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歌 >

第129章

明歌-第129章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虼耍鞘窃敢馇抑鞫靥墩鞯摹�

所以,其他的部队,更多是要维护国内的局势。但自民间募集的壮勇,属于后续报名参军的,却不是要去上阵厮杀。而是充当后勤保障的,医官护士,运送粮草,沿途搭建兵站,构筑公路、驿站,以完成国家主权的实际体现。等等等等。

正因上述的事情,小朱便承担下了收集创作‘神话谣言’的任务,因为内廷的这些个太监们,在编瞎话,忽悠人上面,是具备先天优势的。

几天后,当小朱那份心得,传到兵部尚书洪承畴的手上时,洪承畴看皇帝的眼神中,充满了盲目崇拜这种毫无营养的因肾上腺过多分泌所造成的情绪波动。

“洪先生请起,此言非朕所创,实乃西方一位智者所言。”

“吾皇仁德谦逊之心,臣等早知,吾皇为小民计,以口语相传,此番情怀,实在令臣等感佩。”

这句话最后的结果,变成了神人指点。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崇祯十五年上元节的晚上,于梦中遇到一名西天神祗,该神,口出汉语,目透金光。脚踩五彩祥云,身披七彩金甲,腰间十字长剑,脚下赤足一双,一手檀木古琴,一手执佛陀手印。留下此句后,便飘然而去。

第二天,皇上将梦中的话语转述给兵部尚书洪承畴,洪承畴批梦之后,君臣二人相顾莞尔。随后,行文天下,大明将开展史无前例的出征,定为两路,开战前,约束三军,不得肆虐荼屠百姓。

呵呵,因为熊文灿的建策之中,有利用神话故事发动战事的说法,所以,现在的内阁之中,很乐于帮皇上装神弄鬼。从这点来看,这届内阁的层次,要稍稍低于老钱他们那届。老钱再不堪,也绝对不会搞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出来。

但这个方法的效果确实很不错,中国的老百姓,还是愿意也乐于被领导忽悠滴,因为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就决定了中国人,需要一个强力的领导,或者阶层,来管理和操心她们的生活起居。

老百姓们只负责生活,快乐的生活。什么叫快乐的生活?答案是严父慈母、孝顺高堂、儿孙满堂、含饴弄孙、四世同堂。衣食无忧。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

当官的呢?在老百姓的道德标准中,当官的是可以贪污的,只要别是那种刮地三尺,天高六尺的贪污,老百姓就可以接受并且默默容忍。而这些贪官倘若能在可容忍范围之内贪污的同时,适当的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儿,老百姓就会非常满意了。

如果一个时代里(2、3十年),全国能同时出现三、四名类似海瑞那样的清官,老百姓就可以高兴的喊出“太平盛世”的口号来。

多么可爱的百姓,多么轻松的官员?呵呵!

在这种传统下,只要中国的最高领导者,稍稍表现一丁点儿的平易近人,或者与民同乐的姿态出来,老百姓就乐于为他付出牺牲。如果这位领导者,切实的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准、财富水平、以及社会地位,那这些朴实而又善良的百姓,绝对可以兴高采烈的为你去死!

小朱皇帝构建的杯盖型社会财富体系,使得富者虽愈富,而贫者则脱贫。

构成顶咎的官绅、皇商、贵族系统,自身所担负的产业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两样慈善项目,这就使得贫富之间的矛盾减弱了许多。

除去顶咎的巨富和底托的百姓之外,还有一个以皇庄和工部所代表的国营资产。皇庄现在的面积高达3000万亩,其构成是收缴私人超标的田地,新开垦的新田,以及开国时留下的皇产。

工部经营的,则是各地的矿山。资源性产品的归属权,理当为国家所有。这是必然的做法。

这些国有资产所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形成了杯盖上的缠枝纹牡丹青花,绚丽着杯盖的同时,也从实处上为百姓谋得了福利。

因此,现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适时的发表了一篇心得,即向百姓解释了必须打仗的无奈,也从感情上,得到了大家的呼应。这家伙,又是神人托梦,又是悲天悯人,又是奇花异草的,又是义正词严的,老百姓不被忽悠才怪。

呵呵,一个人最难的,就是明明别人的专利,却被你身边所有的人认为是你创造的,如果你的本意绝对不是要强行剽窃他人的创意,那你就等着遭罪吧。不过好在咱们的小朱皇帝的脸皮比较厚,就像他私下里跟曹化淳说的那样:

