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核聚变风云 >

第26章

核聚变风云-第26章

小说: 核聚变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句话说,俄罗斯的资本市场规则,使用的就是前苏联的老传统。这种资本市场应该叫作资本猎场。这里有的是猎狗和猎枪,猎人和兔子。枪声响处,百姓的资本(存款和私有化证)如兔子一样倒在血泊之中,新贵大亨高兴地把它放进车里,俄罗斯人民从此被逐出“资本市场”。

俄罗斯的“500天休克疗法”,首先是把物价放开了。这时候工农业消费品生产还来不及增加,这导致物价飞涨但供应却没跟上。供应不足刺激物价继续上涨,人民受不了,政府在国会的压力下大量发行纸币,使卢布极其迅速地贬值。结果货币贬职、供应不足和物价飙升形成恶性循环。

盖达尔在1991年底开始开放俄罗斯的物价,导致物价飙升。

建立市场最重要的事是要有真钱真货,所以一定要维护卢布,不让它变成糊墙纸。如果它变成糊墙纸,那市场的两条腿就少了一条,市场就必然垮台。

可是一旦开放物价,物价就必然飙升,要停止物价飙升,就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增加供应,一个是限制物价。

限制物价和改革精神相抵触,他们根本不考虑。增加供应不是那么快的事。中国改革开放了十几年之后,货物供应大幅提高之后,才废除物价双轨制,就这样还引发了89动乱。而俄罗斯一开始改革就放开物价,这就必然导致了物价不停地飙升,卢布就越来越不中用。它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是真钱。一种一年贬值1000%的货币,一个季度(92年第一季度)贬值900%的货币,谁也没法把它当作真钱。

这个时候,市场必然要垮台。而且更糟糕的是,人们需要真钱。因为人们不能不储蓄。人们总不能把刚到手的钱,马上全花了,不为明天或者明年着想。

盖达尔对于俄罗斯的居民储蓄,抱着敌对的态度。改革带来的贬值,使居民的储蓄突然间化为乌有,他一点也不在乎,还公开宣称,俄罗斯政府对人民储蓄不会作任何补偿。好像是因为这些储蓄本身,也是苏联遗留下来的老废物,应该彻底废除。

结果人们根本就不敢要卢布,人们就被迫去找真钱,美元是真钱。实际上人民币也是真钱。但是人民币只在中国国内是真钱,塞浦路斯不认得它。所以俄罗斯人认准了美元和马克。他们要美元马克,不是为了买进口的东西,而是因为那是真钱。只有真钱才可以保值。他们根本也不把美元存在银行里,因为俄国的货币不真,使俄国的银行也就变得不真。你存进去的钱是不是能拿出来,谁也说不准。俄国人被迫把钱放在自己的袜子里。每天晚上秘密地数一遍,因为只有这钱才能在以后换吃的,卢布只能糊墙。

也就是说,书呆子盖达尔的货币理论,根本就是反货币理论。他用涨价把卢布变成了糊墙纸,从而消灭了卢布,俄罗斯人只好拼命抢购美元。

以前有个理论,叫作“劣币驱逐良币”,意思是坏的假钱,能把好的真钱,赶出市场。在流通领域是这样。人有了坏钱当然希望马上花了它,谁也不敢拿着它过夜。而好钱谁都舍不得花,都放在袜子里藏着。

也就是说,在流通领域是坏钱驱逐好钱,在储蓄领域是好钱驱逐坏钱。俄罗斯人和全世界的人一样都要储蓄,所以人们对好钱的需求就非常大。一个俄罗斯那样的大国,如果储蓄全用美元马克,这个需求可不得了。据说俄罗斯人这几年一下子就吃进700多亿美金。加上逃到外国的,那就是将近三千亿美金。

美金对其他货币的比值,这十年一个劲地上涨。俄罗斯的巨大需求,就是这种上涨的动力之一。这种需求纯粹是来自对卢布的不信任。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突然有一个主要货币——卢布,被消灭了,必须有另外一种货币补充它留下的真空,这种货币就是美金。

