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独裁者报告-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那里沉吟的时候,忽然外面来报康雪烛求见中堂。诸人都是心里奇怪,肃顺微微沉吟一会,让下人把康雪烛带了进来。
“康雪烛参见中堂。参见诸位大人!”
再次见到康雪烛的时候,肃顺也没有什么表情:“康雪烛,你怎么回来了?两湖战事如何?你的两万精锐呢?”
“长沙已定,曾国藩自残身亡,但是百战军北犯,康雪烛心里念着朝廷安危,所以就先回到京城来了。”康雪烛站在那里不动声色说道。
“混帐!”肃顺猛然拍了一下案几:“康雪烛,反贼北犯,自然有朝廷想方设法击退,可是你的战场在两湖,你未得朝廷命令,擅自回京,这是死罪!来人,给下了康雪烛的顶戴花翎,押到大牢里去!”
侍卫应声而进,如狼似虎抓住了康雪烛,康雪烛却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冷笑连连:“中堂,难道你真的要杀一个忠臣吗?”
“慢着!”端华挥手让那些侍卫先行退下:“康雪烛,你也敢自称忠臣二字?”
康雪烛微微笑了一下:“中堂,大人,康雪烛回京,那是念着京城安危。京师若是有失,便是要了两湖又有何用?康雪烛当为朝廷尽力到最后一刻,和反贼决死厮杀到底,此是一忠!
康雪烛到了京师,先行拜访恭亲王,未曾先来中堂大人府上,康雪烛未曾禀报,还望中堂大人恕罪。但新军乃是恭亲王一手建立起来,康雪烛亦归恭亲王节制,康雪烛以为,报效于恭亲王便等同于报效朝廷,此是二忠!
不敢隐瞒诸位大人,恭亲王次后带着下官去见了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说了一些康雪烛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康雪烛心中惊疑,立刻前来中堂大人这里,询问良策,此是三忠!
请问中堂大人,康雪烛有此三忠,中堂大人为何还要杀了下官,难道不怕天下忠贞之士寒心?”
见康雪烛说出了这“三忠”,又对自己见了恭亲王和两宫太后的事一点也没隐瞒,肃顺和一众顾命大臣脸上都和缓了不少,肃顺微笑了下:
“好吧,就算你伶牙俐齿,你擅自回京的罪名就算了,西才,这太后召见了你,都对你说了一些什么话啊?”
本也没有打算从康雪烛嘴里探听到多少真情,谁想到康雪烛却忽然缓缓说道:
“太后和恭亲王让我诛杀逆贼!”
“哦?朝廷里还有谁是逆贼啊?”
“顾命八大臣!”
这话一出,几个人都一齐站了起来,端华更是怒不可遏,指着康雪烛大骂:
“康雪烛,你这个胆大妄为的畜生!”
“大人,这话不是康雪烛说的。”康雪烛忽然不惧,淡然说道:“康雪烛只是重复一下自己听到的话,还请诸位大人息怒!”
端华一想也是,不过要向一个奴才道歉那是万万做不到的,肃顺叹息一声,让几位同僚都坐了下来:“可叹我等为朝廷尽心尽力,太后却听信小人谗言,把我等诬陷为逆贼,这不免让人心灰意冷。罢了,罢了,明天我就上个折子,辞去所有职务,回到关外去陪伴着祖陵,从此再也不问政事,哎。。。。。。”
“中堂大人乃朝廷栋梁,岂可轻言引退二字?”康雪烛忽然上前一步,跪倒在了地上:
“康雪烛之所以冒着株连九族的罪名,来向中堂大人密报此事,心中决然没有半点私心,为的都是国家而已!
中堂大人,眼下国家凋零,贼乱四起,正需要中堂大人和列位大人上下一心,重振朝纲的时候,中堂大人若是在这个时候一走了之,朝廷还可以依靠谁?
况且难道中堂大人走了,那些人就会放过大人?大人的结局反而比现在更加不堪!康雪烛为天下计,恳请中堂大人三思!”
肃顺又哪里肯真的走了,但康雪烛的这些话却让肃顺心里大为感动,竟然站起身来,搀扶起了康雪烛:
“西才,西才,你是真正的忠贞耿直的人那,朝廷有你,那是最大的福气!来,来,你和诸位大人说说,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才是?”
“诛杀逆贼,扫清朝廷!”康雪烛不暇思索,杀气腾腾:“祸首者,皆恭亲王也!只要擒拿下了恭亲王,那些宵小之辈必然束手就擒!”
