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326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26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了,不过楚人的水师成了贵族官僚们的逃亡工具,一箭未发便扬帆而去。”

宝鼎笑了起来,“上天眷顾。命令各军,齐头并进,沿着湘水一路攻城拔寨,迅速拿下长沙郡。”

首战告捷,大军势如破竹,大家都很兴奋,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灾民安置上。若要顺利安置灾民,首先要对长沙的情况了如指掌,最好能得到原长沙楚国官员的帮助。宝鼎不禁想到了黄依和南山子。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很快就能见到他们。这次江南不战而乱,和他们的努力肯定有直接关系,但这样还不够,自己需要他们做得更多。

宝鼎派人把宗越请了过来,“你马上找到南山子或者少师,给我传递一个讯息。”

“请武烈侯吩咐。”宗越恭敬回道。他这位客卿如今在蓼园的地位非常高,基本上代替武烈侯指挥和控制三支秘兵,早已成为武烈侯极其倚重的心腹之一。

“我需要熟悉江南的楚国官员。”宝鼎说道,“告诉他们,请他们务必给我物色一批合适人选,否则长沙的恢复和灾民的安置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想像的麻烦,这必将延误我们远征西南的时间。”

宗越当即点头,“我即刻派人潜入长沙。”

“咸阳方面可有什么消息?”

“渡江以后因为联系不便,这几天我还没有收到咸阳和中原方面的消息。”宗越说道,“不过武烈侯放心,如果有特殊情况发生,苍头和赵信,还有中原的人,都在第一时间把消息送过来。”

宝鼎微微皱眉,“有没有琴氏家主的最新消息?她还在咸阳吗?”

“她已经离开咸阳,南下巴蜀了。”宗越说道,“这是我昨天接到的消息,是琴氏少主通过蓼园秘兵以最快速度送过来的。”

宝鼎紧皱的眉头顿时舒展,“这是什么时候的事?琴氏家主离京多久了?”

“至少有二十多天了。”宗越说道,“据说,华阳太后进陵后,她便火速离开了京城。”

“二十多天?”宝鼎又惊又喜,“为什么消息这么慢?你难道不知道我一直在关注这件事?”

宗越尴尬不已,心里觉得冤枉。他还真的不知道武烈侯一直在关注琴氏家主何时离京的事。武烈侯为什么关注琴氏家主?这与西南策略有什么直接关系?

宗越也是蓼园核心秘密的知情者之一,但他并不直接参与武烈侯的决策,而武烈侯也不可能把决策背后的所有东西都告诉亲信,毕竟局势在不停地变,具体计策也要随之而变,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有些事即便说了也做不到。比如他劝请隗清不待华阳太后进陵就南下巴蜀,隗清就不予理睬。

宝鼎注意到宗越的尴尬,旋即意识到宗越对琴氏家主在西南策略里的重要性并不知情,于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远征西南,如果能得到夜郎国的鼎力相助,势必事半功倍,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宗越恍然大悟,他直到此刻才知道巴蜀隗氏、琴氏和夜郎国王室之间的世代姻亲关系。正是因为有这种关系,宝鼎才对隗清寄予了厚望。

“这么说,如果没有琴氏家主出面,仅靠公主、大匠和琴玥三人可能无法说服夜郎国。”宗越担忧地说道,“琴氏家主二十多天前就离京了,消息却在今天才到,这足以说明消息延误的原因出在琴氏家主身上。”

宝鼎神色微凛,“难道她不想把夜郎国扯进来?”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宗越不以为然地撇撇嘴,“武烈侯,你想想,假如武烈侯拿下了西南全部土地,那夜郎国岂不成了插在大秦西南边陲的一根铁钉?即便武烈侯暂时无意消灭夜郎国,但咸阳的大王呢?咸阳的大王会容忍一个蛮荒小国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的后背?”

宝鼎的脸色当即就变了,“公主此行,岂不危险重重?”

宗越笑着摇摇手,“武烈侯关心则乱。事情没有你想像的严重,夜郎国即使不愿意出手相助,但也绝不会为难公主。你以为夜郎王有胆子得罪大秦?”

