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唯我独裁 >

第162章

唯我独裁-第162章

小说: 唯我独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辰浩当即回答道:“启禀皇上,英美两国轮船运载日军士兵,此已经违反英美关于日本和琉球争端中立的政策。英美轮船进入琉球领海,我海军将士为了维护天朝属国琉球的领海主权完整,出兵拦截英美轮船无可厚非。英美轮船洋员在经过我海军将士们的劝导之后,明白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此愿意交出轮船。后来船上日军挟持英美船员,逼迫他们向我海军开枪,于是我海军将士们不得不自卫还击,同时也是为了营救船上的英美船员。因此,错不在我们。”

光绪心中早就明白王辰浩肯定有恃无恐,也没指望翁同龢能够轻易抓住王辰浩的小辫子。

“王爱卿所言甚是”

王辰浩当即谢恩,接着又语出惊人的说道:“臣要弹劾翁同龢欺君罔上”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哗然,光绪和文武百官们当即愣住,,翁同龢更是惊讶无比。

“老夫对朝廷和皇上忠心耿耿,怎么会欺君罔上?你不要血口喷人”

光绪回了回神儿,问道:“王爱卿说翁爱卿欺君罔上,可有证据?”

王辰浩笑了笑,问向光绪道:“皇上刚才可听到翁大人如何称呼微臣?”

光绪愣了一下,接着王辰浩转向文武百官,问道:“诸位臣工,刚才翁同龢称我是海军部大臣,可有此事?大家别告诉他那么大的声音你们没听到啊”

庆亲王奕劻当即带头道:“没错翁同龢是那么说的”

一干文武百官们当即点头附和。

王辰浩转过身来,看向翁同龢,坏笑道:“翁大人真是太客气了我王辰浩不过是区区海军部次大臣而已,海军部大臣可是德高望重的恭亲王。海军部大臣乃是一品大员以上方可担任,翁大人这就给我升了官,可是还把皇上和太后放在眼里?再说了,英美两国可没说用战争来报复我们,你这不是欺君罔上是什么?”

翁同龢当即傻眼,刚才不过是想添油加醋而已,没想到王辰浩竟然拿这个做文章。

“皇上恕罪,老臣只是口误。”

光绪也是恼翁同龢太笨,这种低级错误也能犯。

“翁大人你可是朝廷重臣,一句口误就就可了事了吗?今天我是在这里,如果我不在这里,到时候外面传言我成了海军部大臣,还以为是我自封的要造反呢?要知道,皇上是多么的器重你,你的一句口误,可是差点毁了我的忠臣之名。”

翁同龢气得浑身突突,指着王辰浩竟是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

光绪翻翻白眼,知道是王辰浩故意报复,于是厉声说道:“翁同龢你却是要注意了,作为重臣,要三思之后再说话。”

“皇上,老臣——”

翁同龢还待反驳,光绪打断他道:“罚你三个月的俸禄,以示惩戒”

翁同龢顿时憋屈的要命,上次就罚了半年俸禄了,这又罚了三个月,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王辰浩见光绪三言两语的轻罚了翁同龢,还准备要说道说道,怎么也多罚三个月才好。

这时,李鸿藻出言道:“启禀皇上,就算王大人前面说的对,我们有权攻击英美轮船。可是,日本第三批运兵船队已经不在琉球领海,而是在日本国的家门口。海军在日本国的家门口击沉两艘日舰,击毁十几艘日本兵船,这就是主动挑衅了。日本现在向我朝宣战,这擅开战端之罪,王大人脱不了干系。”

李鸿藻突然转移了话题,算是帮翁同龢解了围,同时也戳到了王辰浩的弱点。他还真的没想好有什么好的借口。

“启禀皇上,甲午战争之丰岛海战,日本海军也是不宣而战的攻击我海军运兵船队。如今我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算是给丰岛一役中阵亡的上千将士们报仇了。”

光绪点点头,李鸿藻问向王辰浩道:“这么说王大人是承认主动挑衅了?那你就得承担擅起战端之责”

王辰浩笑道:“李大人好口词,只是擅起战端之责,我王辰浩可担不起有道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海军远在琉球,我在北京,他们有什么紧急动作,我事先并不知情。”

好吧,王辰浩见无计可施,只好一推三六五,撇清关系。

第二卷 经营北洋 第210章 廷议(二)

第210章 廷议(二)