“话是这么说,可其中也有一些难处。”肃顺听着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奕䜣虽然不是个东西,但咱们手里终究没有真凭实据,况且,奕䜣背后还有太后撑腰,咱们贸然抓捕,只怕会给别人说三道四啊!”
“为天下计,何须瞻前顾后!”
康雪烛的话让几位顾命大臣笑了起来,端华说道:“西才,你的报国之心是好的,但有些宫廷里的事情,你不知道。大行皇帝临终的时候,虽然命我等为顾命大臣,但是却又给了太后两方印玺,以使我等互相牵制。况且奕䜣终究是亲王,就这么没凭没据的抓了,那些京城里的王爷们必然不肯答应,现在又是这样的时节。。。。。。”
康雪烛在那怔了一下,很快义无返顾地说道:
“康雪烛手下有五百精兵,可以成事!中堂大人不妨在后日朝会的时候,让康雪烛引五百精兵埋伏于侧近,一旦恭亲王到了,康雪烛当起本部精兵就地格杀!事败,康雪烛引颈自刎,决然不会牵连到诸位大人。事成,中堂大人只说是兵变,擒拿下了康雪烛,自然也可以给那些王公一个交代,康雪烛百死无悔!”
肃顺和那些顾命大臣面面相觑,哪里想到康雪烛居然想出了这么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出来?刺杀?这可当真是株连九族的事情。
可又仔细一想,要想避免朝廷出现大的动荡,上下一心保卫京师,似乎这也不失是个办法。如果恭亲王真的死了,那么宫廷里的那两个女人也就好摆布的多了。
“西才,这是要千刀万剐的啊!”肃顺愣愣看着康雪烛,可是心里却后后悔起来,自己这话要是出口,万一康雪烛反悔了怎么办?
好在康雪烛浑然不惧:“中堂,为朝廷计,康雪烛一个人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能够保我大请万里江山,康雪烛愿意去死!”
“壮士,真壮士也!”肃顺连连赞叹,只让人拿过酒来,倒满两个杯子,举起杯子说道:
“西才,此次若能成功,你就是我大清中兴的第一功臣!等到反贼退后,我必然为你平反!来,先干此杯,为壮士辞行!”
康雪烛一饮而尽,也不说话,朝着八位顾命大臣作了一揖,大步走了出去。
看着康雪烛的背影,肃顺忽然冷笑几声:“列位,看康雪烛此人如何啊?”
“我看此人颇有忠义,是个可用的人才。”
肃顺仰天笑了几声,满脸杀气:“你们都上了这个人的当了,我料这必然是奕䜣出的办法,想借着这个机会,让我等失去戒心,而后再忽然来对付我们。
康雪烛是在咱们面前演一出戏,好让咱们信任他,然后咱们就都成了阶下囚了,那个时候康雪烛就是大清第一功臣了!这等小小把戏,岂能蒙骗了我?”
“中堂英明,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怎么做?简单得很,咱们就当上了他的当,后天多派人手,等康雪烛带着兵马到的时候,一举拿下,定他个谋反朝廷,意图反叛的罪名!
然后,把这些罪名都和奕䜣拉上关系,康雪烛本来就是奕䜣的人,就算奕䜣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了了!”
说着冷冷笑了一下,环顾周围:
“有些人那总以为自己聪明,可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等到了后天的时候,就是我们一举铲除那些敌人的时刻。。。。。。”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一章 政变 (下)
第三百九十一章 政变 (下)
一八五八年八月初二。北京。
这一天似乎预示着会有什么大事发生,昨天傍晚的时候,西城墙那的一颗活了有几百年的老树忽然轰然倒塌,好在没有伤到什么人。
大家伙都在那悄悄地说,这老树几百年了都好好的,怎么早不倒晚不倒的,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倒了?不定在那说着什么呢,尤其是在百战军北伐的时候。
还是在傍晚,十几天不知道从哪出现的野狗,居然全都窜到了街上,“汪汪”的叫着,吓得行人谁都不敢上前,闹腾了好半天,一条野狗忽然倒地而亡。。。。。。
完了,完了,这大清的江山不定会出什么大事呢,居然一天之内出了那么多怪异的事情出来。。。。。。
自从百战军开始北伐以来,京城里就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好消息。不是今天清军吃了一个天大的败仗,就是又丢了几座城池。
尽管满清朝廷竭尽所能封锁着消息,可天知道这些消息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往往是前线才刚刚发生了战斗,转眼之间京师之中就已经知道了。
现在那些北京的人见面问话。可都不是“您吃了吗”,“您吉祥”,而是都在那神秘的说着:“知道吗?前个朝廷又吃败仗了,啧啧,不得了啊,好几个大将都使了。。。。。。”
“您说哪能不知道呢?早知道了!哎,这仗打的成什么样子,再这么下去的话,只怕用不了几天百战军就会打到京师来了。。。。。。”
这些北京普通百姓的对话,每天都一字不漏的传到了马敏中的耳朵里,马敏中对于这的兴趣,似乎远远要比其它任何事情的兴趣更加强烈。
“指挥,康雪烛回来了。”
“哦,是吗?”马敏中回到位置上坐了下来,轻声说道:“好快,居然悄无声息的就回到了京师,怎么样,都去了哪些地方?”
