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黛玉重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南,名为体察民情,实为磨练性情。
可是,谁也没想到,太子竟然联合南部边疆的缅族等蛮族起兵造反,皇上震怒,不顾满朝的劝阻,带着当时为四皇子的肃王云征,御驾亲征。
大皇子云蔚却趁着父皇御驾亲征,自己监国的机会,起兵造反……那次,若没有林睿的死守京城,切断叛军内外的联系,五皇子云朔不可能反将一军,擒住大皇子,不可能在接到“太上皇阵亡”的消息之后,被百官拥立,登基为帝。
可是,谁也没想到,新皇继位仅一个月后,四皇子云征竟然带着已死的“大行皇帝”杀出重围,回到了京城!
五皇子云朔已经继位,一国不能有两个皇帝。最终,在辅佐了两代帝王的太皇太后萧氏的苦心斡旋下,云朔亲自至京城外对他父皇负荆请罪,太上皇顺水推舟,就此退位。
……可是,莫名做了太上皇的云落怎能甘心?虽然阵亡的假消息是大皇子放出的,可是云朔是他最不喜爱的一个皇子,只因为云朔的生母是个卑贱的宫人,跟醉酒的太上皇一夜春风,留下的“不该存在”的物件。
——可笑或者可叹的是,云朔和柔兰公主还是难得的龙凤双生子,本该是天大的吉兆,可作为帝王的云落只觉得晦气:谁让他们竟然从一个宫人肚子里爬出来的?
若不是生母何氏忍辱负重,再有太皇太后的辟护,从没被父皇看在眼里的云朔不可能活着长大;长大后,即使云朔天资极高、聪慧非常,贤名满朝野,他的父王依旧对他冷言冷语,甚至当着百官的面,称他为“都人子”。
云朔成功继位,林睿居功至伟,因此为封为定远侯;同月,太上皇就封了自己同样骁勇善战的四皇子云征为肃王,朝中军权,就分在这两人手中。
——太上皇跟皇上的对峙之势,正式形成。
自古皇室争权夺利的陪葬品数不胜数,梅家就是一例,就算心语的父母几年前就已经过世,太上皇还是把梅家清算进了附从大皇子的“乱党”之中,自己可怜的表姐被连累,自尽于府中,只留一个不到四岁的儿子云涯……
得知了梅家的下场,林如海当时就吓得涔涔冷汗:若是他娶了心语表妹,恐怕,自己也逃不过这场滔天大祸。
……
再想想心语表妹……十七年前,梅家人丁衰落,身为大皇子侧妃的梅氏表姐彻底失宠,可是为了以防万一,林苏梓事先根本没有告知心语,便给她仓促定下了一门亲事……可是,梅心语这般有着七窍玲珑心的女子,怎会看不明白?
得知出嫁在即,梅心语表情平淡,甚至连眼圈儿都没红,可是之后,林如海在她的书桌上找到一方素白的锦帕,上面提了一首词,是她最喜欢的《如梦令》:曾梦杨花飞数,梦醒婉失心路,庄周把梦愁,留得盟约空负。归处、归处,浮生一湖缟素。
……
回忆告以段落,林如海深深叹气,林睿提起梅心语,意思显而易见——谁能保证等你林如海亡故之后,贾家能待黛玉如初?能信守你们之间不说三媒六娉,连个口头约定都没有的“婚约”?
毕竟,黛玉不是贾家的人;可是,黛玉毕竟姓林。
如今林睿和林霁风归宗,自己跟他们在五服中还算亲缘较近,林睿成亲多年没有子嗣,林霁风年纪尚轻,黛玉无疑成了他们林家的一块香馍馍……虽然林睿至今仍然对自己的父亲当年的袖手旁观颇有微词,可是以他的人品性情,既然主动提了黛玉之事,应该会在自己身故之后,好好照顾黛玉吧?
林如海忧心忡忡又满怀希望地转悠着,恨不得熬尽自己所剩无几的生命,来为女儿换得一个好归宿。
林如海忧心之时,林霁风正在林睿的屋里,敲着二郎腿,晃荡了良久,美得有些邪性的双眼一眯,弧线好看的下巴一点:“如海叔肯定想不到——梅心语,是我娘。”
林睿站在窗边,整个人晕在淡薄的月色中,根本不看他。
林霁风撇撇嘴,二郎腿又晃了晃:“当年娘亲被远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可还没拜堂丈夫就暴急病死了,只能一个人凄苦地过日子,还顶着个‘望门寡’的臭名头;爹则是入了罪籍——他们两个也算‘门当户对’……那个时候云南一团乱,外族蠢蠢欲动,后来‘太子造反’,干脆就打起了仗……一打仗,这人心就显现出来了,爹娘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可惜,还是没有撑过去……”
林睿静静等他说完,才又不轻不重地“呵斥”一声:“这些话,出了这个屋子,你就不可再说。”
“明白,小叔!”林霁风换了一条腿敲,更加玩世不恭的模样,“幸亏是战乱,什么人什么事都给淹在死人和血水里了,没有人知道我娘就是当年梅家的‘余孽’——要是给宫里那老头儿知道了,他还不抓住这个绝佳的机会,立马把你当‘大皇子余党’给办了!”
