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延禧是李乾顺的岳父,金夏两国又有几十年的盟约,于情于理,李乾顺都不该出卖耶律延禧,但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李察哥现在势大,李乾顺也只有仰天长叹的份。
李乾顺的贴身内侍听到了皇帝和李察哥的争论。
这位内侍曾受惠于皇后,而这位皇后就是大辽的成安公主,耶律延禧的女儿。内侍把这个消息悄悄告诉了成安公主。成安公主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这位内侍跟在皇帝身边,知道的事情非常多,他建议成安公主,马上派人向代北报讯。李虎闻讯后,必定会全力营救,目前也只有李虎会伸手相助了。
成安公主在西夏举目无亲,只好再度求助于这位内侍。
这位内侍告诉成安公主,太常少卿范直昌马上要到代北去。范直昌是大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人,他的祖父是范仲淹的第三子范纯礼。二十多年前,大宋爆发了元佑党人案,范纯礼是元佑党人,被赶出了汴京。他的子孙受到连累,发配边关。范直昌到了西北后从军,在交战中被俘虏。西北人要拿钱赎买,党项人因此知道了范直昌的身份,随即把他羁留于兴庆府。汉学盛行后,范直昌先是到国子监做了教授,后来在李乾顺和薛元礼等汉臣的极力劝说下,才在西夏为官。
李乾顺担心范直昌一去不返,从不让他离开兴庆府,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范直昌一直尽心尽力,而且妻妾儿女成群,所以李乾顺对他也放松了警惕。范直昌的夫人是亲王之女,经常出入皇宫,和成安公主交情不错。这位内侍建议成安公主,找个借口把范直昌的夫人请到皇宫,然后托请范直昌带封家信给李虎的夫人长乐公主耶律明月。
成安公主依照这位内侍的计策,把消息传了出去。
正月,汴京下旨,赦免河东、河北和山东的盗贼,各路义军只要回家好好种地,一概不予追究。
但这话谁信?起义军或占山为王,或啸聚山林,或四处流动作战,从者云集。
李虎在关注河北局势的同时,也关注着幽燕局势,和郭药师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幽燕局势恶化的速度非常快,以致于郭药师在信中告诉李虎,幽燕可能要爆发叛乱了。
大宋除了在幽燕推行“换官”和“授田”外,还推行大宋的各种经济制度。大宋的经济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其中最让幽燕人愤怒的就是“盐法。”
大辽后期,幽云汉人的经济负担并不很重,虽然离开中国一百多年,但越界南下逃亡的人并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辽国的律法简易,盐麹俱贱,徭役也不是很多。耶律延禧做了皇帝后,因为叛乱不止,其本人又荒淫奢侈,这才加大了对燕云汉人的盘剥。
大宋收复幽燕后,不考虑实际情况,在幽燕实施和内地价格一样,甚至更高的官盐制度。过去在大辽,每贯四百文,得盐一百二十斤。大宋的提举官根本不体恤民情,贪功生事,每斤盐要二百五十文到二百八十文。这个差距太大了,幽燕汉人刚刚逃离契丹人的盘剥,转眼又掉进大宋人的剥削,而且还是变本加厉,谁能忍受?
