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332章

中华无敌前传-第332章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军群在后方遭受打击时。很有可能来不及支援。陷入两难的叶少纬每天都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四处寻找德军的破绽,但却一无所获。

不久,从铁血军欧洲陆军司令部传来命令。

要求叶少纬立即向德军发动一线平推式的全面进攻。

这个命令让叶少纬大为不解,他不明白司令部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命令。

因为这样一来,铁血军陆军的机动性的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这种打法是一种完全凭实力进行较量的打法,第4装甲集团军群只有不到110万的兵力,不如德国国防军东方集群140万的兵力。

虽然装备、战术占优,但这肯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斗。

还没有等叶少纬向司令部提出疑议,司令部的第二封电报又发了过来,要求叶少纬坚决执行命令。

叶少纬立即与其参谋长及整个参谋班子进行磋商,争论半天的结果是:第四装甲集团军群的真实人物。

并不是歼灭德国国防军的东方集群,而是将其牢牢地牵制住。

那么。

这就意味着第2装甲集团军群和第3野战集团军群将会很快进行反攻,并突破苏军的战线,进行纵深穿插后,从侧后包围德军。

这样的结论也使叶少纬清除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最高统帅部希望一举合围并全歼德国的东方集群,使希特勒政府能够直观地认识到中国军队强悍无匹的战斗力,从而迫使其和谈,结束战争。

相通次节后,叶少纬并没有犹豫,立即让参谋部制订新的作战计划,首先攻击突前的曼斯坦因的第5装甲集团军,然后用重兵集团,挡住德军其它部队的反击。

他希望能够借此真正消灭德军的大量部队,使德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本身的伤亡,叶少纬认为,只要参战部队没有被打残,就是胜利。

其实此时的龙德施泰德元帅也感到非常紧张;〃传说〃中的无敌军队就在自己的眼前;虽然他对自己的士兵们充满了信心;但一想到中国铁血军自成军以来;那一连串的辉煌胜利;至今未尝一败的战绩;就不由得从心底里泛起一丝恐惧。许多部下从中国远征军在欧洲战场上;同他们不屑一顾的党卫军作战中战成平手的事情推断;而表现出了对铁血军的蔑视。但龙德施泰德却清楚地知道:中国远征军的主要部队;并没有经历过战事;而且兵力远不如党卫军。而铁血军陆军部队真正的精锐力量;正在自己的面前。12月10日,第4装甲集团军群率先发起了进攻。

数千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对德军的阵地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炮击。

虽然德军的炮兵部队立即进行还击,但由于中国军队的炮群相当分散,使德军的还击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高纬度地区的短暂白昼被中国空军和陆军航空兵充分利用,喷气式战斗机轻松地掌握了战场制控权,庞大的轰炸机群则想德军阵地倾泻着成百上千吨的弹药。

在小镇乌伊尔,中德两国军人进行了激烈地战斗,虽然中国军队成功第压制了德军的炮火,但在强渡乌伊尔河时,却遭到德军的重大杀伤。

乌伊尔河并不宽,但完全结成冰的河面,使铁血军战士们很难发起快速地冲锋。

坦克稍不注意就会被附近爆炸的炮弹炸开的冰层中掉进河去,也使坦克部队的推进收到严重迟滞。

中国的攻击部队还未进入小镇,就早在镇外与德军最新锐的“虎”式坦克遭遇。

以34式主战坦克为主的中国装甲部队,虽然在装备上并不亚于德国的“虎”式坦克,甚至在火力上还略微占优,但进行防御作战的德军拥有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使中国坦克部队的这一点优势也丧失了。

双方在乌伊尔镇附近展开了长达三天的拉锯站,中国军队被打残了2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德军也被迫撤下去4个装甲师。

