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帝国攻略 >

第269章

帝国攻略-第269章

小说: 帝国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到了白水县,在这里呆了几日之后,就接到了来自舰队的消息,居然会在偃师一带,遭遇到朝庭的舰队,双方发生了一边倒的遭遇战,朝庭的七艘楼船以及二十余艘各式战船,或俘过沉,俘虏了大约一千名朝庭水师官兵。

而之后,继续南下而去,三天之后,虎牢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虎牢的消息,裴仁基纠集全军,斩杀了监察御史萧怀静后,誓师造反?不对,誓言起义。嗯,然后高举起义旗,以最快的速度,从虎牢关闪人之后,狂奔到了黄河岸边登上了已经待命的船只,随后舰队开始逆流而上,向着韩城县而来。

一共是一万一千名士兵,还有一千匹马,另外还有一部份的辎重,幸好本公子的舰队的船只足够。不但把这只军队全都装上,而且还有那一千多的朝庭水师战俘也都没扔掉,当然,还是扔掉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辎重。

接到了这个消息,本公子第一时间辞别了杨恭道兄弟赶回了韩城县。然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不过还没等到裴仁基等人,反倒是把窦女王给等来了。

“伯母今日怎么有暇过来?”我赶紧快步来到了府门前迎接,不过在看到窦女王的第一时间本公子不由得一呆,窦女王今天穿着的可不再是她常穿的胡衣,而是一套现如今韩城县极为流行的便衣,嗯,也就是本公子设计的那种前面有扣子,下身是裤子,不论是工作还是干活都很便捷的服装,如今被韩城县的老百姓们称之为便装。这种衣服不但节省布料,而且干净利落,干起活来不担像过去一般,还得捞衣挽袖的,就算是上个茅房也不用担心自己怕衣襟和屁帘会垂落下去。

第四百三十三章 窦女王前论立宪

“怎么,看不习惯老身这么穿着不成?”窦女王低头打量了自己的衣装,不禁笑问道。

“没,伯母您穿上了这一套,不但显得利落了许多,而且还感觉似乎年轻了许多,方才险些让无忌以为是瑶光的姐姐才对。”本公子一本正经地道。

窦女王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你这个家伙还是那么贫,好了,还不请老身进去,昨日听说你回了韩城,所以老身就不请自来了,没打扰你吧。”

“伯母光临寒舍,实令无忌心生惭愧,本该是无忌登门拜见伯母才是。”我赶紧陪笑道,得罪啥也别得罪女人,特别是老岳母。

“无妨,老身知道你事多,好不容易才得以回到韩城县休息,倒是老身有些冒昧了,今日此来,就是为了寻无忌你替老身解惑来的。”窦女王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笑道。

这话让我心头一跳,肯定是为了本公子所著的《君主立宪论》来的,既然如此,本公子自然是要好好应对才是。

我当先领路,向着别院内侧园的位置行去。“如今天冷,还请伯母移步无忌新制的琉璃花房暂歇,无忌也的确需要像伯母这样的老成达练之人指点无忌……”

“琉璃花房?琉璃老身自然知道是什么,可是这琉璃屋是何物?难道你用琉璃修造出来的房子不成?”窦女王有些好奇地跟着我朝前行去,一面疑惑地道。

“伯母一会看到便知,这是无忌根据波斯人的琉璃珠,而新近研制出来的一种材料,其质如水晶,清彻透明虽然略逊于水晶,但是却可以人工制得,而且能够制作成大件的器物,无忌的外婆年事已高,但是冬日若是一直呆在屋里难以活动,所以,无忌便着人用刚刚制出来的大块琉璃制作了一间花房,就在前面那里……”

窦女王顺着我的手指处望过去,顿时倒吸了一吸凉气,一间占地约五十平方米晶莹剔透造型古怪的房子。而且能够看到这透明的墙内,绿意盎然,甚至还能够看到深浅不一的绿色中,还有一朵朵色彩各异的花蕾。

“老天,这是什么……这,这就是你说的琉璃花房。”窦女王的眼睛瞪得溜圆,一脸的不可置信。

“不错,这便是琉璃花房,伯母请。”看到了窦女王那副吃惊的表情,本公子甭提有多得意了,嗯,这间玻璃屋修好还没有一个半月,那些花花草草,都是在夏末之时就移栽进来的,因为本公子说要给外婆七十大寿一个惊喜。

