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血荐中华 >

第162章

血荐中华-第162章

小说: 血荐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就在浙江前线缓了一口气的时候,顾斌的日子可不好过。那阁赤斤对顾斌恨得咬牙切齿,一门心思只想追到顾斌,因此一路上在顾斌身后紧追不舍。阁赤斤好像算准了顾斌会重新逃往宜兴一样,倒追得顾斌有些狼狈。

好容易进入宜兴境内,凭着熟悉的地形暂时摆脱了身后的追兵,顾斌急忙和在此等候已久的大军相汇合。烧毁敌人粮草,打击蒙古生命线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剩下的就是如何带着军队摆脱敌人追击,顺利撤退到后方的问题了。

“我决定从宜兴直抵上海!”顾斌将几个部下召集到了一起,说道:“上海镇靠海,如果我预计的不错,汉王必定会派船在此迎接我们。况且,只要能够冲出宜兴,一路上敌人兵力已经不多,相信我们可以平安退回到大后方去!”(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上海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

胡根生慢悠悠地说道:“只要能冲出宜兴那什么问题都不大了,但现在追兵在后面紧紧追着,那些鞑子又都是骑兵,我们想要跑出去又谈何容易?除非命令一支部队在宜兴死死坚守,扼守住必经的通道,掩护大军撤退,这才有成功的希望!”

顾斌点了点头:“不错,这点我也考虑过了。不过在这死守的人活下来的希望不大,我是主将,所以我将承担这个任务,你们带着大军迅速向上海镇方向撤退!”

“是啊,你是主将!”胡根生还是那一副不紧不慢地样子:“正因为你是主将,所以就更加不能够死了。否则我们堂堂国防军的安南将军被鞑子抓住杀死,咱们还有什么脸面?将军,给我留下一百个人,我在这挡着,你赶紧带着兄弟们撤吧!”

顾斌怔了一下,正想说话,却又听胡根生说道:“将军,别再争了,我老胡贱命一条,死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可你和我不一样,你将来还要带着弟兄们把鞑子全部给赶跑呢。将来等赶走了鞑子,你要是还记得我,就来老胡坟前送上几瓶好酒,我也就知足了!”

“兄弟!”顾斌什么也说不出来了,看着胡根生微笑的样子,他用力拍了下他的肩膀,大步走出了这里,他生怕再呆下去,自己的眼泪会夺眶而出!

顾斌大步来到了一个山洞,一走进去,就看到里面坐着个穿着盔甲的少年将军,这人正是神秘失踪的“龙卫新军”的“讨逆大将军”牛展儿!

“准备一下,一个时辰后跟着大军出发!”顾斌冷冷地扔了下句,掉头就想离开,却被牛展儿大声叫住问道:“你们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把我抓来这里!我牛展儿可不怕死,要杀就杀,我绝不皱一下眉头!”

顾斌冷笑了几声,回过身来说道:“你既然敢冒充天卫军,又如何不知道天卫军现在已经改称‘国防军’?‘讨逆大将军’,嘿嘿,当真威风得紧,国防军中到现在除了汉王以外,还没有出过一个大将军!”

牛展儿脸上一红,兀自嘴硬地说道:“你是何人,又怎么知道我这将军不是汉王任命的!我看你八成是鞑子的走狗,故意来套我口信的!”

顾斌笑了一下,说道:“我乃汉王麾下安南将军顾斌是也,你说我知不知道?我这次准备把你带回到福建,如何处置全由汉王定夺!你冒名朝廷官职,只怕杀头的罪名是逃不掉了!”

谁想到牛展儿一点也不怕顾斌的威胁,眼睛里反而闪现出了兴奋的光芒:“你是顾斌,你真的是那个金枪顾斌?太好了,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你的金枪现在在身边吗,可以给我看看吗?”

顾斌被她弄得哭笑不得,板起脸来说道:“什么金枪银枪的,你赶快准备一下,一会就跟着大军出发。好好的一个姑娘家,非要扮什么男人!”

说着顾斌头也不回的就走出山洞,被识破真实身份的牛展儿面上一红,眼光却痴痴地看着顾斌的背影……

……

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顾斌精心挑选出了一百名精壮的士兵留给胡根生。当他征求这些士兵意见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一个人退缩,尽管他们已知道了留在这里等于送死,但依然义无返顾的选择了留下!

