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中国式老板 >

第3章

中国式老板-第3章

小说: 中国式老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大生本想借邱明亮,趁势接近安雅。

谁知安雅突然之间又如消失了一般,在学校里,怎么也遇不上她了。

赵大生就去找邱明亮。

邱明亮说:“她呀,又做交换生去了,要明年毕业才回来。”

赵大生一听,泄了气。

邱明亮倒仗义,将安雅的联系方式给了赵大生。

那时候,手机还没普及,QQ也是几年后的事,所以邱明亮给的联系方式,也仅是通信地址而已。

赵大生拿到安雅的通信地址,倒是用尽了他心底库存着的最优美语言,写过几封信。

赵大生那时虽已二十六七了,但毕竟还没经历男女之事。

所以,那些信虽然写的极其优美,可是对情啊爱的,却半点也未提及。

赵大生后来总结经验,常常懊恼地说:“他娘的,老子那个时候就是个愣头青……那个时候要是直奔主题,第一封信的第一句,就来个‘安雅,我赵大生今生要定你了’,嘿嘿,估计事情就成了。”

赵大生再怎么总结,那也是马后炮。

反正当时的实情是,赵大生一连几封信过去,安雅那边竟然连一个字都没回。

一团热火烧过去,却如同跌进了暗夜的水中。

没回应。

没声息。

赵大生也只有将写信的事放下。

但与之同时,赵大生却高调宣布,接下来的大学时光,他要为他的梦中情人守身如玉。

赵大生这么一决定,忽然觉得自己是一个旷世情圣,形象顿时高大无比。

班上那些穷鬼,还在为爱情而爱情。

而他赵大生,却已经开始在爱情中升华与超脱。

赵大生忽然觉得,自己在感情上与常人极为不同。他于是郑重而悲壮地以“守寡”二字来称呼他为安雅的守身如玉。

“贞节,不光女人要有,男人也要有的。”

赵大生在“守寡”的岁月常常像一个清修的传教士,大肆地宣扬他的贞节观。

赵大生的这些情事,邱明亮大约和安雅提起过。

所以在毕业离校前夕,回校的安雅在一个月夜,礼节性地答应了赵大生的邀约,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走了一程。

赵大生平日里安雅长安雅短的念个不停,可当安雅一旦真的在身旁,赵大生一时之间却无所适从了。

那个夜晚,赵大生只记得天空的月亮微黄,林荫大道上的路灯淡蓝。

还有,那就是两个人都很客套。

两个人客套地说着一些话。

客套地保持着一定距离,并排行走着。

然后客套地道别。

仅此而已。

赵大生和他梦中情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约会,仅此而已。

3、冬夜里的绿皮火车

爱情,当然不是生活的全部。

到了大四,赵大生除了要解决眼前的面包,而且也要开始思考未来的面包了。

赵大生所在的高校,实属末流。

所学的化工专业,乍看是工科,其实又设有很多师范课程,属于的是师范性质——要不然,学校也不会每个月发那五十块钱的饭菜票,那其实是那个年代的师范生补贴。

学校倒是一片好心,以为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赢面。因为这样一来,学生出来以后,既可以去企业,也可以去学校。可学校的如意算盘,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事实上,这所末流高校这样的做法,到头来倒是将很多专业弄成了“四不像”。

在一次毕业座谈时,班上有学生就对班主任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他求职的困惑,他说:“我去应聘化工企业时,人家说我是师范生,不适合;那我就去应聘老师,可人家一看,又说我学的是化工,不好做老师。”

班上不止一个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大家都颇有微词。

不过,说归说,人家用人单位左右不是,说穿了,还是不满意应征者其人。

赵大生那时已经找到工作,当着同学们的面,他没好意思这么说,但他心里始终这么认为:“借口都是表象,用人单位想不想用其本人,才是问题的根本。”

例如赵大生被人家确定录用时,曾经问过人家:“我的学校不算好的。”

谁知人家很不以为然:“我们不看重学校,只看重人。”

人的话啊,就这样。

同样一件事,舌头翻转到这边,说的是这样的话;舌头翻转到那边,说的是那样的话。

当然,赵大生在毕业座谈上能如此超脱,那是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认为还满意的工作。

