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01期-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移民第一线解决移民的实际困难,把移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只要是移民工作特别是移民有问题,欧阳副区长无论多忙,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笔者曾多次相约采访,欧阳副区长总是没有时间,并且说:“用不着采访我,你多写写基层干部吧,他们最辛苦;多写写移民,他们作出的牺牲太大了。”
自三峡工程建设筹备和正式开工以来,万州与整个三峡相呼应,与整个建设同步伐,历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的领导同志,都百分之百地参与了这项伟大事业,全区人民都百分之百地支持了这项伟大事业,全区25万动态移民百分之百地都与这项彪炳千秋的伟大事业休戚与共,命运相连。曾经担任过万县地委书记的章增荣,退休后仍在为移民的事奔忙;现任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陈光国,原万县市委书记、现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辜文兴等领导,就一直关注着移民的安危冷暖;原万州区人大主任张洪国、政协主席徐心贻,现任万州区人大主任吴明宗、政协主席洪景明,现任区委副书记黄建国、粱先玉、刘新宇等所有离任、在任的区委领导同志,都有一串串为移民付出的动人故事,移民们都称他们为“贴心人”。
区里分管领导忙,移民局局长钟吉鹏更忙。
这位曾经在西藏高原军营戍边的军人却又书卷气十足,在写作和书法上都有一定造诣。他是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和万州区书法家协会会员。钟吉鹏为人坦荡率直,豁达大度,在其他部门任职时,因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先进,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任何事情能难倒这位三峡汉子。可是他没有想到,组织上会调他担任移民局局长,让他来主持破解这道世界级的难题。
面对我的采访,钟局长第一句话就是:“最大的体会是移民局局长不是人当的。”我没想到他会说这样一句话,当即愣住了。接下来钟局长说:“我还有三怕:一怕吃饭,陪客多应酬多,想在家里吃顿安生饭的机会都没有。二怕开会,各项工作都是倒计时,开会就是总结任务完成情况,资金的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难题,下一步怎样攻克,办法怎样来想。三怕深夜接电话,担心任务没完成,领导打电话催问,遇下大雨担心险情,担心移民工程出问题。每天的弦都是绷得紧紧的。”
是啊,每天工作连轴转,自从当上这天下第一难工作的移民局局长,钟吉鹏又累又苦,很少睡过一个好觉,难得休息过—个完整的星期天,有时遇到因政策和原则不能满足某些移民的要求时还要挨骂。一年365天,天天精神高度紧张,吃睡不宁。作为移民局局长,他不但要负责全局的工作,许多下面解决不了的具体事也要他去解决。每个星期都在有移民任务的乡镇、企业、街巷跑,哪里有三峡移民,哪里就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星期六星期天到单位,也总是被来要求解决问题的移民围着,本来有些问题用不着局长解决,可移民就是要钟局长亲自解决才放心。在办公室,连吃盒饭的时间都没有。有时中午想在办公室躺一会儿舒展一下身子,嘴巴歇一会儿都不行。
无论多忙,也无论多累,对来找他的移民,钟局长总是笑脸相迎,来信必读,来访必接,无论来访移民态度好坏,都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能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也要给移民一个说法。有的移民就说:“本来心里有气,看到钟局长的态度那么好,把移民当亲人,心里的气不自觉地就消了一大半。”城市搬迁居民上访多,大小事都要找局长,常常是办公室和走廊上都围着人。钟局长最为难的是移民提的要求常常超越了政策的允许。来找他的生活困难的群众较多,钟局长经常自己掏钱买快餐,掏车费送移民回去,局里车子方便的时候就用局里的车送。