李鸿藻见王辰浩狡辩,于是又道:“你是他们的上司,手下人犯了错,你这个做上司的也有管教不严之责。”

王辰浩笑道:“李大人又抬举我了,刚才大家伙还在议论呢,我不过只是个次大臣,海军部可是恭亲王这位海军大臣掌管着呢”

好吧,完成再次无耻了一把,把恭亲王奕这个法宝寄了出来。

恭亲王一直悄悄的呆着,冷眼旁观。见王辰浩把他抬了出来,当即心中大骂王辰浩无耻,但却没办法,只好出列道:“启禀皇上,老臣无能,未能掌管好海军部,请皇上降罪”

李鸿藻将奕出来说话,当即愣住,顿时给气得半死。

光绪心中苦叹,暗道翁同龢和李鸿藻二人白活了这么多年了,竟然拿王辰浩这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没办法,还被人家耍的团团转。想到他自己也被王辰浩耍了好几次,心中略微平衡了一下。

光绪看向奕,也不由得叹口气,海军部真正的话事人是王辰浩,奕只是摆设而已。但王辰浩却拿奕当挡箭牌,实在是太无耻了。

“日本人贼心不死,给他们些教训也好。何况,当年丰岛海战,也是日本人无礼在先,现在我们这么做也是还施彼身”

接着,光绪道:“这件事海军将士们做的对朝廷当重重有赏”

满朝文武百官当即大呼皇上圣明,这件事就算揭过了。

随后,光绪同文武百官们商议日本对华宣战一事,以及英美两国对华发起外交攻势该如何应对。

王辰浩力陈日本对华宣战不过是为了维护面子而已,实际上日本海军没有力量威胁到清帝国沿海周边。而日本已经让出了朝鲜半岛,没有陆军可以登陆清帝国沿海周边,因此不用惧怕日本的宣战。

光绪和满朝文武大臣们也赞同王辰浩的看法,不过在是否向日本宣战的问题上再次产生分歧。

一部分朝臣们认为既然日本已经对清宣战了,那么清帝国就该反过来对日本宣战,不然还以为怕了日本人。但一部分朝臣也担心,宣战并不是好事,一旦处于战争状态,各国列强将会宣布中立,很对清帝国在海外的武器订单将会被冻结。

兵部尚书铁良出列说道:“启禀皇上,目前朝廷在英国订造的几艘战舰当中,两艘战列舰登云和踏云即将回国,这个时候宣战恐怕英国人会像甲午战争期间一样,冻结二舰的出关手续。”

军机大臣刚毅不赞同铁良的观点,他说道:“现在的情况跟甲午期间不同了,英国更加看重跟我们的关系,而不是日本。因此不大可能扣押我们的战舰出关。同时,日本的两艘战列舰也在英国建造,好像跟我们的战列舰差不多同时完工。如果扣押了我们的战舰,日本人的战舰也会被扣押。”

铁良反驳道:“战列舰具有决定海战的作用,登云级战列舰作为当前世界海军强国中最强的战列舰,如果被扣押,吃亏的是我们。另外,俄国人虽然跟我们结束了战争状态,可是日俄关系现在越来越紧密,不排除俄日同盟,联合起来。日本没有海军,但是俄国人有,而且俄国远东舰队新增了四艘主力战舰,海军力量不比我们的海军弱。虽然俄国陆军远在欧洲不方便来远东,但是日本人有。日本常备陆军十九个师团,只要俄国帮忙,就可以投送到朝鲜,攻击大清。”

王辰浩有些惊诧的看着铁良,暗道此人并非庸人,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当初把他赶出北洋陆军那也是迫不得已,如果可能的话,收服此人为我所用应该不错。

王辰浩心中如是想着。

铁良的话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光绪可没有他那种战略眼光,当即没了则,于是看向王辰浩。

“王爱卿以为呢?”

王辰浩说道:“是有这种可能”

满朝文武大臣们当即哗然,不过王辰浩随即话锋一转。

王辰浩接着说道:“不过,这种可能性极低就算日俄同盟,以日本和俄国的经济状况,目前都无法支撑。反过来,我们的海陆军现在完全有能力同时跟日俄开战。”

奕问向王辰浩,道:“你不是说以我们现在的兵力,一个俄国都对付不了吗?”

