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风流-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崾艿角A唤霰话嵘耙磺蟹饩簦浠钭诺丶胰艘簿∈苤炅蛩阑虮涣鞣拧S氪送保⑹捞瞥脖蛔鑫獯蔚痴畎汗蟮募榔贰�
依血缘关系来讲,唐离本该毫不犹豫地站在李复道的大树之下,但是与安禄山的恩怨不算。熟知历史的他也知道这棵外强中干的树靠不住;但又因他身为李林甫最看重的女婿。所以唐离也不可能站在外戚这一边儿,否则就意味着背叛。仅是口水就能将他淹死。
所以留给唐离的就只剩下一条路好走,那就是既不向左,也不向右。而是选择站在中间。同样来说,这也是最适合他的一条路,不用直接搀和于党争,就意味着他可以不用那么劳心又劳力,虽然不会如以前那么轻松,但最起码总还能延续目前这种闲适的生活状态,吟吟诗、品品茶总还是做得到的。
如今,年华老去而雄心不在的玄宗早已倦政,而把剩余的精力都用在了享乐上,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都住在华清宫的他最热心的就是歌舞、崇道及炼丹。与在天下大肆修建道观相比,他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在国事上,这也是李林甫得以把持朝政的根本原因。李林甫之后权利必然会被李党及外戚瓜分,因着李林甫爱婿的身份,他与以李复道为中心的李党有着天然的联系;而另一方面,又因为杨妃的宠爱及与杨芋钊的交情,也使他得以与外戚一派也保持很好的关系。这样,唐离就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砝码”的身份。
李复道一系现实力量雄厚,而外戚则是前景光明,从整体看这就如同一架几乎等重的天平,砝码虽轻,但是在面对这样一架天平时,其能产生的影响力与自身的实际重量就足以产生千万倍的反差,做好这个砝码,唐离不仅能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也能护住李林甫的身后之名以及那些依然活着的家人。甚至还能对朝政本身施加影响,只要不触及根本,把握机会做做改良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而他选择在这个敏感时刻离京,除了有心查看两河的布置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避开注定会越来越烈的分权之争。
一时间各自想着心事的两人都没有说话,良久之后才是刚刚走开的王副丞上前拉了拉他的衣袖,唐离扭头看去时,却见城楼上众人围绕的御辇处一阵儿喧闹,原来是玄宗往城头接受百姓参拜的时间到了。
伸手拉了拉还在愣神儿的杨芋钊,二人在玄宗起身的同时,随同其他的官员一起拜下身去,当此之时,承天门城楼上注定了只能有一个人站着。
最大号的九龙宫灯缓缓挑起,将承天门城楼照的亮如白昼,全套子披挂的玄宗刚在城墙垛口上出现,就引来下边欢呼声一片。
随着玄宗缓缓探出手去,承天门广场上如同大风刮过的麦田,所有的百姓一体拜下身去,随即万岁之声于城楼上下同时响起,声播四野。
这阵欢呼及诵圣之声直持续了近两柱香功夫才结束,随后玄宗刚说了一句“平身”,城楼上立即就有八个高门大嗓的唱礼太监将这道口诏高声传布,随后又是三声山崩海啸一般的高呼万岁之声。随即城上城下的官员百姓一起起身。
按照惯例来说,天子在接受了百姓的朝拜之后会在城楼上再多逗留一会儿,看看承天门广场上面圣百姓敬献的歌舞,但许是这样的事儿经历的太多没有了新鲜感,玄宗并没有多留,而是在受了朝拜之后就欲转身往御辇走去。
在伏身拜倒的同时,王副丞的鼻子就因为紧张而开始冒汗,及至朝拜完毕,别的官员都已起身,满脸通红的他却只知道伸手去扯上官唐离的衣袖。
而唐离早在他手伸过来之前已躬身高声道:“臣唐离率太乐署并长安百姓为陛下寿”,话语刚毕,他已在玄宗及众官员诧异才注目中向那三口装满沸油的大锅走去。
