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4-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郊农民的上访,也压了下去。市里没有给农民增加土地补偿金,因为那些钱区、乡、村已经花了,他们就是想退也退不回来。新上任的区领导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最后这些农民不再上访,开发区占地问题就算得到了解决。
刘小手在市里有了个新绰号:刘一腿。说他的本事大,把新华区的两个领导踹得升了官。刘一腿听到传言,坚决辞了市中医院的返聘,他每天到市政府门口等着阮市长。门卫拦着他不让进,他说:我是刘一腿,是来给阮市长看病的。
门卫说:阮市长病早就好了。
刘一腿说:没好利索,要是再不抓紧治,以后犯了更重。
那些门卫们就笑他,说:这是哪儿来的一个疯老头儿,还要给阮市长看病,我看他是自己有病。
刘一腿说:是阮市长让我来的,不信你们给他打个电话,就说市中医院的刘小手来了。
正在说着,一辆奥迪车驶出大门。门卫说:你不是说是阮市长让你来的吗?刚才出去的就是阮市长,他怎么不理你。
刘一腿听了,半晌不语。
后来,他每天坐在市政府大门口,凡是来往的车辆,他都要凑上去看一看。他对别人说:市长的病再不能拖了,你们一定要转告他,让他见我一面。
这话有人传给了阮市长,阮市长听了轻轻摇头,轻得几乎看不出来。以后他再出门,都走市政府的后门,他不愿意再见到刘一腿,因为见了没法解释。
本来在常委会上阮市长提出应该严肃处理新华区的领导,可是他的意见没有通过。市里其他主要领导觉得,新华区的领导没有贪污受贿,也没有作风问题,顶多算个工作失误,不好处理,不过为了打破工作僵局,倒是应该把他们从新华区调出来。
如果调出来,平调他们不同意,只好给他们往上安排一下。这其中的曲折,阮市长实在无法跟刘一腿解释清楚,解释不清就只好不见。
刘一腿却是个死心眼儿的人,他认为见不到阮市长,是因为阮市长不知道他来了。他相信他那一脚给市长留下了好印象,只要阮市长知道他在门口,一定会出来。
因为他天天在市政府门口,市里一些病人就到那里找他,见了病人,他不能不看,于是他就在市政府门口给人推拿,这一来市政府门口又堆了好些人,弄得好些人以为门口又有了上访的,有人提议把刘一腿赶走,阮市长知道后说:看病是好事,就不要赶他了。
过了一段时间,阮市长调到了省里,临走时把两瓶茅台酒交给门卫,让他们转给刘一腿。门卫觉得,这酒给那个老头儿喝了太可惜,就自己留了一瓶,给了刘一腿一瓶。告诉他说:阮市长已经调走了,你就别在这儿等着了。
刘一腿拿着那瓶酒,手有些哆嗦,迟疑了一会儿,他把酒递给门卫,说:这酒你喝了吧。
门卫说:这是阮市长给你的,你喝。
刘一腿把酒打开,闻了闻,说:这是真正的茅台。
说完把酒倒在了市政府门口。
门卫说:这么好的酒,你怎么倒了?
