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种田种出好姻缘 >

第40章

种田种出好姻缘-第40章

小说: 种田种出好姻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早上,王大婶照茵茵教她的法子,把荠荠菜洗净拌上面粉,撒上调料,蒸熟后放蒜泥和辣椒面,然后用热油一泼,拌匀了给她送上一碗来。

桂枝皱着眉头吃了一口,欣喜地抬头给茵茵说:“怎么可以这么好吃”

茵茵爱怜地拍了她一下,心里说到,你以前吃的,既没有这么多的白面,也不会放这么多油,野菜苦涩的味儿一点儿也遮不住,能好吃嘛。“咱们过年时大肉吃多了些,这会儿吃野菜,当然觉得有股新鲜的青菜味儿,就会觉得好吃了。”茵茵从另一个角度给桂枝解释。

“嗯,就是我小时候过年,都没吃过肉。”桂枝越说声音越低,还是伤心了。

张仲青吃了野菜,又派弟子过来邀请茵茵,说要陪她挖野菜去,茵茵在屋里关了一冬天,也想出去走走,就答应了下来,这次她和桂枝带着两个竹篮子,准备多挖点野菜,回来做荠荠菜饺子。

天色晴好,阳光灿烂,没有一丝儿的风,茵茵也忍不住坐到马车外面,桂枝挤坐在她和陈长庚中间。

“陈师傅,绣铺有两个姑娘,叫雷顺阳和雷喜阳,是姊妹俩,我觉得模样周正,人也善良,手又巧,你看能不能说给长贵和长命?”

“好哎,好哎。”桂枝先拍着手称赞。

“就是那个哥哥嫂子要十两彩礼嫁不出去的?”

“嗯呀。一个十九,一个十七,刚好和长贵、长命差不多。”

陈长庚不吭气。

“这俩很能干的,去年我本来不要年龄这么大的,怕学不出来,是她俩过来求我的,尤其是那个小的,聪明机灵,能说会道,配长命最好,大的老实厚道,心灵手巧,就是嘴笨点,刚好配长贵,嘻嘻,姊妹俩嫁双胞胎兄弟。”

“为啥能说会道配我小叔?我看是反了吧。”桂枝不解地看着茵茵。

“这个你就不懂了,你三叔心高气傲,雷喜阳聪明伶俐,你说他们过日子时,谁说了算?”

“谁有理谁说了算。”

“都有理呢?”

“怎么能都有理?”桂枝眨巴着眼睛,很认真地看着茵茵。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家里的事儿,有些是说不清的,两人就有一个经常说话算数的,一个经常不算数的。”

“哦,我知道了,到时三叔就要经常说话算数,四叔就经常不算数了,嘻嘻——”桂枝忍不住笑起来。

“你三叔心气高,说话不算数还不憋屈死他了,雷喜阳也是这么个脾气,他俩自然要当家的。再说,你三叔去年相亲十几起,硬是没有一个合意的,我看是挑花眼了,你四叔呢,自己没个主意,媒婆撺掇撺掇,他就改了心思,去年光准备给他吃馄饨,都准备了三回,到现在我还也没吃着。那些女孩咱们都不了解,就不好劝说你叔叔,这雷家姐妹可是满渡口镇都知道的好孩子,就是碰上刻薄哥嫂了,我想这也许是老天爷的意思,给你三叔四叔预备的。”

茵茵最后这句话打动了陈长庚,这个时代的人,多少都是有点迷信的,他轻轻咳嗽了一声,说到:“东家你说的对,回去,我让长贵和长命悄悄把这俩女娃相看相看,如果合适,就请媒人说和去,女方哥嫂就是贪财,若是答应给他们彩礼,估计能成事儿。他俩不小了,我爹都愁得老是睡不着。”

“那你将来,说话要不要算数呢?”张仲青忽然问茵茵。

“我也不知道啊,如果遇上个比我能干的,我自然听他的。这是我最希望的,如果命运安排他是个不能干的,我就得说了算。”

“你想要听别人话的?”

“嗯呀。”茵茵见张仲青一脸不解,就笑了一声,“你以为说话算数就那么好啊,你必须劳心劳力,事事考虑周全才行,那太累了。”

“你现在觉得累了?”