燕山府在滥抬盐价的同时,还纵容和唆使大宋人做投机生意,这其中,众多的中原富户显贵、商贩地痞参都参予进来,令幽云汉人不堪重负。
百姓活不下去了,日子越来越苦,怎么办?逃亡,向云中路逃亡,向平州路逃亡。
云中路至今还在沿用大辽的诸多制度,尤其在赋税徭役方面更是有所减轻。虎烈府和汴京的矛盾中,李虎一直拒绝在代北推行宋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金人占据的平州路同样在沿用大辽的制度,百姓的日子相比前些年要好过不少。
向云中路逃亡有关山险隘,而向平州路逃亡则一马平川,所以短短时间内,幽燕汉人大量向平州路逃亡,燕山府的人口急骤减少。汴京和燕山府不寻找自身原因,却认为幽燕汉人背叛大宋,汉虏不可信,屡屡要求郭药师在边境缉拿难民。
郭药师既愤怒又失望,阳奉阴违,有时候甚至帮助那些可怜的百姓逃进平州路。
幽燕局势显然对大宋不利,如果金军南下,幽燕极有可能丢失。
汴京和燕山府不相信郭药师和他的常胜军,担心他们尾大不掉,但同时又需要他们镇戍幽燕,这种矛盾心理导致双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而幽燕老百姓则是失望透顶,对大宋只有恨没有爱,这样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李虎希望金军南下,但金军在没有击败虎烈军、攻占代北之前,会南下吗?假若金军南下了,虎烈府的主力都被金军牵制在大同,那虎烈军还有实力南下河北击败金军吗?如果让金军越过黄河,直杀汴京,那李虎的罪责可就大了。
李虎焦虑不安,彷徨不定,迟迟不敢做出攻击西夏之策。
二月,西夏使者范直昌到了,并带来一封皇后的密信。
李虎以为是两位契丹公主之间的问候,没有在意,直接叫人送给了耶律明月,但很快,这封信又送到了李虎手上。
西夏人竟然把耶律延禧出卖给了女真人。李虎又惊又怒,十万火急,急告耶律马哥,马上撤离黑水,并派人保护耶律延禧。
但是,已经迟了,宗翰已经派出了军队,完颜娄室统率主力大军直杀黑水。
耶律马哥一直小心戒备,听说金军杀来,急速撤向阴山,由白道撤进云内,并派遣心腹部将张仁贵率三千精锐急赴狼山一带迎接耶律延禧。完颜娄室放弃追杀耶律马哥,集中主力尾随在张仁贵之后,发誓要抓到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和张仁贵刚刚会合便遭到了金军的追杀。张仁贵力战而死,耶律延禧被活捉,完颜娄室终结了大辽王朝。
三月,宗翰把抓住耶律延禧的消息急报黄龙府,并派人遍告大漠诸蕃,大辽彻底完了。
李虎闻讯,摇头苦叹,重建大辽的希望就此破灭。
耶律马哥和契丹军闻讯恸哭。大辽完了,耶律延禧生死未卜,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就是西夏人,这位昔日的盟友在最后时刻出卖了契丹人,出卖了契丹皇帝。
契丹人愤怒了,他们打不过女真人,他们也无力救回耶律延禧,但他们可以把满腔的愤怒发泄在无耻的西夏人身上。
三月二十八,耶律马哥突然指挥大军杀进了前套,并猛攻西夏黑山威福军司治所兀剌海城,汉夏战争就此爆发。
第七十八章 忐忑
大宋宣和七年,四月上,大同。
李虎接到报讯,沉默了良久,忽然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新策略就这样开始实施了,耶律马哥的突然一击打破了代北战场一年多来的对峙僵持之局,天下大势要变了。
董小丑、罗青汉、黄涉、柴云等中枢文武保持沉默。李虎的新策略带有很大的风险,尤其在目前形势下,虎烈府根本不可能得到汴京的援助,此刻虎烈军假若攻打西夏,极有可能陷入金夏两军的夹击,后果堪虑。
李虎的目光掠过董小丑和罗青汉,停在了黄涉脸上。黄涉轻轻咳嗽了两下,低声说道:“自蔡京复出后,汴京的朝堂斗争非常激烈,除了童贯和蔡京的斗争之外,李邦彦、宇文虚中和李纲等人更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蔡京,认为大宋走到今天这一步,蔡京和他的新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汴京吵得不可开交,君臣的主要精力是争权夺利,而不是处理国事,所以汴京的局面对我们不利。”
“河北山东的叛乱愈演愈烈。二月,童贯到了河北大名府,举荐刘光世为河北军都统制,辛兴宗为中山副总管,杨惟忠为河间副总管,任元为真定副总管,王育为大名副总管,以便集中兵力平叛。二月底,刘光世率军包围了张迪,并将其击杀,但张迪的部下们继续在太行山一带坚持战斗,声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大了。山东战场上,京东路转运副使李孝昌招安了青州的张万仙和五万多义军,知海州钱伯言则招降了贾进等十万义军,但高托山、徐大朗、刘大朗、徐进、武胡等各路义军依旧坚持战斗,尤其是高托山,他以望仙山为根据地,其军队规模据说在四五十万人左右。”
“叛乱的规模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大宋的打击也就越大。假若金军以主力南下,只要他们攻克了燕京,进入河北必定如入无人之境,汴京危在旦夕。”
李虎眉头紧皱,没有说话。黄涉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大宋倒掉了,虎烈府还能安然无恙吗?
