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147章

山渐青-第147章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言道热情洋溢的把他迎进楼中,许清留意了一下,没看到李清阳这位‘楼主’,或许是不在扬州,或许是不够分量出现。

苏言道朗声笑道:“本官听说,这望江楼的楹联还是巡察使亲题的,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真乃千古绝唱也本官特意在这望江楼中置宴,就是希望巡察使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巡察使,请!”

许清含笑拱手作揖,随着众人上到二楼,同桌之中,还有扬州知府刘少堂,提刑司领司事林忆德,新任的转运使杨浦隆等十来名官员。对这位接替伍志高的转运使,许清不免多看了两眼。

第208章 废物利用

烟笼寒水月笼纱,

一曲清箫到天涯。

犹记当时长亭晚,

夕照梨窝两飞霞。

在苏言道等人一片叫好声中,青玉的箫声一颤,那香腮边真的飞起了一抹轻霞,显得尤为娇美,或许她也想起当日长亭相送的情景了吧。窗外寒月大江两澹然,江风带着箫声悠悠扬扬的飘散。为了回避苏言道等人言语上的试探,席间许清更多的是和两个美人点染旧事,并把话题引到诗词歌赋上去。

四书五经他翻了不少,加上身后有苏东坡等一大群顶级团队在支撑,只要不是细究经学,论几句诗词他倒不怵,吹萧的青玉腮边是红了,可身边坐着的水儿眼眸却白了。她自从和青玉进厅来,给大家献了一支舞后,就一直腻在许清身边斟茶倒酒,许清眼光才碰到哪碟菜,她已轻盈的给夹到了碗中。

此刻听了许清给青玉作的诗,水儿有些不依了,当日到长亭相送,还是她带头去的,许清在她面前扮起了两难的梵僧,给青玉作的诗却似旧情绵绵般。

奈何许清却在和苏言道他们谦虚着:“本官胡凑的几句歪诗,不过为博佳人一笑,当不得众位大人夸奖,我听说苏经略的诗词才是冠绝一时,今日适逢其会,还望苏经略赐教啊!”

“巡察使说笑了,有巡察使珠玉在前,我等再班门弄斧那就太不自量力了。”苏言道有些无奈,此刻他们哪里还有心思作诗,他把水儿请到别院,再安排这样的歌舞晚宴,无不是想得许清一句好话,如今众人言语上试探了许久,许清却似浑然不觉一般,只谈风月诗词。

扬州知府刘少堂也在一边帮着敲边鼓道:“苏经略说的是,巡察使大才,也只有晏相和范参政他们堪与论诗词,巡察使允文允武,与范参政同在渭州大败李元昊,功劳赫赫,复与韩枢密一起策论军改,开合纵横,如今更是大兴农桑,简在帝心,桩桩件件皆令我等仰慕万分啊!”

刘少堂倒是知趣,没有直接点出晏殊和许清翁婿的关系。许清也不否认,与晏楠的这桩婚约,在朝堂之上给了他极大的便利,但若在这等场合点出来,许清不免有靠裙带关系往上爬之嫌,这些官场老油条自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有了刘少堂一番铺垫,苏言道顺势接口道:“与巡察使比自来,我等惭愧啊,王伦逆贼南下海州,海州知州不战而降,安抚使衙门接报迅速行文涟水军、高邮军,可恨这两军知军敷衍塞责,畏战不前,以到王伦能连陷数州,在请调朝廷大军未到之前,只得由于提刑领几百衙役出战,幸得巡察使千里驰援,一举将王伦这伙逆贼一网打尽。此次向朝廷报功,我等一定要将巡察使救百姓于水火之大功,尽报朝廷……”

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苏言道这是投之以桃,望自己报之以李啊!

许清含笑说道;“各位厚爱,本官心领了,只是陛下这次派我出京,是巡视地方水利工程进展,王伦只是一跳梁小丑,我如今虽然平了王伦,却误了巡察水利工程事宜,说来这是本末倒置了,若陛下不怪罪,已是万幸,怎敢再居功?”

