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110章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10章

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五寨堡大捷也很快传向了四面八方,不说整个山西镇的百姓闻听后为之沸腾,人人取出鞭炮欢庆,人心很快稳定了下来。这些时间里,由于蒙古人入寇,各个州县军堡的百姓都是人心惶惶,惟恐有一天蒙古人就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外。这下好了,入寇的蒙古人全部被杀死,大家都安全了。

对于黄来福下令杀死上千蒙古俘虏的事,百姓们反应都是解恨。山西镇居于边镇,百姓们早饱受了这些鞑子们的骚扰。至于总兵刘明安等人,一方面是对黄来福的大胜感觉到酸楚难言,暗暗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率兵夹击,一方面对于黄来福行事的冷酷无情,各人又是感到暗暗的心惊。

而捷报传到朝廷,万历皇帝大喜,前几天蒙古人入寇的消息刚传到北京,万历帝正在愤怒头疼,没想到几天后,五寨堡大捷的消息就传来。欢喜之下,万历帝率领群臣,祭告郊庙,又到御皇极门宣捷,群臣也识趣地上表称贺。

最后万历帝下令将五寨堡大胜的消息刊登到邸报上,黄来福以少胜多,取得辉煌的胜利,更是传往了大明八方,隐隐己有勇将之称。

一系列活动后,万历帝论功行赏。黄来福斩首甚众,又斩其巨魁,依功应该升为总兵,不过内阁首辅王家屏认为,黄来福一年之间从守备升到总兵。升迁过速,怕是与国非富。万历帝认为很有道理。黄来福现在还不到二十岁,如果就升为总兵,确实是升得太快了。万历时官运最好的武将李如松,也不过34岁才升为总兵,己经被人议论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于国非福。

最后擢升黄来福为副总兵。从二品,平时驻防五寨卫,冬移防老营堡,又照应偏关的安全。赐世袭本卫世指挥使。余者一干部下,皆有封赏。此外八角堡守备徐学世,斩首500级,升为游击。神池堡田大付,斩首500级,加之以前斩首的马贼数,二功并列,升为参将。

赏功后。就是罚了。宁武总兵刘明安,还有偏关参将等人。畏敌如虎,坐视敌掠,加上黄来福,田大付,马久英监军等人的联名弹劾,万历帝大怒,养着这些人光吃饭不干活,养之何用?

很快,宁武总兵和偏关参将等人被罚。刘明安被贬数级。谪往广东某地任参将。偏关参将被贬往陕西某地任守备,岢岚道兵备官高其被谪往江西。此外还有一些畏战的将领,也是纷纷被降级罚俸。

此次五寨堡大战,对于黄来福来说,是收获极大,不过也还是有一些余波。一些御史言官风闻黄来福杀俘,便上书弹劾黄来福滥杀。

不过见了这些弹劾的奏疏后,万历帝却没什么反应。

对于万历帝来说,他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在原来地历史中,援朝战争结束后,万历帝就下令将所有的日军俘虏斩首,还将抓到地几个日军将领囚往北京凌迟。

所以此次黄来福斩杀蒙古俘虏,万历帝不但不以为怪,反觉得黄来福脾气很合自己口味。不过他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在发给五寨堡监军马久英公公的密旨中,万历帝让马公公催黄来福赶快分钱。快过年了,黄来福答应今年分红的钱,也该上交了。

黄来福很快有了回应,虽说秋后虏贼入寇,五寨堡损失惨重,需要抚恤的地方很多,地方财政上有些困难,但他答应今年分给万历帝的钱,一两银子也不会少。

这让万历帝颇为感动,他私下对郑贵妃叹道:“这黄来福真是忠臣啊!”

公元1591年12月28日。

天气更是寒冷,滴水成冰。路旁那密密麻麻十字架上蒙古俘虏的尸体,都己经被冻得干硬。让路过地人见了,无不心怀畏惧。不过在春天来临之间,黄来福还不打算将他们埋葬,他要最大效果地起到杀鸡儆猴的效用。

朝廷的反应及封赏,暂时还没有传到五寨堡。黄来福己经领着五寨堡的军民们开始了清理场地,重建家园地工作。

城外很多居民们的房屋,在这次的战火中,都被毁于一旦。虽说这些人都不是五寨堡的军户,五寨堡的军户们,不是住在五寨堡城内,就是住在各个农场内,并没有受到损失。他们大多是城外各作坊的工人,还有一些逃荒到五寨堡的流民们。