林睿听他大逆不道地直呼太上皇为“老头儿”,皱了皱眉,却只是叹了一口气。
……
林家的仆妇屋中,忙完了一天的康嬷嬷看着喜滋滋的王嬷嬷,默默叹气:“虽然咱们做奴才的不该背后议论主子,可是毕竟事关姑娘……你觉得,林侯爷和霁大爷怎么样?”
“侯爷那人品性情自然是没得说,没听人家说么,皇上都夸咱们这位侯爷叫……叫、对了,叫那个‘百世难得之将才’!还说林侯爷虚心,不骄傲,对手下厚道……”王嬷嬷喜滋滋地将自己从各个渠道得到的小道消息用最朴实的话倒了个干净,才说到林霁风,“但是……虽然这位大爷对咱们姑娘很好,可是那性子,哎……啧啧……”
康嬷嬷看着她原地纠结地转圈圈,只能失望地叹气:这个王妹子啊,对姑娘确实是实心实意,可是这心眼儿才实诚了!
她怎么不好好想想,林侯爷为什么一定要支持一个乖张狂傲的年轻侄子做族长?还有,“归宗”这事儿,真的值得一个手握兵权的侯爷、驸马爷在扬州逗留将近一个月吗?
第四章
当夜,林如海跟林睿又是一番长谈,然后一起赶回河道。
其实,若真是一般的“公务”,不会让林如海日日夜夜亲自“监督”,可是,林睿跟他在一起,还身带皇上的“密旨”。
现在,朝中军权分落于定远侯林睿和肃王云征手中,林睿发迹于抗击倭寇的海战,陆上,尤其是内地,军功严重不足,因此皇帝就将他派往云南继续平定那些怎么都不肯安静的异族,也是与肃王争军功、争威望。
可是,军饷是一笔极大的开支。户部有不少太上皇的老臣,若银子掏多了,太上皇必然以“穷兵黩武”为理由制止。幸好本朝顺延唐朝的封疆制度,地方可以自行筹饷御敌——这次皇上派林睿来,就是看中了盐道这笔巨资啊!
当然,此事一过,林如海就等于也绑上了林睿这条船。可是现在他这个二品兰台寺大夫、监盐御史,比起他父亲当年不知差了多少,根本没有明哲保身的资本。林家一脉兴衰现在全系于林睿一人,林如海明白,只有靠过去,才能保住身家性命。
黛玉又等了几天,还不见父亲归来,心里又添了几分伤感。
七月流火,现在这天气对于黛玉来说,已经有些冷了。这日,黛玉穿着双层的小夹衫,裹着一条薄薄宽宽的丝绸披肩,倚在雕花的阑干之上,默默仰望。
天空忽然传来几声略显凄楚的鸣叫,黛玉抬头,远远望见一群大雁划过长空,虽是群雁,可印着那杳杳苍穹,显得分外孤单,一时感从心起,随口便轻吟一句:“云东孤人,云西归一,闺阁数雁字回时,莫若举杯邀月……”
黛玉只是随口一句,并未多想,可是院中忽然传来一声带笑的好听的附和:“淮南甜桔,淮北落枳,游子随落絮飘处,不如——带点陈皮?”
“……堂兄?”黛玉惊了一下,立即浅浅行礼。
林霁风笑着走来,做了个虚虚的扶起小黛玉的姿势,却依旧没有碰触:“说了么,不用这么客气,叫哥哥。”
黛玉虽是警惕,但并不扭捏,依言跟着林霁风进屋坐下,看他一边玩着扇子一边跟自己说话:“黛玉啊,刚刚哥哥那个‘对子’,你觉得如何?”
黛玉咬了咬嘴唇,方才说道:“其实,这不算对子……”
“可是我对上了啊!”林霁风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模样,狡诈地眨了眨眼睛,“妹妹可不能不承认,我这对得可是绝对工整啊!”
“工整是工整,”黛玉认真地看着他,“可是这意义有些奇怪,外出的游子如落絮般,飘零过淮南淮北……这跟陈皮又有什么关系?”