宝鼎陷入沉思。他把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他一门心思只想到自己,想到如何去拯救灾民,倒是忘记了从夜郎国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夜郎人想一想。如此声势浩大的转徙,如此大张旗鼓地开拓西南,如此疯狂地征发百越诸族,对夜郎人来说,可谓是巨大的生存威胁。

在宝鼎的记忆里,大秦一朝没有吞食夜郎国,夜郎国的灭亡应该是在汉朝。太史公的《史记》里还有专门篇幅介绍夜郎国,夜郎自大的成语就是出自《史记》。由此推测,夜郎国应该在太史公之后灭亡。但这一记载并不能说明始皇帝没有吞食夜郎国之心,只不过因为帝国随着他的死去而崩溃,始皇帝的这一愿望没有实现而已。

“在你看来,即便琴氏家主赶赴夜郎国,也未必能说服夜郎王帮助我们开拓西南,是吗?”宝鼎问道。

宗越郑重点头,“如果我是夜郎王,我肯定不愿意。事实很明显,大秦越强大,对夜郎国的威胁就越大。这不是藩属关系或者姻亲关系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夜郎国的生死存亡,容不得丝毫闪失。”

宝鼎想了片刻,又问道,“那我用什么条件做为交换,才能赢得夜郎人的帮助?”

宗越笑了起来,“武烈侯既然知道答案,何必再考问于我?”

宝鼎眉头深皱,在大帐里徘徊良久,最终还是下了决心,“我写封密信,你马上派人追上公主。我这次务必要说服夜郎王出手相助。远征西南如果缺少了夜郎人的帮助,我们即便成功了,付出的代价恐怕也极其惨重。”

宗越迟疑了一下,问道,“武烈侯是否打算吞并夜郎国?”

“这是迟早的事。”宝鼎说道,“就算我不打,咸阳也要打。就算我这一代人不打,下一代人还是要打。”

“既然如此,武烈侯是不是要先行禀奏咸阳?”

“时间来不及了。”宝鼎摇手道,“等我拿下长沙,我再禀奏咸阳有关夜郎国的事。那时箭已上弦,不得不发,咸阳也只能答应。”

宗越不再说话,马上伺侯宝鼎拟写密信。



这天夜里,盖聂和荆轲飞马赶到行辕,向武烈侯禀报组建方镇和军队等诸多事情。

方镇组建顺利,目前已建十五方镇。每镇灾民情绪稳定,在各自的营地里等待南下的命令。武烈侯的西南策略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了各个方镇,灾民们终于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虽然目前的处境异常艰难,前景也并不明朗,但他们最起码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知道了自己之所以转徙两千多里长途跋涉渡江南下的原因,也知道了自己命运的走向和未来的目标。

人有了目标,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一点亮光,然后便有了希望,便有了信心和勇气,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军队组建也比较顺利。每镇的青壮为了自己亲人的生存,为了保护他老弱妇孺,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军队。

“灾民渡江还在继续,但江陵一带的灾民已经不多了,估计再有几天就能把灾民全部运过大江。”

这句话让宝鼎一直高悬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论将来如何,他总算保住了中原,保住了东南,接下来就是全心全意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灾民,不用再去担心大江北岸的无辜生灵。

“最近因为饥饿、疾病或者其他原因死亡的灾民多不多?”宝鼎问道。

“粗略估计了一下,渡河期间,大江南北死去的灾民大概有三四万人。”荆轲叹道,“主要是老人和孩子,他们的身体太过孱弱,经不起这等可怕的折磨。”

宝鼎黯然叹息,“粮食还能保持供应吗?”

“一天一顿稀粥还是可以保证。”荆轲回道,“灾民们听说公主亲自去巴蜀筹粮,大家都非常感激。”

巴蜀的粮食现在就是救命之物啊。宝鼎不禁想到了隗清,你既然回到了巴蜀,就算刮地三尺也要给我弄来粮食,否则我支撑不下去了。

“长沙那边战事如何?”盖聂问道,“我可以随时把军队拉上去,十万,二十万,武烈侯你要多少,我就给多少。现在灾民要生存,要粮食,我们迫不及待要杀进长沙,不能再等了。”

“武烈侯,何时给我们武器?”荆轲问道。

宝鼎沉吟不语。

“武烈侯,你说过,我们要生死与共。”盖聂大声说道,“此时此刻,我们相信你,你更要相信我们。”







        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

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

宝鼎摇头,“这不是我们是否彼此信任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有能力控制局势。”宝鼎看看盖聂,又看看荆轲,“我至今没有把握控制局势,你们可以吗?假如粮食供应不上,或者灾民安置出现意外,其结果可想而知,到了那个时候,你们有把握控制局势?有把握保证灾民不会因为饥饿和恐惧而崩溃?”