黄来福在街头施粥,并安排五寨堡的屯丁及战士们,为这些人建地窝子,以让他们渡过寒冬,当然了,那些作坊地商贾们,也是要出一部分钱的。看到五寨堡各个农场,在此次地战火中都是安然无恙,很多商贾们,都己经决定,以后也要将自己的作坊们,建得如五寨堡各农场一样坚固。

当然,这需要很多钱,于是很多商贾们,又是几家或是十几家合力,各人一起修建大围墙,将自己一些作坊们,及雇工的住所房屋们,全部圈进去,以后就有了保护。

“战火无情啊。”

黄来福领着一干军官们在城外巡视,看着那些忙碌的工人们,所到之处,众人们都是向黄来福施礼。黄来福心想,城堡建得再坚固,还会被攻破,城池再在内地,也是会被波此受损。所以以后最重要的,不是大修城墙,而是主动出击,清除边镇的危险,扩大缓冲地盘。

受损的家园在修建,除此以外,五寨堡军民们的抚恤奖励,也是开始进行。

按五寨堡军队的受伤及阵亡抚恤条例,军士阵亡了,一次性发给其家人抚恤费30两银子,战士们地遗孀,每月还会发给米一石,以保证他们地家人生活无忧。这是阵亡抚恤,此外还有伤残抚恤。发给一次性伤残抚恤费20两银子,每月还补助五斗米伤残费。

此次五寨堡军士,阵亡有7人,每家都发给了抚恤费。还有受伤52人,除了30人可以医治好外,余下的22人,需要退役了。黄来福也是对他们妥善安排。还有阵亡地屯丁82人,也每家发给抚恤费20两银子。受伤残废的人,除伤残费外,同样每月有几斗米的补助。

当黄来福领着五寨堡军官们,将抚恤费和伤残费,一家一家地发给那些家属时,那些女人和老人,都是痛哭下跪,感谢黄大人的仁慈。旁边众人也是看得感动,心想为黄大人卖命就是值得。

第111章 葬礼、赏银、分红

公元1592年1月10日。

经过五寨堡众屯丁及军士们十几天的努力,位于岢岚山脚下的五寨堡英烈园完成,这里埋葬的,都是战死的五寨堡军士们的遗体。以后也将形成惯例,战死的将士,都将埋葬在这里。每年,五寨堡还将举行盛大祭奠仪式。

寒风刻骨,天上飘着雪花,所有的人,都是穿着厚厚的棉袍,并用围巾,将自己的头脸厚厚实实地包裹起来。

此时在英烈园内,将士们的灵柩己经入墓,而在一旁,除了来为儿子,丈夫送行的将士们家属外,堡内外及各个农场所有的军户屯丁们,数万人,都涌过来在一旁观看,站满了园内及园外。

还有那些还没离去五寨堡的八角堡及神池堡来援军士们,也是密密麻麻地挤在一旁观看。

此外,所有的五寨堡三千将士,都是整齐地排列在一旁。

“施礼。”

在司仪的喊声中。在园前面,以黄来福和马久英公公为首,所有五寨堡的军官们及战士们,还有各农场屯长们,堡内的一干商贾代表,都是整齐地向墓群弯腰施礼。大姐夫徐学世,三姐夫田大付,也是抱拳施礼。慢慢的,人群中传出了啜泣声,慢慢汇集成了一片。

“送别!”

苍凉的乐声响起,不说旁边那些披麻带孝的遗孀们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个个悲痛万分地跪地痛哭,就是那些围观的人群,也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三姐黄璧柔站在顾云娘身旁,也是眼睛通红。不时用手着眼睛,那个神池堡的小婴孩韩妞儿,只是静静地依在她的怀中,一副乖巧地样子。

“放!”

墓旁并列站着数队手持火铳的五寨堡战士,此时他们将手中的鸟铳指向天空,听了军官的命令后,便放响了火铳。

“轰轰轰轰。”火铳的鸣响传遍了四野,引发了山谷的回音。==

“再放!”

铳鸣声中,以黄来福为首,三千五寨堡将士们。慢慢唱起了五寨堡军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雄壮的歌声慢慢汇聚成一片,远远向天外传去。这是戚继光所作的《凯歌》,此时为大明朝各地军队的军歌,五寨堡也是如此。

一系列的葬礼仪式后,不说五寨堡地将士们得到升华。凝聚力更高,就是下面围观的许多人。都是深深的眼热和羡慕。特别是那些八角堡及神池堡的军士们,更是个个看得眼热之极,这样地待遇,就算战死了又如何?

