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家主之四姑娘-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家都开始动工砌条石了,左盼右盼,里正等人终于盼回了顶着熊猫眼回来的钟娃子。
“咦,怎么你一个人回来,那官府里人呢?不会让我们直接绑了人给送去吧!”里正看着这个笨小子,这六七天了也不知道跑哪儿晃了来,眼睛都被打乌了。
“哎哟,我的个里正爷爷,您老这次把我害惨了!”钟娃子手上还余下三两银子,白白跑了这么一趟,也不打算交还了。早在路上,就把要怎么回话想了个清楚明白。
“什么?怎么会,杨家什么时候买了这么多山地,我们都不知道?”里正气得翘胡子,这简直就是翻天了,杨家买地,都不用通知他这个里正了!
“是啊,爷爷,县里的差爷们都说这山正月里就买下了,说我是诬告,狠狠的揍了我一顿,看看,我这眼睛!还让我在大牢里呆了一天,是我把手上余下的三两银子还有工钱一起掏出来,好说歹说,这才放了出来,一路上,我吃的是野草山泉,又累又饿,这才耽误了时辰回来!”钟娃子坐在里正堂屋里,一坐就是一个窝,不打算动了,再怎么着,也得混一顿好吃的才走。
“行了,行了,给你煮两个蛋,吃了就快滚回你家去,你不在这些天,你老娘可都是族里轮流给送饭的,算下来,你也没亏!”里正这头气得不行,还得打发这个无赖侄孙儿。
杨家买地不找他!
这杨家,当真是不得了!
也是,在寨子里,自己还是个里正,要买寨子里的地,是得通知自己。他买的那是无主的山,直接找县里就行了。可是,那是一百亩啊,几百两银子,杨家怎么这么有钱。
“爷爷,我还没吃饱,要不,让婶子再给我煮几个,吃饱了,我才有力气给你汇报杨家在县城里的事!”三下五除二,吃光了两个蛋,钟娃子抹了抹嘴巴,朝里正笑道。
里正确实想知道杨家都在县城里折腾了什么,挥挥手,让大儿媳妇又去给煮了两个蛋端出来。
钟娃子瘪瘪嘴,好吧,小气巴拉的,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大口大口的吃了个欢快。
“吃饱了,现在该说了吧!”里正看着这些不争气年轻后生,暗叹李家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本想说没吃饱的李钟,却不合时适的打了个饱嗝,只得讪笑,一五一十,外带着见着罗氏也一一说了。当然,肯定不能说那熊猫眼睛是被罗氏的女婿打的。
“想不到,想不到、、、”里正听完,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嘴里喃喃自语。
早就看出杨家不是个简单的,叮嘱了族人不再卖地给他。却不想,人家的翅膀硬了,直接避开他这个里正买了河弯以及后山。再想不到,在县里,居然还有那么大的产业,在此之前,都没有透露出一点风声!
连带着,冯家和离的女人,都跟着杨家过上了好日子。
这杨家,是祖坟埋正了,要发家了,硬是挡都挡不住!不过,买了山修了房又如何,没地也是不成的。再怎么发,李家的地不卖给他,也只能去别处发。想到这儿,里正心里又要好过些了。
不管怎么说,这次,李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搭进去十两银子,吃大亏了!