其实,在没和那家用人单位确定工作意向之前,赵大生心里也是恐惧而且迷茫的。

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间,虽然改革已经启动,社会上已经开始出现自主择业的人才市场,但大学生毕业,国家包工作分配的政策也同时还存在。

赵大生的学长,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通过国家分配才将工作落实的。赵大生班上的同学,后来的结局也大抵如此。

他们中大部分都回家做了老师。

赵大生家无权无势,若是等着国家分配,那赵大生只有乖乖回家,到他老家那大山深处,做一个乡村教师。

这种结果,不是赵大生要的。

一,赵大生不想回老家。

二,赵大生不想做老师,尤其是乡村教师。

要说不想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一个字,穷。

老家,穷!

乡村教师,穷!

赵大生是穷怕了的,他不想自己一辈子都生活在穷困之中。

所以,赵大生很向往沿海城市。

唯有那里,是当今中国的富庶之地。

那时的赵大生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但他极肯定地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但赵大生的学校只是西山省的一所地方高校,要是靠国家分配——其实当然是地方政府分配——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是河水倒流了,公鸡下蛋了,他赵大生也分配不到沿海城市去的。

唯一的办法,那就是自己找。

当时班上有此想法的,不止赵大生一人。

所以,大四上学期过了一半,大家工厂实习回来后,就忙于制作简历,开始尝试四处找工作了。

既然要到外面找工作,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是需要的。

如今的大学,过英语四级,已根本不值一提。

但在那时,这玩意儿,还算是一个可以拿得出的优势。

赵大生并非不知道这玩意儿的重要性,所以在大三上、下两个学期,他都尝试去考过,可两次考下来,第一次差了一分,第二次差了两分……照此态势下去,第三次难不成要差三分?

不过,眼见已是大四,赵大生已经没有心情,也没时间再去考了。

如此一来,四级这玩意,赵大生他愣是没考过。

说良心话,赵大生英语在班上不算太差。

怪只怪,赵大生所在的班级,甚至可以说整个学校,学习氛围实在太不给力。

就以赵大生所在班级为例,全班四十个同学,到了大四,过四级的也就六、七人,过六级的更少,整个班级也就只有苏嘉禾和李可两人。

赵大生是立志要走出去的人,他可不能被这瞎玩意给自己弄残了。

赵大生便找苏嘉禾借英语四级证书的原件。

“是要六级,还是要四级?”苏嘉禾那时刚拿到六级的证书。

“四级就可以了。”赵大生道。

苏嘉禾笑道:“你倒谦虚,六级不是更好吗?”

赵大生也笑:“咱虽是造假,可还是有良心底线的。”

说完,赵大生问苏嘉禾:“你说说,我两次都差那一两分,这说明,我其实是有四级水平的,对吧?”

赵大生拿着苏嘉禾的四级证书,来到复印店,先复印了若干张,然后将显现苏嘉禾信息的地方,用赵大生他自己的,一一贴了,然后又复印,复印了之后,又描底纹,接着又复印……

赵大生为此感叹:“原来造假也是技术活啊。”

到最后,赵大生终于取得了他自己的英语四级证书。

当然,只是复印件而已。而且是他自己给自己发的。

那复印件,在赵大生的精心制作下,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当时PS技术还没兴起,赵大生却手工完成了一次PS壮举。

有了英语四级证书。

接着便是大学成绩。

赵大生在大二期间,《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两门课曾经挂过。尤其是《化工原理》,平时就算抄同学的作业,那些像外星文一样的计算符号,抄都抄不来。赵大生索性将那成绩单也手工PS了。

至于大学社团活动,那都是实实在在的。赵大生只需用语言组织组织就行了。

这么弄下来,赵大生就有了一份极为漂亮的求职简历。

一九九八年一月九日,农历腊月十一,星期五,是寒假开始的第一天。

赵大生、苏嘉禾、张少峰,吴飞鹏,还有其他几个同学,总共八个人,为了找工作,或者是为了那懵懂的青春梦想,大家相约踏上了东去的火车。

赵大生一行要去的,是邻省的三江市。

三江市,一座海滨之城,位于东海省,其经济水平不仅位列省内前三,而且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号,三江市将在三江大学举办一场全国性的大学生毕业生招聘会。