“康雪烛一回来之后,先去了恭亲王那里,然后就进了宫一趟,随后又去了肃顺那里。”
“真是忙碌,现在京师情况如何?”
“平静的很,不过职下想也许很快就有暴风雨来了。”
“是啊,很快就有暴风雨来了。”马敏中微微笑着,请安道员坐了下来:“康雪烛这个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这一来只怕京师就不会安生一天了。。。。。。”
“指挥,我们在肃顺身边的人传来消息。说是肃顺和几个顾命大臣悄悄商议,要用钩弋故事处死西太后,不过目前还是顾忌一些事情,有些为难而已,指挥,我们应该怎么办?”
钩弋故事是汉武帝杀妃留太子的故事。钩弋夫人是武帝的爱妃,因居住钩弋宫被称作钩弋夫人;因此又传言她美丽异常,降生时手握一枚小玉钩,才把她住的宫殿叫钩弋宫的。武帝宠爱钩弋,晚年欲把她生的爱子弗陵立为太子,又怕主少母壮,母后干预朝政,因此借故杀死了钩弋夫人。留她的儿子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徐彻。
“什么也不去做,等!”马敏中请了茶,自己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耐心的等,京师越乱,对咱们就越是有利,闹吧,闹到天翻地覆,闹到腥风血雨。这样也可以让咱们即将到来的大军减少一些攻城的阻碍!”
八月初二,凌晨。
官员们有条不紊的从各自的府上出来,坐上轿子,就和往常一样,慢吞吞的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过去。
副将卡撒木率领着两千士兵,已经在这等待了整整一个晚上,可整个晚上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发生,一直到了黎明时分,一切也还都是静悄悄的。
卡撒木有些纳闷,中堂大人信誓旦旦地说,康雪烛和他的五百精兵一定会经过这里,可现在都已经这个时候了怎么还是一点动静也都没有?
打了一个哈欠,在这伏击了整整一个晚上可真的有些累了。。。。。。
“中堂大人,到上朝时间了?”
肃顺整了一下衣衫,走了出去。
所有的恩怨,都会在这一天有个了结了。。。。。。
轿子刚刚走了没有多少远,忽然远处传来了阵阵马蹄之声。
“大胆,谁敢在这个地方骑马!”肃顺勃然大怒,从轿子里伸出头来:“抓,给我把这胆大包天的人抓起来!”
几个戈什哈去了没有多久就转了回来:“中堂,抓不了,是洋人,就是前几天进入北京的那个叫什么乔尼的英国人。”
“混帐,混帐!”肃顺面色铁青,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些洋夷也实在太猖狂了些,这里是天子脚下,岂容洋夷撒野?来人,今天我要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些洋夷!”
骑在马上过来的的确是英国军官乔尼中校,跟在他身后的总有百来洋夷士兵的样子。肃顺铁青着脸走了过去,略拱拱手说道:
“乔尼中校,难道你不知道这里不可以骑马吗?”
“为什么?为什么不可以骑马呢?”乔尼好像显得十分不解,耸了一下肩膀:“对不起,我是真的不知道,如果有什么冒犯的话,我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谅解。”
见洋人居然对自己服软了,肃顺心里的气多少也平息了些。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自己也不好过多的得罪洋人。。。。。。
乔尼却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样:“哦,对了,中堂大人,我的一位朋友很想见到您,但又怕您不肯接见,所以委托我把他带了过来!”
“哦,是谁?”虽然上朝时间快要到了,肃顺还是好奇地问了一声。
“中堂大人,是我。”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