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小亨传说 >

第18章

小亨传说-第18章

小说: 小亨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冠友与蓝晴和叶秋的见面充满戏剧性,当叶秋与蓝晴抵达时,正在校园里拍摄。叶秋不知所以然,险些踏进表演区,亏得有点经验的蓝晴一把拉住他:“那里是表演区,不要过去!”

叶秋吃了一惊,终于没有过去。可表演区里的颜青萱眼角余光扫见叶秋到来,旁边还有个戴墨镜的高挑女人,眼神就不自觉的转了过去。宋冠友立刻发现颜青萱走神了,大发雷霆:“搞什么东西,青萱,你一直都演得很好,怎么现在就……”

他顺着目光望去,赫然见到叶秋正在笑吟吟望着自己,他的火气一下子升腾:“叶秋,你没请到明星来就算了,还干扰拍戏,你不知道NG一次要浪费多少钱吗?”

传说导演在片场的脾气都不太好是真的,连那么年轻的导演都可以大发雷霆呢!叶秋轻咳两声,蓝晴摘下眼镜,冷傲的形象使宋冠友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连声叫卡:“你是蓝晴?你真的是蓝晴?叶秋,你怎么办到的!”

叶秋耸了耸肩,与蓝晴相视一笑。见到叶秋真的请来了当红明星,宋冠友和剧组犹如神助飞快的完成了今天的拍摄任务,叶秋倒也爽快,冲着不多的剧组成员喊:“今天晚饭我请!”

在闹哄哄的餐厅里,叶秋和颜青萱等悠然闲谈着,颜青萱和宋冠友几乎是以不可置信的语气问道:“蓝晴小姐,叶子怎么会认识你,还可以把你请来!”

蓝晴眼睛一转,在来之前叶秋就同她谈过,不要将他救过她的事宣扬出去,省得惹来麻烦。或许是被这个年轻的剧组感染,她的情绪不知不觉变得活泼,微微一笑:“你们不知道吗?叶子现在是我的绯闻男友呢!”

颜青萱与宋冠友再一次失态了:“报纸上那家伙就是叶子?我靠,那帮记者没理由能把叶子拍得那么帅,帅到我都认不出来了!”

“去你们的!”叶秋笑骂一声,附到宋冠友耳边低语:“赌约你输了,怎样,现在还想不想要蓝晴参与本片的演出?”

宋冠友想起输了赌约就要加盟叶秋的经纪公司,大感郁闷,沉思片刻,缓缓摇了摇头。冷常如预料得很正确,剧组几乎全部都是新人,尤其是幕前演员,要是突然有蓝晴加入,那么风头势必要被她全部抢走。

第八章 艺人是资源(上)

换个角度,宋冠友倒是很希望能凭借着蓝晴如今主演好莱坞影片的风头来炒一下这部戏,虽然这部戏从幕前到幕后都实在没什么可炒的。不过,冷常如显然不是那么想的:“诚恳一点,《青涩年华》完全没有炒作的价值,而且他们都是新人,愈是炒作,就愈是失去平常心。要想把这部影片做好,就不要考虑什么炒作!”

所以,在小如如的奉劝下,叶秋放弃了原先的想法,与其成为焦点,倒不如默默发威,将来成就一个票房奇迹不是挺好的吗?

常常以庞大和豪华来形容某部影片的幕前幕后,《青涩年华》显然截然不同,庞大一词完全派不上用场,甚至可以称之为很袖珍很穷困的幕前幕后阵容。

剧组的正式成员很少,少得难以相信那么少的人竟然也可以完成一部影片。而且宋冠友很节省,当然,他没有省到像陈国拍《香港制造》一样用别人不要的发黄胶片。不过,现在大家真的很节俭,住的只是便宜的招待所。

若不是叶秋亲眼见到,真的不敢相信就是这样一个剧组拍出了一部影片。就好像当年陈国凭发霉胶片和五十万拍出了一部一举夺下金像奖的《香港制造》一样,没有人相信一部票房五千万的影片将要在这个剧组诞生。

宋冠友身兼导演与编剧二职,美术指导一样兼着另一个领域的服装造型设计。别人拍一部戏是庞大得有数百人的团队,而《青涩年华》的正式成员甚至还不过十来人,就是这十来人将要创造一个票房奇迹。可能他们真正的动力就是对待电影的热情与热爱!

