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左宗棠评传 >

第8章

左宗棠评传-第8章

小说: 左宗棠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奖廉罚贪视为整饬吏治的关键,并同巡抚骆秉章“以廉俭率下”,“故威行于府县,贪靡之风几格”。②他注重起用绅
士任官,不断扩大绅权,湖南地方官吏和湘军从统领到营官的各级官职多由湘籍地方士子充任。正是骆秉章、左宗棠苦
心经营多年而形成的官绅
    ②《与王璞山》,《左丈襄公全集》书牍,卷二,页五三。
    ① '清' 骆秉章,《江西大股贼匪审扰南路筹办情形折》,《骆文忠公奏稿》,卷九,页三,光绪十七年刻本。
    ②《与刘荫渠》,《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五,页一四。
    ③《与李希庵》,《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五,页一六至一七。
    ①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40 页。
    ② '清' 王辏г耍骸断婢尽:戏朗仄罚骋灰弧�
    结合的新的封建统治机制,不仅确保了湖南的防守,而且把湖南建成了支撑湘军在湖北、江西作战的后方基地。左
宗棠还通过委任绅士来增收财税以筹军饷。他向来认为“筹兵不难,难在筹饷”。③于是,他在咸丰五年(1855年)除
了在捐输中委派绅士劝捐外,还在长沙设立厘金总局时主张:“务洗向来衙署关务一切陋规,仿唐臣刘晏用士流之意,
屏退吏胥市侩,访择廉干士绅,资以薪水,令其随同委员赴局办理”。④左宗棠还在整顿赋税方面采用湘潭举人周焕南
要求核定征收钱粮的办法,“以助军为名,定丁粮两加四钱,减于前三钱;漕折石银三两,减于前四两;南折石一两,
减于前二两。凡减浮收银四万,实增正纳三万余两”。⑤这种大减浮收的改革措施,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官吏的盘剥,同
时增加了湖南的税收。
    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时人曾做过这样的评述:宗棠刚明有智略,幼读书究心舆
地,夙以诸葛亮自负。秉章资其赞画,内绥土寇,外协邻军,东征兵源、饷源倚之为根本。湖南屹然强国矣。①左宗棠
的所作所为在政界声名鹊起。咸丰五年十二月(1856年 1月),与左宗棠“无一面之缘,一字之交”的浙藉御史宗稷辰
在上疏荐举人才时将左列为首位,他说:“所知湖南有左宗棠,通权达变,为疆吏所倚重,若使独当一面,必不下于胡
(林翼)、罗(泽南)”。②六年正月(1856年 2月),曾国藩又上奏表述左宗棠接济军饷之功,清廷命左以兵部郎中
用,并赏戴花翎。接着,胡林翼于七月(8 月)上奏复荐左宗棠为将才。于是,左宗棠成了一个为朝野所瞩目的人物。
咸丰皇帝命骆秉章出具切实考语,将左“送部引见”。骆秉章当然不愿让这个“素有谋略”的被喻为诸葛亮式的才子离
开湘幕,在复奏中表示“俟湖南军务告竣,遇会试之年,再行给咨送部引见”。
    ③咸丰八年(1858年),骆秉章上奏为左邀功请赏,咸丰皇帝下诏赏加左四品卿衔。这年年底,咸丰皇帝在召见翰
林院编修郭嵩焘时专门询问了左宗棠的情况,又让郭劝说左“一出办事才好”。④正当左宗棠有望升腾之际,却因卷人
两湖地区统治集团围绕“樊案”所展开的一场争权夺利之争而险些身败名裂。咸丰八年(1858年),湖南巡抚骆秉章赴
京陛见,他鉴于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声名恶劣,同城员弁兵丁无不咨怨”的情况,向咸丰皇帝“参其私役兵弁乘坐肩
舆”。接着骆又派人查核樊“镇署中零用皆取之营中,提用银九百余两,公项钱三千三百余串,又动用米折银两”,并
“据实严参”。①樊燮被拿问审办。樊则以湖广总督官文、湖南布政使文恪等满族贵族为奥援,并经他们唆使,于咸丰
九年(1859年)向湖广总督署和都察院呈控左宗棠以幕宾的身份把持湖南军政要务。于是,清廷谕令官文及湖北正考官
钱宝青对左进行审办。据薛福成(字叔耘,号庸
    ③《答王璞山》。《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页三九。
    ④〔清〕骆秉章:《保举盐茶厘金两局出力官绅折》,《骆文忠公奏稿》,卷八,页九。
    ⑤《光绪湘潭县志》,第 6卷。
    ①[清]王安定:《湘军记》,卷二,页九,光绪十五年刻本。
    ② '清' 宗稷辰:《保荐人才疏》,《躬耻斋文钞》,卷四。
    ③ '清' 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51 、59页。
