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独裁者报告 >

第291章

大独裁者报告-第291章

小说: 大独裁者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帅,此计固然可行,随着上海之战的爆发,满清必定欣喜若狂,想要收复失地,洋夷也一定会把京津等地的力量大部拉到上海一线,而太平天国也必定会趁这个时候攻取苏州,这样就能彻底排除这些势力互相勾结的可能,为我们北伐成功争取到了最大的机会。但是这样一来大帅势必会蒙受巨大压力,万一。。。。。。”

“是啊,大帅,我军先以逸待劳,在河南等地大量消灭清军有生力量,同时死死牵制住洋夷,又有机会一举攻克金陵,但大帅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不要为**心,不要为**心,如果真的能够恢复中华,我一个张震算不了什么!要想钓鱼总得有鱼饵,我就是那个最大的鱼饵。。。。。。”

听着近处的炮声,李秀成淡淡说道:“司马将军,北伐之战应该开始了吧?”

司马启明点了点头,有些遗憾:“可惜,咱们无法参加北伐了!”

“在这也是一样了,北伐是驱逐胡虏,在这,是赶走洋夷!”

李秀成微微笑着,忽然目光不知道投到了什么地方:“况且,咱们还有一个目标,金陵!太平军主力都被吸引在了苏州,一旦知道咱们北伐,陈玉成很快就会明白一切的,也会知道咱们的另一个目标就是金陵,可是到了那个时候,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金陵,很快就是咱们的了。。。。。。”

炮声愈发的响亮了起来,士兵的呐喊声和拼杀声是那样的激昂,司马启明微微笑了,忽然拔出战刀厉声而道:

“总攻,总攻开始!!”

。。。。。。

北京,一八五八年七月。

进入七月,已经有些闷热了。不过御书房里却一点这样的感觉也都没有,喝了口送上来的冰镇酸梅汤,看着面上如山的奏折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

终于把所有的奏折看完了。丢下恭亲王领衔所奏,“恭办圣训告竣,请旨遵行”的那道折子,他顺势伏在紫檀书案上喘气。

左右的小太监都无动作,只紧张地注视着,怕万岁爷会昏厥。皇帝虚弱得太厉害,这时还不能去碰他,须等他喘息稍定,才宜于上前服侍。。。。。。

只有三十岁的皇帝,头上涔涔冷汗,胸前隐隐发痛,最难受的是,双颊潮热,烧出一种不知何处可以着力的虚浮之感。。。。。。

但是,他的思绪仍然是清晰敏锐的,最后所看那道奏折的内容,还能清清楚楚地默记得起。什么“圣训”?想到他自己告诫臣子的那些话,“朕”如何如何?“尔等”如何如何?越觉双颊如火,烧得耳朵都发热了。

每一念及自己的责任,他总不免归于困惑,困惑于列祖列宗,何来如许精力,得以轻易应付日理万机的繁剧?而尤其使他不解的是,他的高祖世宗宪皇帝,古往今来如何竟有以处理政事为至乐,每天手批章折,动辄数千言,而毫不觉得厌倦的天子?

对于他来说,仅是每天看完奏折,便成苦刑,特别是那些军报。

喘息渐渐平定了,他慢慢抬起身子,早有准备的小太监,敏捷有序地上前伺候,首先是一块软白的热手巾递到他手里,然后进参汤和燕窝,最后是皇帝面前最得宠的小太监如意,捧进一个朱漆嵌螺甸的大果盒,跪在御座旁边,盒盖揭开,咸丰用金叉子叉起一片梨,放在嘴里,靠在御座上慢慢嚼着,觉得舒服得多了。

“传懿贵妃来批本!”

“嗻!”管宫内传宣的小太监跪一跪,领旨走了。

“慢着!”等小太监站定,皇帝又吩咐:“传丽妃,东暖阁伺候。”

等小太监传旨回到御书房,皇帝已回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接着懿贵妃到了御书房,一个人悄悄地为皇帝批答奏折。

她不能坐御座,侧面有张专为她所设的小书桌。从御书案上将皇帝看过的奏折都移了过来,先理一理。把那些“请圣安”的黄折子挑出来放在一边,数一数奏事的白折子,然后再清理一遍,把没有做下记号,须发交军机大臣拟议的再挑了出来,那就只剩下十七件了。

批十七件奏折,在懿贵妃要不了半个时辰,因为那实在算不了一件什么事!

而就在这个时候,忽然看到肃顺、奕䜣这两个军机大臣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全然失去了皇家礼仪。

懿贵妃皱了一下眉头,正想问话,就听到肃顺慌里慌张地说道:“皇上,皇上,皇上呢?”

