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125章

清穿物语-第125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奶这些日子和大少爷关系好了;这一清早就知道来饭厅陪着大少爷。还知道帮着准备他们的午饭。脾气也好了。也肯说笑了。夫人还是你会调教。‘

‘有事做了;心就开阔了;没事的时候除了作;还能有什么?你记得李芸吗?‘

‘咳;那个也是不好侍侯的主。‘

‘现在;人家忙的很;前几天收到苏州的信;一部唱红了苏州;现在她正忙着写新的弹词。写到废寝忘食。她爹还投诉呢。‘

‘少奶奶这几天也在写写算算的;难为她还经常抽空来厨房学做菜和点心。这院子里也能见着她的身影。‘

梅兰妮提醒道;‘放月钱时;金老板会多送四两过来;那是给和娘的助学金;记得和她讲明白。‘

常婶笑道;‘夫人你真逗;连月钱都能翻出花样来。咦?你这机器还真能缝衣服!‘

梅兰妮教她使用;‘学会了这个;家里的衣服基本上都可以自家做了。‘

常婶说;‘南边每次给我们带来的纱袜也是这机器做出来的?‘

‘那是另外一种机器做的。‘

‘那袜子穿着比一般的袜子合脚。我们家常延就是去学习做这样的机器?‘

‘还有好多种机器;你家常延如果学的好;都能学着做。‘

‘那可是件了不得的事。‘

‘可不是这样!不比中进士容易;进士都可以通过努力中的。这种机械方面的才能;真还是要天才。‘

常婶听梅兰妮夸常延是天才;自然是非常的高兴。

182 云中令的下场

晚饭的时候;仪奉说了一件新文;引起了梅兰妮的注意。

他说;‘今天;我帮着写通告;对云中县令的处罚。‘

云中县?梅兰妮想到了边峰他们。

‘说他是;性鄙贪婪;暴敛横征。还是由大同知府和山西巡抚共同弹劾。‘

怎么这样?‘结果是什么?‘梅兰妮问。

‘抄家革职;永不起用。‘

梅兰妮听到这样的结果;一颗久悬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几日后;边峰他们回来;梅兰妮等人才听到了故事的全部。

云中县令胡邦锦是个贪婪成性的人;他是乾隆二年的三榜进士。他一上任就定出了各种税收罚款的新规定。反正一切事物到了他这里都换算成了银子。他任云中县令的四年里;云中县的人口急减;人们付不出这样重的税;弃家外逃了。云中的大户也叫苦不叠。

但是;这个胡邦锦十分精通为官之道。他把他的上司打点的很好。就是一句话;有钱大家贪。所以;尽管他有种种不妥;他的上司都是眼开眼闭。到时候大家一起有的钱数就行了。

可是;胡邦锦觉的自己在任期内赚的钱还不够。又想出了新花样;收买了几个讼棍;让他们到县衙告某某某的违法乱纪;然后;他把人提来;不管青红皂白;重金赎人;这就和土匪绑票异曲同工。

如果不去赎人;他就把抓到的人站站笼。那个站笼几天就能把人站死。逼迫着家属卖产赎人。当然;讼棍们挑选的人选都是有些资产的。那些无产者;就是站死了也没有人来赎的。

华记的小孤山客栈;那地方应该是云中县和西宁县的交界处;严格来讲;是属于西宁县的。其中有一部分土地是属于云中县的。

一日被人告发;说是客栈藏有私盐。

云中县令立刻将掌柜捉去;罚以重款。

云中;西宁两县的县吏与范大娘等都有交情。通过打点;倒没让张掌柜吃什么苦头。

同时;也把事情的经过弄明白了;因为本县的人大多都移居其他地方了;油水已经不足了;听说华记客栈在赈灾;觉得定是油水肥厚。所以;索要赎金也很高。要两千两银子。

华记不能看着自己的员工受难的;赎就赎吧。他们没出面;请了西宁县的老吏出面;带着钱财将张掌柜赎了回来。

而云中县令同时财源大开;过路的商人都有重金相赠。

胡邦锦每天数着数目庞大的金银珠宝;数到手酸。天天看着那些财物;拧着自己的大腿;担心自己在做梦。

相隔不远的大同知府的日子难过了。他家遭窃;损失惨重。正在调兵遣将的捉拿盗贼。

他也不是糊涂人;要从他家的库里运走这么庞大的财物;那决不是小偷小摸的事情;一定是有组织的;想到这么一个强大的组织;盯在自己的身边;那心情是坏到了极点。心里没有了一丝的安全感。

政府机关的人也不全是吃白饭的;几天后;他们就调查到了;云中县令发财的事情。

更有过分的事情;是县令的太太近来向人炫耀的玉马;和翡翠萝卜就和知府失窃的一模一样。

但是;大同知府刘庆斋是个聪明人;怎么说他也是两榜进士出身;这点小花样能看不透?那云中县令摆明是被人栽了赃。

谁在后面做这事?依着他的性子;就要清剿这类匪人。竟敢动到他的头上!

