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冰壁 >

第24章

冰壁-第24章

小说: 冰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先走了。”鱼津对清水说了这句话,走出办公室。 
  来到马路上,身边没有别人,鱼津在人行道上漫无目的地走过了日比谷的十字路口,再往前笔直地走过去。除了鱼津行走的人行道外,周围都是车。车流简直象洪水泛滥。可鱼津此刻的心情却象在山上独自行走,有时觉得两脚不稳,就停下来,无意识地嘟哝:“登山绳啊:” 
  然而他并没有绝望。因为报上还未报道,对意外的试验结果,他还感觉不到它的现实性。 
  这天晚上,鱼津一回到公寓,就把小瓶装的国产威士忌喝了半瓶,然后照常盘的吩咐,早早地上了床。他为自己象听从父母之命似地如此温顺而感到好笑。然而,还是有点于心不安的吧,夜里醒了两次。这两次都在三点钟以前。 
  第三次醒来时,室外已经天明,白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射进房里,已经是六点钟了。 
  鱼津一起床,在睡衣上披上春秋大衣,到底楼取晨报。拉开大门,从阿旁的信箱取出一叠杂乱地塞在一起的报纸。 
  鱼津回到屋里,拉开窗帘,就在窗边站着摊开了报纸。鱼津自己只订了一份R报,但是他把别人的几家报纸全都拿来了,他打算回头再求得他们的谅解。 
  鱼津逐张翻开各报的社会栏。“首次进行尼龙登山绳冲击试验”、“强度胜过麻绳数倍”、“为了查明登山事故”、“阐明了尼龙登山绳的性能”等等字眼,一个接着一个飞入了鱼津眼底。有的排在第一栏里,还附了照片;有的标题只占一行,而且排在角落里,照片也是各登各的,有快拍,有登山绳横断面,有八代教之助的头像。 
  鱼津通一读了报道。R报的报道最详细。 
  试验时使用了磨成九十度和四十五度棱角的花岗石及钢圈。对麻制和尼龙制的四种登山绳进行了二十一项冲击试验;在带棱角的花岗石上,进行二十度斜百上滑行的一项试验;在同一花岗石棱角上利用振动子进行三项撞击试验。总共进行了二十八种类型的试验。 
  首先在九十度棱角上,对十二毫米的马尼拉麻绳进行试验——在距棱角二米长的登山绳一端,系上五十五公斤重的锤子,然后从一米高度上使其下落,结果是一触即断。而十一毫米粗、三米半长的尼龙登山绳是从棱角上方一米处下落才断的。这说明它比麻绳强数倍。原先人们估计前穗高山上遇难的原因在于尼龙登山绳经不起锐利的岩角。可是试验却得出了意外的结果。 
  对前穗高山遇难时使用的八毫米尼龙登山绳进行试验的结果,也显示了对撞击和棱角,都具有相当的抗拉力,即用三米长的登山绳,从三米高度上抛下,也未断裂。 
  但同一尼龙登山绳如果浸过水,就会变得脆弱。将八毫来绳索,从作支点的钢圈垂卞二来半长,然后从二米高处抛下。将十一毫米绳索,从四十五度的岩角上垂下三米半,然后从四米半高度抛下,试验结果全都断裂。 
  R报对试验结果作了如上报道,最后用了这样的措词作结论。“原先想象中,认为前穗高山东坡上发生的事故是由于岩角的撞击,现在看来不大可能。”另据s报报道: 
  尼龙登山绳的纤维经X光检查,分子结构是完好的。耐冲击、打结强度、耐寒等方面,经试验比马尼拉麻绳强得多。但如果在税利的岩角上朝着横的方向进行磨擦,或加以撞击,则非常容易断。 
  降落抗拉力,经试验,尼龙登山组比马尼拉麻绳强三倍。在前穗高山断过的八毫米尼龙登山绳,从二米高处加以五十五公斤的负荷,降落撞击的结果未曾断裂。它的锐角上的断裂极限,与马尼拉绳比较是六十五公斤比二十公斤。 
  将十一毫米的尼龙登山绳,挂于四十五度锐角石上,系以五十五公斤锤子,从三米高处抛下,结果未断。但系之以二十公斤锤子,在三锉刀上来回磨擦的结果,马尼拉绳经一百一十次来回始断,而尼龙登山绳则仅经十次来回即断。 
  鱼津在早晨银色的阳光下读了新闻报道。读完感到其中有误。因为是在试验场上进行的,所以无法指出其错误所在,但他认为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有出入。 