“你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反正朕就这么说了,当然,朕也这么想的。”

‘无伤百姓一人’这句话,被提前几年说了出来。并且不再指向大明子民,而是指向大明即将征服的土地上的劳苦大众。

“战场杀敌,乃非不得以,得利之后,理当安抚四方、百姓,以体天朝仁德,以体上天好生之情。”

呵呵!瞧这话说的多冠冕堂皇,但战争就是要死人的。不论你怎么善后,都免不了要杀人。

但这份说书不像说书,旨意不像旨意的明刊发布之后,全国上下开始了紧张的动员工作。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黎民百姓,都清楚的获知一个信号:国家又要打仗了。

最近几年来,打仗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是一件类似吃白菜一般的事件。平常而又稀松。

因为国内各项政策的到位,全国各地,除了中西部的山区还不算太平之外,其余各地都出现了难得的和平时光。大家有时候就琢磨,如果能把后金这块地方给降服了,那当今圣上登基之初提出来的复兴大明的目标,也就初步实现了。

“好啊!那就快点打吧!”

“是啊!打仗能升官,能发财,还能立牌坊,赶紧的吧!”

“战争什么时候开始啊?”

瞧瞧,这就是曹化淳报上来的民间舆论。呵呵!……



第二章:最后的招抚(上)

第二章:最后的招抚,

装神弄鬼这种事儿,虽说不好听,也失之下品,但绝对有效,但内阁九卿这帮人,究竟还是文人,不是太好意思干这些下作的事情,于是,在小朱跟他们交过底儿之后,大家都一致推荐曹化淳、张彝宪这两位出面,安排、寻找、培训、招聘、搜罗了一大堆奇奇怪怪的人物,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广泛散布各类奇奇怪的谣言和传说,逐步调动起平头百姓的参战热情。

在持续筹备的过程中,崇祯君臣,还面临一个最后的问题:

“皇上,湘楚秦晋四省交界一带的流寇叛匪,于今,已经单只剩下李自成一部万余人了,变民军的逆首,也只剩下李自成、可天飞、九条龙了。杨嗣昌、左良玉前日上表,李自成所部的活动范围,南起巫山,沿大巴山向北,直到竹山、十堰一带。此等地带,狭长荒僻,地势复杂,山谷纵横,虽说平定已是早晚之事,但自成游走山中,行踪飘忽,如若一力剿杀,徒耗人力。希望国家能看在此等变民,多是由失地饥民组成的份上,能否下旨招抚?”

眼下只有贺逢圣敢跟公开提招抚这事儿,原因很简单:

在五年夏,调杨鹤入阁、扶正洪承畴之后,国家就等于是定下了剿匪国策了。

定策之后,只用了两年多光景,就降了张献忠,杀了罗汝才。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左良玉于宝康阵斩了高迎祥。

在这五六年期间,诸如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等十路叛匪,也陆续歼灭,纵观天下绿林,就只有闯王李自成一脉还在占山为王了。在剿灭这些变民军的过程中,整个大明军系中,涌现出无数的优秀将领,众多的青年才俊。

这些人都被提拔或者安置在各个层面上,有名将也有干吏。可以说,这些新兴阶层的功名身家,都是靠剿匪获得滴。

所以说,现在谁敢再提招抚,无异于自讨没趣。但贺逢圣就有这胆量。他的态度很坚决,希望国家能像安置张献忠那样,将李自成、可天飞、九条龙这三人同样给安排了。

“贺先生,当年这个李自成,也曾多次接受招抚,但降而复判,实在是令人寒心啊!”

皇上如今也长大了许多,29岁的年龄,虽说保养的不错,但留的短须却显示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威严。此时,皇上端坐在皇极门正殿之中的御座上,缓缓的对贺逢圣说着他自己的意见,现在是早朝时间。

“皇上,五年剿匪,六十月杀伐,数百万大明子民死于战火,那冲天的血腥,已经在侵蚀吾皇的威严。虽说国家为此受益,但再不能为了获益而残杀我大明百姓了。”

贺逢圣说道此时,情绪激动起来,竟然一边说,一边来回走动起来,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在劝谏皇帝,而是在进行一场演讲了,而听众,就是满朝的文武和上面端坐的皇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普天之下,众生平等。怎可因为一时的好恶来杀人?又怎么可以为了这剩下的区区一万多人,而再造杀戮?要知道,山中剿匪,胜负一线,实多赖于运气。更何况,这些变民,与我大明的官兵,原本就是一奶同胞,只有主客之分,而无敌我之分。劳苦饥寒、饮冰食粗,才遭天灾之,又罹人祸之汤火。使民罹难锋镝,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积成丘,非洪承畴屠手之罪,乃君之罪也!”