“将军,快些去吧!”胡根生微笑着说道,在他脸上根本看不到一点害怕:“等能到了福建的话,别忘记告诉汉王,我们都是汉族好男儿,没有给汉人丢脸!冉闵军神天上有灵,想必也会念在我们的一点忠心,保佑国防军百战百胜!”

“我顾斌在此谢谢大家了!”顾斌一揖到底,直起身子的时候已经是双眼迷蒙:“你等甘意赴死,这些因你们而活的兄弟永远也都不会忘记!若等到鞑子被赶出中原后我顾斌还活着的话,一定不会忘记到兄弟们的坟前来告诉你们这个好消息的!”

“将军,保重,我们来生再见!”一百名士兵齐声说道,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悲壮,写满了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时的慷慨,因为,他们都是汉族的士兵,巍巍大汉最优秀的儿女!

第二百四十二章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

负责留下阻击追兵的胡根生,显示出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并没有急着和蒙古士兵硬拼,而是不断故意在路上留下大量足迹,将蒙古士兵一路向西北方向吸引过去!

很快,胡根生带着士兵进入了金坛,在到了指前的时候,险些被追兵追上,还好胡根生就是金坛当地人,迅速带着士兵进入到了长荡湖内。蒙古士兵不习水性,没有敢贸然闯入,只把长荡湖四处围困了起来。

但胡根生依靠着地形熟悉,人数少的优势,硬着在鞑子的包围中寻出一条小路,生生钻了出来。只是在撤退的时候,几名士兵不小心引起了鞑子的注意。阁赤斤一看汉军士兵居然跑了出来,对汉人恨之入骨的阁赤斤眼睛都红了,嘶声力竭地招呼着部下一路追杀过去。

胡根生倒不怕鞑子追上来,他怕的是鞑子不追上来。这百来兵士兵,带着鞑子士兵在金坛一路兜着圈子,不时布下疑阵,让阁赤斤更加确定已经咬住了汉军主力。整整两天时间,阁赤斤的大军不断从金坛向句容方向压了过去。

到达金坛、句容交界处的时候,道教名山茅山盘恒在了汉军士兵面前。而胡根生早就把这里当成了最后抗击鞑子的地方,当时一点犹豫也都没有,带着士兵直接上了茅山。

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故后来简称茅山。

这百来名汉军士兵上到茅山主峰,却看到一大排气象庄严的道观呈现在众人面前。正在门口扫地的小道士看到忽然上来了一大群当兵的,吓了一跳,急忙扔下扫帚跑进了道观,把个门掩得死死的。

胡根生也不搭理,只管指挥着士兵在主峰上构筑阵地,堆积石块。不多会,道观门大开,一群道士拥着一个六十岁上下,仙风道骨的道长走了出来。那道长走到胡根生面前,微微楫了个手:“贫道乃古道玄也,茅山历来清修之地,不知道将军来此为何?”

第一次被人称做将军的胡根生笑了起来:“在下国防军胡根生,打扰道长清修,实在不好意思。我等被鞑子追击,不得已在此决战,还望道长恕罪!”

古道玄眼睛亮了一下:“国防军?莫非就是汉王麾下大军?”

看到一个远离红尘的道人居然也听说过国防军的威名,胡根生大喜之下连连点头,忽然象是想起了什么一样,说道:“道长,激战转眼便会发生,那些鞑子杀人从不眨眼,趁着现在鞑子还未来到,请道长速速带着观中诸位下山。若是宝观有所损伤,异日只要找到汉王,必可加倍赔偿于您!”

古道玄大笑起来:“将军如何小看于我?贫道虽然不恋红尘俗务,却不能不闻红尘之事。那鞑子犯我中原,杀我百姓,夺我田地,贫道又岂能不知、不管、不愤?今将军来此,乃天要我等出世也!自贫道蒙师弟召唤来到茅山,做上了这个观主,也教了上下道士些武艺,今日正好拿鞑子试一试刀!”

听他话里的意思,他本不是茅山道士,是后来才被师弟请来,胡根生不及细想,本来嫌人手不足的他,得到这群道士相助,胆气增加了不少。他从小就听说过关于茅山道士的种种传说,乡邻村民都说茅山上的这群道士个个能飞檐走壁,横渡条大江只要扔下根芦苇就行。虽然长大了知道这些都是虚言,但真功夫还是很有一些的。

这时茅山上一百零六名汉军士兵,六十三个道士一齐忙碌起来。那古道玄看起来竟象是早有准备一般,让人道观里搬出了一捆捆的刀枪弓箭之类,看的胡根生目瞪口呆。

古道玄微微笑了下:“将军不用奇怪,贫道对那鞑子恨之入骨,心中想着这天下毕竟还是汉人的天下,鞑子虽然能一时得势,终不能长久呆着,早早晚晚天下汉人会把他们赶出中原,恢复汉人的大好河山。那时我们这些道人又岂能置身事外?况且,贫道有两个徒弟也在汉王麾下效命,贫道又如何能不提前准备,以在未来迎接汉王大军!”

