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沙-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南太平洋上有一座小岛,但是千万不要低估CIA的能力,只要他们肯查,迟早都能查到我们去了哪。”
“也就是说,得把CIA引向别的地方?”
灰背豺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别无选择的话,就只能牺牲掉塞拉利昂,让美国佬认为我们会去那边。”
“这样的话,就得提前准备。”包柳青长出口气,说道,“只要CIA把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前后串联起来,肯定会怀疑是我们袭击了曼哈顿,因此知道我们肯定有一支规模不小的部队。如果我们打算前往塞拉利昂,就得在那边准备一座足够大的营地,还得购买一些武器装备。”
“所以我们得为出现最坏的结果做好准备。”
刘威点了点头,说道:“这样的话,就得在塞拉利昂买下一块地,然后弄出一些足以让美国佬感兴趣的东西出来。”
“还有一点,美国佬是否知道FOS军团的事?”
“什么意思?”
“如果美国佬知道袭击曼哈顿的是一支进行了基因改造的军团,那我们就得在塞拉利昂建立一座改造基地,让美国佬相信,我们的FOS军团是在那边组建的,从而忽视掉瑞士山区里的‘少女庄园’。”灰背豺看了刘威一眼,又说道,“因为现在才动手准备,所以只能把改造基地设在地下,而且得建立起足够的配套设施,特别是电厂。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在塞拉利昂都没有。”
“也就是说,难度非常大。”
灰背豺叹了口气,说道:“现在离斯科特上任还有几个月,时间还算充足。我还是去塞拉利昂一趟,把这些事情处理好。”
“还是我去吧。”包柳青笑了笑,说道,“你留下来协助刘威,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
“可是……”
“我是女性,至少MI5的谍报人员不会立即盯上我。再说了,我带在美国的时间比较短,与刘威的接触也不是很多,即便被MI5查到了,也不会立即联系到刘威身上。你在美国呆的时间太长了,还是刘威的左右手,你要出现在塞拉利昂,别说MI5的谍报人员,连CIA都会猜到你的身份。”
灰背豺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其实,走到这一步,我们应该见好就收,在美国佬起疑之前离开美国。”包柳青看了刘威一眼,说道,“虽然这次的行动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冒险。水到渠成,就算没有我们,老李也能处理好。”
“这不仅仅是老李安排的任务。”
包柳青皱起眉头,想要获得更多的解释。
“我们在美国做了这么多事,总得有个交代吧。”刘威笑了笑,说道,“虽然美国佬还没有查出袭击曼哈顿的真凶,但是几年、或者几十年后,美国佬肯定会有所收获。我不想把烂摊子留给别人,更不想让其他人受到牵连。既然是我们做的,就应该做好,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灰背豺的眉头跳了几下,说道:“这么说,你打算向美国佬摊牌?”
“如果有这个必要,我会这么做,但是前提条件是,我们都能安全离开美国,而不是为此搭上大家的小命。”
“你打算怎么做?”
“还没想好,就像包大姐说的,水到渠成。”
灰背豺叹了口气,笑着摇了摇头。
“即便如此,也没有必要向美国佬摊牌,让他们去查,花的时间越多,我们的安全保障就越高。”
刘威笑了笑,对包柳青说道:“虽然这么做,能为我们争取到一些时间,但是也会因此失去主动权。回‘家园’生活,我个人没有什么意见。即便在那里住上一辈子,我也不会觉得不自在,可是并非所有人都有我这样的想法,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一座小岛上碌碌无为的生活一辈子。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不敢肯定。我只知道,在敌人完蛋之前,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才能在与敌人周旋的时候占得先机。如果把主动权交给敌人,就算我们逃得了,能够安然过上几年,也不可能一辈子都无忧无虑。”
“关键是,你打算怎么做?”灰背豺替包柳青问了一句。
“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让美国佬知道我们的能耐。”
“什么意思?”
“如果这是一场战争,而我们打算与对手休战,那么最好的办法不是向敌人妥协,而是让敌人知道,我们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想打。”刘威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敌人知道,我们不但能打,还能给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不可承受的伤害,从而让敌人不得不与我们妥协。”
灰背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主要是如何实施。”
“这个,要等我见到斯科特的时候才知道。我相信,只要让美国佬知道,我们有一支规模庞大的FOS军团,不但把曼哈顿变成了废墟,还能把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波士顿等等大城市变成人间地狱,美国佬就会接受现实,至少会在有能力对付我们之前,放弃与我们为敌的想法。”
“这样的话,你得找斯科特谈谈。”
“谈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关键得看行动。”
刘威这么一说,灰背豺与包柳青都明白了过来。
第二百七十七章 进退两难
包柳青在拉斯维加斯呆了不到半天,就启程去了塞拉利昂。因为没有直接飞往弗里敦的航班,所以她得到摩洛哥转机。
两天后,刘威收到了包柳青从塞拉利昂发来的消息。
典斌已经派人盯上了那三个MI5的间谍,而且行事更加谨慎。斯雷霍姆在当选塞拉利昂总统之后,即将访问非盟的几个主要成员国,随后还将访问包括大陆在内的几个大国,为塞拉利昂拉赞助。
这些都是小事,重要的是尽快把营地的事情办好。
包柳青没让刘威失望,一周之后她就在塞拉利昂内陆的某处山谷里找到了一处比较合适的地点。这里原本是某个军阀的营地,内战结束后被废弃。营地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但是用来储备弹药物资的地下仓库完好无损。只需要把一些必要的设备送过去,就能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基因改造实验基地。
剩下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好操心的了。
为了避免惹上麻烦,刘威也比平时低调了许多,平常就呆在拉斯维加斯,有需要的时候去里诺住几天。大部分时候,他都在用书籍与电视消磨时光,像那些小有成就的商人,开始关心时事。
刘威关心的不是时事,而是斯科特那边的动静。
成功当选之后,斯科特按照惯例,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美国各地巡回演讲,感谢那些支持他的选民。
在此期间,斯科特正式确定了内阁人选。
回到华盛顿之后,斯科特以当选总统的身份,参加了由克洛宁为他举办的晚宴,并且在此期间见到了几名国会的主要议员。
两人谈的,主要就是两届政府的衔接问题。
虽然日俄冲突对美国的战略规划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比如在美国决策层中,关于到底是打伊朗、还是打朝鲜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一些认为应该打伊朗的人改变了观点,觉得朝鲜更加重要。但是这些事情并没对美国的国内建设、特别是围绕着曼哈顿进行的重建工作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美国当局做出战争决策之前,国内重建成为联邦政府的头号重任。