懿贵妃心里一紧,只怕出了什么大事了:“皇上正在东暖阁里。。。。。。”

肃顺和奕䜣一句话也不说,竟跌跌撞撞的朝着东暖阁的方向快跑了过去。

出事了,真的出大事了!肃顺和奕䜣这两个大臣,竟然忘记了那么不恭是什么样的罪名。懿贵妃急忙站起了身子,朝着东暖阁的方向匆匆而去。。。。。。

。。。。。。

“皇上,皇上!”

一见到咸丰,肃顺和奕䜣“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皇上,德寿和僧格林沁大败!”

“什么?”咸丰一下直起了身子:“前些个日子还不是说连番大捷吗,怎么现在却又大败了。。。。。。”

“皇上,早就败了,只是德寿和僧格林沁隐瞒军情,不敢上报皇上,一直到了瞒不可瞒,这才。。。。。。”

“朕要杀了他们,朕要杀了他们!”咸丰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忽然想到了什么:“说,究竟有什么瞒无可瞒的事情?”

肃顺和奕䜣互相看了一眼,奕䜣这才大着胆子说道:

“皇上,七月初一,反贼,反贼张震北伐!”

“叮当”一声,一个宫女手里的茶盏跌落到了地上,吓的急忙跪倒在了地上,咸丰已经没有心思搭理了:

“说,现在逆贼北犯情况如何?”

“不,不太好。。。。。。是,是咱们的情况不太好。。。。。。”奕䜣哆哆嗦嗦的,话都无法说完整:“逆贼北伐,势如破竹,短短七天时间,山西、宁夏、山东等地,我军连遭败绩,其中,其中逆贼兵蜂最近的,已经,已经逼近天津了。。。。。。”

“好,好。。。。。。”

咸丰既然笑了一下,吐出了这两个字来:“好啊,好啊,前度发匪北犯,被咱们打回去了,现在呢?现在谁来阻挡张震北犯?

好啊,好啊,一个一个都报喜不报忧的,问朕要军粮,朕给,问朕要兵,朕给,现在,难道又要来问朕要祖宗的江山了吗?

好啊,好啊,快打到天津了,看来明天睁开眼睛的时候,朕就能看到反贼的刀剑架到朕的脖子上了吧。。。。。。”

懿贵妃正想要劝上两句,忽然看到咸丰面色发红,红的有些怕人,接着又渐渐转白,懿贵妃心里大惊,然后就看到咸丰嘴一张,一大口鲜血喷了出来。

接着,咸丰大叫一声,一个人往后就倒。

“皇上,皇上!”

如丧考妣的声音在这里响起,跪倒在地上的肃顺和奕䜣疯了一样的爬了上去。

“皇上,皇上!”

懿贵妃也痛哭起来,不过这个时候懿贵妃心里想的,却是看着皇上的这个样子,只怕是不行了,一旦皇帝驾崩,自己应该怎么办才好?

朝廷里看不起自己的人,那可不在少数,只怕皇帝驾崩,自己的日子未必会好过了。

现在,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要给自己找一个靠山,皇后?按照自己和皇后平日里的交情,或许皇后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也说不定。。。。。。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宫廷风云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宫廷风云

咸丰终于倒下了。在风云变幻之中,在北伐的声声呐喊之中,咸丰皇帝那脆弱的身子,再也无法支撑起大清这座江山,倒下了!

懿贵妃一直侍侯在外面,她虽然得到皇帝宠幸,但终究只是一个嫔妃,在皇上就快归去的时候,若没有皇上召见,就只能皇后服侍在一边。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匆匆奔了进来,就在院子里一站,高声传旨:“万岁爷急召懿贵妃!”说完才跪下请安,又说:“请懿贵妃赶紧去吧!怕是万岁爷有要紧话说。”

“喔!”懿贵妃又惊又喜,问道:“万岁爷此刻怎么样?”

“此刻人是好的。只怕。。。。。。”小太监欲言又止:“奴才不敢说。”

懿贵妃知道,皇帝此一刻是“回光返照”。

时机万分珍贵,不敢怠慢,随即赶到了烟波致爽殿。御前大臣都在殿外,站得远远地,一看这情形,就知道皇后在东暖阁。小太监打了帘子。一眼望去,果然皇后正跪在御榻前,懿贵妃进了门,随即也跪在皇后身后。

“这个给你!”皇帝气息微弱地说,伸出颤巍巍的一只手,把一个蜀锦小囊,递给皇后。懿贵妃知道,那是乾隆朝传下来,皇帝常佩在身边的一枚长方小玉印,上面刻的阳文“御赏”二字。

皇后双手接了过来,强忍着眼泪说了句:“给皇上谢恩。”

“兰儿呢?”

