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元灭明-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年),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郑复初到距离青田县七十里地石门洞讲学,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地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后来,郑复初的预言,在刘基二十一岁时初步应验了。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刘基到京城大都参加会试,高中明经科进士。至元二年(1336年),刘基担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地方豪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地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至正六年(1343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地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
至正八年(1348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直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
实际上。现在。刘伯温并不在家乡青田,而是在杭州待着。但是此时正在马车上地方国珍却并不知晓,他来的这次出来之前并没有派人到青田县调查一番,所以,兴冲冲满怀希望的来了,却注定落得个败兴而归。
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原本平日里少有外人来往的村中小道上今日却来了一辆二十多匹健马护卫着的马车,这自然就是方国珍地马车了。村中田间的乡民见今日村中来了一辆马车,俱是一脸艳羡和疑惑的看着方国珍一行人,然而,此时正躺在马车里的方国珍却在叫苦不迭。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时代的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方国珍觉着自己的全身都快被颠得散架了。虽然方国珍早知道这个时代的马车没有弹簧可以用来减震,所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在马车里垫了厚厚的几层褥子,但是他还是低估了木质地车轮和坎坷不平地小道综合作用产生的强烈地化学反应,所以到现在,他已经是浑身酸疼了。此时,他不禁对前世的汽车和水泥路无比想念。
“***,以后再也不坐这破马车了!老子都快被颠散架了!”听得跟着他来的亲兵李木报告说武阳村已经到了,几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方国珍忙不迭的让人停住了马车,爬出了车厢,只是他一出车厢呼吸到田野间清新的空气就忍不住骂了句娘。
“李木,去!去问问刘伯温刘先生家在哪儿?”方国珍斜眼一看,便发现自己刚才这番姿态落在了随行的亲兵眼里,见他们都偷笑不已,面上就是一窘,而那自己最亲近的李木笑得却是最为欢实,忍不住就狠狠的剜了他一眼,命令道。
“是,三哥!”李木连忙收敛了脸上的笑意,答道,而后便向着一个田间的老农走去。出门在外,方国珍为了减少些麻烦,便让众人都叫自己三哥。
片刻之后,李木方才回来,向着方国珍报告了刘伯温的家的位置,这刘家也是这武阳村的一户大族,毕竟家中时代都是读书人,祖上也曾是官宦世家。听得李木的汇报,方国珍也不愿意再上马车坐着了,见前路并不远,便带着众人向着刘家步行而去。
“耕读继世,诗礼传家!”刘家到底是书香世家,方国珍一到刘家大门口,见到门口的牌匾上的这两句话,就知道这定然是刘伯温的家了,看到这刘家房屋轩峻的模样,方国珍忍不住在心里叹一句:非此何以成经天纬地之才啊!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这刘家看起来已然败落了,房屋虽然高大轩峻,但是却显得有些斑驳零落的感觉,看起来已经多年未曾维修过了,大门洞开,也不知里面是否有人,方国珍整了整身上的衣裳,示意李木等人在一边儿等着,自己走到了大门口的牌楼处,向内朗声说道:“黄岩方某前来拜访刘基刘先生,不知刘先生在否?”
寂静的午后,方国珍清朗的声音显得中气十足,凭空给方国珍增添了一股气势,方国珍心下却有些惴惴的想到:这刘伯温不知会不会随我出山?要是他不答应,那我该找谁去,李善长?还是章溢、朱升?
“贵客前来,还进入厅奉茶,家父片刻即来。”方国珍话音刚落,就听得人疾走之声,随后便见得一个身着宝蓝色衫子的约莫十五六岁的俊俏少年从后厅走了出来,向方国珍行礼道。
“你是?”方国珍见这少年长得仪表堂堂,心下也好感顿生,边随着这少年走进刘家大院,边问道。
“小子刘潜。”那少年听得方国珍发问,连忙答道。
“刘潜?”方国珍脑中想了想,没印象,便问道:“那刘基刘先生是你何人?”