杨家的房子,如火如荼的修建着。
“老二,想不到那沙田,居然能派上这么大个用场?”杨大富带着人在沙田淘出无数挑沙子回来,和着山上挑回来的白泥,砌的条石看上去稳稳当当的,比黄泥糊的好看耐用。这河边也有沙,但小石头儿多,反而不如沙田的用起来方便。
“呵呵,我也想不到,这呀,都是那几个孩子,在书上看到了,说可以这样用!”杨大年没有将这主意是女儿出的说出来,四丫头太聪明了,反常即为妖,他可不想这孩子未来的婚嫁什么的影响。
“你家这几个孩子,跟着夫子倒是长了不少见识!可惜了,子强没学!”杨大富有些遗憾,往常想着老二一家养个外人,这会儿,才知道,书上还能学到这些东西。
“听孩子们说,子强现在也很认真,学东西,任何时候都不算晚!”杨大年想说自己也是才跟着学了些字什么的,却有显摆的嫌疑,就闭了嘴。转而想着,小五也该到学知识的年纪了,明年,子森上府城考试,是不是让夫子回寨子教小五了呢。
“这次啊,全靠你们照应着了!”杨大富也听儿子说过县里的事,能让他出去见见世面,学东西,真比地里刨食强得多。
“大哥,你这样说就见外了!”杨大年看着自己亲大哥,无论是成亲前还是搬家后,他都是没有多话说的人。兄弟俩之间,也没红过脸,闹过矛盾,要说有什么事,都是王花儿一个人闹出来的。好在,她也改了不少,这往后,两家人的关系应该更亲厚些了。
“哈哈,好好,大哥不说这些了,老二呀,这条石砌出来的房子,是比土墙看起顺眼!”拍了拍砌了半人高的墙,杨大富道。
“唉,只是越砌越高,这越费力!”看着七八个人抬着条石喊着号子往墙上举,杨大年觉得怪累人的,想着,明天,去镇上多买些肉,让这些帮工的吃好点。
“都一样,夹墙板锺土墙,越高上土也越费力,这高了,就多来两个人手就是了,进度慢一些,好在,你们也不急着搬家!”杨大富看了二三十号人的修房子场景,想着这进度也慢不了多少。
“不急,不急,年前修好都行,子木在码头的房子里完婚,三朝回门后再回寨子里!”这才九月,到腊月,还早呢。几个月时间,还折腾不出七八间房子才怪。
丫头说了,这次修的是主院,宽大的堂屋,一个灶房,一个专门吃饭的叫餐厅,一个茅房,四间大房间。按他的意思,茅房修个偏房就行了,丫头却要正经的修,里面还让隔开,分男女,不仅如此,还要分澡堂,整得把细得很。都不知道,她哪来的主意!
被老爹念叨的杨子千,这会儿,听人说徐老板找她。
姓徐的,一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又有是打她什么主意了?
“徐伯伯,今天什么风把您老给吹到这儿来了!”秋分屋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杨子千爽朗的笑声让徐老板不由的笑了。
“丫头呀,是西北风呢!你看看你那满堂红一开业,徐伯伯就要喝西北风了!”徐老板想着,这丫头,笑起来无害,做起来,件件事都惊人!
“徐伯伯说笑了,满堂红也就是年轻人寻一个乐子,哪能影响那么大!”杨子千拒不承认。
“对了,丫头,你什么时候回李家寨子?”难得给这丫头弯弯绕绕的说那么多,嘴上的功夫厉害,可没几人能说得过,徐老板直接开口问道。
☆、第八十七章 跃跃欲试
“我才回去不久,怎么,有事?”还不到一个月又跑回去,自己又不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解决的事。说起来,这寨子到河包县,唯一的山路,老不方便了,有时候都想着,选择李家寨子做杨家的根据地是不是错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正月里,去你家吃了那什么芋子汤,听你爹说是这秋天收,想着,运些出来当菜卖,卖个新鲜!”徐老板也是最近觉得生意不太好,想着要发掘新菜式,才想起这桩事来。
“芋子?”杨子千看着徐老板,难怪他能在众多生意人中成为佼佼者,善于发现,善于利用,是他的一大优点。他不说自己还差点忘记这东西了。
家里倒收了不少。因着去年卖了种子,家家户户都有,也不稀罕了。想着要修房管饭,这东西当菜吃也是可以的,所以,今年就没打算卖,再说了,李家寨子,卖给谁去。想不到,大老远的,还真有人惦记上了。
“是啊,怎么样,丫头,还有没有新鲜的吃法?”相对于怎么芋子的价格,他更在乎吃法。糯q米lun壇
“倒没什么吃法, 我们家最常见的就是煮汤,炒丝子!”没有说糊墙做羹羹,那本就是无奈之举。“徐伯伯,这东西,贵在稀罕,只是太远了!”有新菜式,的确能红上那么一段时间。