“行了,行了!”

好家伙,这贺逢圣,越说越激动,说道这里,已经开始骂大街了。小朱连忙摆手,制止了贺逢圣的激烈言辞,同时也摆手冲着百官示意,那意思是‘贺逢圣由我摆平,你们谁也甭掺合。’

“贺先生,贺先生,先生所言,所言极是。但话说回来了,朕也从来没说过就不让招抚啊?”

哇!底下人都有些傻,最傻的是洪承畴,大家心说了,这皇上不会想卸磨杀驴吧?眼瞧着叛匪剿杀的差不多了,就不承认当初弃抚用剿的国策是他一力主张的吧?

贺逢圣也有点发呆,他晃晃脑袋,扭头看了看洪承畴,又回头看了看后面的臣工,他一时之间,有点不知所措。抬头看皇上,皇上得意洋洋的笑呢!

贺逢圣心念电转,立刻全然明了,如今这位皇上,又开始插科打诨了。嘿嘿,贺逢圣心中苦笑。眼前这位皇上什么都好,就是太爱耍小聪明。今天这事儿,贺逢圣原本就是想提议将最后这一股叛匪给收降算啦,省的还得乱打,不如收束现有资源,积极备战。

但皇上这貌似不负责任的话一出口,就等于将贺逢圣给推上了火堆,表面上,皇上好像不承认是他老人家定的剿匪国策。全是底下人闹得事儿,但事实上呢?当初变招抚为剿匪的策略演变过程中,全体人员都参与其中,贺逢圣也是其中一份子。

皇上这么说,其实就挑明了,你们可以谈招抚,也可以提出转剿为抚。但是,千万别拿大道理说事儿。

原因,数百万条生命的损失,不是某一个人的错,也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如果为了这5百万而温吞水一般的招而复叛,最后将国运拖垮,被外族入侵成功,那可就不是5百万的事儿了,而是数千万颗人头落地。

而且从皇上的表情来看,他现在也希望有人提出来,对剩余的叛匪进行招抚,好尽快肃清国内这个烂摊子。只要匪患得到正式解决,全国上下必然会协同一致的为外战做准备。只是皇上苦于当初制定剿杀国策时,参与其中的文臣武将实在太多,缺乏一个合适的契机来扭转态势。因此,今日,他贺逢圣的这一番演讲,恰到好处的行使了这份功能。

贺逢圣想通这个关节,背后稍稍凉了一下,他现在忽然醒悟,此时的皇上,已经不是当年刚刚登基时的少年天子了,这样老辣的政治手腕,很是令人佩服之余,产生些许的惊悚。

想的很多,但时间却很短,贺逢圣脑海中转了几转之后,眼见皇上和一干朝臣都在眼巴巴的望着自己,连忙整整思路,朗声开口说道:

“吾皇仁爱宽厚之心,臣等铭感五内。臣刚才所言,失之急切,还望皇上恕罪。”

“言国议政,哪有罪责之理?贺先生无需如此。”

“臣多谢皇上。”

“贺先生应有话没有说完,但说无妨!”

“谢陛下,臣想,李自成、可天飞、九条龙三人,以万余兵马,游走于山川之间,所追击者,左良玉、曹文诏、虎大威等人,无不是精兵良将。所筹谋者,杨嗣昌、陈奇瑜等人,亦皆乃栋梁之才。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仍无法围而聚歼。可见李自成等人,当属人才,此等人才如果为国所用,当属大幸!”

呵呵,贺逢圣转机很快,他轻松的就将招抚李自成,从原来的‘仁义’立场,转变成人才难得。既然他这么说了,崇祯皇帝也就顺坡下驴,笑嘻嘻的说:

“既然如此,列位臣工,可有什么可说的吗?”

“回皇上,逢圣所言,真真是为国为民所想,臣附议。”温体仁立刻出面表态,他是首辅大臣,这样重大的事情,理应率先表态。

“回皇上,臣与李自成多有接触,此人若能真心归化,理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