来找钟局长的移民无法统计,提的问题也无法统计。每一个来访移民的情况他都认真做记录,耐心做工作。钟鼓楼办事处一家移民,二儿子去世了,另嫁的儿媳按法律也有一份产权,婆婆却不同意给,打了几年官司也没结果。移民搬迁时,婆婆来到移民局,见了钟局长就下跪,说不走了,把房产证交给钟局长保管。钟局长忙拉婆婆起来,耐心地讲解法律知识,移民政策。婆婆仍不走,钟局长就给婆婆打来盒饭,同婆婆一块用餐,拉家常,讲道理。婆婆虽然对儿媳恨之入骨,但逢人就夸钟局长待人和气,一点没有架子。
家住一马路的周素梅,离婚后带厂一个小孩,借住别人的房子,搬迁后就没地方去,到了钟局长办公室又哭又吵,要跳楼。钟局长叫她别着急,表示一定给她想办法,并且亲自落实,在房产公司帮着找了房子。周素梅没想到忙得团团转的移民局局长,真把她的冷暖放在心上,拿到住房钥匙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药王巷一个姓胡的老婆婆,60多岁,老伴儿死后,自己住在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儿女照顾不了她,靠做点小生意,维持基本生活。搬迁时,钟局长找房管局协调给她找了房子,过年过节都买东西去看她。老人常说:“钟局长对我,比我的儿女都要好啊。”
在工作中,常常还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周家坝街道办事处大竹林移民的房子后山凌晨出现险情,钟局长得到消息后,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早赶到现场,给危房划线,安抚受灾群众。长坪乡金福村外迁湖南的移民物资打包上车时,两个原来有矛盾的移民又在现场发生了纠纷,后来拿砖头砸对方。在场的欧阳副区长和钟局长都上前劝架,结果两人都被砖头砸伤了,伤口好长时间都还红肿着。
钟局长对待移民和蔼可亲,但在工程质量的把关上,却是铁面无私,说一不二。周家坝车站须全部搬迁,由于滑坡等地质原因,已修好了的堡坎出现险情,需要修10米高的堡坎。钟局长检查时,发现堡坎险情,考虑到今后的安全,他坚决要施:'单位拆了,重新挖地墓,然后再砌堡坎。2001午9月长江涨水,吴家湾有幢房屋出现险情,可居民们总认为不会出现大的事故,不愿搬撤。钟局长知道后,下午 4点赶到吴家湾,一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都在现场查看险情,给群众做工作,眼见山洪逼近居民家门,钟局长几乎喊破了嗓子让群众搬家。依依不舍的群众看到钟局长等干部一心为他们的安全着想,都搬了。结果洪水冲裂一百多家人的屋基,大家都说好险呀。
钟局长说:“当移民干部不容易,当移民干部的家属也不容易,许多家属都提出来要跟移民干部离婚。真要离,也没有办法,谁叫我们是移民干部,长年累月不顾家呢。”钟局长不但平时不着家,连过年过节家里人都看不到他的身影。2002年中秋节他在移民致富带头人冉振爱家过,春节到五桥晒网坝、黄柏乡看望贫困移民,给移民拜年;2003年春节到高峰镇看望移民;2004年又到高峰镇的黄莲村组长家过春节,慰问移民,了解外迁工作情况。钟局长的老母亲年近九十,住在离万州城区仅两个小时路程的忠县,钟吉鹏每年春节都是抽半天时间回家看母亲一眼,陪母亲坐一会儿说说话,又急着往回赶。过年时不能陪高龄的母亲吃上一顿团圆饭,钟局长心里的愧疚可想而知。但在忠孝之间,他选择了前者,选择了党交给的任务。
自从搞上这移民工作,有多少个不眠之夜记不清了。一些施工队常常违反要求,施工人员上工不戴安全帽,钟局长常到一线检查督促。有的施工单位为应付检查,白天戴安全帽,夜班却又不戴,照明也达不到标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钟局长经常半夜跑到工地督促。2004年7月,在燕山燕翼村一外迁移民家里坐了一个晚上。像这样的不眠之夜真是数不胜数。
笔者多次打电话要采访他,他却总是抽不出时间来,一直候了一个多月,钟局长才说:“你明天中午到办公室来,我把中午这点时间留给你采访。”
赶到他办公室时,我看见还有移民在围着他询问政策。移民走后才接受了采访。采访时,他竟歪在办公桌上睡着了。办公室主任余成明悄声对我说:“别打搅,让他睡一会儿,他太累了。”这一定又是熬了许多个不眠之夜的缘故,以至于说着话竟睡着了。难怪钟局长会感叹:“这移民局局长不是人干的。”人吃五谷杂粮要吃喝拉撒睡,真正能不累倒的,只有天上的神仙了。