跳跃的火把点燃,唐离双手捧着献于玄宗道:“请陛下依次点燃三口油锅”。
“噢,爱卿这是又要弄什么玄虚”,笑着接过火把,玄宗转身向第一口油锅点去,而见到这一幕的众王亲勋贵们也好奇的向城头凑去。
滚油遇烈火,位于长安最高处龙首原上的承天门城楼上立即爆起一道烈烈火光,随后,玄宗刚向城楼下张望了两眼,立即满是惊喜的后身高声道:“爱妃快来看”,而随着他这声叫喊响起的是文武官员不约而同的惊叹声。
自御辇处疾步走到城楼垛口,杨妃就看到了毕生最梦幻《文》也是最壮观的一幕,随着玄宗点燃《人》了那口硕大的油锅,承天门广场上的花灯《书》也随即燃起,一盏一盏接力《屋》而去,就如同一道涓涓细流流过皇城,流上朱雀大街,而一进入这里,这条灯河明显的粗壮了,由朱雀大街的中心为界,灯河向左右分两个方向扩展。随后这条灯河蜿蜒过长安一百零八坊的每一条主街道,那精巧的控制和“多米诺”骨牌翻倒一般的震撼视觉效果,使承天门城楼上的观者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最开始的花灯仍少,随着灯河越流越远,整个长安城也越来越亮,原本笼罩在夜色中的长安露出了他最迷人的面目,居高临下看去,黄金之城在漫天的灯盏中是如此的亮丽而又朦胧,这一刻,它美的就象天上的银河却又触手可及,这一刻,玄宗点亮了长安……
第一百六十六章 离京
最开始的花灯仍少,随着灯河越流越远,整个长安城也越来越亮,原本笼罩在夜色中的长安露出了他最迷人的面目,居高临下看去,黄金之城在漫天的灯盏中是如此的亮丽而又朦胧,这一刻,它美的就象天上的银河却又触手可及,这一刻,玄宗点亮了长安……
亲眼目睹这一切,杨妃似是不能相信一般,口中轻叹出声道:“真美呀!”,赞叹之间,她的眼波流过一边恭谨站着的唐离,就是这个少年,总是能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惊喜。
对这些银河一般的花灯赞叹完毕后,玄宗、贵妃并众多的官员才注意到花灯照耀下,街道上站着的长安百姓。当此之时,他们不免好奇接下来的那两口油锅又会带来什么惊喜。
“轰”的一声第二口油锅点燃,承天门城楼下再次上演了“风吹麦田”的景象,不过这次波及的范围更大,合城百姓一起伏身拜倒是一件非常具有震撼效果的事,尤其当这些百姓还同声高呼“盛世千秋,普天同庆”时,就更是如此。
岁月不饶人,日渐衰老的玄宗在经过连天的折腾后,精神很有些不济,这突如其来合城而起的声浪明显让他一惊,连带着整个身子也退后了几步。
等了片刻,玄宗已听清楚下边欢呼的内容,“盛世千秋,普天同庆”的彩声一浪高过一浪,年老的玄宗猛地推开贵妃搀扶着他的手。一个跨步重新站回了城墙前,原本因精力不济而显得有些灰败的脸上浮现出一片异样的红,腰挺的笔直,头也高高昂起,这一刻,许多年老的臣子恍惚间竟感觉时光倒流,又回到了开元初年时一般。那时的陛下总是如同现在一样形容威武,气雄天下。
对于眼前这一幕景象唐离早有准备。是以等玄宗面露激动地神情时,唐离趁势应和着城楼下的欢呼高声道:“盛世千秋,普天同庆”。
一声即起,城楼上地众王亲勋贵及文武大员们稍一愣神儿,随即跟上称颂,就连贵妃娘娘也微微福了福身子一并念诵,只不过她免不了要顺势瞅上唐离一眼。似是对他这拍马屁的行为及灵动的心思既赞赏又嗔怪。
百官朝拜,万民称颂,玄宗在城楼前站了许久后,才扭头看着唐离连道了三声“好!”。
似是过了许久,又或者仅仅是片刻功夫,第三道火光在城头上耀起,黄金之城在瞬间动了起来,满城百姓几乎是不约而同的跳起了同一支舞蹈。
这是一个类似踏歌的群舞。动作简洁明快,没有太多的花哨儿,也没有太多的技巧,但正是这种简洁使得它地参予性大大增强,上至花甲老人,下到稚龄童子都能参予其中。数十万双手臂同时举起。数十万只脚步同时踏响,数十万张笑颜一起绽放,数十万声欢歌汇聚而来,这一刻的长安,完美的诠释出“普天同庆”的真实含义。
满城的花灯,满城且歌且舞的百姓,眼前所有的一切完美的表现及烘托出“盛世”二字地真实含义,在此时,盛世二字再不仅仅是奏折中一个干瘪的形容词,而是眼前这一盏盏花灯。一张张笑颜……
