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娇妻如云 >

第426章

娇妻如云-第426章

小说: 娇妻如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事低声道:“老爷,昨夜的事查出来了,是那神武军得罪了城郊的宋军,宋军报复,昨天夜里,宋军斩杀了神武军三千余人,连那李旦也一并诛杀了。”他压低声音,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意,继续道:“据说是活活被几百匹马踩踏而死的,浑身上下,一根完好的骨头都没有。”

马塌而死,并不比千刀万剐要舒坦,人被踩断了骨头,并不会立即死去,反复踩踏,全身上下的骨骼都是钻心的痛,临死之前的痛苦可想而知。

杨振一时呆住,放下手中的茶盏,不确定地问道:“千真万确?”

主事道:“绝没有错,逃入城的神武军军卒都是这个口径。”

杨振狐疑道:“那宋军损伤多少?”

主事苦笑道:“轻伤肯定有,却未阵亡一人。”

杨振深吸了口气,道:“这件事太蹊跷,也太匪夷所思,一千宋人对六千西夏禁军,要想战胜,便是金人也不一定能够做到。”沉默了一下,又道:“到底是为了什么,那沈傲一定要将李旦置之死地?”

主事道:“说是有个宋军校尉死了,是被神武军的石炮打死的。沈傲叫人去交涉,结果李旦说了些狂言。”

杨振叹了口气道:“就为了这个?那宋军校尉莫非和沈傲有什么干系不成?”说罢,摇了摇头,不知是惋惜什么。

正是这个时候,门房那边有人过来,道:“兵部尚书朱大人到。”

杨振苦笑道:“定是为了那沈傲的事,请他进来吧。”

过不多时,便有个稍稍年轻一些的红衣官员进来,这兵部尚书朱禄算起来还是杨振的门生,进来之后,朝杨振行了个师礼,随即坐定,道:“恩府大人,兵部那边已经接到了消息,那沈傲也太不分轻重了,不是已经和他说好了吗?怎么这个时候把天捅下来,恩府大人只怕看错了他,此人不过是个莽夫而已,不相为谋。”

杨振幽幽地看了朱禄一眼,道:“他绝不是个鲁莽之人!”

这句话一锤定音,倒是让朱禄再不好说什么了,朱禄犹豫了一下,道:“越王知道了这个消息,说不准该笑了,兵部那边已经翻了天,蕃官们都是群情激奋,看来此事压不下了。现在宫里只怕很快就要召见我等,商议的就是这件事。”朱禄压低了声音,继续道:“谁也不能保证,陛下不会为了安抚蕃官,而驱逐沈傲。”

杨振淡笑道:“驱逐都还是轻的,杀了这么多人,还有个宗王,便是砍了他的脑袋,也不是没有可能。”

杨振的话,朱禄其实早就想说了,只是不好说出来,于是点头道:“无论如何,这驸马是没有了,恩府大人是不是该割袍断义,对那沈傲置之不理?还好我们和那沈傲只是接触了一下,若是陷入得太深,只怕连恩府大人也要受他牵连。”

杨振阖目陷入深思,良久才道:“不会,那沈傲老夫已叫人多方打听过,他做事固然冲动,却往往不会莽撞,在大宋,就因为这个,不知多少人吃了他的亏,他敢这样做,一定有所依仗,会有一个后手。”

朱禄皱眉道:“能有什么后手?这么大的罪,又有什么可以让他平安无事?”

杨振淡笑道:“你我现在就作壁上观吧,沈傲此人值不值得共进退,便看他今日的手段。”

朱禄颌首点头,换上轻松的样子,笑呵呵地道:“恩府大人说的对,我们现在只隔岸观火,先看看那沈傲的斤两再说。”

杨振道:“隔岸观火也不必,兵部那边,要做足样子出来,该抚恤的要抚恤,该收拢的要收拢,这里头可以做下文章。”

朱禄呆了一下道:“请恩府大人赐教。”

杨振笑吟吟地道:“五大军是什么?”

朱禄脱口而出:“自然是我大夏的精锐,拱卫京畿安危,不容有……”朱禄说到这里,立即醒悟了什么,道:“不容有失,可是堂堂神武军,一夜之间被一千宋军打得溃不成军,宋军无一人伤亡,以管窥豹,其他四军又能好到哪里去?那些蕃官一向自诩武勇,掌握着五大军,不可一世。趁着这一次机会,兵部可以上一道奏疏上去。”他摇头晃脑地道:“为了拱卫京畿防务,五大军已不堪为用,不如操练新军,这新军,自然由兵部掌握,恩府大人,学生说的对不对?”

