(12)?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国非子所能备也(13)。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14)!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15),诸侯不朝,力政争权(16),相禽以兵(17),并为十二国(18),未有雌雄(19),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20),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21),威振四夷(22),连四海之外以为席(23),安于覆盂(24),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25),不可胜数。悉力慕义,困于衣食,或失门户(26)。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27),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传曰(28):‘天下无害灾,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29)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30),逢文王(31),得行其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32),修学行道,不敢止也。今世之处士(33),时虽不用,崛然独立(34),块然独处(35),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36),寡偶少徒(37),固其常也。子何疑于余哉1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①博士诸先生:在官的学者们。②共难之:一同诘难东方朔。难,辩难、驳问。③当:遇,碰到。④都:居。⑤子大夫:这是“博士诸先生对东方朔的敬称。相当您”。⑥讽诵:背诵,熟习。⑦竹帛:古代书写用具,指竹简与白绢。⑧即:则。⑨悉力:竭力。圣帝:圣明的皇帝,指皇帝。⑩旷日持久:指时日延续很长。旷日,经历很多时日。(11)执戟:属郎官,执戟侍卫是其职责。(12)遗行:有失检点的行为。(13)备:完备,齐全。这里是完全了解的意思。(14)岂可同哉:怎么可以相提并论。(15)大坏:衰败非常厉害。(16)力政:用武力征伐。政,通“征”。(17)禽:通“擒”。捕捉。(18)并:兼并。十二国:指秦、楚、齐、燕、韩、赵、魏、宋、郑、鲁、卫、中山。(19)雌雄:喻胜负。(20)说听行通:指意见被采纳,所以亦顺畅。(21)宾服:指诸侯按时进贡,以示服从。(22)四夷: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是古代统治者对华夏族以外各族的蔑称。泛指各少数民族。(23)这一句是说:国家的疆土地域广阔,像坐席那样与四境之外的诸侯国相连环绕。席,坐垫。(24)覆盂:倒置的盂。因盂的上口大,下脚小,倒覆过来,稳定不致倾倒。以此喻稳固。(25)辐凑:车轮上每根辐子凑集到中心的车毂上面。比喻从四面八方集中一处。(26)或:有的,有人。门户:指进身做官的门路。(27)掌故:指掌管礼乐制度等故事的官吏。(28)传:泛指古书。(29)引诗前两句出自《诗·小雅·白华》,后两句出子《诗·小雅·鹤鸣》。九皋,幽深遥远的沼泽淤地。(30)太公:指齐太公吕尚。(31)文王:指周文王姬昌。(32)孜孜:勤奋不倦的样子。(33)处士:指隐士。(34)崛然:高起、突出的样子。(35)块然:孤独、静止的样子。(36)与义相扶:即修身自持。义,修身。扶,持。(37)偶:犹“辈”,指同等级或同类别的人。徒:犹“类”。其义亦犹“偶”。此句意思是说,寡朋少侣,没有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①,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飱臣②,臣乃言。”诏曰:“可。”已又曰③:“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于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者也④。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⑤。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⑥。”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⑦。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①建章宫: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建。旧址在今陕西西安。重栎:双重栏杆。②粱饭:好米饭。大飱臣:丰盛地宴请我。③已:止,完了。此处指吃喝过后。④驺牙:兽名。也名驺吾或驺虞。有九牙齐等,如同驺骑(骑马的仪仗队)一样整齐地排列。这里,东方朔是以意立名。⑤这是解释奇兽出现的说辞。意为,远方当有前来投诚的事,因而驺牙便先出现了。见,同“现”。⑥“其齿”句:“齿”、“牙”本可通称,但此处“齿”指臼齿,“牙”指门牙。是说它前后都一样生得是门牙,而无臼齿。⑦混邪(yī,爷)王率众降汉事,详见卷一百十《匈奴列传》。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①,止于蕃②。恺悌君子③,无信谗言。’‘谗言罔极④,交乱四国⑤。’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⑥”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⑦”此之谓也⑧。
①营营青蝇:此句与以下诗句出自《诗·小雅·青蝇》。其中前四句见于首章;后两句见于第二章,为后二句。营营,蝇飞之声。②蕃:通“藩”,篱笆。③恺悌:和乐简易。④罔极:没有止境。⑤交乱四国:使四方邻国与本国构成战乱。⑥此句意思是说:现在东方朔反倒多说正经话么?顾,反而。⑦此四句语出《论语·泰伯篇》。⑧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①,封为长平侯。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②,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③,当道遮卫将军车④,拜谒曰:“愿白事。”⑤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⑥:“王夫人新得幸于上⑦,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⑧,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⑨。”卫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以便计⑩,请奉教。”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11),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12),履不完(13)。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14),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出宫门(15),行谢主人(16)。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17)。荣华道路,立名当世。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18)。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19);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20)。”其此之谓邪?
①卫后:指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卫青系其弟,不是兄。见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②余吾水:水名。③方士:即方术之士。指求仙、炼丹,并自言能长生不死的人。待诏:等待诏旨任用。即候差。④遮:拦祝⑤白事:有事禀告。⑥旁:依傍。⑦王夫人:汉武帝的一位宠姬。得幸:得到皇帝宠爱。⑧诚:如果。亲:指双亲,父母。⑨奇策便计:巧妙而便捷的计策。⑩幸:幸亏。(11)安所:何处。(12)衣敝:衣服破旧。(13)不完:破烂不整齐。(14)履行:穿鞋走路。(15)青:紫青色的丝绸带子。(16)谢:辞谢。主人:指房东。(17)等比:排列、依次。祖道:设宴送行。(18)衣褐怀宝:比喻贫寒而实有才华的人。褐:粗布短衣。(19)人莫省视:大家不理睬他。省视:理睬。(20)这两句是说,瘦马中尽有良马,贫士中尽有英才,若只看外表,忽略内容,容易有所漏失。失:漏失,遗漏。
王夫人病甚,人主至自往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①?”对曰:“愿居洛阳。”人主曰:不可。洛阳有武库、敖仓②,当关口,天下咽喉。自先帝以来③,传不为置王④。然关东国莫大于齐,可以为齐王。”王夫人以手击头⑤,呼“幸甚”。王夫人死,号曰:“齐王太后薨”⑥。
①置:安置。②敖仓:秦汉时国家的大粮仓,也称敖庾,旧址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氓山上。③先帝:前代的帝王。④传:相传,历来。⑤以手击头:因病倒在床,不能起身谢恩,故以此示意。⑥此时齐王尚未受封,这样称呼是要显示其子已封王。按:此段所记已见于卷六十《三王世家》褚先生所补。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①。出邑门②,道飞其鹄,徒揭空笼③,造诈成辞④,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⑤,去我飞亡⑥。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⑦。鹄,毛物⑧,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⑨。欲赴佗国奔亡⑩,痛吾两主使不通(11)。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12)。”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13)1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①鹄:黄鹄,珍禽之一。②邑门:都门。③徒揭空笼:只举着空的鸟笼。徒,只。④造诈成辞:编造一套欺骗的话头。⑤饮(yìn,印)之:给它喝水。⑥去:离开。亡:逃失。⑦议:议论、讥笑。⑧毛物:生羽毛的东西。⑨信:诚实。⑩佗:通“他”。(11)此句是说:痛心齐、楚两国大王之间的使节由此断绝。(12)受罪:领受罪罚。(13)信士:讲究忠信的人。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①。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②,自请与太守俱③;“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功曹白云④:“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⑤,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遂与俱。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⑥,与卫卒仆射饮⑦,日醉,不视其太守。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⑧。”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⑨,罚不肖⑩。”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11),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