看看神情激动的玄宗。再看看下边满城欢舞的景象,城楼上的官员们心底忍不住浮现出一个念头。“这次教坊司出大彩头了”,只是他们在心底隐隐嫉妒的同时,又忍不住要赞叹新科状元郎地确是好手段,能有这样的巧思已是不易,更何况把这些散乱的百姓组织的这么整齐?一时间,城楼上看向唐离的目光就分外的复杂。
眼见油锅一口口被点燃,计划一步步实现,王副丞额头虽然依旧有细密的汗珠渗出,只不过此刻却不是因为紧张,而是源自于激动。正在他又一次举手擦拭细汗时,就见红光满面的玄宗蓦然转过身子道:“赏!”。
千秋节当晚,长安金吾不禁,当唐离走出宫城时,天色已经微露晨曦,经过了一夜的狂欢之后,此时的黄金之城显现出了一副放纵过后地倦怠。
只是这并没有妨碍太乐丞大人地好心情,今天一早,玄宗在乘御辇回宫时特意点了唐离随行,也正是在随行途中,唐离得到了他渴望的赏赐——出京。
也正是这次特殊地御前对答,唐离交卸了刚刚接手不久的万年县令,获得了一个“观风使”的使职,他也将凭借这个新的使职堂而皇之的得以离京巡视地方。
“观风使”,顾名思义,其职责就在于代表朝廷巡视地方政风,民风。简而言之,地方上所有的一切都在观风使“观察”之列,但与其它那些职责明确的使职相比,观风使职权内覆盖的范围虽大,却并不掌握实际的处置权,这个使职所有的权威都依附在它的直奏权上。观风使并不是玄宗突发奇想的产物,这个使职的最初设立可以追溯到前隋,观风使的奏章不需要经过御史台,再上报政事堂,然后才能到达天子案前,而是直接对天子本身负责。但做为制约,这个使职的传统就是不会被赋予处置权。
比照负责巡查百官的御史台主官,观风使也属正四品衔儿,其实对于一个临时的使职来说,这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不过是唐离出京后,经过沿途驿站时能享受到正四品的接待待遇。
走出宫门,唐离不自觉的深呼吸了一口,想到能离开如今正风大浪急的长安,看看风光秀美的大唐山河,这还真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儿。
只是唐离这种隐隐的兴奋并没有能持续地太久,还不等他开始规划自己的行程。就听身后一个小黄门急促的声音传来道:“唐大人等等”。
这小黄门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走到唐离身前弯腰猛喘了几口气后,他才通报了自己的来意,奉贵妃娘娘旨意前来传见。
因昨夜是千秋节,宫城本就没有下锁,经过了一晚上的折腾,上至玄宗。下道普通太监宫女都是疲惫不堪的进入了梦乡,只有那些轮值地宫人们无精打采的勉力支撑着。如此一来,原本就幽静地宫城愈发的安静了。
花萼争辉楼上也是如此,也许是贵妃娘娘有意为之,也许是那些宫女们真的太累以至于再也坚持不了值守,总之整个楼上侍侯的宫人少的可怜。当唐离登上二楼时,就只见到寥寥三四个宫女。
昨夜陪着玄宗守在承天城楼,贵妃娘娘也没少被臣子及王亲们敬酒。所以她原本如凝脂似的肌肤上就透出一抹儿动人的酒晕来,见唐离上得楼来,她先笑着说道:“唐卿还欠着本宫一副画吧,这个帐不了,想走也不成”,言至此处,她才转向那几个宫女吩咐道:“有小玉服侍着就成了,你们把笔墨颜彩送上来后就去休息吧。苦熬了一夜,没得还在这里站规矩!”。
笔墨纸砚一一送上,除了贵妃随身地那个宫女之外,其她几人行礼后都遵命退下了,一时间硕大的花萼争辉楼上就只剩下了三人。
目送那三个宫女远去,贵妃转向唐离的双眼明显有一道亮光闪过。“毕竟是岁月不饶人,熬了一夜,又吃了这么多酒,三郎怕是最早也要下午才能醒过来了”,这句话极其突兀,声音不高不低,既象是无意间的自语,又象是刻意为之。就这样朦朦胧胧的一句话,顿时让楼中的气氛隐隐有些诡异起来。
“本宫也真是累了!”,浅叹了一句后。杨妃顺势由趺坐向旁边的抱枕斜靠了下去。披肩滑落,若隐若现露出胸前一片羊脂似肌肤的同时。斜依着地身姿将她那丰满的身形暴露成具有致命诱惑力的曲线。
“玉珠,你去楼下给唐大人好生煮盏茶来”,玉珠悄无声息的去了,至此杨妃的眼神愈发的朦胧,连带着声音也迷离起来,“阿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