一听这道长居然有两个徒弟在汉王麾下,胡根生大是好奇,急忙追问是谁。古道玄只笑着说道:“说到这两个徒弟,在国防军中倒也小有名气,一个叫铁残阳,还有个叫典霸天!”

胡根生大惊之下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听错了,铁残阳和典霸天都是国防军中赫赫有名的大将,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尤其是铁残阳铁大将军,更是汉王心腹爱将,连蒙古大汉忽必烈都要畏惧三分的人物。胡根生急忙倒头就拜。

“将军何须如此?”古道玄急忙将他扶起:“我那两个徒弟虽然当着将军,但此刻在茅山之上贫道却唯你马首是瞻,将军但凡下令,茅山上下无有不从者!”

见这道长身为两位将军的师傅,却一丝傲气也都没有,胡根生好生敬佩。只觉得能和铁大将军和典将军的师傅一起并肩战斗,抗击鞑子,就算即刻死了,那也毫无遗憾!

等了有半日有余,阁赤斤大军赶到,看到汉军上了茅山,再也无路可逃,心中大喜,命令士兵把茅山团团围住,此番再不能走了一个!

阁赤斤以千户长泰出为先锋,命令蒙古士兵弃马步战,不顾伤亡,不计代价,只要在朝夕之间冲上茅山,把那些汉军士兵一个个斩杀在自己马刀之下。

茅山地形险要之极,那些蒙古士兵气喘吁吁的爬了上去,发现倒没有敌人阻拦,眼看主峰在望,心中正在高兴间,忽然山上箭如雨下,石块翻飞,瞬间便被砸倒几个。泰出大怒,命令部下以盾牌遮挡,不顾生死只管冲上山头。但是这样的冲锋法,蒙古士兵兵力的优势在险峻的山路上无法充分展开,因此虽然蒙古士兵人人悍不畏死,个个争先,但在主峰守军沉重的打击之下,泰出不得不带人退了下去。而这一路上蒙古鞑子死尸累累,受伤士兵的哀号不断。

阁赤斤怒不可遏,这一路追击下来,他一门心思要追上顾斌,好容易把汉军围在了茅山,但明明仇人就在眼前,却无法冲上山去,让他这口气如何能咽得下去?铁青着脸的阁赤斤不管不顾,只命令泰出全力攻击,不要在乎多少伤亡。自己又派人到金坛、句容等地调兵,他已经认定顾斌的数千士兵就在这主峰之上。

两天的猛烈攻击,鞑子在茅山扔下了三百多具尸体,但泰出却寸功未建。好在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山顶的石块和弓箭已经不如前两日那么猛烈,身经百战的阁赤斤很快判断出主峰上敌人的弹药已经不多。他当时命令泰出集中起所有的兵力,对茅山主峰发起了开战以来最疯狂的一次攻势!

主峰上的形势和阁赤斤的判断是完全一样的。面对鞑子两天两夜来不眠不休的攻击,山顶弓箭等的储备已经见底,甚至打到后来连稍微大一点的石块都很难找到。

看着漫山遍野冲上来的鞑子士兵,胡根生指挥着部下将最后的弓箭、石块全部向鞑子士兵射出、扔出,看着一批批倒地,但仍怪叫着向山上发起冲锋的敌人,胡根生拔出刀来,大声说道:“勿给汉军丢脸,勿给汉人丢脸,决死就在茅山!”

鞑子冲上来了,一批,接着又是一批。主峰上的汉人,不管是国防军的士兵,还是道观里的道士,人人都拿起了武器,呼啸着冲向敌人!

刀枪拼撞、火星迸射;万军驰骋、黄土翻滚;怒吼狂呼、声震苍穹;鲜血汇流、弥漫茅山……

泰出一上主峰,就看到了一个白发白须的老道士威猛异常,手中一口宝剑不知刺倒了多少自己的部下。泰出愤怒,拎着根四棱铁棍恶狠狠的就向那老道扑来。道士正是古道玄,看到敌将来势凶猛,一口宝剑轻灵的迎了上去。泰出认为自己对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