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仙徊 >

第94章

仙徊-第94章

小说: 仙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雄武军提督陈禹接到北援军都统制任命后,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北上事宜。雄武军是吴国军队中难得的精锐,行动也比其他军队快速,接到北援命令的几天后,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开拔。

此时焦源作为筹海使司派出的使者也到了军中,告诉陈禹由于海船不足,雄武军只能通过陆路北上。

“什么!?海船不足,怎么可能!”陈禹气得差点掀了桌子。

焦源苦笑着解释道,吴国虽然海贸繁盛,但是官船其实并没有多少,遇到这种运兵的事情一般是征集商船。但是由于东海航线的开通,大批的商船都远赴重洋,到东海三国发财去了,现在不光是凤鸣府,连东吴城都找不到多余的远洋海船。

这些船去的时候一窝蜂,航线一样,加上东海风暴季的影响,回来的时间也相差无几。按照时间现在这些船都在东海三国进货,或者刚刚启程回归。留在国内的以小型近海海船居多。

“那就用小型海船嘛,我就不信连一些船都找不到。”陈禹怒道。

“我们杨大人说,用小型海船运兵太麻烦,也不安全,他担不起这个责任,还是请雄武军将士辛苦一点,从陆路过去。”焦源一边说着话,一边鼻尖上渗出了汗珠。

“你们省了一点麻烦,我们五万名将士就要跑断腿,这是什么道理!”一个雄武军军官怒喝道。

焦源被满屋子愤怒的军官围住,冷汗簌簌而下,心想筹海使司这份差事也不好干啊。

焦源依照杨云事先的交代说道:“我们杨大人说,雄武军是吴国难得的精兵,想来区区几千里路程还不放在雄武军将士的心上,而且走陆路行军艰难,杨大人特意多拨了三成的开拔费,凭据就在我身上。”

听到多了三成的开拔费,陈禹和手下军官们的怒火顿时熄了大半。以往大军出动,开拔费只被克扣个两三成都算厚道的,想不到这次不但没有克扣,还有额外的加增。

陈禹还是不太肯相信,接过凭据来核对了一下数目,确实多加了三成。而且不光有开拔费,还有大军三个月的军饷,也是足额发放,一点折扣都没打。他的脸色缓和下来问道,“运送银子的车队到哪了?”

“这个,我们大人说沿路不安全,要雄武军派出一队士兵,带着凭据去凤鸣府自取。”

“混帐!你们筹海使司不是有巡检队吗,都是吃干饭的!而且不会让沿途的府县派兵护送,为什么还要我们自己去取!”

“大人说了,其他人运送他不放心,还是请雄武军自己来运才好。只要陈大人在这份文书上签个字,立刻从今天起计算雄武军将士们出征的加饷。”

陈禹气得哼道:“那行,我就派人去凤鸣府取一趟,不过要是因为这个耽误了军机,责任都在你家大人身上!”说罢在文书上签完字,拂袖而去。

焦源这时才用手抹了抹头上的冷汗,长吁了一口气,这趟差事总算是办下来了,下次再有这种事一定要推托给别人,他暗自下着决心道。

雄武军提督陈禹派出一队士兵,用急行军的速度抵达凤鸣府,真的运回了好几车白花花的银子。领到开拔费和加饷后,雄武军上下士气大振,终于踏上了北上的征途,可是一来一回也耽误了十几天时间。

大军上路以后诸事繁杂,五万将士走走停停,对筹海使司这帮筹措军需的家伙是又爱又恨。

这帮人给银子从来都很大气,每回都是足额发放,有的时候还会多加一点,这是最让雄武军将士满意的地方。可是他们办事的作风简直拖沓到极点,一点小事都要折腾个三五回。

有时是宿营地没有及时安排好,有时是等待的军械没有运上来,一路行进,足足走了将近一个月,连国境都没有出去,就好像雄武军不是在紧急北上增援盟国,而是在拿着官家的银子游山玩水一样。渐渐的,雄武军中的士兵们也习惯了,反正就这么悠闲地行军,饷银一点都不少拿,也很不错嘛。

奇怪的是,兵部和太尉府都没有催促,就任由雄武军这么慢悠悠地向前折腾。吴国上下似乎都对此事保持着沉默。

杨云为此花了很大的力气,他这段时间都在东吴城,陪着大陈来的使者吃喝玩乐,大把的银子送上去,使者一封封书信回到大陈,都是说这边的如何如何尽力,有什么什么困难,援军很快就会抵达云云,因此大陈那边一直没有怎么催促。