所以一直瞒着府中人,除了那些工匠与侧园的守卫之外,根本就没有人知晓这幢建筑。

玻璃本公子在大业十二年就造出来了,很简单,有了焦碳这玩意之后,温度已经完全足够,而唯一令人无奈的就是要设法的将石英石里的杂质去除,不过到目前为止,无色玻璃那是甭想了,但是至少制作出了这种颜色淡绿的玻璃,已经相当不错了。

至于平板玻璃,这就更简单了,见过杆面机没,将玻璃液倒进去,然后揽动一块厚度一致,长宽可达一米的平板玻璃就此成型,嗯,这还是利益于本公子在乡下看到过的那种电动杆面机而得到的灵感。

当然也还有吹出来的玻璃器具,但是都太她妹的丑了,那些吹玻璃的师傅目前都还处于学习阶段,所以,唯一能够实用的就是这玩意,当然还有一些杯盏之类的玩意,也是用类似压面机的方式,直接用玻璃液体压制成形的,不过都还没还没形成足够的量,暂时还没有开始卖就是了,而目前唯一应用的,就只有本公子的玻璃花房。

“里边可真是够暖和的,难怪这些草木能够在中秋还这么绿,居然还有要开花的?”窦女王就是像刚刚迈步走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似的,一惊一诈的,最终脚步停在了花房内的池塘边上。

这间玻璃花房之内,除了花木之外,不有一个大约七尺见方的池塘,透过清彻透明的池水,能够看到水底洁白的沙底,里边还有几丛碧绿的水草,而池水里边里边还养着几尾漂亮的锦鲤在水中快活的游戏着在那假山石与水草间穿梭嬉戏。

而池塘就位于壁炉所在的墙侧,这才能够让池水能够保持足够的温暖,使得里边的游鱼也一点也不受那室外寒气的影响,快活的畅游不已。

而现在,外面的阳光还透过了玻璃,映射在水中,更显得波光流离,份外的令人赏心悦目,看得窦女王都不由得发出了连连感慨。“这等景致,天下唯一尔,就连皇宫大内,也不会有这样的。这玻璃果然透亮如水晶,阳光透过来晒得人都觉得浑身发暖。”

“这玻璃能够透光,但是却不透风,所以外面的寒意根本进不来。这里边自然显得暖和。另外这里还建有一个壁炉让花房里边能够维持足够的温度,以便让这些鲜花在寒冬也能够怒放。”本公子洋洋得意地道,嗯,很不错,昨天晚上本公子刚刚来逛过,不过是晚上悄悄的来视查的。

的确黑灯瞎火的夜晚实在是不如白天看着舒服,唯一遗憾的就是玻璃太脆,承重性不够,所以本公子的这间花房有一面墙是完全的水泥砖石修建的,顺便弄出一个壁炉,以便让花房内保持足够的温度。

而另外三面墙侧每隔两米左右,立着一根水泥柱,以帮忙支撑玻璃材质的屋顶。虽然还有柱子遮挡,但是花房的采光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特别冬天,在这里边欣赏着那些嫩绿的草木娇艳的花朵,实在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享受。

坐在了位于壁炉前的软榻上,窦女王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贤侄你可真是会享受,这样的一间四季常青的花房,怕是没有十几万贯下不来吧?”

“一块一米见方,嗯,也就是三尺来长和宽的玻璃,其成本大约在十五贯左右,当然还不包括前期的巨资投入,若是也折算进去的话,成本还要翻上两倍有余,约合五十贯一张,不过此物太过易碎,光是修建此房间,一共耗费了大约五百七十张这样的玻璃,再加上人工其他的材料若干,也不过万贯左右。”我笑了笑之后解释道。

嗯,把成本从五百钱,提升了一百倍,没办法,前期本公子真的扔了不少钱帛进去,前前后后耗资最少二十万贯,本公子要是不把本钱挣回来,那岂不是太无能了?