“嗯。”

快到地头了,几个人都不说话,各想各的心事。

挖野菜时,张仲青终于抓住陈长庚父女离开较远的时候,给茵茵说:“你既然觉得累,还不、还不如嫁给我,我一定不让你操那么多心的。”张仲青语气十分恳切。

“嫁给你,还不把我累死啊。第一,你不善于理财,家里吃穿花用都得我来打理,这本就够累的。第二,你还不善于控制脾气,我每天不仅要操心家事,还得担心你在外面闯祸了,和你过日子,我大概活不过四十岁。”

张仲青的脸,立刻阴沉下去。

“张少爷你是个好人,但我们不适合,咱们还是做朋友吧。”茵茵祈求地说到。她必须让张仲青明白她的心思,最好让这家伙打消谋算她的念头。

张仲青没说话,只是停下手,不帮茵茵铲野菜了。

“小姐,我们回家吧,够多了。”桂枝对茵茵喊,这话说的真是时候,茵茵微笑了一下,答应了一声。

##打滚求票

正文 第六十章 董媒婆

第六十章 董媒婆

跟张仲青练武的人越来越多,操场早上都站不下了,张仲青打算把周围的几亩地买下来,他回去给张焦氏要钱,张焦氏哭了半天,才拿出三吊钱。

“刘茵才一百多亩荒地,人家几百两银子买宅子,你三百亩好地,怎就才这点收入?”

“她、她、她还有外快的。”张焦氏终于找到了说辞,话语一下子就流畅起来,“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刘氏一天神神秘秘的,不知道捣什么鬼呢。”

“你说,你到底一年能收入多少?”

“十几吊钱。”张焦氏回答。

“别的庄户人家,十几亩地能收两吊钱,你该收五六十吊钱才是,怎么才十几吊?”张仲青大眼瞪起来,“难怪刘茵说你——”

“她说我什么?”张焦氏十分敏感地问。

“哼,你整天说人家坏话,刘茵就知道你不会理家,她在为海青成家攒钱呢。哦,你收拾收拾,跟我到镇上,把地都交给刘茵,让她来打理,这么好的地,放你手上都埋没了。”

“我不给她了我吃什么?”

“我看人家的丫鬟都吃的比你好。”张仲青想起刘茵的荠荠菜饺子,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她很会吃的。”

“哼,我就知道她是个吃货,整天胡吃海塞的,败家子——”

“看来,你的确是别人说的,胡搅蛮缠、满口胡说八道了。和刘茵比,大概你才是败家子的吧?”张仲青总算明白张焦氏说的话,到底有多少可信度了,“我要买两亩地,三吊钱还差得远,再给我去取。”张仲青用手抖抖三吊钱,“快点。”

“那我就一点儿都没了,还有一年呢,你弟弟还要读书呢。”

“这个我来管,你把钱都给我拿出来。”张仲青黑了脸,眼神也冷了,张焦氏忍不住哭起来,她爬到炕上,在箱子里摸的半天,才拿出两吊钱。

张仲青早就耐不住了,他脱鞋上炕,把张焦氏那箱子一翻,里面的钱他都拿了起来,数数,才七吊。

“其他的呢?”

“花了。”

“怎么花的?过年你也没买什么东西,你还不如刘茵那里的年货办的齐全。说,花哪儿了?是不是藏起来了?”

张仲青忽然提高了声音,又打算翻旁边的箱子,张焦氏急了:“那里没有。”

“哪儿去了?”张仲青怒了,小匕首又拿手上了。

“我打牌输了。呜呜——,去年冬天手气不好,呜——”

“你个傻蛋,光会输,我再看到你抹牌,就剁了你的手指头”

张仲青觉得自己现在太窝囊了,竟然管起这些婆婆妈**事儿了。他恼怒地下炕穿鞋,把手里的钱看了又看:“只够买一亩半地,我都和人说好买两亩呢。”张仲青晃着手里的钱串儿,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少爷你收了那么多徒弟,就没挣钱吗?”张焦氏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但还是哽咽着提醒他道。

张仲青一想,自己收的钱呢?以前,有些让刘琴拿着了,有些,他似乎随手扔进房间那口衣箱了。想起刘茵说的他不会理财,跟他会很累的话,他心里又是一阵儿不痛快,不过,他没再拿张焦氏发火,只是收拾了桌上的钱币,用一个小包袱包好,提着走了。

张焦氏送他到大门口,回身关了门,回到屋里,打开另一个箱子,看着里面仅存的十吊钱,又哭了一场,她想了想,把钱分开藏进屋里的几个箱子柜子,这才长出一口气,洗了洗脸,发了一阵呆。

张仲青练武场地扩大的工作弄完那天,茵茵送了个卤熟的猪头表示庆贺,张仲青心里高兴,又买了些酒菜,晚上和弟子吃喝庆祝了一番,第二天,他买了些水果,过来答谢茵茵。

“我就是靠种水果吃饭的,你还这么破费的。”茵茵和他说着客气话,她其实有话和张仲青说,又不想叫人请他,也不想自己过去,才想了个送贺礼的主意。

“听你的家人说你喜欢清淡食品,我也不知道买什么的好。”张仲青端起桂枝送的茶,抿了一口。

“张少爷,你现在有多少弟子了?我看,上百都有了。”