时间一晃就到了九月底,雄武军走得再慢,也终于抵达了北方国境的凌水河畔,只要一渡河,就是大陈的国土了。

陈禹终于又忍不住冲焦源发火了。

“焦大人,我们五万大军已经到了河边,渡船呢?”他质问道。

今年的天气似乎比往年都来得冷,深秋的寒风从宽阔的河面上一阵阵刮来,焦源却浑身冒汗。

“这个,容我去催办一下,一定尽快找来渡船。”

“三日内找不来渡船,这河我索性也不过了,直接上京城和你们杨大人打官司去!”陈禹怒道。

“我一定催办,一定催办。”

与此同时,在东吴城内的吴国使者收到国内发来的一封急信后,终于有些慌了神,他找到杨云。

“杨大人,雄武军走到什么地方啦?”

“大概要渡凌水河了吧。”杨云说道。

“这个,实在是慢了一些,能否让他们加快速度?”

“大陈那边出什么变故了?”杨云警觉地问道。

使者犹豫了一下,估计这个消息很快也会传到吴国来,于是开口说道:“实不相瞒,前方作战不利,寿南城失守了。”

“什么?寿南失守!”尽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杨云还是作出一付吃惊的模样,“怎么回事?不是说寿南城异常险峻,前一阵一直顶住了北梁的攻势吗?”

“北梁的大将常青带军包围了寿南城,另一个大将万大年带着骑兵穿插到后路,和增援寿南城的军队激战,正在旗鼓相当的时候,我方援军的后路被天阴草原的蛮兵截断,导致全军失利。援军大败后寿南城人心浮动,有叛徒趁机开了城门,最终导致寿南城失守。”

“草原蛮兵?他们会飞吗,怎么会出现在援军的后方?”

“据说有大本领的修炼者兴风作法,召出了一场风暴,趁我方水师回港避风的时候,天阴蛮兵驾着船冒险渡海,直接在我方大军的后方登陆。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天阴蛮部和北梁很久前就已经结盟,天阴工匠在北梁的东州秘密造了很多适合风暴中航行的双头长船,这次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天阴大草原中并非所有部落都是游牧民,大草原挨着辽阔无比的北海,那里常年风暴大作,但就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还有部落常年以出海捕鱼为生。

北海的风暴磨炼出大批不畏风暴的蛮族水手,和天阴部落精湛的造船航海本领。

这次和北梁结盟的四十二个部落中,就有十几个部落擅长航海。不过他们的海船虽然耐风浪,却不适合远航,根本没有可能从数万里之遥的北海航行过来。之前没有人能想到,北梁竟然秘密造出了蛮族海船,并在关键的地方给了大陈重重的一击。

寿南之败后,属国援兵立刻显得重要起来。本来大陈虽然要求各属国出兵,但是心中并没有把这些援兵看得多重,可是这场败仗让大陈伤筋动骨,仅有的几支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朝野上下士气大丧,此时除了依靠不败水师和大江天堑,就是期待属国的兵马能赶快派上用场。

六个属国中,西南方向的三个同主战场相距太远,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一些人马,真正能帮助大陈的是东南三大属国,吴国、山越和清泉。

其中清泉从距离上离大陈最远,但他们的援军走海路,十几天前已经到了大陈,他们直接在天澜江北岸登陆,向北增援寿南战线,结果刚刚抵达战场的外围,就遇到大军失利,被排山倒海般的溃兵冲散,接着又被北梁和天阴的骑兵一阵赶杀,只逃回一群仓惶的残兵败将。现在正和无数大陈溃兵挤在一起,等着被水师接应回江南。

剩下就只有吴国和山越的兵马。

在这种情况下,大陈使者终于开始履行他的职责,催促雄武军加快速度了。

杨云拖延时间,就是希望雄武军不会被派到危险的江北去,现在虽然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大陈寿南一战败得这么惨,心情还是有些沉重。

寿南失利,大陈水师是有责任的,水师大都督师文斌受到了大陈皇帝李歧源的训斥。

师文斌也是有苦难言,大陈水师是强大,但是总共十九个主力水营,倒有十三个布防在绵延万里的天澜江上,防备北梁的入侵。东海的水营只有三个,虽然事前从南海抽调来两个水营,一共也只有五个水营,原来考虑对付北梁水师是足够的。