  通读数家报纸报道,其一致结论是,在前穗高山发生的事件中。尼龙登山绳可能不是由于在税角岩石上撞击而断裂的。最慎重的是o报。该报不从试验中引出结论,而让东京市各大学的山岳部成员谈论尼龙登山绳的优缺点。如: 
  “尼龙登山绳的优越性能在积雪期尤其显著。坠落时的耐撞击强度,通过此次试验已初步被阐明,但对锐利岩角或磨擦时产生的热的耐力比不上麻绳。除了这次试验外。希望在这方面加以进一步的研究。”(K大学) 
  “我们使用的是美军出售的十一毫米粗的。从重量轻、不沾粘雪和不冻硬等优点来说,尼龙登山绳是好的。缺点是下陡坡时,绳子会拉长;带双重手套时太滑,难于抓牢;磨擦岩角就发毛等等。据说登前德高山时,他们用了八毫米绳,应该用十一毫米或十二毫米以上的才好。”(M大学) 
  “在低温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物理性能上的变化而发脆。抗拉力是强的,但不耐磨。受到撞击而断裂时,断面上会熔化,因为怕热,可能断裂是与热有关系的。我们用的是两根三十米长的瑞士造的登山绳。上面说的是对国产品的意见。在使用尼龙登山绳多年的瑞士,没听说过对尼龙登山绳有过争论。”(T大学) 
  “优点是:被水或雪沾湿了也不发硬;份量轻,携带方便;富有弹性,拉紧时会伸长。缺点是:带双重手套下陡坡时容易滑落;价钱贵;在攀登岩壁时,如果登山绳被岩石挂住,就无法了解缚在同一条绳子上的另一个人的情况。”(H大学) 
  “我们备有国产和瑞士造的三百九十米长尼龙登山绳,但冬季未充分利用。曾在穗高山的山脊上用过,国产的不耐磨。以上只讲了缺点。”(R大学) 
  各大学的山岳部的成员,都事先约好似地不直接谈及试验结果,对前穗高山上的事件,闭口不谈尼龙登山绳断不断的问题。仅仅根据自己的登山经验,谈了优缺点。到底是第一线登山运动员,没说出一句错话,只是对前穗高山事件没有发表积极支持的意见。 
  鱼津把报纸送回底楼的管理处,回来又钻进被窝,闭上了眼睛。 
  鱼津想思索一下刚才自己读过的几篇新闻报道的涵义。那些报道到底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对尼龙登山绳和麻绳进行了冲击试验,通过试验,比较了两者的强弱,其结果阐明了对于岩角上的撞击,尼龙登山绳比麻绳强数倍:可是尼龙登山绳怕热,从而也怕磨擦。 
  自己和小坂在前穗高峰东坡上引起的尼龙绳断裂事件,其原因不在于岩角上的撞击,而应另寻原因。即如缺乏对尼龙登山绳的知识,或由于登山技术拙劣,因而引起了从本质上说是可以避免的事故。换句话说,登山绳断裂应从这些方面——如让登山绳在岩角上磨擦或把登山绳弄湿了等方面去寻找原因。 
  不,没有磨擦过!也没有浸湿过!鱼津在内心这么呻吟着。事故是在小坂滑落的瞬间产生的。那一瞬间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鱼津的眼前——小坂把身子紧贴在斜上方约五米处的岩石上,正把登山绳套钩手伸在头顶的岩石上;他周围的空间和岩壁,象清洗过似的那么洁净,闪着冷冰冰的光泽。 
  试验有问题!八代教之助这个人,也许就如常盘大作所说,可以信任吧,我自己也可以相信他。可是他所作的试验本身,对于阐明事件的真相毫无作用。那仅仅通过与麻绳的比较来说明一下尼龙登山绳性能上的优缺点而已,除此还有什么呢!只不过将登山运动员早已知道的尼龙登山绳的性能,重新以试验证实一下罢了。 
  但是,经过冲击反应试验,证明了尼龙登山绳比麻绳坚韧数倍,这一点,对于鱼津来说是致命的。 
  鱼津在床上继续躺了大约两个小时,到了八点钟才起床。洗完脸,把牛奶当一顿早餐灌进胃囊,换了西装去上班。 
  推开办公室房门时是九点。平时可以九点半上班。因为常盘叫他今天早点上班,所以遵命,比平时早来了半小时。室内空荡荡的,只见常盘坐在靠窗的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微仰着身子在看报。除常盘外,还没有谁来上班。 
  常盘看见鱼津使问:“报纸读过没有?”语调是不和悦的。“看了报纸,觉得怎么样?” 