在这一刻,叶秋忽然有些理解他们了,也许他们当中有人成功,有人不会成功,但他们的热情与真诚都表达在影片里了。不管影片拍得怎样,诚意依然是观众可以感觉得到的。

夜深了,蓝晴凝视着重庆的夜景,她所在的楼层不高,见到的其实不多。不过,她觉得很满足了:“你真的要签下宋冠友?据我所知,国内经纪公司似乎不流行签导演。”

叶秋满脸错愕,随即轻笑不已。他只大致了解国际经纪公司的运作方式,据他所知,国际经纪公司运作的不止艺人,导演乃至作家等等都是签约的对象,至于国内,他确实一无所知,两眼一抹黑的在闯荡。

不过,深受冷常如熏陶的他显然认为导演等幕后工作人员一样很重要,国内为什么只签艺人他不知道。可他觉得自己的经纪公司可以尝试一下签导演,想想将来要是将无数大导演都签下来,那么各大公司拍戏一样得瞧他的脸色。

在他的理解中,经纪人就是服务者,专门为旗下艺人或导演等服务,为他们寻求工作机会。在某种意义上,经纪人就是艺人与电影公司之间的中介,又像是推销者,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艺人们服务。既然是服务,那么可以服务的项目就太多了,可以推销艺人,当然就可以推销导演,还可以推销编剧乃至于剧本。

他没想到,这时所想到的竟然在将来成为经纪公司的运作方向:“小晴,我始终以为你这次主演的戏没有太大的意义,很可能还会出现一些你想像不到的波折。据我一个朋友的评价,彼德森擅长大制作,每部戏的投资都很大,之前的《海神号》和《特洛伊》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太好。大制作玩得多了,他迟早要遭遇滑铁卢的。”这朋友当然就是冷常如。

蓝晴笑道:“你想得太多了,参与这部戏的演出,我又是女二号。只要这部影片票房不是惨败收场,对我和公司都有很大的好处,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混了个脸熟也好。只要成功,华易就拿经纪公司没办法了……”

蓝晴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她所在的经纪公司使她走红,她就想与公司一起度过难关,即使华易出大价钱卖她的合约,她也拒绝了。叶秋突然就产生了很想把她网罗在旗下的想法,在如今艺人大都讲钱的时代里,像蓝晴这样一位仍然忠诚和重感情的人太少了。

“不管怎样,我还是祝你成功!”叶秋笑了,虽然他知道蓝晴的戏惨败定了,可祝福却是真诚的,他真的希望蓝晴可以成功。

“我也祝你的经纪事业成功。”蓝晴爽朗一笑,叫人完全不敢相信她就是那冷傲的蓝晴:“也许将来我落魄了还要靠你来帮我呢……”

叶秋与蓝晴此时此刻都断然想不到,蓝晴竟然一语成畿。

第二天蓝晴走了,一样是这一天,小如如来了。在机场接下这厮,叶秋浏览了一下他和律师草拟的合约,合约主要针对两类人,一就是艺人,二就是幕后电影人。

冷常如显然很赞同叶秋把导演也签下来的决定,作为一个资深影迷,他很了解好的幕后工作人员可以为影片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当前内地所谓第六代导演固然层出不穷,可真正拿手商业片的导演确实寥寥无几,仅有一个宁豪也只凭着《疯狂的石头》余威为《疯狂的赛车》博得一定商业价值,可他本质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艺术片导演。

第六代导演的涨潮是时代的必然,不过,第六代导演固然完成了城市化的变迁,可作为科班出身,对商业有追求却缺乏嗅觉的一群新锐导演,的确无力迅速就彻底取代之前的第五代导演以及盛名不衰的香港导演。

在新锐导演当中,恐怕亦唯有宁豪以及陆传勉强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可走文艺路线的本质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所以,冷常如坚持认为在第六代崛起的时候依然缺乏有力的导演,在眼下的过度期中,要是可以提前将第六代签下来,那将对公司起到无比重大的作用。

再深一点的意义叶秋亦很清楚,若是可以掌握到导演资源,那么他们的经纪公司一定可以拥有话事权。

资源……在冷常如对国内电影市场及形势的介绍中,叶秋隐隐抓住了其中的关键!没错,就是资源。他的眼中放出绚丽光芒,拳头不知不觉握紧了……

第八章 艺人是资源(中)

