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变天 >

第125章

变天-第125章

小说: 变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新军临时构筑的阵地前,还有十几个因为冒着炮火挖战壕被击中的士兵身体没来得及收拾,负责包抄后路的冯国璋,隐隐的感觉到了一丝的不安的同时,预设的阻击增援的阵地上,已经能阴阴的看见对面几百米外新军的主力跟进的身影。

“来的好快啊!”

从发现前方发射的蓝色信号弹开始,齐成功的脑门就翁的一声,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正如当年在军校里听沈从云上课,把北洋新军作为作为主要假想敌的时候说的那样,北洋新军果然有几个人才。

一营拖后的三连,立刻快速的突进增援,遭到迎面一阵密集的步枪射击的阻击后,倒下了十几个兄弟,连长孙立立刻选择了停止进攻,后退五百米,等待主力的增援。

前方枪声的密集度,让齐成功不由的冒了一身的冷汗,至少一个协的兵力,也就是相当新军两个多步兵团的兵力在前方正在伏击突前的两个连。

“立刻给旅长发消息,让后续部队快速跟上。二营立刻在左翼展开,三营在右翼展开,所有集中所有迫击炮和马克沁,集中火力给我在正面打开一个缺口。好了,都下去准备吧,十分钟后开始攻击,一定要把被围住的两个连救出来。”

战争中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因素,这是冯国璋和段祺瑞这两个北洋精英没有料到的。根据侦查当先追击的只有一个团的新军,也就是一千来号人,以两倍的兵力进行阻击,还是一次小规模的伏击战,作战目标只是吃掉三百不到的南洋新军突前部队,从常理上而言是足够的了。可是,南洋新军的表现,一次一次的让两人惊诧了。

遭遇突袭时的临危不乱,冒着密集的炮火和射击,付出了几十人的代价后,构筑起的简易环形工事,两挺马克沁和两门迫击炮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当段祺瑞亲自指挥的一标人马和冯国璋分出的一营人前后夹击都杀到了阵地跟前时候,下雨一般的手榴弹当头一棒,炸翻了几十号北洋新军后,李十八端着明晃晃的刺刀站起高呼:“新军!上刺刀!”

这是一个能够让每个新军士兵都热血沸腾的口令,从越南潮湿的空气中的呐喊,到辽东黑土地上奋勇向前的盖平城下,“新军!上刺刀!”这个口号,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虎贲师”的士兵的骨髓中间。

新军!上刺刀!

意味着有敌无我,意味着一往无前!意味着为至高无上的荣誉牺牲而无怨无悔。

区区两百出头的新军士兵,瞬间似乎演变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向着数倍与己的敌人席卷而来。

第三十八章 落日余晖下的北京

这是一场规模并不大的战斗,双方投入的兵力总数,加起来不到四千人。可是,这一场战斗,却永远的载入了新军的经典战史中,并且是各级军校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范例。这一次战斗,让很多普普通通的人名,成为了新军激励后来者的楷模。

一营营长李十八,在被刺刀扎进肚子的时候,靠在一块石头边,艰难的一手捂住往外流的肠子,一边在继续指挥。义务兵秦毅,为了救护一名战士,当炮弹落下的时候,用身子趴在了战士的身上,自己被弹片深深的扎到了腰间。弹药手钱敢,在北洋新军冲到机枪阵地前几米外的时候,毅然的抱着一捆手榴弹,拉着了导火索冲向敌人,用粉身碎骨的方式,保住了机枪的持续的射击。战士赵国刚,对手的刺刀扎进肚子里的时候,死死的抓住对手的枪杆,为身边的同伴创造了用刺刀为自己报仇的机会。

被困的两个连的士兵,在北洋新军的第一次冲锋后,就只剩下五十几个人,但是倒下的敌人几乎是他们的一倍。半个小时的激战后,北洋军无奈退下,随着外围齐成功组织的增援战斗的打响,冯国璋和段祺瑞苦心谋划的这次伏击宣告失败。

这次战斗产生的最重要的后果是,北洋军的残存的战斗意志,彻底的被打垮了。一直到袁世凯逃到山海关下,看见新军军旗在城头上空飘舞的时候,选择了投降的瞬间,北洋军就再也没有组织起一次像样的阻击了。几乎是南洋新军只要吹响冲锋号,士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突击的时候,北洋新军瞬间就落荒而走。