    ④ '清'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 1卷,第 20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① '清' 骆秉章:《骆文忠公自订年谱》,页五五,光绪二十一年重刻本。
    盦,江苏无锡人)记载,咸丰皇帝已令官文密查,“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②樊案引起了轩然大
波。
    樊案的出现,正是反映了满族地方要员与新崛起的汉族地方势力的重重矛盾。自清王朝建立后就存在着统治阶级内
部满汉矛盾,而满族贵族一直占据着优势的地位。但在太平天国起义后,身居要位的满族贵族对太平军的勇猛攻势束手
无策,恰恰是以汉族地主势力为代表的湘系集团的兴起,使清王朝得以支撑东南危局。因此,尽管曾国藩、左宗棠等人
并没有得到官府的实职,却能独立操纵战事,身为总督的官文则只能成为“伴食”。尽管官文以钦差大臣、湖广总督的
职务节制两湖,但他“于兵事未曾用心,亦毫无定见,但知何处请兵,即敷衍何处而已”。①左宗棠指责官文统治下的
湖北“政以贿成,群邪森布”②,认为:“自张石帅(亮基)去后,湖北无好督。近闻大官专以酿乱为事,尤恐一击不
中,恶焰益张”③,非常瞧不起官文,还常与官文为难。咸丰五年,官文遣人到湖南劝捐,结果被左所拒绝。六年,左
宗棠委派由他一手扶植起来的“老湘军”王鑫部从岳州进兵湖北,连克四城。官文便想通过奏请加王按察使衔,以道员
留用的办法将王部湘军置于他的控制之下。左宗棠看出官文的用心,立即将王鑫调回湖南仍驻岳州,并致函王鑫说:
“此公(按指官文)为众所不与,润公(按指胡林翼)已与构隙”,如留在官文处,实在是“明珠暗投,固已太辱”。
④左宗棠在为湘抚致湖督所拟的咨文中秉笔太直,对官文也多有冒犯。由于咸丰五六年间,正值太平军压境湖北,官文
不得不借助于左、骆等人抵抗太平军,以为他的“钦差”脸上增光,只得暂时忍耐,表示他“不惟不咎秉笔者,即主政
者亦并不怪”,摆出一副“廓然大公,所见者大”的样子,⑤实际他已积怨于心,等待时机予左以致命的报复。咸丰九
年,太平军己基本上被逐出两湖,官文便以樊案为契机倾轧左宗棠。然而,此时的左宗棠毕竟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京
师中许多人为解救他而积极奔走。翰林院编修郭嵩焘请求在南书房为咸丰皇帝教读的潘祖荫出面,潘即上奏说:“楚南
一军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所向克捷,由骆秉章调度有方,实由左宗棠运筹决胜,??是国家不可
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宗棠为人,负性刚直,嫉恶如仇。湖南不肖之员,不遂其私,思有以中伤之,
久矣。湖广总督官文惑于浮言,未免有引绳批根之处。”①咸丰朝重臣肃顺也接受了其幕客王辏г说乃迪睿较谭峄实�
面前为左宗棠说情。官文也在窥视京师的动向,未敢对左加以处置。左宗棠则深为“遭此谤陷”而痛感官场的险恶,遂
决定“藉会试一游京师,脱离此席,非敢再希进取,以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②咸丰九年十二月(1860年 1月),他
向骆秉章告辞,荐刘蓉入湘幕,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二次幕宾生
    ② '清' 薛福成:《肃顺推服楚贤》,《庸庵笔记》,卷一,页二三,光绪二十三年刻本。
    ①佚名:《道咸同光名人手札》,第 1册。
    ②《与王璞山》,《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三,页二七。
    ③《与王璞山》,《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三,页三五。
    ④《与王璞山》,《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三,页二七。
    ⑤《魁联给胡林翼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件,转引自龙盛运:《湘军史稿》,第 178页,四川人民
出版社 1990 年版。
    ① '清' 潘祖荫,《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材可用疏》,《潘文勤公奏疏》,第 2526 页。
    ②《与刘岘庄》,《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五,页三三。