反正玻璃这玩意先当奢侈品卖,卖个百来年,再来当成消耗品卖。到时候,本公子说不定又研发起几种成本低廉但是又能挣大钱的生意了。

想想人家威尼斯,控制了玻璃的生意长达数百年,本公子自然也不会落于人后。总之,本公子日后一定要要求国家建立专利保护法,想生产玻璃,不好意思,给钱先。

“还真是不偏宜,呵呵,若是日后有机会,老身也定会修建这样一间花房,房中尽绿,诧紫嫣红,而房外秋意满园,又或者是白雪皑皑……”窦女王羡慕地感慨了半天之后这才回过了神来,端起了跟前的茶盏抿了一口,然后开始打量起了我来。“老身来过这韩城县多次,每一次,都会有耳目一新之感,而这一次,静下心来,在韩城县境内走走看看,实在是感触颇深哪。”

“一个原本不过是中县的韩城,短短数年之内,居然让你打理得成这般模样,人口怕是得有四五十万吧?”

“目前一共是六十三万人,这几个月又陆陆续续有其他郡县的百姓自己过来投奔的。”本公子一副温善纯良晚辈的恭敬态度解释道。“这个人数,已经超出了韩城县所能承受的极限了,所以现在无忌妒准备让一些新来的百姓,转往上郡或者是延安郡居住,一来,平衡韩城县人口过盛之忧,二来,那些地方,经历了战乱,不少的田地已经荒芜,而如今天下纷乱,粮食乃是重中之重,有了粮食,百姓才会归附,也才能够安心下来,不再受人蛊惑而叛乱。”

“六十三万,再加上上郡、延安郡,还有''文''白水和宜郡''人''两县,贤侄''书''你的治下''屋''百姓,怕是都快要百万之众了吧?”

“上郡人口有十七万八千余口,而延安郡则有二十一万七千余口,宜君县两万三千八百口,白水县一万九千余口,加起了,应该是有百万之众了。”我扳起手指头数了数,还真有了。

“令老身奇怪的是,你弄出来的那个工会,到底有什么用?”窦女王抿了口茶水之后,很是好奇地道。“工会的全名是工人利益保护协会,这个组织的根本就是保护工人的利益,比如说,根据现如今的生活标准而设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凡韩城县境内的工厂与作坊,都要执行,若是低于此,使得工人的生活难以为继,工人可向告之公会,而公会将会据实而上告违规的工厂或者作坊……”“那商会呢?商人之富,不需要老身多嘴,想必贤侄你也应该知晓的吧,莫非他们也还需要这样的组织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成?”窦女王眉头一挑,又转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上。

第四百三十四章 请封俺婆娘为王

我想了想之后答道:“商会的目的是指由一群商人依法组建,以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当然,商会、工会的总纲,都必须经由法院审核,除非法院确认了其合法性,否则该组织为非法,一旦法院认为其不违反律法,对于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那么,那便可行使其职权。”

“可若是他们联合起来,欺瞒朝庭和官府,又该如何?”窦女王轻笑了一声又问道。

“那就健全法律,让他们无法欺瞒朝庭和官府。”我很肯定地回答道。

“可若是他们和官府勾结呢?”

“法院不会允许,百姓也不会允许,一旦法院其为非法的,那么,官府必须将其取缔,否则,百姓将有权提请罢免这一届官府,重新选择出为老百姓说话的官员。”我想也不想便答道。

“官员不经朝庭委任,难道就不是非法的吗?”窦女王打量着手中的茶盏,不紧不慢地道。

“这自然要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如果是在君主立宪的时代,不违宪,既不违法。而且官员既然与商人勾结,损失了老百姓的利益,那么,他被弹劾也是活该。”我笑了笑,看样子,这窦女王为了今天,怕是已经准备了很久了吧。

“华夏有史以来,官员,皆是由朝庭任命,百姓懵懂,焉能担当起任免官员的责任?”窦女王目光烔烔地落到了我脸上,声音并不平静。

“百姓懵懂,那是朝庭的责任,朝庭接受百姓的税赋,那么,朝庭应该付出什么呢?除了索取,而不知回报,也就只有老百姓才会如此,可是,天下不光老百姓,还有官吏,还有勋贵,更有士族,他们会像百姓一般懵懂吗?”

“如果说,老百姓都清楚,自己的责任与权利,不光对他们自己是好事,对于朝庭也同样是好事。比如,朝庭的政策是好的,可是官员却与士绅豪商勾结,欺压百姓,那么,百姓就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法律,让这些违非作歹之徒,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不会说,把所有的一切过失,归罪在朝庭的身上,积怨之后,推翻朝庭。”

“朝庭是朝庭,官员是官员,百姓都清楚给自己带来损害的是官员,那么,就不会去找朝庭的麻烦。”窦女王亦不由得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