“巡察使此言差矣,王伦为祸甚烈,连破数州,且黄袍加身,弄得几路百姓人心浮动,若不及时平定,后果不堪设想,巡察使千里平乱,怎么能说没有大功呢?”苏言道一见许清有推辞之意,哪里肯罢休。

席中于子曾很少发言,酒倒是喝了不少,许清猜想,或许他来参加这场接风宴之前,未必知道苏言道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对这位性格刚烈的提刑使,许清还是很有好感的。

大宋现在的地方官员尸位素餐的固然多,好官也有不少,王伦之所以能轻易夺取数州,除了一部分文官贪生怕死之外,更主要的是内地驻军的糜烂。若是平时无事,大宋这架马车还能按原来的惯性走下去,一但乱起,种种弊端就尖锐的突显出来。

许清抛开这些思绪,举起酒杯与各人干了一杯,说道:“如今举国皆在大兴水利,而淮南东路因王伦作乱,水利工程滞后下来,淮南东路是我大宋重要的产粮地,本官对此是忧心忡忡啊,大兴水利这一举措是本官向陛下提议,朝廷也因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若这一举措未竞全功,本官则愧对陛下的信任啊!”

苏言道等人私下交换了一个眼色,终于知道许清想要什么了,他举起酒杯哈哈说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巡察使忧国忧民,我等钦佩万分,巡察使但请放心,王伦之乱已平,明日我等就将兴修水利事宜安排下去,包括下官在内,路治及州府官员将全部下到工程一线监督,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把水利工程完成好。”

“好好好本官将坐等各位做出佳绩,相信陛下听了也会欣慰不已的。”许清笑得很灿烂,水儿在一旁看着如饮纯酒。

许清要的就是这种结果,整治官场不是一朝一夕一事情,但水利事宜绝不容再拖沓,这些人为了保住官位,相信接下来或许会爆发出极大的潜能,保不准淮南东路的水利工程是完成得最好的,谁说来着,浪费是可耻的,许清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的剩余价值压榨出来,至于挥刀的事,还是由范仲淹来吧,相信老范手早痒了。

得了许清这样的话,宴席上的气氛才算真的活跃起来,苏言道等的拧着的眉头放松了不少,一场晚宴吃得主客尽欢而散,许清从望江楼独自坐车回别院,天气已近二更,扬州的街市依旧人流不息,笙歌频传,王伦作乱虽然让扬州人心有些惶然,但一切已成过去,人们又可以高枕无忧,享受他们眼中的太平盛世了。

车窗外清冷的月光如霜似雪,洒在街边小河里,波心澹荡,临水的人家灯火未息,透过宁静的轩窗映到河面上,却和天上的月光一起,被时而滑过的乌蓬船荡碎。

船头也都有红色的灯笼,既是用来照路,也是作为防撞灯使用,避免被对面转出来的船儿撞着。轻轻的撸声从石拱桥下穿过,不用担心惊扰了伊人清梦。

而许清觉得,自己哒哒的马蹄声和这宁静的水乡有些格格不入,仿佛一个满身是血,杀气腾腾的人误入到了世外桃源,也许除了桨撸声外,马蹄声本就不属于这片宁静的水乡。

许清一个人靠在车窗边,想起临别之时水儿满脸的幽怨,他不禁有些无奈,首先这次是苏言道请她过来,许清自是不愿她同回别院,没必要领苏言道这份人情,若不是为了尽快把淮南东路的水利工程抓起来,今夜的宴席他都不会参加。

水儿的心思他懂,如此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儿,作为男人,让许清装作视而不见,他自问做不到,但如今正是百事冗沓之时,他不想再去招惹感情之事,一切顺其自然吧,惹是水儿注定和自己有缘,将来自见分晓。

因王伦一事,说实话许清也是失望异常,甚至想过这样的大宋,养着这样一大群窝囊的官员,值得自己为之去奔走,去策划,去努力吗?反正大宋不会马上灭亡,还不如找个山青水秀的所在,安享一生呢。然而,所谓子不嫌母丑,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在道统上大宋都算是自己的母国,只要这个国家还在,这个民族才不会整体沦为亡国奴,她再丑陋,她再懦弱,她再不争气,作为这个民族的一分子,这都不能成为自己放弃这个国家的理由。

正是因为她存在着种种弊端和不足,才更需要这个民族的每一分子去努力,去纠正她,去维护她,让这个国家可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而不至于走到崖山绝壁去!

对苏言道等人,许清有利用的意思,利用他们保位的心里,尽可能的把淮南东路的水利设施搞起来,粮食储备关系到今后的重大战略问题,不容有失,只要苏言道等人一门心思扑在水利一事上,绝对比新派些官员来,一时四边摸不着门做得好!