“幽燕的局势一直都很紧张,王安中和郭药师的矛盾也非常激烈。年初,汴京为了安抚郭药师,罢免了王安中,任命蔡靖出知燕山府。蔡靖和转运使吕颐浩都是蔡京的人,秉承元丰法制,坚决执行新政,他们的到来会加剧幽燕官民矛盾。可以预见,幽燕的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极有可能爆发叛乱。幽燕如果爆发叛乱,等于拱手把山前七州送给女真人。如果女真人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幽燕,将直接威胁河北。”
“河东、陕西地震,灾民众多,当务之急是赈济灾民,确保西北的稳定,所以郓王一再派人来,希望虎烈府保持克制,周旋于金夏两国,确保代北局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假如我们攻打西夏,打破代北局势,势必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黄涉的意思很明显,他不是反对李虎的新策略,但局势的发展一直没有给这个新策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现在根本就不是实施新策略的最好机会。
李虎稍加沉吟,转头望向原野,问道:“黄龙府方面可有什么最新消息?”
“通过一些老朋友,我了解到黄龙府的确有南下掳掠的意思,但因为黄龙府权力斗争激烈,内部叛乱迭起,财赋严重不足,短期内无论是北伐大漠还是南下掳掠,都存在很大风险,所以迟迟没有定论。”原野回道,“宗翰的西帐考虑到目前的大漠形势有利于金军,认为应该尽快北伐。宗望的东帐则认为征服大漠不但需要时间,更需要充足的财赋,而金国严重缺乏钱粮,所以他建议先南下掳掠,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缓解黄龙府的财政危机,还能占据燕云对大宋构成威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这也有利于金军将来远征大漠。”
原野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如果我们攻打西夏,打破代北战场上的僵局,黄龙府肯定要乘机攻打大同,占据燕云。金军占据燕云,随即对大宋构成了战略优势,不但可以确保其东南边境的安全,还可以随时南下攻击。这是个难得的机会,黄龙府没有任何理由错过。”
“从折家送来的消息看,西夏兴庆府的矛盾同样到了爆发状态。西夏朝堂上的矛盾主要是汉蕃矛盾,察哥和薛元礼做为汉蕃两方的首要人物,一直针锋相对。自去年我们西征后,察哥借助战功牢牢控制了军队,其权势已经凌驾于汉臣之上。西夏皇帝李乾顺和汉臣都感受到了他的威胁,试图遏制和削弱李察哥,这导致双方的矛盾急剧恶化。这次李察哥出卖契丹皇帝耶律延禧,明显不利于西夏,由此可以判断这未必是西夏皇帝的本意。如果我们以此为借口,向西夏发动攻击,势必会激化西夏内部的矛盾,他们的矛盾一旦爆发演变为内讧,将对我们的攻击非常有利。”
原野没有直说,但他的意思很明显,他认为现在正是实施新策略的最好机会。
宋江现在的官职是司录参军事,已经进入中枢,也知道了李虎的新策略。对这个策略他极力支持,先控制皇统,继而控制权柄,然后由上而下进行变法改革,中兴大宋,富国强民。李虎的这个策略符合大宋人的利益,宋江愿意竭尽全力帮助李虎实现这个策略,但从今天的中枢议事来看,部分官员担心虎烈府失去代北,犹豫不决。
宋江想了一下,决定站出来支持李虎。
“耶律马哥的契丹军有五万人,我们虎烈军有二十万人,虎烈府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二十五万人。”宋江说道,“我们可以调集十五万大军打西夏,用十万大军守大同,如此可确保大同的安全。”
“宋参军的说法有错误。”司马霍六哥马上反驳,“据我们的估计,宗翰的西帐兵力大约在十万到十五万,宗望的东帐兵力大约在十万,中京完颜挞懒的兵力大约有十万,上京完颜杲的兵力大约有五万,黄龙府的兵力大约在十万。这中间除了十几万猛安谋克外,其它大部分都是汉、渤海、契丹、奚等汉蕃军,基本上都是过去的辽军,战斗力并不算弱。假若金军要发动攻击,肯定是两路共击。宗翰打大同以为牵制,宗望和挞懒则同击幽燕。幽燕一旦失去,郭药师和常胜军会不会投降?如果他们投降金军,金军转眼间又能增加十几万大军,这时候攻打大同的有多少军队?宗翰、宗望、挞懒和幽燕的军队,还有大漠上的乌古敌烈和室韦人,至少有四十多万军队。四十多万金军打大同,请问我们还能守得住大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