“没事,没事,丫头,你家那芋子怎么个卖法,我明天就派人去挑运些回来!”徐老板跃跃欲试,仿佛又看到了鱼贯而来的食客。
卖种子是一文钱一个,这论斤卖,怎么个卖法,杨子千真还不知道。
“这价格,我也不知道,要不,徐伯伯,你去了寨子,问我爹吧!”反正你都不嫌难跑,这么远的路,豆腐都能搬成肉价钱。随便老爹卖多少钱,无所谓了。
哟嗬,这个钻钱眼里的丫头,第一次没有谈价格,真是稀罕!徐老板眼里放着精光,打算明天找上十个人去挑,最好一次性将杨家的芋子买光,省得他们反悔涨价。
目送着徐老板离去的背影,杨子千想着,要是运送方便,自己还可以折腾点糕点出来卖,芋子可不仅仅只有那两种吃法。路太远,一切都是扯淡。这事倒提醒了她,合适的话,就在县城附近买一个庄子,把这东西移送过来种上,这样也方便。
徐老板没想到这次和杨家的买卖很轻松,才十文钱一斤的芋子,挑回县里,经过加工,上桌依旧卖了三十文一盘。正如他所料,听说新菜式上堂,食客们蜂涌而至。
看得码头的餐饮人家,又恨又妒,却偏偏连徐记这菜式怎么淘出来的都不知道。
有些聪明的,也去吃过一次,不得不承认,那东西,是新奇,至少河包县独一无二。
各种传言出来,杨子千感觉到了浓厚的商机,当下,就让黄顺子四处打听,什么地方有小庄子卖。大庄子,她还吃不下,几百两银的小庄子,应该就够了。
几番打听,离县城稍远一个丘陵小庄子,只有六十来亩,要出售。主家嫌弃是小丘陵,水源不好,不出产好庄稼。
一翻砍价,连带着庄户上七八间破败的屋子一起,七百两易主。
“四姑娘,你还真买下了?”黄顺子见过生意人,却没见过像姑娘这么爽快的生意人,关键是,这庄子,他都不看好!
别人认为是鸡肋的东西,怎么一到四姑娘手上,就像捡着宝一样了呢。
“顺子叔,你帮我物色两户人家,也不用卖身,只是要绝对忠心就行。工钱方面,你也是知道的,我杨家不会亏待了他们。这屋子,修砌一下,就这两家人住。主要就是看顾庄子上的庄稼,农忙时,我会找短工来帮忙!”杨子千也不管黄顺子怎么想,反正,小丘陵种芋子正合适!
对了,家里的芋子卖了老多,修房子还在吃,得派人回去说一声,可别把种子给吃光了!
黄顺子将码头的昔日兄弟一一筛选,最后找了侯哥和另一王姓人家介绍给了杨子千。杨子千用人也方便,也没有了考核什么的,直接带到庄子上交待了要做事。“这房子,你们住着,也可以养猪什么的,收益归你们自己!”
两家人大喜,有工钱拿,还有外水挣,真是一个好营生。特别是侯哥,儿女都在满堂红上工,这会儿,全家人都是杨家的帮工了,别一不小心,连累了孩子,所以,更是倍加用心。说这会儿不农忙,却也认真的在地里锄草料理土地。这才冬月里,离四姑娘说的三月开春下种,还有些时日,慢慢做,到那地,田地差不多也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健步如飞的大丁子,被杨子千派去了李家寨子,回来时禀告,寨子上的房子修得差不多了。预计腊月初就来城里。
“娟儿啊,你快看看,还缺什么,娘去给你置办?”文氏最近这段时间,将县里的首饰铺、布料行一一看了个遍,连迎祥街的家俱行都去打听了一下。结果却被当家的骂了,说自己不长脑子,杨家自己就是开家俱行的,哪需添置什么家俱,还非得去外面买。何况,只是在县里办个酒席,真正过日子是在李家寨子,到时候又劳神费力的抬去李家寨子,那不是脱了裤子打屁-多此一举吗?不买家俱,就买其他的,总不能让女儿去杨家被人小看了。
“娘,哪能这么多,够了!”邱娟看娘摆出来的行头,枕巾被套,都是她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为此,自己也没少被骂,别家闺女出门是女儿自己绣,自家倒好,全是老娘代劳。还在首饰铺子上订制了两套头面。
“唉,也是最近你自己能挣,要在头一两年,娘就是想要给你备这些也是有心无力。眼看着,你嫁人了,婆家人也不嫌弃你,娘就想着把你自己挣的都换成嫁妆带过去,有东西傍身,底气也足!”就不知道,亲家母好不好说话,可千万别为难自己的宝贝娟儿!
“娘,娟舍不得你!”要出门子,离开养了自己十多年的家,去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邱娟其实也里也是忐忑的。
“乖,别怕,既然那四姑娘都知道你会什么不会什么了,想必是真心接受你的。这女人啊,长大了都得走上这么一遭!”文氏眼圈都红了,却不得不安慰女儿。
“时间更得真快,腊月十二,就快到了吧。”文氏擦了擦眼角的泪花,连忙起身,又翻看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