刘一腿不说话,倒完后,他把酒瓶在路边摔碎,扭头走了。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去过市政府。
原刊责编 汪静玉
'作者简介'阿宁,本名崔靖,男,汉族,1959年生,河北故城县人。河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毕业。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校园里有一对情人》、《坚硬的柔软》,长篇小说《天平谣》、《爱情病》、《城市季节》。中篇小说《坚硬的柔软》曾获第六后《十月》文学奖和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中篇小说《无根令》曾获《人民文学》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第九后百花奖和《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天平谣》获河北省第八后文艺振兴奖,短篇小说《单位》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杯’’短篇小说佳作奖。中篇小说《另一种禽兽》获河北省作家协会小说年度奖。另外还获得过河北省作协文学新秀奖、金牛奖等多种。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07…4…16 6:09:54 涢水客
等级:版主
文章:8826
积分:4944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29日第 31 楼
河套
徐 岩
抱柴的人往河套边上走的时候,天下雨了。
那些散在河套边上的柴垛,大大小小的就被撂在了雨雾里面。
抱柴的人想这已经是十月份了啊,雨怎么还是说来就来呢。他就在心里想,霜降以后的天气真是越发的没办法控制了,天空一会儿白一会儿蓝的,让人看了有些渺茫。
其实,天气好坏对于抱柴的人来说倒没什么关系,可天一阴就会落雨,被雨打湿了的柴就会受潮了,抱回去,不知要用多少根火柴方能点着呢。抱柴的人心里这么想脚底下却加紧了些,他三步两步就到了自家柴垛旁。自家的柴垛他是认得的,不高也不矮,码花塄子似的码了整整九爬犁干柴呢,那可都是些粗细匀称的柞树和椴木柴。他跟婆娘一起码柴的时候,是算过的,至少要烧上三五年。至少。
雨不是很大,却在河套的水面上扯起了雨幕,雨滴斜斜的自天而降,砸在河面上,就冒起无数的小水泡,像起了鱼似的。雨中的远山成了灰白的底色,远山像被雨幕遮了般,清凛凛的,还从来没这么好看过。
抱柴的人想,天马上就要黑了,得抓紧生火做饭,吃得了还要去黑瞎子滩口帮北川起鱼呢。白天北川就来跟他说好了,在滩口的鱼点下了几挂底钩,和北川搭伙的船工陈金久去镇上买网线,要两三天才能回来呢,北川他一个人起不了鱼。
抱柴的人弯下腰身,从柴垛最底下费劲地抽出一抱柴棍来,都是胳膊肘粗细的干柴。他直起腰转身要走时,就被一个人轻微的咳嗽声吓住了。抱柴的人环顾了一下周围,没发现有人啊,怎么就有咳嗽声呢,而且那声音非常清晰。
抱柴的人在雨雾里站住,他仔仔细细地往周围看。
抱柴的人终于看见了站在旁边一个柴垛下面躲雨的那个人。
他是透过雨幕隐隐约约看见的,竟还是个女人。
室韦村有百来户人家,清一色住的是木刻楞房,整个村子被一条沙土路分割成了两部分,东、西和南都是山,只有北边是河套,而河套的身后则是更多的水。
真是美呀,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小兽都来这里冬眠,在河套附近的草窠子里,或者披了雪的山坳的背阴处。
村里人都知道麦苗的家。麦苗的家在村子的最北边,她家的窗子竟然也向北开着,从窗子里往北看就是黑黢黢的大山了。麦苗不是一般的女人。这是村里人的话,村里人的话不假,他们都是挑实在的话说。麦苗是个年轻的女人,因为结过了婚,身材才越发的诱人,走起路来袅娜着,真就跟随风舞着招人怜爱的即将成熟的麦苗似的。
室韦村人都知道,麦苗跟大生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大生当兵走时两个人正是如胶似漆地热恋着,让麦苗记得真切的是,那个冬天的夜晚,大生从乡里领回了军装,在村子北边的河套附近的燕麦垛里,大生把麦苗抱在怀里,俩人浑身都跟着了火般,要死要活地就把那事做了。可大生走了三年,却给麦苗打回一封信来,说他在部队结婚了,娶的是副政委的闺女。大生的爹娘来找过麦苗,要带着她去部队找那忘恩负义的家伙算账,被麦苗拒绝了,麦苗说找他能顶什么用,强扭的瓜不甜的。
之后,有人看到麦苗一个人在河套边待了整整一天。
吓得麦苗的哥哥也在暗中盯了一天。
让村里人想不到的是麦苗从河套边上坐了一天之后,回家便收拾了行李,坐汽车去了城里。麦苗是要先步行到乡里,再坐长途汽车到县上,然后转乘火车去了省城。打此之后,麦苗竟走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麦苗回来的时候,怀里就多了个孩子。麦苗一只手抱着,另一只手提了个红色的提包,真是既疲惫又怪异。
当时室韦村的人都说麦苗瘦了。还有人说麦苗虽然瘦了,但却比在村里时清秀了许多。邻屋的人便迎过去帮麦苗提行李。麦苗就跟她娘说,三伯家的表哥在吧?叫上他吃过午饭套车去镇上的火车站一趟,取行李。麦苗的表哥果真就在后晌去镇上拉回了另外两个包裹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室韦村的人就都睡不着觉了,他们都挤在麦苗家房子里看节目。电视信号不是很好,画面上雪花多,却没有谁愿意离去,因为那毕竟是村子里的第一台电视机。直到一连看了两天后,才有人问起孩子的事来。麦苗竟爽快地说,她嫁人了,孩子叫豆豆,他爸爸在城里盖大楼呢。
麦苗便在村子里安顿了下来,麦苗跟娘一起犁地种燕麦,套爬犁砍烧柴,渐渐地就将豆豆拉扯得会走了。
抱柴的人叫木祥。
雨渐大的时候,他将在柴垛旁发现的那女人带回了家。
木祥让女人进屋里坐下,又给他倒了碗热水。趁女人捧着碗喝水的当口,木祥去外屋地将灶上生了火,再往锅里续了水。木祥再回到屋里时才问女人,怎么就躲到了’河边的柴垛旁?