卢布对美金的荒诞性的下跌,就是这件事的反映。卢布都不是真钱了,俄罗斯的市场当然也就要垮台。这是书呆子盖达尔的错误。

但是不是书呆子的切尔诺梅尔金,干得和盖达尔一样糟糕。

切尔诺梅尔金先生是钳工出身,一直在工业部门工作,非常实际,很有经验。但是他也干傻事。这说明到了俄罗斯的社会环境中,犯错误和是不是书呆子,并无直接关系。以至于不管什么出身的人,都要犯很愚蠢的错误。

切尔诺梅尔金搞的是国家政府的老鼠会。什么叫老鼠会?就是高息集资。中国人对这东西并不陌生。因为有几个大案子,在全国都曾引起轰动。比如北京的长城集资案,还有江苏的一个很傻的老太太,都搞过这种事。搞事的人已经被枪毙。

这种集资办法很简单,就是用高息吸引人来存款,然后用新钱还老钱。只要新钱能源源不断地来,就可能把老钱不停地还上。但是钱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来,早晚有一天还不上。这就叫老鼠会。为什么叫老鼠会?可能是存钱的人都像老鼠,都想从这个勾当里捞一把。而且都想捞完就跑,自己千万别当那最后倒楣的,因为谁都知道到了最后一定是树倒猢狲散。我们知道,如今的所谓传销,也是这么一个勾当。这种鬼勾当,也居然能在全世界流行,可见人和老鼠的基因,有太多相同的地方。

看看俄罗斯政府一连几年,从91年开始,在自己发行的有价证券上都干了些什么,或者说,他们都利用这些证券干了什么。

91年到94年盖达尔把卢布搞黄了。并用这办法把俄国老百姓的存款全部吃掉,在93到94年的时候,盖达尔和邱拜斯把他们发行的私有化证搞黄了。从而让官僚集团把国有资产全部吃掉。

96年到97年切尔诺梅尔金把国债搞黄了。从而让官僚集团把国内外投资者的钱吃掉。这回就连大亨的钱都被官僚们吃掉不少。因为这些钱全部是用来支付政府也就是官僚们的开支。这些开支通过各种途径,一部分让官僚们花了,一部分流入官僚的腰包。俄罗斯政府发行的有价票证,在七年之中,都变成了糊墙纸。用这些票证骗来的钱,都被官员私有掉。

要是这两个人是在中国国内,曾凌风肯定会有生撕了他们的冲动。但是他们是在俄罗斯搞的这些动作,却让曾凌风非常兴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让曾凌风在俄罗斯等国内有了下手的机会。

仅仅是在91年到93年,曾凌风就因为获利150多亿美元。在之后的几年内,曾凌风手下的团队继续跟进,总计获利不少于500亿美元。这让曾凌风曾好多次的从梦中笑醒。

而从原苏联境内,曾凌风获利最大的并不是金钱,而是人才。在这些年中,他从原苏联各成员国内,搜刮了近两百名各个方面的科研人员,其中有三十多人是各个方面最顶尖的人才。这给曾凌风和寒雨迷蒙集团带来了数不尽的利益。甚至就是后来曾凌风再次实现可控核聚变都因此受益菲浅。

第二卷 第五章 神秘客人

1991年,曾凌风在原苏联的地盘大肆搜刮、掘地三尺的时候,也并没有放弃在美国的发展。

在这一时代的美国,无疑是计算机、网络方面最能赚钱。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为止。

所以曾凌风在这一段时间内是大肆投资这两方面的公司,攫取了很多后来大公司的股票。其中,在91年买下思科公司、买下戴尔公司40%的股份、买下微软30%的股份涉及金额较大,另外上零敲碎打的有不少其他同类公司的股权,加起来,投资也是三百多亿美元。

虽然投入大,但是回报更大。这些股票,在将来的几年内升值不止十倍,为曾凌风带来上千亿美元的利润。

曾凌风在美国的几笔大额投资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也让寒雨迷蒙投资银行为美国的那些巨头所认可。只是曾凌风一直保持低调,基本上没有露过面,外界虽然对他猜测多多,但是真正知道他的存在的也就那么极少数人。

1991年12月的一天,曾凌风在美国泽西市的居所,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

那天下午,刚刚被聘请的管家凯利来到曾凌风的书房,对曾凌风说道:“曾先生,有一个客人想见见你。请问你有时间吗?”