“有些根本不成材,我看他们就是找个借口钻到我门下,寻求庇护的。”张仲青这可不是客气话,镇上好些个铺子都有亲戚拜张仲青当师傅的。

“你把这些人剔除一下,把训练量加大,让他们真正学出来。”

张仲青觉得自己干这个就是闲得无聊,止止心慌罢了,他奇怪地看看茵茵,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朝廷在前线吃紧,对练武的人才需求很大,你既然带了这些人做徒弟,为何不想着,为国家做点贡献呢?”

“我自己都无用武之地,还需要他们吗?”

“至少战争到了咱们这里,这些人能自保吧?”

“这倒是。”张仲青信服地点点头。

“皇上年龄一天天大了,听说他聪明睿智。若是他哪天大振雄风,手下没人可用,岂不让他为难?”

“你是说,让我把这些人,训练成兵卒?”

“说不定你这些人里,能出将军元帅呢,你就不期待吗?如果那样,你岂不是国之功臣?”

张仲青沉思着没说话,过了一会儿,他摇摇头说:“将军说不定会出,元帅不可能的了,没看到他们,哪个比我聪明的。”

“他们还小,再说,你也很聪明呀。”

张仲青高兴了,笑了一下,朗俊的面庞让茵茵眼前一亮。难怪刘琴对张仲青那么上心,这家伙长相还是很有本钱的,茵茵心里暗叹,她知道现在的刘琴并没有完全放弃,崔氏的闲话淡下来了,张仲青对她不那么横眉冷目,她又开始向他献殷勤,上个月,她用自己一个月的薪水买了一块细布,给张仲青做了身皂色的练功服。

张仲青接受了茵茵的建议,对徒弟的训练严格起来,早上跑步,不是绕着渡口镇跑一圈了,而是逐渐加多到三圈、五圈,对武术动作的要求,也更加规范,一些投在他名下打混儿的,累得受不了,有人开始要求退出了,张仲青一面接收新徒弟,一面把那些体质不好的人清除掉。王大婶的八卦里,几乎天天都有关于张仲青的,茵茵对他的表现挺高兴。

日子似乎十分和顺,鸭蛋自孩子过了百岁,每天和鲁妈抱着孩子过来,茵茵如果不看书,就看着她俩逗孩子,有时她也抱一会儿,若是把孩子逗哭了,她就撇下不管,让鸭蛋和鲁妈去善后。

“小姐这么喜欢孩子,你也赶紧成家,生一个。”有一天王大婶看茵茵和福生玩得不亦乐乎,就顺口说到,被鸭蛋和鲁妈狠狠剜了一眼。

茵茵的年龄,在这个社会里,已经不小了,可是她的良人呢?张仲青她看不上,她周围的人,还真没有一个比他更出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鲁妈和鸭蛋都不敢在她面前提这事儿。王大婶似乎也明白这个,当下闭嘴不说话了。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茵茵也没当一回事,她没想到王大婶的八卦嘴巴,在镇上说了这些话,这天,一个打扮的花里胡哨的中年妇女来找茵茵。

“嘻嘻,刘掌柜的,日子过得好滋润呐。”这女人妖娆的扭了一下腰身,还挤出一脸媚笑,可惜脸上擦粉太厚,白色的沫子扑簌簌掉下来,十分的煞风景。

“我姓董,嘻嘻,你就管我叫董大婶吧。”她把手里的帕子一挥,抖出一阵香风,茵茵和桂枝都呛地直打喷嚏。

“董大婶你找我们东家有何事儿?”王大婶送开水过来,热络地和这个女人说话,茵茵见她这样,知道这个董是王大婶招来的,就不吭声地看着她们演双簧。

“唉呀喂,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还不是有个好茬口,想介绍给你们东家嘛。”

桂枝脸一沉想赶人,鲁妈一把拉住了:“进来坐吧,说的是哪一家的公子啊?”

“我说出来,你们保证高兴,就是县城董老爷的公子董守业。董公子可是自小读书,长大练武,要文采有文采,要武艺有武艺的,人物也风流齐整,赛过你们门口的张师傅呢。他今年二十二,刚好和你们东家是良配。”董大婶很是自豪地挺挺胸,“我家那死鬼,就是这董家的子弟,可惜,年轻轻撇下我走了,不然,我现在也能跟他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