“在这里。”皇后把身子偏着,向懿贵妃努一努嘴,示意她答应,同时跪到前面来。

“兰儿在!”懿贵妃站了起来,顺手拿着拜垫,跪向前面,双手抚着御榻,把头低了下去,鼻子里息率息率在作响。

皇帝缓缓地转过脸来,看了她一下,又把视线移开,他那失神的眼中,忽然有了异样复杂的表情,是追忆往日和感叹眼前的综合,不辨其为爱为恨,为恩为怨?

“唉!”皇帝的声音不但低微,而且也似乎哑了。“我不知道跟你说些什么好。”

听得这一句话,懿贵妃哭了出来,哭声中有委屈,就这时,皇帝伸手到枕下摸索着,抖颤乏力,好久都摸不着什么东西。于是,皇后站了起来,俯首枕边,低声问道:“皇上要什么?”

“‘同道堂’的那颗印。”

皇后探手到枕下,一摸就摸出来了,交到皇帝手里,他捏了一下,又塞回皇后手里。“给兰儿!”

这一下,懿贵妃的刚低下去的哭声,突然又高了起来,就象多年打入冷宫,忽闻传旨召幸一样,悲喜激动,万千感慨,一齐化作热泪。。。。。。

。。。。。。

皇上已经一点动静都没有了。肃顺点了根安息香,凑到皇帝鼻孔下,去试探可还有呼吸?那支香依旧笔直的一道烟,丝毫看不出有鼻息的影响,肃顺便探手到皇帝胸前,一摸已经冰凉,随即双泪直流,一顿足痛哭失声。

殿里殿外,上上下下,早就把自己沉浸在凄凄惨惨的情绪里,蓄势已久,肃顺哭这一声,就象放了一个号炮,顿时齐声响应,号哭震天。

一八五八年七月二十日,咸丰皇帝驾崩。遗命以皇长子载淳继位,并派怡亲王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总共八人,“赞襄一切政务”。

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她们相互牵制。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懿贵妃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是东西两太后。

咸丰,爱新觉罗。奕裕G宄诰盼换实郏彩乔寰牍匾岳吹谄呶换实郏拦馐荒炅鲁蹙湃丈诒本┰裁髟爸尉舱逍诘拦獾鄣谒淖樱肝⑷苫屎笈レ锫皇稀�

这位大清朝的皇帝贪女色、贪丝竹、贪美酒、贪鸦,一生也颇为不顺。在他登基的第一年,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

次后。在太平天国起义刚刚有所缓解的时候,又忽然发生了张震独立、两湖独立,尤其是张震之军政府的成立,等于给了摇摇欲坠的满清王朝最致命的一击!

在突如其来的百战军北伐面前,咸丰皇帝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刺激,轰然倒塌,就好像即将如他一般倒塌的大庆王朝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咸丰皇帝是被生生吓死的也不为过。

北伐,北伐!!

这是对满清王朝最沉重的打击,是将这个腐朽的政权彻底扫进垃圾堆的开始。

咸丰死了,他的儿子继位了,是为同治帝,可是这个幼小的皇帝上台,却并不代表着大清就太平了,就安然无事了,相反,更大的风雨也在同治帝登基的那一天就即将爆发。。。。。。

老皇帝死了,新皇帝来了,可是摆在大清君臣面前的,却是如何应对百战军的北伐。

在各线战场,百战军势如破竹,山东等地接连传来清军败报,在百战军强势的攻击面前。清军根本不堪一击。

“臣以为,当召各地勤王之师,保卫京城,剿灭发匪!”做为八大顾命大臣之一,恭恭敬敬地对着自己非常尊敬的慈安太后说道:

“反贼虽然势大,但当年发匪北犯之时亦如同此,不必过于惊慌,只要阻挡住了反贼攻势,臣以为什么都好办了!”

肃顺一说话,边上几个肃顺的亲信都连连称是,这个时候帘慈禧太后。也就是当年的懿贵妃开口说道:

“不如议和。。。。。。。”

“议和?断然不行!”还没有等慈禧太后说完,肃顺已经打断了西太后的话:“我大清立国到了今天,哪有和反贼议和的道理?此事有损我大清国威,请太后今后提也休提!”

阴冷的神色从慈禧太后的脸上一扫而过,但却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