    涯。
    左宗棠被迫退出湘幕后,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从长沙启程,准备到北京参加为咸丰皇帝三十华诞而特开的
“恩科”会试。三月初三日(3 月24日),左宗棠一路冒风履雪行抵湖北襄阳。襄阳道毛鸿宾向左宗棠“出示润公(按
指胡林翼)密函,言含沙者意犹未慊,网罗四布,足为寒心”③,且“鄂帅(按指官文)方思构陷之策,蜚语已满都中”。
④左宗棠这才大悟自己的处境险恶,深感“侧身天地,四顾苍茫”,“帝乡既不可到,而悠悠我里仍畏寻踪”。于是,
他决意“由大别沿江而下入涤老(按指曾国藩)营,暂栖羁羽,求一营官”,甘愿拼死在同太平军作战的疆场,也不肯
“死于小人”。
    ①左宗棠从鄂西北的襄阳辗转至鄂东英山县的胡林翼大营,遂又从英山抵达皖西宿松县的曾国藩大营。左宗棠在宿
松时,曾国藩忽奉咸丰皇帝为左“昭雪”
    的寄谕。曾国藩、胡林翼先后上奏说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如“令其速在湖南募勇六千人,以救江西、
浙江、皖南之疆土,必能补救于万一”。
    ②五月初八日(6 月 26 日),左宗棠于宿松返抵长沙 3天后接到了清廷命他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
务的谕令。这对左宗棠来说,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的政治生涯面临新的转机。
    ③《与郭意城》,《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五,页三六。
    ④《与陈俊臣》,《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五,页四八。
    ①《与郭意城》,《左文囊公全集》书牍,卷五,页三六。
    ② '清' 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71 页。
    第三章从襄办军务到总督闽渐
    一、建立楚军,出湘入赣
    左宗棠得到了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的任命,便从一个仅以绅士身份参戎幕府的宾客而转变成清廷的命官。从此,他
得以独自建立军队,自立门户,短短几年便由襄办军务而帮办军务、巡抚浙江、总督闽浙,跃居清朝督抚要员的地位。
    “樊燮事件”虽迫使左宗棠退出湘幕,却造成他政治生命的新契机,并受到清廷的重用,这与咸丰十年(1860年)
清朝统治集团所面对的社会环境有直接的联系。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向寄望于它的正规军队绿
营兵能夺得“首功”,即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清政府于扬州和镇江先后建立江北、江南大营,试图依靠这两个由满
族贵族指挥的绿营军收复天京。然而,江北、江南大营在咸丰六年(1856年)便被太平军所击垮。
    清廷重新组建这两营,江北、江南大营又先后于咸丰八年和十年被太平军围歼。江南大营的覆灭,标志着清朝正规
军队的崩溃,清政府以湘军出力,江北、江南大营收功的计划破产,只能重用由汉族地主武装组成的湘军了。湘军集团
成员也自此在晚清政坛中青云直上。这一年刘长佑被任命为广西巡抚,曾国藩被任命为署两江总督,不久实授。正是在
这种背景之下,左宗棠才否极泰来,受到清廷重用。
    左宗棠在长沙得悉清廷命他“襄办曾国藩军务”后,表示出兴奋之情,感到“恩遇优渥,实非梦想所期”。①此时,
曾国藩已总督两江,率军渡江扎营皖南祁门,以图攻取安庆。曾国藩函请左宗棠在湖南募练军队支援安徽。左宗棠则向
曾国藩献上“保越图吴”之策,强调“先将江西兵事饷事逐为经画,亦当务之急也”。②随之。左宗棠在湖南着手组建
军队。
    左宗棠凭借着自己两次进入湘幕的威望,“招所知湘楚旧将弁,以勇敢朴实为宗”③,得崔大光、李世颜、罗近秋、
黄有功、戴国泰、黄少春、张志超、朱明亮、张声恒九人,“四出选募”,设立四营、四总哨和八队亲兵,约 3500 余
人。左宗棠还收集王鑫“老湘营”旧部 1400 人,由王鑫之弟王开琳统领。由于这些湘军将弁过去曾得到左宗棠的赏拔,
此时“勇将健卒多归心”,①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左宗棠就募军 5000 人,并正式命名为“楚军”。
    ②楚军是湘军的一个支系,左宗棠在创立这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