为此,在大选前,克洛宁就为斯科特做了很多事,比如游说国会通过了一份总价值近两万亿美元的特别预算,以便在下一财年度能够获得足够的财政拨款。只是怎么花这些钱,不能由克洛宁做主,因为按照美国的财税制度,克洛宁在离任之前就得制订下一财年度的政府开支计划,而这必然对斯科特造成影响。如此一来,在如何花钱的问题上,两人必须尽快达成一致。
这一幕,与当年诺里斯当选总统后非常相似。
两人到底谈了些什么并不重要,只是美国的现状,确实让人高兴不起来。
曼哈顿袭击事件过去已经半年多了,其深远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最先做出反应的不是其他大国,而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组织:欧佩克。
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与沙特、科威特、阿联酋、阿曼等产油大国,同时也是石油富裕国就储备的黄金遭窃一事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时候,欧佩克就采取行动,宣布出售的石油不再以美元为单一计价货币,而是采用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多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货币的加权平均值来计算价格。
这一消息,对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要知道,在大宗商品中,石油的份额最大,而大宗商品又是最主要的贸易物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可低估。
对美国来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美元回流。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美国人的体会最清楚。
在斯科特当权前,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一度高达百分之七,创下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新高。斯科特当选之后,通货膨胀不但没有降低,反而由于国际投资者担心美元资产大幅度缩水而加剧。照此情形发展下去,美国的通货膨胀迟早会超过百分之十,而对于没有多少存款、或者说不大习惯存款的美国人来说,要么因此而破产,要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即便是美国联邦政府,日子也不大好过。
美元回流,必然导致美远资产缩水,从而使得美国欠下的十几万亿国债的信用等级被降低,而美国联邦政府每个月需要为此多支付数百亿美元的利息。结果就是,在美国联邦政府最需要钱的时候,却最没有钱。为了完成重建,也为了给即将打响的战争筹措军费,美国联邦政府只能发行更多的债券,并且由联邦储备银行发行更多的美元来购买国债,从而使得美国国内的货币继续增加。
显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要么是美国联邦政府破产,要么是占美国人口总量七成以上的中产阶级破产。
问题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恢复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可惜的是,在损失了全部战略储备,而且与其他国家的谈判没能达成协议,美国很难让其他国家接受美元。
这既是克洛宁的问题,也是斯科特的问题。
还没上任,斯科特就面临一个艰巨的考验。
仅凭个人能力,斯科特肯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说得更直接一点,仅仅依靠联邦政府的那点能耐,肯定解决不了。如果说得再严重一点,就算骷髅党出面,让企业遭受更多的损失也不大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对美国来说,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调整产业结构。
虽然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有极为雄厚的产业资本,在众多领域、特别是至关重要的高科技领域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实力,但是美国的产业结构并不完整,过分依赖进口,也过分依赖对外掠夺。
在美元拥有足够信誉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不突出。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正是通过增量发行美元,用不流血的方法掠夺其他国家,包括那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的盟国的利益,以此让绝大部分美国人过上了与实际收入、或者说实际创造能力完全不相称的生活。
为了三亿美国人过上好日子,至少三十亿人在忍饥挨饿。
美元失去价值之后,美国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如果美国不及时对产业结构做出调整,降低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同时提高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出口份额,也就是用更多的东西去换来更少的货物,美国根本走不出这场危机,而这意味着,更多的美国人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美国会这么做吗?或者说,美国的选民会支持政府这么做吗?
从个人来说,没有任何一个美国人愿意付出更多的劳动,获得却比以往少得多。可是从现实情况出发,除非美国大举对外扩张,用血腥的掠夺方式取代不流血的掠夺方式,不然就得接受现实。
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国当局面临的艰难选择。
从内部着手,美国就得进行战略收缩,把更多的力量用在国内,而不是花费高额的成本维护霸权地位。从外部着手,美国就得进行战略扩张,继续增加军费开支,甚至不惜打几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虽然前者才能治本,但是在短期内,不会有多少美国人支持政府这么做。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对于过惯了舒坦日子的美国人来说,就算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已经让他们尝到了苦头,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选择一条艰苦朴素的发展道路,甚至没有多少人认为必须这么做。
剩下的,也就只有对外扩张了。
只是在扩张问题上,美国内部仍然存在很多矛盾。
关键就是,应该盯住那些有可能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甚至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取代美国的大国,还是应该盯住眼前的利益。
要知道,在众多问题中,美国当局首先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