大明朝的军士地位低下,就算战死了,没有什么抚恤不说,往往还是尸骨无存,或是随便找个乱坟岗葬了,哪有五寨堡将士这么的荣耀?

一时之间。堡内外众人。对于进入五寨堡军队,就更为地向往。就连旁边那个锦衣卫千户杨大为及几个校尉们。看了后都是羡慕不己。

英烈园以后成为五寨堡一个神圣的地方,每日香火不断。

接下来,便是将士们的奖赏问题。此次五寨堡军队斩首3150级,不说朝廷,依五寨堡军队定下的条例,每级赏银40两,光黄来福要给出的赏银,就在1万两白银之上,这是一个非常庞大地数目。

就算黄来福今年收入丰厚,但拿出这么一大批钱,还是有些吃力。大姐夫没说什么,三姐夫却劝黄来福,为什么给手下的赏银额数要这么大,你傻啊。当年戚爷爷定下一颗首级赏银3两,那是因为他当时有首辅张居正撑腰,赏银数目有朝廷买单。而你这些钱,都是要自己掏腰包地。

对于自家大人要出这么多钱,五寨堡很多将士们,也觉得不好意思,很多人都说,此次的赏银数额,还是算了。就连黄来福的父亲母亲,岳父岳母,老婆小妾,众多的舅姑等人,对于要从黄家搬出么大笔钱,都是肉疼。

不过黄来福最后还是坚持要出这笔钱,人无信不立,特别是在军队中,一言九鼎,说过给多少赏钱就是多少赏钱。

最后黄来福依言赏了钱,这样一来,几乎每个军士都有一级的40两赏银,堡内堡外,是欢呼一片,大姐夫和三姐夫,只能感慨小舅子财大气粗了。

战后的经验总结是五寨堡军队必要的课目,各个军官军士们的经验体会,都要汇编成册,供以后学习。

此次五寨堡的火器大显身手,还有大抬枪,在此战中效果也不错,用来打马很好。所以黄来福和将士们都觉得有增加军队中火器手地必要。眼下五寨堡火铳手地人手,约不到军士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后最少要增加到一半。而且还需要有大量火铳地库存。

因此黄来福下令,五寨堡军器坊,从此以后,主要任务就是打制铁甲和鸟铳抬枪,至于刀枪弓箭等物,可以出去买,军服则由五寨堡毛纺厂制作。不过眼下的军器坊中主要矛盾就是,科技发展与急切需求之间的矛盾。

按明时的技术,制造一根鸟铳,钻膛管,还有铳管的锻造,接合,扳机组等处理工序,最少需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其实鸟铳部分中,其它部位,都可以分组合作,类似17世纪水平的流水线生产。但是锻造枪管与钻膛枪管这两部份是粗活笨活,没办法用流水线取代,工序还是省不掉。

《纪效新书》记载:“鸟铳原孔甚小,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钻膛枪管这话,只能一个人干,而且最少要花一个月时间,再制其它活,基本上又要花个半个月。

最后还是黄来福想办法,采用分组合作,一组专门锻造枪管与钻膛,一组专门制扳机等其它部位,一组人最后组装。大家都专心地做自己的事。这样一来,将效率提升了一些,约不到一个月,可以制作出一门合格的火铳。

眼下五寨堡有军匠连军夫五百多人。其中三百人专门制鸟铳抬枪,另两百多人打制铁甲。估计,一个月可以打制火铳二百门。打制铁甲五十副。这个成绩,放在大明其它地方,估计己经很辉煌了,不过黄来福却不是很满意,他决定要扩招军匠的人手。让他们达到一千人。

以上是火铳的制造,至于火炮。就不用想了。不说大明朝廷控制严格,就是准造,黄来福也没有那个造炮地人才。比起火铳,现在大明造的虎蹲炮及佛郎机火炮,质量还是不错的,反正眼下的敌人只有披着皮袍的蒙古人,有这两样大炮,加上鸟铳,足以应付了。什么红夷大炮。放在黄来福身上。只是杀鸡焉用牛刀。至于说以后可能要打满洲人的重甲骑兵及披甲重步兵,那都是二十几年后的事了。

还有铁甲。依现在大明朝的情况,各军中除了骑兵外,步兵及火铳兵,都没有铁甲,五寨堡军队也是如此。不过黄来福还是决定,给自己的步兵及火铳兵,也披上铁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