齐成功布置完外围的反击部署后,并没有留在指挥部里等待消息,而是默默的走到了一线阵地上,抄起一把步枪,应和着被包围的新军士兵高呼的“新军!上刺刀”的口号,在短时间的炮火准备后,冲在了最前面。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三个有意识挡在他面前的三个战士永远的倒下了,其中包括17岁的警卫员。

冯国璋苦心构筑的阻击阵地,不过在一次冲锋之后就土崩瓦解,两个营的战士,成散开队形,像两把尖刀一样,前后十五分钟就撕开了防线的口子,冯国璋在段祺瑞及时的接应下撤离了战场,狼狈奔走间北洋军残存的几门75毫米行营炮,成了第一团的战利品。

相关战报送到沈从云的桌面上是,沈从云在上面批示:“赵有廉对属下的生命不负责,不足以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呆下去了。齐成功带兵有方,临危不乱。新军接二连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轻敌问题,望引起各部足够的重视!”

这样一句简单的批示后面,蕴藏的意思在新军之中造成的结果是震动的。第二天赵有廉就被军统局请去喝茶,然后直接进了单间住了半个月才出来,下放到第一团当团长。齐成功在冲锋的过程中,大腿上中了一枪,连夜被送回济南的后方医院治疗。

接下来余震亲自给沈从云打了一封电报称:“职部用人不当,请求处分。”沈从云回电道:“处分不解决任何问题,亲自到第一师去坐镇吧。”余震立刻交出了前敌总指挥的权利,到第一师去蹲点,刘永福接替余震代理总指挥一职。

这一次战斗,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再次的确立了沈从云一手缔造的南洋新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作为新军的创始人,沈从云则是在连续的几天内,显得多少有点焦虑不安。随着北伐战斗的打响和深入,新军之中的派系问题,逐渐的显示出了一个轮廓。

纵观中国历史,党争最严重的时候,往往是一个朝代从繁荣走到衰败的前兆。很明显沈从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平衡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沈从云才发现,如果杨度在身边,肯定会告诉沈从云该怎么用帝王的那一套来解决这个问题。

齐成功住进济南医院的第二天早晨,看见了一脸怒色的沈从云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齐成功努力的支撑着拐杖站起来,给沈从云行了个军礼。

“你好本事啊!身为一团的指挥官,亲自带头冲锋。你这么喜欢拼刺刀,直接去当大头兵好了,还要去读什么军校,做什么军官?”沈从云的怒骂,说的齐成功低着脑袋不说话。

沈从云哼哼两声,最后低声道:“好好养伤,然后给我收拾行李滚蛋!……。”

齐成功顿时大急,丢开拐杖抓住沈从云的手道:“校长,您可不能不要我了。”

沈从云被打断说话后,又气又好笑的怒道:“我是让你道德国去读书,不是让你离开军队。”大凡沈从云新军之中的军官,只要被送去德国进修,往往意味着飞黄腾达的开始。这几乎成了沈从云要重用一个人的信号。

……

北京城里彻底乱了起来了,新军在攻打下长辛店后通州两个门户后,可以说一脚已经踏进了北京城的门口。

北京城里那些平日只知道斗鸡走马的八旗子弟们,凡是能上战场的,都穿上了祖辈留下的盔甲,打开多年尘封的仓库,弓箭、抬枪、刀剑之类的武器分发下去。联想到历史上八国联军打北京的时候,八旗子弟就是用这些个武器重创了进攻的联军时,沈从云不免会发出一声苦笑意味的叹息,很难说明白当时的心境是庆幸还是悲哀。

“求求您了!带我走吧!”跪在慈禧面前的珍妃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可惜慈禧的脸上没有看见任何的表情变化,一直阴沉着。

“乱臣贼子进京已成定局,此去路途不便带着你,为了皇家的威严和体面无有失去之虞,哀家赐你一死。”慈禧阴森森的话从牙缝里挤了出来,一抬眼看了看太监崔玉贵,崔玉贵一个手势,两个小太监冲了上来,一左一右的架起珍妃。

“噗通!”一朵水花翻腾起来的瞬间,井盖被盖上,珍妃呼救的喊声渐渐的暗弱下来,一直到一点动静都没有了,守在井边的崔玉贵才回到慈禧那里默默的跪着,低着脑袋低声道:“太后,完事了。”

慈禧轻轻的哼了一声道:“通知荣禄,立刻上路吧。”

由一标士兵护送着,慈禧、光绪、奕劻、奕譞等清皇室的主要成员还有一干军机大臣,仓皇出了北京城,奔宣化而去。

德国使馆内,得知慈禧已经出了北京城,李鸿章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浑浊的眼珠子一动不动,身子微微的颤抖了一阵,一声叹息归于平静。

“老夫回去做个富家翁吧。杏荪,你要愿意,就去帮着沈从云吧,好歹你们之间交情摆在那的,至于莲房,……。”李鸿章说着看看杨士骧和张佩伦,两人一起坚定的摇头,李鸿章又是一声叹息道:“可惜了!”

