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礼仪金说ii >

第3章

礼仪金说ii-第3章

小说: 礼仪金说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打交道时,你不能够随便去置疑别人、训斥别人、诽谤别人,这就是教养,这是你的形象。另外,对穿着打扮你要具有基本的常识。那天,我对一个女孩子讲:戴首饰一般不能乱戴。戴贵金属首饰、戴珠宝首饰时,都要讲究以少为佳,协调为美。你戴八只戒指,你戴三串手镯、手链,胳膊一晃,跟呼啦圈似的,好看吗?实际上,你有经验的话,你会知道协调比较好看,少而精比较好看。比如,现在我要戴一枚黄金的胸针,那么我的戒指和项链最好就戴黄金的。现在流行戴白金戒指,我要戴项链,我就得同时戴白金项链。礼仪上的游戏规则把它叫做同质同色。其具体含义是:同时佩戴多种或多件首饰时,它们的具体质地、色彩都要相同。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宴会,对面的一个女孩把我看晕了。她戴了四枚戒指:一枚是绿色的,翡翠的;一枚玳瑁的,黑色的;一枚玛瑙的,咖啡色的;一枚玫瑰金的,彩色的。由于穿着高领衫,她戴的项链看不见。耳环则有两组:一紫一蓝。人家很大方地问我:〃好看吗?〃
  我问:〃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她问:〃啥意思?〃
  我说:〃那就跟你简单说吧,反正你戴的首饰都是好东西。〃
  她又问:〃什么意思吗?〃
  我说:〃把它们放一块不好看。〃
  她问:〃为什么呀?〃
  我说:〃它们远看像一棵圣诞树,近看像一座杂货铺。你戴的饰物质杂色乱,彼此之间串了味了。〃
  这里所要说的,其实是形象设计的问题。
  内容之二,叫做沟通技巧。你跟任何人打交道,其实都是一种沟通。沟通之事,往往难乎其难。举个例子,说话。你跟别人说话,你得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该说的就不能说,该说就要说。国际交往也好,社交场合也好,个人隐私的问题就最好不要去说。不问收入、不问年龄,是最基本的忌谈问题。遗憾的是,有的人就是不注意此点。

  第10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10)

  那天,一位同志问我:〃金教授,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我跟他开玩笑,我说:〃挣的跟别的教授差不多。〃
  我的所答非所问,就是不想跟他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没想到他很认真地追问:〃那别的教授一般挣多少?〃
  我说:〃国家给多少,就是多少。〃
  他又再接再厉打探:〃国家到底给你们多少?〃
  他其实是在有效沟通的环节上出了问题,他不了解有关的沟通技巧。
  最后,我想来与大家探讨一下礼仪应该如何操作。毛主席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礼仪,当然也不例外。学习礼仪,自然而然是为了学以致用。
  交际礼仪有着下列三个具体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规范性。它强调标准化操作礼仪,要求人们在交往中不可肆意妄为。
  第二个特点,对象性。它要求人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不同对象有不同说法,具体操作礼仪时因人而异。
  第三个特点,技巧性。它告诉人们:礼仪是讲究技巧、重视操作的。
  在实践中,对此三点均应加以认真的注意。
  比如,名人、企业家,到公众场合去,其穿着打扮有个游戏规则,叫〃男人看表,女人看包〃。当然那是大人物、要人的规则。讲究的男人的表是比较有档次的。此即〃男人看表〃。当然,有的男人也不讲究,为什么他不戴表,你问他〃几点〃,人家不用看表,一看手机就知道了,〃两点了。〃 〃女人看包〃则是说,比较讲究的女性,她包里放着什么东西,包是什么色彩的,她都很有讲究。不过我也见过很不讲究的。
  那天我跟一位女同志换名片,我说:〃认识你很高兴,我们换一下名片吧?〃她把包拿过来了,挺高档一个包。包一打开,首先拿出一包瓜子。我装没看见,其实看见了,是洽洽的。然后翻出一包话梅,接着冒出一只袜子。最后,她告诉我名片忘带了。该带的没带,不该带的带了。
  在公共场合,人们在打量一般人时,讲究〃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是看什么?首先看发型,其次看化妆。注重个人形象的女性,对发型都比较介意。有社交经验的女人知道,在重要场合是要化妆的,这是基本礼貌。化妆是对交往对象和对别人的尊重。男人看什么?〃男人看腰〃,我给男同志留一个小问题,请你扪腰自问:〃男人看腰是看什么?〃
  〃男人看腰〃,其实不是看我们的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带威风不威风。当企业家的人系着高档腰带还说得过去,我是一个大学生,我花爹妈的钱,我系一条登喜路的腰带,两千多块钱,别人肯定认为不合适吧?不是看你衬衫下摆有没有掖到裤腰里去,也不是看你弯腰时会不会露出一截秋裤!看什么呢,看下面这样一个细节:重要的场合,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比较讲游戏规则的男人,腰带上面挂不挂别的东西?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有的老兄往我们对面一站,我们就会发现他有点问题,他腰上别着手机一只,呼机一把,打火机一枚,瑞士军刀一柄,另外还有一把钥匙。说句不好听的话,他就是像是全副武装的远征军,很不正规。

  第11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11)

