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梦上海 >

第8章

梦上海-第8章

小说: 梦上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兴听完妈妈和姐姐的教育后,同君兰、丽绢,说起了自己新的感受:“你们两人给我听着,刚才我姆妈和姐姐对我说了,我们马上要开学读书了,不能再贪玩了。什么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像个做大哥哥的样子,来转而教育弟、妹了。

“家兴阿哥,我也是这样想的,是不能再一天到晚的白相,上了学我们三个人,一定要好好的读书。”君兰似有同感地说。

“两个阿哥你们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白相是第一名,读书肯定也要争第一名!”丽绢也很自信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就在家兴第一次上学堂的那天一早,妈妈叫女儿兰珍快去小菜场,买两个铜板的新鲜小葱。

“买小葱做啥?”兰珍问妈妈。

“隔壁君兰姆妈昨天不是说,开学早上,给小囡烧两只糖滚蛋,加上七只葱头,吃了读书就会聪明。”妈妈说。

“姆妈,你嫌家兴还不够聪明、不够精灵,你真想把他培养成小精怪?”兰珍说着笑着地出了家门,上菜场去买葱了。

妈妈想想儿子真要上学读书了,显得十分开心。这几天,妈妈和兰珍忙里忙外,去学堂报名,付学费、书费。又给家兴赶做了一件新的蓝布长衫,做了一双新布鞋,还把父亲过去包做军装时用的小皮箱,做了一只书包。还特地叫剃头师傅上门,给他剃了个小平头。家兴这下真的像个上学读书的小学生了。妈妈心里实在高兴,李家今后会有希望了,一定能够兴旺发达。她独自一人,坐在客堂里想得出神时,儿子从阁楼上下来了。兰珍买葱也回来了。

兰珍一到家,生好煤球炉,急忙洗葱,切了十四个葱头,敲了四只鸡蛋,煮了两碗葱头糖滚蛋,还加了不少白糖。“你怎么烧了两碗?”妈妈问女儿兰珍。

“还有一碗是给隔壁小丽绢的。小丽绢姑母上早班去了,临走之前叫我把小丽绢一同送去上学。”兰珍说后就去把丽绢叫了过来,在客堂里坐好。君兰的姐姐菊芳也领着君兰到家兴家前客堂,随手也端着一碗刚煮好的,热气腾腾的葱头糖滚蛋,放到了八仙桌上。家兴、君兰、丽绢三人围着八仙桌,东,南,西三面坐好。父亲也从阁楼上下来,君兰的父母也从西隔壁来到家兴家中。大人们高高兴兴地交谈着,看着三个孩子吃早点——葱头糖滚蛋。

君兰的父亲沈根发,浙江舟山沈家门人,从小到上海学生意,也是做洪帮裁缝。原先也是在鸿翔时装厂做老师傅,同家兴的父亲是老同事,两人交往颇深,现在又做了邻居,后来不做裁缝生活,而是做起绸布掮客生意。自从日本人打仗,生意一落千丈,现在生意总算好了一些。这两个人,一个叫永发,一个叫根发,都有个发字,根发的日子过得稍为好一点,但没有真的发财。君兰的母亲是浦东南汇人,过去同家兴母亲过往甚密,姐妹相称。家兴的母亲是信天主教,君兰的母亲拜菩萨,两人虽然信仰不同,但对儿子的期望相同,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君兰爸爸小时上过私塾,读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后来又上过几年学堂,可以说有点学问。根发的口头禅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而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就是常用这儿句话,反复训示、开导儿子。

今天儿子真的要上学读书了,根发不禁喜上眉梢,乐呵呵的样儿,对家兴的爸爸说:“家兴阿爸,说句笑话,你叫永发,我叫根发,但是我们两人命里注定发不起来,今后就看这些小囡了。”

“家兴姆妈,我同你的命差不多,你看我们两家,都生了四个小孩子,中间的两个都跑掉了。最后的一个都是儿子,要是一对男女,我们两家攀个亲家该多好。”君兰妈妈也有说有笑。

“这儿不是有三个孩子吗,小丽绢给你做媳妇怎么样?”家兴的妈妈也笑着说。丽绢把头低了下去,君兰看看家兴,但都没说什么。

这三人现在相处得真像是亲兄妹一样。如今三人要一同上学了,据说已分在一个班级。三人围在一起同吃这美味早点,而且每人一次吃两只鸡蛋,很难得,三人吃得真开心。家兴,君兰,对吃葱头读书就会聪明,都不大相信。但都知道是妈妈的用意,所以葱头虽难吃一点,七只葱头一口气都吃了下去。丽绢不同,她边吃边说:“糖滚蛋真好吃,葱头真难吃。”丽绢两只糖滚蛋吃下了肚,两只葱头吃到嘴里,咬了咬吐到了桌上,其余的剩在了碗里。