钟局长的时间都被移民工作占得满满的,连看报纸也只能在坐车的时间抓紧翻看。到武陵和新乡等乡镇路况不好没法看报纸时,他就在颠簸的车中打打盹,或是与同车的干部商讨当前的工作。偶尔也看看窗外那湛蓝的天空,如黛的青山,浩淼的平湖……三峡真美啊,可移民们却要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三峡,这放在谁身上都是一种痛,一种割舍。他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和他们血肉相连啊。如今,却要连根拔起,迁往他乡。“作为移民局局长,能为移民多做事,就尽量多为移民做事。”这已成为钟吉鹏的人生准则。“一江波涛惊千秋,浩瀚平湖画伟业”,望着平静如画的大平湖,这位曾经做过作家梦的移民局局长感慨万千,不禁想起了一位三峡建设者的一首《满江红》:“建三峡,举世绝。胸中志,从未灭。几辈人奋斗,倾尽心血。移山不畏路崎岖,劈石何惧风雪夜。锁大江,实现强国梦,从头越。”
既然党信任他,累死累活他也不能有辱使命。钟局长接管移民局工作这副担子时,二期移民资金已经用了80%,而有的任务才完成40%,剩下20%的资金却要完成60%的任务,其艰难可想而知了。在实施时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具体化了。资金则按程序到达,移民整个搬迁的流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城市功能由于搬迁需要移民自己贴钱的事实,这种矛盾在万州具有特殊性。矛盾是巨大的,损失是巨大的。龙宝河的整治花了1个亿。一分一分都是算了又算,必须用在该用的地方。
清库,外迁,没有哪一项工作是轻松的。清库时钟局长要亲自督促,外迁对接、出了问题也找他,每一批外迁移民走,他都到船上车上帮着移民搬东西,有时往返多次,累得直想趴下,但一想到要多给背井离乡的移民们一些温暖,所有的苦和累都默默地忍受下来了。钟局长曾4次护送外迁移民,沿途对移民关怀备至,移民们深受感动。
钟局长说:“虽然大家很辛苦,感到欣慰的是,任务完成好,资金合理使用,工程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钟局长的工作受到上级的肯定,多次被三建委和重庆市评为先进工作者,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接见他,称赞他的工作。
是啊,这道世界级难题虽然难,但经过全区移民干部的艰苦努力,万州区二期移民工作在200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任务,经区级自验整改后,分别于2003年1月和3月相继接受并通过了重庆市初验和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移民专家组的验收。重庆市初验委员会认为:万州移民工作体系健全、机制完善、思路清晰、依法移民、管理规范、基础扎实、措施得力、保障有力、工作务实;万州区长江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坝前135米水位线接20年一遇回水线以下的移民人口和需搬迁的实物总体迁出,库底清理按规定完成,移民安置基本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可以满足三峡工程二期蓄水需要,验收合格,综合成绩位居重庆库区第一。
2003年3月16日至2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移民验收专家工作组对万州区二期移民工程进行了验收。专家工作组认为:万州区委、区政府对移民工作高度重视,二期移民各项工作做得扎实,二期移民已全部搬出,并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特别是生活安置质量较高;二期水位线下库底清理工作全面完成,清库质量较高;能认真落实“双包干”原则,移民管理工作好,搬迁移民较为稳定。4月27日,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验收委员会对万州区二期移民工作进行了最终验收,验收一次合格。万州区工期移民工作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实现了市委、市政府要求万州移民工作“走在前,出经验”的目标。
万州区移民工作受到了国务院三峡建委的通报表彰,区政府被授予“三峡库区二期移民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标志着万州区破解百万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钟局长说:“几年来,体会很深,看到朴实善良的移民与故土依依惜别,与亲人的挥泪告别,在新家艰辛的创业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