杨振摇头道:“你呀,聪明是聪明,就是许多时候太丢三落四了,建新军不成,一旦成军,蕃官少不得要插足进来,最后还不是会变成六大军、七大军?”他沉默了一下,张眸道:“要建就建西夏武备学堂,效仿大宋例,招募读书人入学!”

朱禄呆了一下,随即手舞足蹈地拍了拍手道:“妙啊,沈傲那一队人,便是武备学堂校尉,战力如此,令人叹为观止,有了他这一仗,就给了我们口实,既然五大军不济事,那么就效仿大宋也建武备学堂。此外只招募读书人入学这一条,蕃官们便是有天大的能耐,也不能插手其中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可以治国,难道就不能从武?读书人从了武,还是读书人。”

杨振淡淡一笑道:“所以说,你这兵部尚书的担子最重,沈傲那边我们且不去管,先趁着昨夜闹出来的乱子,先上一道奏疏上去造势,其余的事,就看那沈傲的造化了。”

第631章 越王逼宫

越王府里,一名番将不需通报,径直穿过门房,穿过重重牌坊、月洞,终于在一处偏厅停下脚步,进入之后,有人端来茶盏,这番将并不喝,只是焦灼地等待着。

这番将浑身的血迹还未干,眼窝凹陷,显得疲倦到了极点。

正在这个时候,越王打着哈欠过来,这番将立即站起身要行礼,李乾正朝他压压手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李旦在哪里?”

这句话问出来,番将眼眸中闪过一丝悲凉,道:“昨夜神武军被宋军突袭,全军覆没,李军使……他……他被宋军用战马活活踏死。”

这番将的身材不高,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矫健,想必是久经行伍之人,可是这一刻,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骇然和强烈的恐惧,甚至在说到宋军的时候,双手忍不住搭在膝盖之间,隐隐有要寻求保护的懦弱。

李乾正不由地呆了呆,这个表情自是觉得不可思议:“神武军六千人,被一千宋军击溃?”

番将深吸了口气,才是道:“宋军未伤分毫,末将也被宋军俘虏,侥幸才逃出来,死了三千多将士。李军使被宋军揪着头发拖出去,直接拉到了一处阔地,用战马来回践踏,死时哀嚎连连,还说,越王殿下会为他复仇!”

李乾正狠狠地用手拍住桌案,心中怒火冲天,李旦是他的得力心腹,得了他的授意,去挑衅宋军,原本只是想给沈傲一点颜色,让他知难而退,谁知道竟是这样的结果。

失去了李旦,李乾正无异被人斩断了左膀右臂。

“该死的南蛮子!”李乾正这时也忍不住地恐惧起来,沈傲敢杀李旦,难道就不敢对自己动手?这个人,实在太危险了,这时候回想起来,那金人皇子又算得了什么?实在算不得威胁,若是让沈傲做了西夏的驸马,李乾正实在难以想象,接下来会如何?

不过……

杀了一个宗王和三千国族,只这一条,就足够做做文章了。

李乾正眯着眼,负手在偏厅来回踱步,突然抬头道:“把神武军的家眷们都鼓动起来,让他们去兵部,去宫门处闹,闹得越大越好,国族这边也要有人牵头,他们受了这么多年的压制,如今又是被人欺到头上,这股怨气,要引导出来。”

李乾正顿了顿,又道:“来人,去把宗室的王爷们都请来,本王有要事和他们相商。”

龙兴府,仍然沉浸在震撼之中,神武军覆没,那曾经不可一世的五大军之一,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有心人只要稍稍一琢磨,立即遍体生出寒意,宋军未免也太可怕了那沈傲,一夜之间杀了三千多人,手段也太狠毒了一些。至于宗王李旦,是何其高贵的人物,死得竟是这般的凄惨,也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

提及到沈傲两个字时,所有人的眼眸中都闪过一丝恐惧,这种恐惧发自内心深处,压得令人透不过气来。

千万莫要去招惹这个煞星,至少这一点共识,在坊间没有疑问。

可是国族已经疯了,龙兴府的国族不过十几万,其中大部分都编入了五大军,一下子死了三千多个,若是算上远方亲眷,谁家没有死人?