418辆34式主战坦克被德军击毁,德军也损失了475辆“虎”式坦克。

好在中国军队掌握了大部分时间的战场制空权,使德军的后续增援部队在途中就受到大量损失。

12月14日,德军的第30军在增援途中,于科内斯塔努附近被中国四百余架重型轰炸机组成的机群“不小心”找到了位置,近2万枚炸弹辅天盖地地砸了下去,使德军第30军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不过,德国国防军的战斗力也确实远高于其武装党卫军(即党卫军)中国的第403机械化步兵师,在萨吉兹通往米亚雷的公路上,遭遇一支德国装甲师,双方展开的激战,迫使双方的师长不断地将后续部队投入到战斗中,由于地形限制,使任何想要迂回包围或从侧翼攻击的打算都只能落空,双方只有硬碰硬地拼火力与装甲。

战斗持续了近七个小时,德国空军也趁中国战斗机因燃料不足返航,而伺机对中国军队的阵地进行轰炸。

最终,第403机械化步兵师的副参谋长代替阵亡的师部高层,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撤下来的已经不足2000人和40余辆坦克。

德军的损失也相当惨重,几乎全部的装备被摧毁,16000余人的装甲师,能够活着走下战场的也只有近三千人,且其师长、参谋长等也阵亡,只有副师长幸存下来。

双方拼了个旗鼓相当。

这次战斗使叶少纬推断出中国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与德国国防军的一个装甲师,其战斗力相当。

即便如此,这个推论也足以令中国军方高层震撼了。

中德两国正规陆军的第一次碰撞,使中国军队终于感受到德国国防军的强硬与牢固,德国国防军也感受到了中国陆军的剽悍与坚韧。

第二百八十一章 … 曼斯坦因之死

龙德是抬得此时非常郁闷,从目前的战斗结果来看,德国国防军的战斗力与中国铁血军的战斗力相差斌不大,而且国防军东方集群的兵力要高于铁血军第4装甲集团军群,可为什么叶少玮居然还会做出这种一一换一的打算呢?如果一直这样耗下去,只要不出意外,那么最终的胜利任是德国人。

他现在能够想到的唯一一种可能,就是中国军队希望凭借天文半的军队数量,以消耗战磨灭的国人的斗志。

在第4装甲集团军群的后面,是作为从预备队的第1装甲集团军群和第2野战集团军群。

这二百万大军可以随时填补前线的人员消耗,继续给与德国军群施加压力。

这还不记中国本土上拥有的上千万陆军部队,如果这些部队也被拉粗来的话,征服整个欧洲也并不是梦想……

而在国防军东方集群后面,则只有在乌克兰地区的乌克兰集群,博克元帅刚刚被希特勒调到这里任总指挥,其统率的一百五十万国防军是东方集群的坚强后盾,但龙德施泰德并不认为博克元帅也能够经得起中国人的消耗。

波兰及东南欧部分地区的波兰集群,只有一百万左右的兵力,是国防军所有集团军群中,兵力最弱的一个,更无法有效地同中国军队抗衡。

而在本土的普鲁士集团军群和日耳曼集团军群,总兵力达到了三百万以上,但如果战争真的打到那个份上,德国的本土工业力量也恐怕被中国空军摧毁,失败已经是必然的了。

不过,虽然中国军队具有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无可匹敌的人力优势,但凭借中国陆军世界最强地装备体系和训练素质。

加上五千年来的传统军事思想熏陶下地有些的中国指挥官,中国军队实在没有必要与德国军队进行硬拼。

完全可以利用其优秀的指挥才能,将德军调动起来,分别消灭。

找不到原因的龙德施泰德开始谨慎起来,他以为叶少纬这种反常地行为。

必定蕴含有极深的阴谋。

拿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就叫做反常即为妖。

12月15日,龙德施泰德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中国军队似乎对苏军采用了某种超级威力的武器。

并直接导致苏军在库尔干地区的毁灭。

之后。

随着战事的发展,龙德施泰德担忧地发现:中国军队在乌苏尔地区已经完全展开了反击,且反攻势头根本无法阻挡。

当12月21日,中国用原子弹毁灭乌法后,龙德施泰德的担忧就更加严重起来。

虽然他仍未能想明白,对面的中国军队到底要干些什么,但从上面传来的情报分析,中国军队根本不惧对方集结任何强大的兵力。

中国对苏军的核轰炸也逐渐被德国情报机构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在乌法被原子弹袭击后。