  综上而言,礼仪的操作实际上就是七个字:有所不为,有所为。什么叫有所不为?有所不为的意思,就是在重要场合、在待人接物时,有些事情不能去做。它规范了我们不能出什么洋相,不能犯什么错误。
  比如,招待客人喝饮料,要是训练有素的公关人员、接待人员,你就会知道,绝对不能乱问问题。我经常遇到有人乱问,好心好意地乱问。
  那天,我到一个单位去了,负责人没赶回来,女秘书刚赶回来。那位女秘书大概是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经验少。她气喘吁吁跑来了,说:〃金教授,我们头还在后面呢,我先回来了。头交代了,让我伺候好你,要什么就给什么。〃
  我说:〃你夸张了,你这不是牺牲吗?你不能这么说。你也别跟我说别的,咱们搞一点喝的吧。〃因为我们当时在一个酒店大堂里呢,两人傻站着,不合适。
  她很实在地问我:〃金教授,喝点什么呀?〃
  有经验的人是不会问这种问题的。喝点什么?吃点什么?你想去什么地方玩?这叫开放式问题。那样去问问题,你会给客人无限大的选择空间!
  如果你是当爸爸的,你宠你家孩子,你问他:〃孩子,今儿礼拜六,到哪儿玩?〃美国迪斯尼!你飞得过去吗?当时那位女孩如此问我,我就开玩笑地答道:〃不客气了,来一杯路易十三吧。〃
  她当时眼都直了:〃你还真要?〃
  我问:〃为什么不可以?〃
  她说:〃那酒一瓶一万多。我没带那么多钱,我的口袋里一共只有三千多。〃
  我说:〃我告诉你吧,有经验的人,此时一定要使用封闭式问题。〃
  什么叫封闭式问题?就是给出所有选择,让对方从中挑选。比如,你招待金教授喝饮料时,你要这么问:〃金教授喝茶,还是喝矿泉水?〃等于告诉老金:不喝茶,就只能喝矿泉水,不要想路易十三了。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操作性是很强的。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都是大有讲究的。
  比如,穿西装时最不能出的洋相就是袖子上的商标没有拆了。当然我们现在一般城市里的同志大部分都不至于出现这个问题了。刚开始流行西装的时候,有的同志的确不行。西装左边袖子上那个商标,按照游戏规则,一交钱一刷卡的话,服务生就该给你拆了。现在有的高档西装干脆就没有它了。一开始,有的同志不知道,认为袖子上有一个商标是名牌的标志。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曲臂挺进状,他要露一手,不太好看啊。
  有时候,还有一个有所为的要求。其含义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怎么把这个事给弄好点,怎么样展示自己的良好教养和训练有素。比如,你用手跟别人做指示,手最好不要指着别人身体你、你、你,此举有教训之嫌,有指责之意。万不得已要指的话,手指要并着,掌心向上翻起来比较好看。若是手指指向别人的鼻子,或是向上勾动,则犹如要跟别人决斗。因此,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是有讲究的。

  第12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12)

  如上所言,具体操作礼仪主要有两个要点:
  第一,有所不为。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不能犯的错误别出现。
  第二,有所为。怎样去把它做好一点?像我刚才所讲的穿西装的三色原则、三一定律,都是有所为。
  在即将结束本讲之时,我还要强调一下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时,需要注重的三个基本的理念。
  第一,尊重为本。〃礼者,敬人也。〃礼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教养!我们必须强调:运用礼仪、学习礼仪时最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当然,我们所强调的尊重,不仅是针对外人的,它同时也包括自尊。
  第二,善于表达。和外人打交道时,你一定要恰到好处地把你的尊重和友善表达出来。你不去表达,像我们刚才讲的打电话你不注意,穿衣服你不注意,和别人说话你不注意,你很可能就会自找麻烦,惹火烧身,影响到有效沟通。你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尊,往往可能会被别人误会。所以要善于表达自己的律己与敬人之意。
  第三,形式规范。运用礼仪之时,你不能乱来。讲不讲规范,是你的个人素质问题;懂不懂得规范,则是你的教养和修养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交际礼仪所做的一个宏观概述。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观察,通过自己的修养与努力,不断地增加自己在礼仪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品位,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

  第13节:第一篇 遵守公德(1)

  第一篇 遵守公德
  看到本篇的标题,你也许会问:社会公德与交际礼仪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从本质上讲,社会公德乃是交际礼仪的基础。
  首先来讲一讲什么是社会公德,什么是道德?
  简而言之,道德就是对人们伦理关系的基本规范。
  伦理关系之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我们经常谈到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人们所强调的伦理关系之中的协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讲:一部分是所谓的私德,另一部分则称之为公德。
  私德这个概念以前讲的比较少,它就是人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因此,私德有时又称个人私德。
  因为人都是一个社会人,你和别人打交道,你不可能不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比如,男同志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外,形象很重要吧,形象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工作的效果。我经常跟其他男同志讲:一个男人,如果想被别人尊重,不被异性讨厌(试想一个成年男人谁又愿意被异性讨厌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干净。一定要做到干净卫生。你不一定要高大威猛,也不一定要成为F4,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平时要做到干净整洁。这是别人尤其是女同志接受你的前提。
  我经常告诉我们的公务员:重要的场合抛头露面之前,你需要照照镜子。有人问我照镜子干什么呀?我说是要照鼻子。他问照鼻子干什么,我说你照照你的鼻毛,看看鼻毛有没有露出来。男人到了一定年纪,鼻毛会长得比较快,本来别人是很尊敬他的,但是当人家走近他之后,发现他的一撮鼻毛在鼻孔之外正随风飘摇,像小刷子一样,惨不忍睹,他的那种尊容会让别人做噩梦的,会直接有损于他的形象。
  又比如,你到公众场所去,除了跟别人打交道之外,自己有没有养成自身卫生习惯,实际上关系甚大。前几年,国家在推动社会公德建设时,曾强调〃三个讲〃、〃一个树〃,即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其中讲卫生放在第二位,表明它很重要。所谓讲卫生,即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身上不但要没有异味,而且还要注意没有异物,没有异味和没有异物都很重要。有的同志说:没有异味就是要多洗澡嘛,就是要刷牙嘛。其实那仅仅是一般性要求,从更高层次来讲,重要是一定要养成习惯,不要吃带刺激性气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