王辰浩点头道:“没错以我们现在的几万新军无法跟俄国几百万大军对抗,但还是那个老话题,几年内俄国人没精力跟我们作战。日本也不比俄国好到哪里去,他们也不可能派出军队登陆朝鲜远征。不过,三年或者五年后就不一定了,那时候日本和俄国都从经济危机中缓过劲儿来,而且俄国修通了西伯利亚铁路,把军队运到远东,日本完成重建联合舰队的目标,那时候他们任何一个都是我们的强敌,如果联合起来——嗯嗯”

王辰浩嗯嗯两声,虽然没往下说,但是他的意思已经表达明白了,满朝文武大臣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光绪叹口气,道:“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呢?王爱卿你的看法呢?”

“宣战”

王辰浩斩钉截铁,底气十足的说道:“不出几个月,我就会让日本人跪地求饶”

看着王辰浩底气十足的样子,光绪打心里羡慕,同时也似乎有了底气。

“王爱卿看起来已经有足够的对敌策略了,不妨说与朕和众大臣们听听。”

王辰浩领命,于是说道:“对付日本很简单,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明治维新后以输出纺织品等轻工业产品为主要经济来源。日本的商品依赖对我们的出口。宣战后,朝廷废除给日本的所有优惠国条件,废除与日本的一切条约,所有通商口岸禁止进口日本货物,禁止出口给日本原材料。这样,日本的经济将遭到重创。同时,日本海军现在非常弱小,我们的海军封锁日本各个重要港口城市,围困日本进出口贸易。同时,海军攻击日本重要海岸城市,打垮日本国民的意志。这样双管齐下,他们坚持不了几个月时间,必然向我们求饶。”

王辰浩说的有道理,满朝文武大臣们都听明白了,顿时符合王辰浩的话,改口支持对日宣战。

铁良也不再坚持,他更明白王辰浩的战略战术思想,这种以经济制裁为主,战争手段为辅的战略实在是高明,铁良不得不承认在他面前的王辰浩是一个超然的军事家的存在,他顿时感觉自愧不如。

光绪也明白了大部分,问向铁良和奕二人。

“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铁良和奕对望一眼,齐声道:“臣无异议”

接着满朝文武大臣们齐声道:“臣等附议”

光绪见所有人都同意了,当即拍板,道:“军机处即刻拟旨宣战,总理衙门也当立即考究言辞,通电全国,并取得各国驻华使领馆之谅解”

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几个大臣当即领旨。

接着,恭亲王奕再次询问道:“皇上,英国和美国方面提出严正交涉,老臣无能,实在不知道如何答复他们,请皇上明示”

光绪一听这话当即很纠结,奕可是外交老手了,他都不知道如何答复英国人和美国人,光绪就更不敢献丑了。

光绪看向群臣,向找个能说会道的出来,但是所有人都把头放低,都不想出头。

一干文武大臣们低头附身,光绪在上面往下看根本分不出谁跟谁来。但是,他可以认出来一个人,那就是王辰浩。

没办法,整个金銮殿内,除了皇帝最耀眼之外,就属王辰浩的官帽官服最扎眼了。王辰浩的官帽上面可是三眼花翎,其他文武大臣们基本上是单眼花翎,这王辰浩可谓鹤立鸡群。

“王爱卿有何建议?”

王辰浩心想,这等麻烦事情还是不惹为妙,没啥好处。于是回答道:“启禀皇上,微臣哪有什么建议?一切全凭皇上做主”

王辰浩又推给了光绪,摆明了就是不插手,让光绪自己解决去。

光绪很郁闷,这时奕突然道:“启禀皇上,王大人自幼生于海外,熟知洋人洋务,况且去年周游列国,深得各国政府欢迎。臣以为,跟英国人和美国人谈判解决外交争端非王大人莫属。”

光绪顿时乐了,也不给王辰浩机会,当即拍板道:“就依着恭亲王的建议,命王爱卿全权处理此事”

王辰浩气得直翻白眼,暗讨这个恭亲王果然是个老狐狸,刚才吃了一亏这么快就报复了回来。

“皇上,微臣——”

“怎么?王爱卿要抗旨不成?”

“微臣不敢,微臣遵旨”

王辰浩生怕给了光绪借口发飙,当即领命。

※※※※※※※※※※※※※※※※※※※※※※※※※※※※※※※※※

6月3日,清帝国皇帝光绪下诏对日宣战,军机处发电文至全国各地各省督抚知晓,但是并没有要求进行全国战争总动员,只要求沿海各加强戒备。

清帝国总理衙门大臣奕向驻北京各国公使和领事发出通告:“帝国政府为使清日之间之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