一支德国的防化兵就迅速进入乌法,开始进行各项详细的检测。

爆炸中心的温度通过各种结晶体推算,至少超过数百万度以上。

离爆炸中心半径1公里内的所有物体都被气化东玻璃化,半径5公里内的所有突出物都会被强大的冲击波推平,并且这种炽热的冲击波能够点燃任何物体。

更重要的是。

半径10公里范围内,都会充满致命地放射性沾染。

在此范围内暴露的人群,绝对会在三五天内完全失去行动能力,更何况去战斗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苏军在核爆之后,会出现如此巨大地战斗减员。

最后情报分析指出: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相当于5万吨TNT爆炸当量。

看到这里,龙德施泰德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要知道,即使这样一枚武器,就相当于德国年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从中国毁灭日本军事行动来看,中国拥有绝对不止那么几件刻武器。

龙德施泰德终于感觉到了无边的恐惧和来自心底的无力,他也第一次无奈德发现,同中国的战争永远没有赢的可能。

由于中国拥有这种超级武器,使德国高层产生了一些微妙地变化。

因为害怕前线官兵对这种武器没有任何防备,因此,德国总参谋部向所有国防军师级单位发放了录像带。

武装党卫队的高层也向所有党卫军团级单位发放了这些资料,要求所有同中国军队作战的部队,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兵力过于集中。

本来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妥,但也正因为这种做法为纳粹德国埋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

龙德施泰德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他只能做到尽人事听天命。

由于中国的第4装甲集团军群的强力攻势,使龙德施泰德不得不集结大量的兵力来对抗,这使龙德施泰德认为,中国就是用这种不计伤亡的强大攻势,迫使攻防集群集中兵力,方便使用原子弹来进行供给,但龙德施泰德也没有什么好主意来改变这个现象。

好在中国军队并没有对德国国防军使用原子弹的打算,毕竟德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对这样的国家使用原子弹,将会导致今后数十甚至上百年内的敌对关系。

原子弹的使用从某种方面来说,是强国对弱国的一种惩戒,是一种尽快结束弱国抵抗的一种威慑方式。

比如后世中美国对日本的使用,没有是日本产生多少仇视情绪。

但美国却不敢对苏联使用,即便当时苏联还未能及时研制出核武器。

除非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可武器才有可能对另一强国使用。

龙德施泰德是一名纯粹的职业军人;他无法理解到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当然也就看不出中国实际上不会愿意对德国使用核武器。这使龙德施泰德在集结兵力时;不得不多想些办法;使其在集结的同时;也尽量分散。这种彼此矛盾的做法;给了中国军队可乘之机。虽然叶少玮接到了总参的电报后,推测出了总参的一些后手,但如果仅仅是让他墨守陈规的执行总参的作战计划。

对于叶少玮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一名军人,他也希望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就击败当面的强敌。

而不是靠总参的调度,让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完成白底任务。

当然,这一切也必须是以优先完成总参交代的任务为前提的……

因此,叶少纬希望至少要将一部分德军从东方集群中割裂开来,加以消灭。

那么突出在前的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就成了叶少纬的第一个目标。

米亚雷位于乌伊尔后方。

是德军的后续兵力集结出发地与补给站。

这对于在乌伊尔作战地第5装甲集团军主力部队来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拿下这里,就是叶少纬使出地第一招。

这个小镇并不大,但比邻乌伊尔河畔,并且公路交通非常交达。

曼斯坦因也知道这个小镇的重要性,因此,在这里部署了3个摩托化师的兵力。

当然,中国的第4装甲集团军群也不会对此地小觑。

投入的进攻兵力达到了2个装甲师和4个机械化步兵师。

光只是切断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的在乌伊尔地区的退路还不够,要想歼灭它,还必须完成对其的包围。

所以叶少伟还让4个机械化步兵师及一个加强的装甲师一道,高速机动到卡拉托别一带。

由于对集结大规模兵力有深深地忌讳,龙德施泰德虽然已经看出来叶少伟的布置。

但他却只能把一个师一个师的兵力陆续调往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