不料天阴蛮族水军的加入,不但让东海水师出了这么大一个纰漏,而且从实力上,对北梁和天阴的水师联军也已经不占上风。

寿南失利后,整个江北已经无险可守,各地守军都在纷纷南撤,大江防线顿时压力陡增,这种时候已经无法从天澜江水营抽调力量了。

北梁水师和天阴部落的双头船在东海北部肆虐,此时甚至连通过海路进入天澜江口都已经不太安全。一些来往大陈和吴国的商船遭到了袭击,把战争的恐怖气氛带回了国内。

一时间,大陈战败的消息,像浓密的乌云一样,重重压在了吴国所有人的心头。

此时在北方的界河边,使出浑身解数的焦源终于凑齐了渡船,雄武军将士分批渡过分隔两国的凌水河,登上了大陈的土地。

第138章 辞行

自从大陈寿南失利的消息传来,吴国国内的气氛也跟着紧张起来,从天宁城往来东吴城的商船,有时会在东海上遭到北方水师的袭击,有的船只侥幸逃了回来,把天阴的那种双头怪船描述地恐怖不堪。

“那些草原蛮子啊,一个个大冬天里赤着上身,身上就涂一层厚厚的鱼油,脸上画得五迷三道,和鬼怪一样。那些双头船像浪鲨一样,看见船就成群的围上来,不管用弓箭射,还是用投石机砸,他们用门板那么大的盾牌顶着,一旦被那些双头船围住,那些蛮子们提着斧头、狼牙棒,用绳钩爬上船来就是一通砍杀,当时那个惨啊,我在旁边船上看见,甲板上像被血水洗过,小溪一样四下里往海里流。草原蛮子在船上杀人,成群的浪鲨就等在船下面,跳海都没有一条生路。”

侥幸逃生的海客带着余悸,绘声绘色地形容着天阴部落士兵的可怕。旁听者无不失色动容。

“大陈的水师呢?师大都督呢?”

“师大都督忙着守大江呢,现在北梁的骑兵都能在江北饮马了,大陈水师一条船都抽不出来。”海客说道。

“那些双头船不会跑到我们这里来吧?”有人担心地问道。

“这可难说,大陈水师和双头船在天澜江口东边打了一仗,那个惨烈呀,你们看到没有?这些天都有破烂的船板顺着洋流飘到我们这里了。可是就是这样也没把那些双头船赶走。从双方开战的地方,如果顺风,双头船开到我们这里都不用十天。”

“那怎么办?我们要不要把生意歇了,到乡下避避去?”

“生意歇了,你吃什么?再说了,乡下就一定安全?听说那些骑着马的草原蛮子们更凶。”

“不还有大陈挡着嘛,骑马的蛮子一时可来不了,可是那些坐双头船的就保不准了,我看还是离码头远点为好。”

“去去,少在那里危言耸听,我们吴国就没有水师啦?蛮子的船哪里那么容易冲到码头上来。”

杨云在桌子上扔了一块碎银子,静静地离开码头边上的茶楼。

回到住处,这里是吴王赐下的一处宅院,远远地就看见赵佳在门口外边转圈。此时已经是初冬,满城枯黄的落叶,就算是那些常青的乔木也是一付灰朴朴的样子,赵佳穿着一身红衣,在这灰暗的街道上异常地显眼。

“你来啦,怎么不进去等我?”

赵佳小嘴一努,“里面有大美人找你。”

“大美人?哪一个?”

“你还想有几个呀,不就是你的那个大美人嘛。”

“噢,是九姑娘啊。”

“哼,假撇清,当着我的面叫九姑娘,背后还不知道叫什么呢。”赵佳带着酸意说道。

“走,你和我一起去见她。”杨云拉着赵佳的手就往里走,赵佳象征性地甩了两下,就一起进去了。

柳诗烟站在院中一棵梅树下,见到杨云和赵佳拉着手一起进来,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失望。可是她马上就收拢起心情,对着杨云施了个万福,轻轻地开口说道:“诗烟马上就要回天宁城,此来是向杨公子辞行的。”

“什么?你要回天宁城?”赵佳失声惊叫道。

“是的。”

“不行啊,现在那边那么乱,还在打仗,你等仗打完了再走好不好?”赵佳道。

“就是因为打仗,大姐在那边操持的一定很辛苦,诗烟要回去帮帮她。”

“你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