女人长得不算太美,却眉眼分明,一看就知道是城里人。木祥是去过城里的,他去的是县城,县城里的女人是村里人没法比的,无论是皮肤还是身材,都可以让木祥一眼就能够分辨出来,拿书上的话说叫一目了然。
女人好像有些冷,刚进屋时浑身抖着,嘴唇也打着颤。喝了木祥给她倒的水之后,便安稳了下来。女人回木祥的话说,她是从德仁县城里来的,是来寻亲的。
木祥插话说德仁县城在哪儿啊?自己怎么就没听说过。
女人说是旁边的外省里的,那儿产胡核桃是有名的。
木祥还是分辨不出来德仁县城在哪儿,他索性就不问了。木祥想管它在哪儿呢?反正地图上是有的。他就问女人缘何隔山跨水的来他们这荒僻的室韦村里寻亲,要寻的亲戚是哪一个呀?
对木祥一连串的问题,女人只是说了一句话,她姑夫叫王富海。
木祥听后脱口便说室韦村哪有叫王富海的?你是不是记错地方了。想再说什么也没说出来,就又给女人添了些水后,转身去外屋淘米做饭了。
外面的雨大起来,木祥掌了灯,俩人开始坐下来吃饭。
木祥焖了大米干饭,原打算掺一把小米的,想家里来了客人就没掺。他用房檐上的腊肉炒了一小盆泡好的茄子干,又切了一小碗卜留克咸菜。
女人是饿了,大口地吃进去三碗米饭。女人吃完后跟木祥说你们黑龙江的大米真好吃。木祥就有些神采飞扬地说,可不是吗?水质好,做熟了吃起来才香。女人说大哥你慢慢吃,不急着洗碗。女人的话让木祥在心里笑了一下,木祥想好像她是这屋里的女主人似的,就没吭声。女人喝了口碗里的水后,又跟木祥说,你老婆呢?她没在家吗?木祥说你咋就知道咱有老婆呢?女人用手指了指靠北墙一只木柜上的梳妆镜笑了。木祥想女人都很敏感,她们会很快发现她们女人家用的东西。木祥说去娘家瞧病人去了。
待木祥吃完饭,女人便麻利地收拾桌子,舀水洗碗。木祥只好帮着往下捡盆碗,抹桌子。然后站在女人身边说,咋就能让你们城里人干这粗活呢?女人边洗碗边说,瞧兄弟说的,城里的女人就不洗碗做饭了,城里人也得生活呀。
两个人收拾停当后,木祥就从仓房的偏厦子里拿出水靴和水裤,遮了草帽准备往外走。被女人拦了。女人说还要出去吗?木祥说是,得去帮北川起鱼。女人说那我怎么办? 木祥愣了一下后说,你就歇下吧,我要天亮才能回来呢。女人便扯了木祥的衣袖进到屋里,从一个背包里拿出两张钱来,说我只能付这么多,在你家住两夜行吗?
木祥从炕上将女人的那两张钱抓起来,重新塞回到女人的背包里,说咱乡村也不是啥好地方,住两夜就住两夜,还好要你钱,客气个啥?
木祥拿手指了指被垛说,自己铺被吧,中间的那床是新浆洗过的。
木祥出门时,外面的雨竟小了些。
整个室韦村的房子,都是木刻楞式的。
整个村庄呈一字型排列在大山脚下,随河套而居,民房极有特色。那些典型的房子经了岁月的洗涤,都染上了灰黑的斑迹,打远了看,河流黑色的肌肤,像是将一座座房子浮起来了似的。有些飘摇又固定。渗透一些无声的言语。
房子多是用原木垒成,每根檩子都刷了松油,按每面墙壁垒起,有棱有角,规范而整齐。木刻楞都是手工搭建,盖房时只使用斧头和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