盖聂和荆轲面面相觑,颓然无语。两人的确有才华,但有才华并不代表就有统率大军和治理一方的能力,即便有这种能力,还有经验、视野和大局观等各方面的差距。武烈侯一句话就说到要害,让两人的“雄心”瞬间受挫。

武烈侯在这方面有天赋,比如利用渡江之便利,把一盘散沙的百万灾民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起来,这就是神来之笔。方镇是一种军民结合的组织机构。武烈侯独创的这种转徙制度可谓别出心裁,极富创意。其实方镇换一个名称就叫“边疆建设兵团”。武烈侯穿越前曾读过这方面的书籍,所以从转徙、垦荒再到拓边,这一系列谋划自然就让他想到了前世的“边疆建设兵团”。

把未来的一些制度拿到这个时代,因地制宜地巧妙使用,对这个时代如果有帮助,那就是好制度。

宝鼎再一次向盖聂和荆轲详细阐述建立“方镇”的原因、用途和意义,还有它的重大使命。“方镇”不是权宜之策,而是大秦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拓边、戍边和发展边陲的策略,为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方镇制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当务之急是什么?”宝鼎说道,“是稳定,只有稳定才能让灾民看到希望,消除恐惧,然后他们才会遵从命令,才不会在生死关头突然崩溃。”

“组建军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稳定灾民,让灾民们感到安全。”

“河北军当前的使命是什么?就是激发灾民的聪明才智,调动灾民拿出最大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自救。”

“灾民在转徙途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在安置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阻力,在生产自救中更需要军队的帮助。未来一段时间,河北军不是打仗,而是竭尽全力救助他们的同胞,救助他们的亲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死亡。”

盖聂和荆轲凝神细听,恭敬受教。

“灾民稳定了,局势就控制住了。局势控制住了,我们才能一步步、有条不紊的快速实施预定计策,才能争取到最有利的条件去救活更多的人。”

宝鼎说到这里叹了口气,“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我现在给你们配置武器,你们有多大的把握让灾民们严格遵从命令?你们其实根本一分把握也没有。在饥饿和死亡面前,任何人都会失去理智,都会变成穷凶极恶的野兽,最终还是会在疯狂中失去生命。”

大道理的确是这样,但面对江南的具体情况,河北军还是要配置一部分武器。长沙郡虽然乱了,但还有大量官员没有逃亡,还有很多军队、庶民在戍守自己的城池和乡村。他们也要生存,他们更不想成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的牺牲品,所以江南的仗还有得打,武烈侯需要更多的军队。其次,灾民进入了一个敌对的王国,安全失去了保障,仅靠虚弱的身体和手中的棍棒无法保证安全,所以守护方镇的军队必须获得武器。

宝鼎考虑良久,让赵高请来了魏起和甘罗,几个人共议此事。

盖聂和荆轲坚持每镇配备两千人的武器,但魏起和甘罗担心灾民失去控制,坚决不同意。

“我大军主力正在前方战场作战,武器消耗很大,我必须先保证主力大军的需要。”魏起也不隐瞒盖聂和荆轲,把现有武器储备总量及预计消耗数量做了一番解说,“目前我最多只能给你们三千兵力的武器配备。”

三千兵力?现在一个方镇就有两千到三千不等的兵力,这点武器杯水车薪,太少了。

盖聂十分不满,当即反驳。

目前秦军主力由一万虎烈军、一万巴蜀军、两万东南军,两万楼船水师和三千黔中地方军组成。现在两万楼船军一部分在洞庭一带与楚国水师对峙,一部分和三千黔中地方军正在大江南北运送灾民,同时进行监护。虎烈军一部则跟随武烈侯行动。

杀进江南腹地的只有三万五千步骑,这样的兵力能够迅速南下无假关,本身就是个奇迹,这和楚人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有关。等到楚人摸清了秦军的实力,接下来的仗就难打了,不管是长沙城还是其他主要城池,都会据城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