这时候已经有人带了头,许多人去城外收殓了尸首回来,抬着棺材,后头一队队的人披麻戴孝,也不去下葬,直接便堵住了宫门和兵部衙门。

不给一个交代,国族绝不罢休。

与此同时,越王也率着十几个宗室血亲出现了,他们没有觐见,而是一行人跪在了宫门口,这意思,颇有些不杀沈傲誓不罢休的意味。

有了宗王带头,便是城内的禁军也是一时鼓噪,尤其是龙囊卫那边,到处都是叫嚣着要报仇雪恨。

宫里头仍然没有消息,可是在拥堵的宫门口,时不时有内侍出来,飞快出去传信,接着便是一个个人召入宫中。礼部,兵部,枢密院,京畿五军司,城门司,这些头头脑脑一个个过来,路过宫门时,看到熙熙攘攘和一片哀嚎的场景,倒是并没有反应出什么,只是低着头让人开出一条道进去。

暖阁里,虽是半躺在暖塌上,李乾顺的眼眸却是张开着,望着漆红的房梁,很是冰冷。

下头十几个大臣已经跪了一地,谁也没有说话。

李乾顺突然冷哼一声,缓缓道:“南蛮子是欺我西夏无人吗?”

下头的人汉官颇多,这一句南蛮子,李乾顺是第一次脱口出来,可是下头的汉官,虽是苦涩,却并不敢说什么。

李乾顺继续道:“这件事,一定不能轻饶,你们都来说说,该怎么办?”

“陛下,到了这个境地,莫说是国族寒心,便是宗王们闹起来了,不杀沈傲,不足平民愤,下臣以为,可立即下一道诏令,令虎威军立即斩杀城外一切宋人,取下沈傲首级,安抚人心。”

说话的是个藩官,从前这些藩官,或许会勾心斗角,可是这时候,立场却是出奇的一致,其余几个藩官纷纷鼓噪道:“陛下若是不闻不问,西夏国就会永无宁日,我大夏国族才是立国之本,若是寒了他们的心,谁还肯为国效忠?请陛下三思。”

李乾顺抬了抬眼,道:“宫外头的人还在吗?”

杨振道:“回陛下,都在,人是越来越多了,宗王们也都跪在外头。”

李乾顺突然道:“是越王起的头吧?”

杨振抿了抿嘴,并不说话。

李乾顺道:“如今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如何处置沈傲,另一件,是如何整肃禁军。沈傲的事待会再商量,这禁军却也是刻不容缓。”他站起来,继续道:“都说宋人武备松弛,今日才知道,他们已非吴下阿蒙,若是再这样下去,大夏拿什么立国?”

一个藩官道:“是那沈傲偷袭……”

李乾顺冷声打断他:“偷袭?两营距离不过数里,如何偷袭?六千人都是猪吗?”

兵部尚书朱禄趁机道:“据说那宋人是建了个武备学堂,才有今日这番模样,古有胡服骑射,今日我大夏的军制也不能一成不变,何不如也设立一个学堂,就按着武备学堂的样子先把架子搭起来。”

“万万不可,宋夏两国各有不同,岂能照搬效仿?”一个藩官立即反对,他自然知道,这个口子一开的后果是什么,武备学堂将来必然会被汉官掌握,又必须要读书人才允许进入,国族这边都不喜读书,汉人的读书人却是如过江之鲫,到时候整个学堂充斥了汉人,等于是完完全全地掌控了一支精锐。

李乾顺犹豫了一下,才道:“朱爱卿先写一份章程来给朕看看。”他顿了顿,又道:“至于那个沈傲,杨爱卿有什麽高见?”

杨振明白,李乾顺必然会问到自己,心里也早已打好了腹稿,一字一句地道:“陛下,昨夜的事,沈傲万死难辞其咎,可是杀了沈傲,宋国那边该如何交代?金人与我西夏已是撕下了脸面,再难修好,契丹,吐蕃如今多以宋国马首是瞻,若是因为一个沈傲而挑起战争,陛下认为值得吗?”

李乾顺颌首点头,一时也是犹豫不下,情感上,他对沈傲已是深痛恶绝,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可是身为君王,他必须理智行事,杀了一个沈傲,后果是什么,他心里清楚。

这便是赵佶和李乾顺的不同,赵佶的情感往往战胜理智,而李乾顺任何事都会考虑大局。

只是现在闹到这个地步,不杀沈傲,国族会如何?宗王会如何?这也是李乾顺需要权衡的事。

杨振见李乾顺沉默,继续道:“何不如断了沈傲与公主这桩婚事,将沈傲驱逐出境,令他永远不许踏入夏土,陛下以为如何?”

杨振所采取的,就是拖字诀,不管沈傲有没有后手,现在能做的就是拖延住时间,其他的,他就再无能为力了。

李乾顺木着脸道:“国族该如何安抚?”

杨振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