可是;他的师爷阻止了他;劝道;‘那些人并没有把财物运走;而只是送与那云中令;这其中的意思到要好好领会领会。这种明显的栽赃;就是要向我们说明;他们希望云中令换人。云中令虽然能干;但是到底还是太贪鄙;难保不出事。俗话说;千里为官只为财;我们只要把那财物安全取回来;把云中令换了。那些匪人哪里还会找我们的麻烦?‘

刘庆斋深以为然。只是把失窃单子交给的云中县。

胡邦锦拿到了知府的失窃单子;看了后;汗流浃背。上面的东西都可以在他收的礼品中找到。他找到了体己人;把这事一说;还有谁不明白?

问了下面收礼的人;又都讲不明白个三六九;只知道是按照原来的规矩办事。至于留下的那些名号;谁也没心事推敲了;百分之一百是个假名。

胡邦锦虽然贪;但是也知道;没了职位;贪也没处贪。所以;还是照着单子上的物品;又加上了些;送到了知府衙。

大凡贪婪之人都是这样;没经手过财物还好;经了手再出去那就象是割了肉一般。

胡邦锦相比着知府;觉着自己还是太清廉了些。正想着如何堤外损失堤内补的办法。他受到了知府弹劾。

‘那云中县令这次到头了?‘梅兰妮问。

‘那是自然;但是;还有一事也很棘手;刘知府知道身边有这么强大的黑恶势力;你说他会怎么办?‘边峰说。

是啊;任谁也吞不下这口气吧。接下来应该是打黑了吧?

边峰说;‘所以;要发动群众;把他身边能腐蚀的人都腐蚀了。知府衙;县衙里的一号;二号们可能是派来的;但小吏们大多都是本地人;俗话说;铁打衙门;流水的官。范大娘她们早把那些小吏们都收买了。现在只要他有个风吹草动;我们立刻就知道了。在抄胡邦锦家前;我们已经移出一些财物;那些全都用来打赏有关人员。现在的情形是栽了云中县令;肥了大同府。我真正过了一把打土豪分浮财的瘾。‘

梅兰妮想;只有边峰能想出这么磋苛的办法。

‘范大娘她们都好吗?‘梅兰妮问道。

‘她们都没事。范大娘对洪门的事情最积极。能海师兄已经为她们主持了入门仪式。如今她们都是洪门弟子了。收在了能海的名下。‘

梅兰妮想;比起边峰还是小了一辈。

问了一些关于范大娘她们的事。边峰话头转到另一家范姓的家族上去了。

在北京地区;最大的皇商就是范家。范家祖籍是山西介休;现在的大本营在张家口。他家几乎垄断了皮革和东北的药材生意。

范家的第一代掌门人范永斗是个极有胆色的生意人。明末;他和其他七个晋商家族一起和满清做生意;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质。为他们打败明朝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当满清占领中原后;为了表彰这八大家族对大清建国的贡献;清朝把北方边境的贸易经营权全部给予了他们;不许他人染指。具体做法是发给晋商龙票;凭龙票进行边境贸易。

范家是其中的最杰出的。

范永斗的儿子范三拔生有五个儿子。其中以第三个儿子范毓馪最为出色;成为范家第三代的掌门人。他在雍正年被赐正二品;成为清朝的第一个‘红顶商人‘。

‘这么多的商人;为什么只有他有品阶?‘梅兰妮不解地问道。

‘许多商人都有品阶;这些都能用钱买到的。但是红顶是正二品。这样高的品阶是不能买到的。‘边峰显然做过功课了。

‘那为什么只赐于他正二品?‘

‘那是因为范家在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中;运送军粮;立下了功绩。康熙三十五年;对准噶尔的战争;运军粮的费用为一百二十两银一石粮;费用极高。到康熙六十年时;范毓馪向朝廷申请承办运军粮之事。他只用了原来的三分之一的费用运粮。到了雍正年间;朝廷出师西北。怡亲王允祥推荐范毓馪为大军运粮。而范毓馪没有辜负十三阿哥的推荐。在他的兄弟的帮助下;他运粮根据粮食的多少;道路的远近;一石粮的运费从十一两五钱;到二十五两不等。比上一次花费还要少。为朝廷运送了百多万石粮。为国库节约的几百万两白银。所以雍正赐他太仆寺卿;这当然是个虚位;但是也是个二品。而且他的祖父;父亲也被追封为骠骑将军;奉直大夫。祖母;母亲也追封夫人;宜人。‘