黄昏时分,第二、第三两个师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北京城下,北京城浸泡在落日的余晖中,仿佛泡在血中。

咚咚咚!零星的炮声落在城墙上,激起阵阵烟火,北京城内天还没黑,大街上满是慌乱急切的逃难人群,这些人以前在京城里,都是一些能够横着走的主,也就是说,都是在旗的,正儿八经的满人。

“什么?连夜进攻?”

“对,就当是一次夜战演练吧!”刘永福坚定的重复了一遍作战命令后,刘永全和蒋怡鼎多少有点意外,但是都非常坚决的立正道:“遵命!”

“记住了,进城之后,一定要保持军纪,但凡发现有趁机打劫的,一律就地正法,这是军座亲自来电重点要求的。”

“又是政训部那些人?哼哼!”刘永全多少有点不满的哼哼了两句,刘永福眼睛一瞪道:“哪来那么多废话,都给我闭嘴。政训部很快就要分出一个军法处来,作为单独的机构存在于军队之中,直属总参。”

直属总参,其实就是直属沈从云,不过表面说的不一样罢了。不过,刘永福说出这个消息来,还是透露了一个信息,政训部、军统局、军法处的单独存在,意味着沈从云在逐步的调整那些特权部门。尤其是沈从云私下里多次强调过,政训部、军统军绝对不能干涉正常的军队行动。

一句话,分工越来越细,意味着一些人的权利,正在逐步的被制约了。

天刚刚黑下来的时候,完成了准备的第一军重炮旅,开始用75毫米野炮轰击北京城的城墙,两个旅的步兵也做好了攻击的准备。刘永福亲临第一线坐镇,重炮旅头一次没有进行火炮延伸的打击,步兵就开始了攻击。

第三十九章 最后的血性

这是一次奇怪的战斗,这是一次一个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的民族,被逼到绝境时最后的顽抗。但这又是一次严重不对称的战斗。

沈从云到死都没弄明白,当时的清帝国早就让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的遍体鳞伤了,为什么负责戍守北京城区的八旗子弟,手上拿着的还是那些原始的武器。

尽管沈从云打的是“勤王”的旗号,但是绝大多数被触动了利益的满人,还是无法接受沈从云这么一个敢于对大清朝的首都开炮的人物。几乎每一个站在北京城头上做最后的顽抗的八旗士兵,都把沈从云当作生死仇敌来抵抗,正如某位大清朝的贵胄说的那样,沈从云是来挖满人祖坟的。

穿戴着盔甲,手拿着刀枪、抬枪、土炮的八旗兵,在新军猛烈的炮火打击下,默默的承受着。不时有炮弹落在人群中,一片惨叫声后,八旗兵们并没有以往上战场那样扭过屁股就跑,因为他们知道要维护满人以往得到的利益,就无法后退。

成分散队形扑向北京城的新军士兵,呐喊着如同汹涌的海浪席卷而上,城头上的抬枪乒乒乓乓的乱响,土炮半死不活的喷射着,火光中是一张一张恐惧又无可奈何充满了绝望的表情,但没几个人后退。

几十挺马克沁同时扫射,城头上一片一片八旗兵被打的像收割机下的麦子,迫击炮近距离压制更是致命,城头上的老式火炮,不多时被敲的没剩下几门。

抬着云梯的新军士兵顺利的登梯而上,早有准备的工兵快速的在城门口埋下炸药,轰的一声半个城门上了天,伴随着城门飞天的是十几个八旗兵的惨叫声。

据战后统计,三万八旗青壮,在这场战斗中战死,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可能连新军士兵的影子都没看见,就死在了炮火的轰击之下。

“缴枪不杀!”的呐喊,在这次战斗中效果并不明显,黑暗的火光中,一群又一群的穿着盔甲,拿着刀枪的八旗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