赵大生一行,就是冲着那招聘会去的。

从西山市到三江市的火车有三四趟,但大家去之前,精打细算,选了夕发朝至的那趟。

赵大生他们选那趟火车的原因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省钱”。

一,火车夕发朝至,晚上的住宿费就省了。

二,那趟夕发朝至的火车,不是空调快客,而是绿皮慢车。车费最少。

那日黄昏时分,街上已渐渐地有了过年的气息。可赵大生他们却备了过夜的方便面,上了那绿皮火车。

上半夜还好,大家说说笑笑的。

可是到了下半夜,大家就越来越觉得难受了。

想睡觉这还在其次,要命的是车厢里那寒气。

那绿皮火车没有空调,车厢内又未满员,尤其是进了东海省地界之后,车厢内几乎是空荡荡的,毫无人气。

这样无人气,无空调的绿皮火车,疾行在隆冬时节的寒夜,只能让车厢内的寒气越聚越多。

上半夜,车厢内乘客还没那么稀少,大家困意也没起来,所以寒气还可抵挡。

可一路东行,乘客上的少,下的多。到了后半程,车内所剩乘客,已然寥寥无几。

赵大生一行十人见车厢内无人,每个人就都可以找到一排座位,四平八稳地躺了下来。他们起初还在庆幸,庆幸自己花硬座的钱,享受到了卧铺的待遇。他们本想美美地睡一觉,可是,他们睡了一阵之后,就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安睡。

起先还可抵挡的寒气,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变得不可抵挡。

到了凌晨两三点,赵大生他们只要刚一入睡,马上就会被冻醒。

赵大生他们只能裹紧冬衣,可是,那冬衣裹紧一分,那寒气就会浸入一分。

再裹紧,那寒气就再浸入。

赵大生坐那么冷的火车,可谓空前绝后的一次。

好在接下来也就三四个小时的车程。

否则,赵大生会怀疑,自己到时候会不会冻僵在车上?

火车快到三江市时,赵大生一行人将剩下的方便面当作早餐泡了。

那充满人工调料味的热汤热面下肚,一夜寒气这才去了不少。

来之前,赵大生一行人像要打仗一样,将三江市的地图研究了个遍体鳞伤。

可一九九八年一月十日的清晨,大家下了火车,站在三江市街头,却都抓了瞎。

大家都是穷鬼,出租车是不舍得打的。

赵大生一行人一个个如盲流一般出了火车站,坐了一趟公交车,问了两个交警,两个老头,又走了三个街区,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三个小时,这才找到了三江大学的门口。

4、那一顿没天良的快餐

尽管一路费了很多周折,好在赵大生一行人从火车站出发的时间还算早,所以,当他们一人花了五块钱,买了入场券,走进招聘会现场的北会场时,也才九点四十分左右。

九点四十分,正是招聘会渐入高潮的时间。

赵大生一行人转了一个上午,却都没什么斩获。

眼见到了吃饭时间,大家才出了会场。

此时,大家都很泄气,赵大生却道:“还有下午的南会场呢,别急,别急,来之前,我看过《周易》,这回我们出行,利在南方。”

赵大生说完这打气的话,自己也忍不住咕哝了一句:“他奶奶的,有一家都差点谈成了的……”

可其余七人这时倒没心思听赵大生的抱怨。

大家听赵大生说自己在看《周易》,一时都忘记了刚才找工作的烦恼,一个个争相挖苦道:“赵大生,看不出来,你倒研究起《易经》来了?你干脆别找工作了,不如直接做个江湖术士,说不定以后就是个‘赵半仙’。”

“我真要去算命,就是个仙人级的人物。”赵大生大言不惭。

话才说完,赵大生的肚子咕噜噜地叫了起来。

赵大生便囔囔道:“咱们别废话了,肚子饿了。”

其余七人,此时也已饥肠辘辘。

会场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