  “很尴尬!”鱼津这么回答他。 
  “你不服气吗?” 
  “不服!” 
  “不过,我倒觉得那样写还可以,只得让它去。哪个都设责怪你,也没说你撒谎。我本来以为他们对你还会更刻薄些。” 
  “一样的!岩角上的撞击,尼龙登山绳比麻绳强数倍,不会轻易断——那个试验是这么说的。” 
  “那倒是的。” 
  “没有一个支持我的观点。小坂滑落,登山绳断裂——这已经说不通了。” 
  “可是,你想想看,你我都没有预料到结果会是这样。事到如今,只好让它去,没有什么办法。这一来,佐仓制绳公司他们就有面子了。就给他们个面子吧。” 
  “可是,我的面子完了。” 
  “的确,你是争不回面子了。登山绳不会轻易断,那就是说另有原因,别的原因是什么呢?”常盘这样说,好象是要鱼津作答案似的。 
  “社会上可能有两种看法:一个是认为我由于怕死而割断了登山绳;还有一个是操作技术上有毛病。” 
  “只有这些?” 
  “我认为就这两个。可是,这两种看法都要否定才行。事实上,我没割它,而且我相信,登山绳在操作上是没有毛病的。还有,我必须让广大的登山运动员都来正确地认识尼龙登山绳,这是我的义务。不做到这一点,我就对不起去世的小坂。为此我要求承认事实。” 
  “这,我懂……可是,登山绳断裂的原因,还有没有连你都不曾想到的呢?” 
  “没有。” 
  “譬如说,小圾自己把它割断……” 
  “你说到哪儿去啦!”鱼津不由得提高了嗓子。“绝对没有这种事!”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不过,我担心的是会不会出现连你都不知道的原因啊——譬如从尸体上找出了遗嘱。也许你会认为我这是异想天开。可是,既然八代教之助的试验没有差错,而你的话又没有错,那就势必要另找登山绳断裂的原因才行。为了这个,我才怕你发表对这次试验表示怀疑的言论的。”常盘大作象是要说服对方。 
  鱼津露出几分悲伤的神情,注视着好心对待自己的上司。 
  的确,正如常盘大作所说的,假如否定了试验,尔后发现小坂乙彦的尸体,从他的遗物中找出了遗书之类的东西,那时候,自己的处境肯定会更加窘困的。常盘那么执拗地要求自己对实验不要发表怀疑的言论,原来有这么个用意。 
  可是,对鱼津来说,常盘的好意,只能感谢,不能接受。因为小坂这个人是不会干出那种事来的。难道最了解小坂的不是自己吗!——鱼津这么想。 
  鱼津思考用什么措词来打消常盘大作的疑虑。可是他没想出任何恰当的措词来。 
  “无论什么事情都不会促使小坂在山上寻死。他不是那种人。” 
  “那只不过是你的信念罢了。” 
  “等发现了尸体的时候,您看了就会明自的。他的笔记本上写着的,除了有关登山的事以外,不会有别的。” 
  “那也只是你一个人的想法而已。其实,我也这么认为。因为你这么说,我也就这么认为。但是,在小坂的尸体还没有发现以前,我不能全盘接受你的想法。” 
  给他这么一说,鱼津也就无言对答了。 
  “所以我这么想——关于登山绳断裂的原因,在小坂的尸体被发现以前,你不能讲大话。做事再慎重也不会慎重过头的吧。可是这样下去,不管它,说不定社会上会普遍地猜疑是你把登山绳割断的,这要想办法消除才行。我这么想:你去拜访八代先生,把实际情况详细地告诉他,让他相信你的为人。这样,双方都站得住脚。一方面试验结果证明了登山绳是牢的;可是另一方面,登山绳在山上是断了。你就请八代先生发表这个意见。是这样的嘛,试验的结果不一定是绝对性的。尼龙登山绳是人造出来的,尽管它原本是牢的,但是几百根中断掉一根,也是可能的吧。因为可能,才能说它是人造出来的。把这个意见——就是说,试验的结果不一定解决得了尼龙登山绳事件——请八代先生发表出来。你这就去吧。”常盘这么说着。 
  “请求他?” 
  “对!” 
  “我去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