梅兰妮虽然搞不懂这些官职;封号;但是也知道是范毓馪为清廷立了大功得到了赏赐。

边峰继续说道;‘如今;范毓馪年事已高;范家由他的小儿子范清注担任掌门。‘

梅兰妮对于各类的政治斗争;不是高手;但是;这些年来任华家的掌门;锣鼓听音的本事还是长了些。范清注以幼子的身份出任掌门;他一定有过人的地方。边峰特意的提到范家;一定是华家的生意和他们有了关联。

果然;边峰说;‘中原盐基本上被范家控制。皮草生意也要看他们的脸色。东北的草药大多数是通过他们经销。‘

‘你不是说他们一共有八大家族吗?那七家怎样情况?‘梅兰妮问。

‘经过了一百多年;那七家的气数也差不多尽了。如今是范家以百年大族的身份独领风骚。重要的是;他们是隶属内务府;和皇权相比;他们是弱者;如果和一般的生意人相比;他们又是强者了。他家百来年都是走的官商结合的道路。如今;他家有功名的还有十多个人。‘

梅兰妮懂了;如今华家想在北方开展皮草生意;第一个竞争对手就是范家。相比范家的行商路线;华家选择的是工商农结合的道路;虽然;他们也有子弟考了功名;但是;这只是过渡。他家在北方销的都是自家生产的产品;如豪车。如果是日用品的销售;他们就很可能遇到阻碍了。

‘如今;却有一个机会;‘边峰道;‘范家的新掌门人要插手江南的洋铜生意。他们正在和浙商竞争洋铜的经营权;这样一来;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江南;我们正好趁这个机会开展北方市场。‘

183 第一次电波传递

以梅兰妮对边峰的了解,他是不会有如此敏锐的商业头脑的。"这是秦炼的计划?还是能海的?"

"是大哥的计划,能海这几个月在北方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可行。"

梅兰妮点点头,"那现在我们要做些什么?"

"要你出面组织商务会议。。。。。"

边峰的话还没说完,传来了常婶惊喜的声音,"夫人,朵姐儿和小少爷回来了!"

常婶很喜欢三胞胎。尽管这世三胞胎出身于江南,但是他们的北京情结十分强烈。他们喜欢北京的环境,爱听当地人的说话。所以在家里,他们和常保及常婶话最多,没事就去找那对夫妇乱聊,不是为了谈论什么,而是为了听那老北京的音。而常保和常婶对这三个小进士非常有好感。

常婶常常念道三胞胎,"你看那么小的人儿,魂都还没长齐全,就已经能考上进士,人家可不就是聪明,那北京话说的,和咱京里的人差不多。"

梅兰妮听到这话,反应就是低头闷笑。

叶,屈二人的北京话当然是很有问题的,平舌音,卷舌音绝对是不分的。和他们交流,常婶常闹误会。就是梅兰妮自己也是前舌音后舌音讲不好,但是比叶,屈二人要好很多。好在叶;屈二人已经在江南生活过了几年,三胞胎常用官话培训他们,比起其他从岭南来的人,他们的北京话已经算是讲的很不错的了。

听说齐逸来了,梅兰妮高兴的迎了出去,她和齐逸之间的感情最好。并且私下她常常认为这个家靠的是齐逸的缘分组成的。

齐逸带来了惊喜,他带来了原始发报机。

常婶瞠目结舌的看着眼前的黄头发蓝眼睛的洋人。

那人正用生硬的汉话对她打着招呼,"你号。"

见到梅兰妮和边峰,齐逸对那个外国人介绍了母亲和哥哥。

于是。他们听到了"你号嘛。"的问候。

他们都对洋人说,"how do you do?"

那个洋人的嘴咧开了,流利的回答。"how do you do?"

跟出来看热闹的和娘,见到这个英国人。被他的黄头发蓝眼睛吓了个不轻。她站在梅兰妮身后看着他手划出一个弧度鞠了一躬,梅兰妮和梅朵屈了一下膝,双方都说什么"油"什么的。和娘猜想这一定是洋人的问候语。

洋人的中文名字叫艾思德。

艾思德是英国人,喜欢异想天开。他一直想要解决远距离的通讯问题。他的设想还是很原始,设想造出一部二十六个字母的静电打字机,通过特殊的密码来传递消息。可是没有人对他赞助。英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