“那是小子二叔。”
方国珍听得此言,方才知晓了这刘潜是刘伯温的侄子。心下却又疑惑了,暗想:先前这少年说他父亲在屋里等我,那就是刘伯温他大哥在等我了,可是我不是来找刘伯温的么,他大哥出来凑什么热闹啊?
这刘家的院子不大,铺着青石板,显得有股子清幽的韵味,方国珍跟着这刘潜不大一会儿便来到了正厅之中,刘潜将方国珍让到椅子上,又斟满了茶,方才道:“贵客请稍待,小子这就去请家父。”说罢便退了出去。
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水便喝的方国珍见这刘潜这般礼数周到,不禁心下暗赞,暗想:人说三代以上方能养成一股贵族气质,果然不假,这刘家若不是世代书香,家中子弟如何能这般谦恭有礼啊。心下有了这种念头,不由又对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产生了更大的期待来,暗想:这刘伯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就在方国珍在厅上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口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进来了,方国珍知道恐怕这便是主人了,连忙站起来,这时就听得那汉子道:“贵客远来,刘某怠慢了,还请贵客见谅。”
方国珍只得还礼道:“哪里哪里,方某一介莽夫,当不得贵客之称啊。”两人这般蘑菇了半天,直到方国珍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儒生也太扯了吧,要这样墨迹下去,天都得黑了的时候,那汉子方才和方国珍谈到了正题。而这汉子的话,不禁让方国珍感到郁闷不已。
原来,这汉子根本不是刘伯温本人,他只是刘伯温的大哥(是家族里的,不是亲的),由于刘伯温不在家,所以只能由他出来接待客人了,先前那少年却也是他的儿子。而刘伯温早在至正八年就已经带着妻子去了杭州,这三年以来,已然和家中少有音信往来。
既然刘伯温不在家,方国珍只能告辞了,虽然此时天色已晚不早,刘伯温的大哥强烈邀请方国珍在刘家休息一晚,但是满心郁闷的方国珍还是将准备好的礼物奉上后,告辞了出来,坐上马车,径直离开了武阳村。
第七十八章 诗会(上)
“三哥,刘先生既然不在,那咱们回台州便是了,下次再来不也一样么,何必要巴巴的赶去杭州啊?”骑着马的李木忍不住问坐在马车辕上的郁闷不已的方国珍道。
“你小子懂啥?刘先生是大才,要是不提前去请刘先生,日后刘先生被别人请走了,你哭都没地儿哭去!”原来,方国珍却是个死犟的脾气,虽然在武阳村一无所获,但是他并没有就此返回台州,想到现在台州也没有什么大事,便决定转去杭州,坚决要趁早将刘伯温收归手下,所以他现在便带着李木等人朝着杭州赶去。
“难道就没有别人比那刘基还有才么,咱们巴巴的赶去杭州可得花不少时间啊。”李木兀自嘴硬。
“我都没抱怨,你抱怨啥啊,你小子给我老实点。”方国珍不满的瞪了一眼李木,心下却是盘算着:要有人比刘伯温牛我还会放过他?我傻啊我?
青田县在浙江南部,而杭州却在浙江正北,方国珍从青田一路赶到杭州几乎纵贯了整个浙江省,方国珍等人足足在旅途中度过了一个月,当真是风尘仆仆,满身疲劳,这日中午,终于看到了杭州城的城墙。
看到面前高大的城墙,方国珍真想要大声呼喊出来,这一个月真是让他受了老大的罪了,但是现在,总算到了目的地,此时此刻,方国珍简直觉得百感交集,看看跟随着自己的二十个亲兵,每个人都是满身的尘土。满脸地风霜,方国珍不由得心生出一种感喟,一种欣慰,忍不住豪气顿生的道:“兄弟们,进城!”