至于以后许清会不会真帮他们开脱,这不用过多考虑,政治上的承诺从来就是最不可靠的,许清也不怕对他们怪自己背信食言,如果范仲淹他们做得好,一个清净有为的淮南东路,更符合大宋的利益。

许清回到别院,匆匆进入书房,先给赵祯上了一份奏章,再给范仲淹写了一份信件,催他对京东东路的官员下手,但对淮南东路的官员,却要把握好时机,给苏言道他们一些发挥余势的时间,有京东东路官员的前例摆着,相信苏言道他们这股余热一定卓有成效的。

许清写好信,夜已三更,窗外的霜露湿了台阶,他准备拥衾美美地睡一觉时,才发现被冷床硬,自红菱进门已来,许清也习惯了每夜软玉温香抱怀的感觉,前些日子餐风露宿时不觉得怎么样,这一安顿下来,大冬天一个人抱冷被睡觉还真……唉,早知道还不如让水儿来暖暖床呢!

许清还在叹着夜深被冷,而他不知道的是,京城里这一夜正是风云际会,许多人被从温暖的被窝里、从娇妻美妾的温柔乡里拉起来,仍进了开封府的大牢。

第209章 发难

大宋京城,天章阁。赵祯看着手上的奏章,眉头紧皱着,这又是一份弹劾韩琦的奏章,说韩琦他们在军中大肆排除异己,任用私人,长此以往,大宋的禁军将尽握韩琦等人手中,社稷堪忧,国将不国。

随着军改的不断深入,这样的奏章每日里如雪片飞来,有许清提前给赵祯打过预防针,他倒是一直将这类奏章压着不表。

其实赵祯比任何人都清楚,韩琦这个枢密使控制不了军队,说白了,枢密使只是皇帝在军方的一个参谋,一个传声筒。而且枢密使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在皇帝一发现苗头不对,随时可以罢免这个枢密使。

目前的军改只是裁撤老弱,补充新兵,至于将领除了那些明显极无能的,其他的并没有作过多的调整,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那些人在将兵,一切还要看今后的训练和大比武,在大比武中成绩落后的将领,才会被撤换掉,在这种情况下说韩琦能把禁军控制在手中,赵祯是不信的,即使如此,他这个皇帝承受的压力仍非常大。

还好当初没有采用范仲淹的方略,范仲淹革新十策中的修武备一条,是要于京畿地区就地召募壮丁守卫京城,用以辅助禁军,这些卫士每年三季可作务农,一季教练武艺战阵之法,如此可节省给养,若京城见效,再按此于地方施行。

据当初许清自西北回来所言,范仲淹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策略,一是认为禁军大都驻守在京城周边,有事才派往边疆或地方,这在应急速度上就慢了许多,容易丧失宝贵的战机;二是从京城派兵,在边疆上就不可能事先囤积军资粮饷,禁军从京城派出,后勤保障也要从京成调运,这对作战极为不利。

范仲淹针对这些弊端提出的军改方案,看似好使,实则却是把大宋的募兵制变成唐朝的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是造成后唐地方割据的重大因素,军队一但不用朝廷养活,能自给自足,必定会重蹈唐朝覆辙,地方藩镇林立。

许清提出的军改,只是裁撤老弱,严加训练,以训练成绩和军功来作为将领升迁的标准,并淘汰一大批无能将领。即使如此,还是压力重重。若真按范仲淹的策略施行,恐怕一提出使会遭到朝野一至反对,这就不是承受压力的问题了。

除了军改带来的压力外,赵祯恼怒的是前几天许清从淄川递上来的奏章,小小一个王伦,率领几十个叛军,竟肆虐京东东路数县,所过之州府皆紧闭城门,无人敢出战,任王伦在地方上烧杀虏掠,若不看许清的奏章,他还真信了京东东路官员的说词,什么王伦势大,州府力保不失之类的!

后来更是接到了淮南东路经略使的急奏,言海州被王伦攻破,请求朝廷火速调兵,区区百十个乱兵,竟能攻破州城,这让赵祯这个皇帝,怎能不对这些只知吃喝玩乐的官员恼怒异常?

就在这时,突然闻道御使中丞王拱辰在天章阁外求见,赵祯稍稍压下心头的怒火和烦躁,有些疑惑王伦何以会寅夜求见,除非有重大事情,一般朝中官员,是不会入夜之后求见的,想到这赵祯变得更烦躁起来,开始猜测又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等内侍领着王拱辰进来,赵祯沉声问道:“王中丞有什么急事要奏啊?”

昨日范仲淹刚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