林睿老神叨叨地给妹妹讲解:“怎么没关系?你想啊,外出的人,无论是赶路、赶考、赶生意、赶回家……都离不了一个‘赶’字。这人一‘赶’起来啊,就容易水土不服、阴阳不调、脾虚肾虚。陈皮这味药材,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毒性又小,是养生的佳品。而且啊,现在很多家药铺已经将陈皮做成了干货点心,又便宜又好吃,干渴的时候还能生津解渴,游子们难道不得多备一点儿吗?”
黛玉不禁好笑:“堂兄还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是啊,生意做多了,难免市侩,一身的铜臭,只怕熏着了妹妹。”林霁风低下头,貌似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可是眼底的调笑一丝未褪。
黛玉摇了摇头,笑道:“堂兄,古有范蠡,今有徽晋,行商之人虽然在熙熙攘攘中逐利,可很多也是绣口锦心。堂兄那‘陈皮’刚好对上前面的‘桔’字,可谓前呼后应,比我那句巧得妙!”
林霁风不愧为轻狂子弟,得了妹妹的夸,不仅不谦逊一番反而得寸进尺:“妹妹也说刚刚是随口一句,这样,给妹妹个机会,按着这下联的句,改下你那上联,如何?”
黛玉被当面“挑衅”,却巧然接招,捏着帕子掩着嘴唇吃吃笑:“才不用改。哥哥说要‘改句’啊——那只能证明,哥哥的典故不够熟。”
“不够熟?”林霁风随手解下腰间的扇子玩了一圈儿,歪着头似在思考,“你那句‘云东孤人,云西归一’指的是鸿雁,可是你后面那举杯邀月的典故,用的难道不是太白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又跟雁有什么关系?”
黛玉继续吃吃笑:“亏得堂兄提起太白,可怎么偏偏忘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里那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呢?”
“嘶……”林霁风顿时惊醒般拍着脑袋,“雁去了,邀好月,对影三人欢——哈哈,我也是灯下黑了,还是妹妹这句更巧!”
“巧是巧,就是巧得过了,有些伤。”黛玉可不像林霁风那么厚脸皮,“其实啊,我也是听了堂兄的下句,才想到这还可以换个典故。”
“就算巧得伤,你也要拿出来噎我!”林霁风摇头叹气着,忽然故作凶狠地伸出手——伸到离小黛玉粉嫩嫩的脸颊儿一尺处,做了一个掐的姿势,玩笑道,“看妹妹这娇娇巧巧的小模样,想不到,你这张嘴啊,还有些刺人!”
黛玉赶紧偏过头去,像只纤细的雪白小兔子似的闪过——就是虚掐也不给他掐:“还不是堂兄自己先抢白么!”
“哈哈……”林霁风觉得自己印证了一个亘古不衰的典故——自作自受!
……
林如海和林睿的差事办完,黛玉也已然痊愈,加上林霁风,四个人不知是像模像样还是装模作样地行了归宗之礼——终究,还是成了一家人。
林睿先行一步,不是回京,而是倭寇又出了幺蛾子,他需赶回东南沿海的大营坐镇。
林霁风留在扬州办理一些后续事宜,也继续帮黛玉调养身体;当然,之后他不会一个人回京城——因为皇上褒奖林如海的圣旨很快就到了:调林如海为中书省参知政事,即中书省的副丞相。
参知政事是二品,跟兰台寺大夫同品级,林如海这算是平调;而且,兰台寺大夫再怎么高位,也就是个御史之流,参知政事才是真正的参政之官。
可是,三省之中有数个丞相,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却不像尚书省直接领六部,拥有真正的行政执行权;现在中书省的左丞相是周禀肃,乃是当朝周皇贵太妃的亲弟弟,管理六宫的周贵妃的亲生父亲——最重要的是,周皇贵太妃是四皇子云征的亲生母亲,皇帝目前没有皇后,四妃中仅有周贵妃和李淑妃,最贵的当然是贵妃。太上皇回宫后就以皇帝云朔的生母、太后何氏“出身低微、畏缩懦弱、不知进退”为理由夺了太后的宫权,直接交给周皇贵太妃和周贵妃。
也就是说,现在的后宫,是掌握在周家的手里。
也就是说,林如海这次“平调”,又是皇上跟太上皇交锋之后相互妥协的结果。
林如海托着圣旨默默叹气,一旁的林霁风看准了时机,赶紧塞了一个沉甸甸的包裹给那传旨的官儿,那五品的官儿开始开推推嚷嚷,林霁风笑言:“大人别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