曾凌风看书正看的高兴,突然被打断,窝了一肚子的火,没好气的说道:“不见,不见!”

凯利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说道:“先生,作为你的专职管家,凯利建议你还是见一见这个客人!”

曾凌风疑惑了,不很明白凯利为什么这么说。

凯利接着说道:“因为,这个客人叫塞缪尔。罗布森。沃尔顿。”

曾凌风一惊,问道:“凯利,你说是谁啊?”

凯利再次确认:“塞缪尔。罗布森。沃尔顿!”

曾凌风一蹦就从座椅里站了起来,的确,这个人他应该见一见。

塞缪尔。罗布森。沃尔顿,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大儿子。他虽然没有他父亲那么充满传奇,但是也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人。

他1966年毕业于阿肯色大学,获得商业管理学学士学位。196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

罗布森作为沃尔顿家四个孩子的老大,刚成年就考取了驾驶执照,接着就在夜间向个各零售点运送商品,大大节约了父亲的运输费用。那时四个孩子都开始帮父亲干活了。

与同龄的孩子不同,大人不给他们零花钱,但他们可以自己挣。他们跪在商店地上擦地板,修补漏雨的房顶,夜间帮助卸车。父亲付给他们的工钱同工人们一样多。塞缪尔。罗布森。沃尔顿如今回忆说,父亲让他们将部分收入变成商店的股份,商店事业兴旺起来以后,孩子们的微薄投资变成了不小的初级资本。大学毕业时,罗布森已经能用自己的钱买一栋房子,并给房子配备豪华的家具。

在曾凌风的记忆中,1992年4月,已是经验丰富的罗布森出任沃尔玛董事长,给沃尔玛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多亿美元,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百货公司,雄踞全美零售业榜首。

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2001年,沃尔玛一跃而成为《财富》500强排名的第二名,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有百货公司的总和。

除了坚持父亲既定的经营理念,罗布森还很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发展沃尔玛。著名的沃尔玛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数据库。借助这一信息系统,沃尔玛与供应商建立了紧密联系,从在计算机上开出订单到商品上架,沃尔玛商店比竞争对手平均快3天,节省成本2。5%。1996年到1999年间,沃尔玛的销售量增加了78%,而库存仅上升了24%。而今,沃尔玛并不满足于4000家商店的销售,又将战线拉到了互联网上,借电子商务将自己的版图进一步拓展到世界各个角落。

已经成为世界知名富豪的罗布森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同父亲一样,罗布森是一个非常俭朴的人。他深居简出,开老式拖车。一位理发师说:“我给沃尔顿理发都85次了,他从来没多给过我一美分。”

在沃尔玛网站上,没有一张罗布森的照片。这位富豪不接受记者采访,他的新闻秘书拒绝回答有关沃尔顿私生活的问题。

《星期日泰晤士报》2001年曾经向沃尔玛总部咨询过有关罗布森私人生活的三个问题:目前罗布森住在什么地方;他经常旅行吗;他有游艇吗。报纸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答案,反而被沃尔玛的发言人提醒:还是问点跟业务有关的问题比较好。

对于这样的一个传奇人物,曾凌风还是抱着几分敬意的。

曾凌风来到会客室,罗布森正在那里,安静的坐着等他。

打过招呼,曾凌风问道:“沃尔顿先生,不知何事需要麻烦你亲自来见我?”

罗布森说道:“曾先生是一个直爽的人,那么我也不拐弯抹角的,就直说了。”

原来,现在老沃尔顿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已经基本上把公司事务都交付给了罗布森。

因为沃尔玛集团这些年来的快速扩张,造成了资金紧张。作为新任掌门人的罗布森对这种状况很是担忧,但又不想在市场上融资。在这种情况下,曾凌风前一段的几个大手笔引起了沃尔玛当家人的注意,于是才有了罗布森的到来。

对于融资沃尔玛这样将来极为成功的企业,曾凌风自然是一百二十万个愿意。要知道,在二十年后,沃尔玛可是资产数千亿美元的庞大商业帝国。现在的投资,十来年的时间,将会翻着个儿的往上蹿。

一直以来,曾凌风就在谋求机会融资沃尔玛。现在机会自己寻上门来,曾凌风岂有拒绝的道理。

曾凌风说道:“沃尔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