其他经纪公司只着眼在艺人上,就譬如华易虽号称全国最大经纪公司,可手头上却只掌握了大批艺人资源,完全没意识到导演以及其他的电影工作者一样是极关键的资源。

最为关键的是,艺人是可以捧红的,而导演等幕后工作者却不是捧一捧就可以成功,必须要有真正强大的实力。只要掌握了这样一批资源,叶秋的经纪公司不论到哪里都不会畏惧任何电影公司——要是够胆同他玩,他要做的就是禁止旗下电影工作者为该家电影公司拍戏,那么所有力量就得屈服。

妙!太妙了!叶秋猛然想通了一切,说到底,经纪公司之争就像国家与国家之争,争的不外乎就是资源。只不过,国家争的可能是石油,而经纪公司要的则是艺人或者导演等等。将在市场中的竞争视为资源,将艺人与电影工作者视为资源。

在酒店房间里,叶秋和冷常如以及远在北京主持新公司的罗致轩开了一个会议,是新公司的第一个会议。当叶秋把自己的独特看法说出来,冷常如与罗致轩立刻击掌叫好:“太好不过了,我以为公司应当凭电影工作者这一点切入,从而迅速谋求娱乐圈的认同,打开在圈内的知名度,然后再网罗艺人。”

罗致轩的说法不错,经纪公司不像电影公司,只要肯砸钱下去就一定有人愿意为它拍戏。要是经纪公司出不了成绩,譬如可以培养几个大明星出来,那样很难吸引到艺人的加盟。所以在经纪公司还无权无势的时候,他们不太奢望能够得到其他艺人的加盟。

叶秋大受鼓舞,想着回去一定再重新翻一下杂志,以便确定究竟还有哪些很厉害的新的电影人。倒是冷常如认真思索之后得出了新的结论:“我觉得不太对,按叶子的意思,国际经纪公司的运作方法华易等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没有这样做?”

是呀,为什么华易没有网罗导演和编剧?国际四大经纪公司把一个数百人的完整的剧组团队全部打包给电影公司拍戏的强大推销案都有,华易他们怎会不知道。

“我觉得……”冷常如瞟了电脑屏幕上的图像,再看了叶秋一眼,语气慎重:“以我的了解来判断,我觉得很可能因为国内娱乐业还不够成熟,距离上正规还有很远的距离,处于一种无秩序的紊乱中。华易他们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或舍不得那些钱财去栽培。”

在三人当中,对娱乐圈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冷常如,所以叶秋和罗致轩都很细心的倾听:“好莱坞每年投资破亿的影片超过十部,几千万甚至不算大投资。就算上香港,国内每年投资破亿的投资绝不会超过五部,那是只有极少数几个特别的人才会得到的权利。据我所知,内地正常每部戏的投资不足千万。在好莱坞,顶级导演的片酬高达两千万美金外加分红,国内呢?能拿上百万的都算是顶级大导演,低的甚至只有几万。”

“国内导演的收入远远不及明星,经纪公司能得到什么利益?不能。纵然有的导演和编剧是天才,可他们得不到推荐,得不到尝试的机会,最终只能黯然转行。现有的市场制度完全摧毁了新力量的诞生。”

“华易等经纪公司为什么不网罗导演和编剧,未成名的导演他们不愿意花钱去养,也没有机会让他们拍戏。以国内现有的拍片体系,那些导演恐怕一年拍不了一部戏,一部戏拿不了上万块钱,早就横尸街头了。以一句话就可以彻底归纳下来,做这件事需要很强大的人力物力……”冷常如做下了最终断然:“财力!”

是呀,关键的还是财力。华易这些有钱的大公司不会做故意砸钱进水里的事,而叶秋他们的新公司则是砸不起。冷常如此言与其说是为他们分析,倒不如说是在告诫,若是轻易踏足这块领域,就势必要做好随时亏掉内裤的心理准备。

“签下十个导演,可十个当中未必有一个能够成名!这就是我们要面临的困难,如果真的要向这方面走,我不反对,这是最快的壮大途径。但将来公司一定会很穷,非常穷!”冷常如的语气似乎向大家宣告了网罗导演其实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想想的确亦然,含港台在内,国产电影每年高达五百部,可除去香港及台湾出产的以外,内地影片真正能在戏院上映的不足百部,这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数据。若是按照真正的说法,只有在戏院首轮上映的影片才应该被计入内。

更可怕的是另一个数据,正是这五百部影片使得中国每年关于电影的综合收入,请注意,是综合收入只有不到六十亿人民币。这六十亿包括了港台地区,甚至还包括了国产影片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