幸好方国珍在进城前把自己的脸伪装了一番,不然方国珍还真难以安全的进城。******这却是为何?原来这杭州城门口却是贴了老大几张方国珍的画像,正是那传说中的“通缉令”!虽然在方国珍看来。那画像上画的跟自己得相貌实在相差太远,但是保不准那个眼光好地城门兵还是能够发现些蛛丝马迹的,所以在安全的混进了城之后,方国珍还是忍不住心下大舒了一口气。
站在杭州城的大街上,方国珍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只觉得满眼都是新奇,实际上,他自来到这个时代后,就基本没有去过什么大城市,这下来到了繁华的杭州。如何不大开眼界?而他身后的李木等人更是一副眼冒精光的模样。再配上他们因为长时间赶路而显得破损的衣物,几乎所有杭州城里的人对于方国珍等人地看法俱是三个字:“乡巴佬!”
周围路人地异样眼光终于让方国珍感到不对劲了,方国珍回过头看看哈喇子几乎要流出来的李木等人,不禁老脸微红,喝道:“别看了,还嫌不够丢人啊!”说罢径直向着前方客栈走去。
在客栈洗了个澡,带上李木和方国达。一身青衫的方国珍施施然出了客栈,向着酒楼走去,找刘伯温也不差这两天,方国珍却是想着先到杭州城内先玩两天再说。
酒楼的名字俗气得紧,“天香楼”。但是人却是坐得满满的,方国珍抬头看看天,发现太阳已在头顶。
有钱就是大爷,这条真理在什么时候都好使,这不,虽然酒楼里已经坐得满满的了,但是方国珍一锭银子一扔出去,那小二立马眉开眼笑的将方国珍等人领到了一间雅间里坐下。
乘着上菜地这个空挡,方国珍将那小二唤来问道:“小二,本公子是外地来的。你说说这杭州城都有些什么好玩儿的地方啊。说得好了,本公子手里这锭银子就是你的。怎么样?”
那小二见方国珍手里掂着一块大约一两的银子,听得方国珍地话,立马满脸谄笑的回答道:“哎呀,公子,您可是问对人了,要说这杭州城里啊,就没有我李小二不知道的地方,咱们杭州城啊,那可是个好地方,像什么西子湖啦,灵隐寺啦,都是游玩的好去处啊,现在春光正好,去那西子湖是最合适啦,那西湖十景可是美不胜收啊……”
“西湖十景?”方国珍点了点头,暗想好不容易来了一次杭州,这西湖倒是不可不游。这时却又听得那小二又道:“对啦,公子却是来得巧,明日杭州城的书生士子却要在西湖上举办一场诗会,据说那名扬咱们江浙的兰溪才女楚方玉楚姑娘却是要来呢。”却是那店小二见方国珍对自己的介绍不置可否,心下着急方国珍手中的那锭赏金,所以急中生智,便把刚刚得来的个大消息爆了出来。*
“诗会?”方国珍心道怎么这么狗血的事情都有人干得出来啊,他却是没有想过,这个时代地人根本没有什么娱乐,诗会就像后世地街头KTV一般,不仅读书人愿意去显露自己的才华,以求扬名立万,而且便是普通人也愿意去凑凑热闹,毕竟,除了重大地节日外,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着实是少了些。
“是整个杭州城的读书人都回去吗?”方国珍问道。
“是啊,不仅是读书人去,就是咱们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去看看呢。”那小二见得方国珍感兴趣,顿时显得眉飞色舞。
“那诗会具体在什么地方举办?”方国珍却是想要去看看,一方面确实是想要去西湖看看,那就没有理由不去凑那个热闹,另一方面却也是想要看是否能发现几个人才,至于小二说的兰溪才女楚方玉,他根本就没留意,要是方国珍的这种态度被那些楚方玉的仰慕者知道的话,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找方国珍拼命。
将那锭赏银给了那卖力的解说了半天的小二,方国珍招呼李木和方国达二人将刚刚上地一大桌子美味佳肴给扫荡个干净,方才心满意足的拍拍肚皮。走下了这“天香楼”。
第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