“阿娟真不懂事,今天吃了葱头,读书就会聪明。”君兰妈妈很自信地说道。

“我不相信!”丽绢马上回了君兰妈妈一句。

“你这小囡气煞人了,敢回大人的嘴。”君兰妈妈马上显得很恼怒。

“我本来就聪明嘛。不相信,你们听,刚发给我的书:人、手、足、刀、尺,山、水、田,狗、牛、羊,小猫三只、四只,白布五匹、六匹。阿荣爷叔只教了我两、三遍,字我都认识了,还背得出来。”她没发现君兰的妈妈已经生气了,而是更加兴奋地在说着、背诵着。

“这个没人教养的小囡!”君兰妈妈这下真的光火了。

还是兰珍机灵,赶紧用手捂住了丽绢的小嘴,说:“不要背了,准备拿好书包上学去了。”

丽绢确实是聪明、伶俐,只要有人给她讲个故事,就会听而不忘,过了几天她还能倒过来讲给你听。而且人也长得很漂亮,两颊白里透红;脸上有一对深深的酒窝,一笑十分动人。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说话嗓音清脆,加上苗条的身段,真是逗人喜爱。虽然爱哭,不如意就会哭,但哭的样子也蛮可爱的。君兰妈妈一向把小丽绢看作自己的小女儿一样。不过今天回了她嘴,脸上露出了很不高兴的样子,但她心底里还是很疼爱小丽绢的。

吃罢葱头糖滚蛋,三个孩子提着书包走出家门,在两位姐姐的带领下,跟着走到弄堂中间,手牵着手,连蹦带跳地出了弄堂。在自来水龙头前排队等水的人们,也都目送这三个孩子去上学。家兴、君兰父母一直送到弄堂口,他们以喜悦,期待的心情,目送孩子们走出弄堂,走向学堂,走向希望!

这三个孩子到了学校里读书都很用功、争气,成绩一直很好,家兴的母亲也一直很高兴。但有一次家兴母亲突然非常光火,不仅严厉的质问儿子、还要动手拿鸡毛掸帚教训儿子,这是为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第 六 回 姆妈挥滕条画本被烧

话说这家兴母亲突然对儿子发怒,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自从家兴等三人背起书包到学校读书,一转眼已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三年多来,这三人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们三人把班级里的第一、二、三名全包了下来。家兴、君兰两人各门主课的成绩,在班级里大多是第二、三名。他两人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而丽绢三年六个学期,五次期终大考,成绩名列榜首,在学校里有考试“女状元”之赞誉。就在初小将要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突然家兴、君兰的期中考试成绩跌落了下来。两人国语、算术两课的考试成绩,竟滑到了班级里的倒数第八、第十名。

班主任陈慧为之惊呆了,说:“你们两人这次考试成绩怎么会考出倒数十名之内?”放学时,陈慧把家兴,君兰在叫到了自己办公室,以既严肃、惋惜,而又关切的口吻问两个学生。

“陈老师,我们,我们是------”君兰想道出其中缘由。可家兴在一旁拉了拉君兰衣袖。君兰心领神会,把到了嘴边的话缩了回去。

“好吧,不想说就不说吧。”陈慧停了停,沉思了片刻。又说:“不过你们要晓得初小将要毕业啦,学业无论如何马虎不得。你们两人好好查查原因。从现在起,考试成绩一定还要像以前一样,保持优、超。一定要消灭中、可,绝对不可以再有‘劣’的记录!”

“陈老师我们保证消灭中、可。”两人几乎同时回答老师的忠告。

“相信你们两人会说话算数,品行、成绩都要优等,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小学生。”陈慧轻轻地拍了拍两人肩头,她说话的语气十分真诚、深切。

其实,家兴、君兰心里明白,这次成绩滑落的原因很简单,但是怎么说呢?家兴自进入离七十弄走路仅十分钟路程的新兴小学后,就下定决心按照爸爸、妈妈、姐姐的要求,认真读书,争取获得好成绩。

在升到二年级时,班级里原来的班长,跟随父母去了南京。班主任陈慧老师就想要家兴当班长,但家兴不肯当。

“李家兴同学,你为什么不肯当班长?别的同学想争也争不到呢。”陈慧曾有些不解地问他。

家兴说:“我没有这个能力,怕当不好影响老师的工作。”

“我看你能够当好这个班长的。你有什么想法,同老师讲实话。”

不管老师怎么说,家兴还是不想当。后来,老师就问丽绢,丽绢就说了真情。原来,家兴在弄堂里是“孩子王”,在上学前他妈妈要他今后专心致致,好好读书,将来长大要成为做大事业的人才。陈慧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李家兴怕当了班长,分散学习的精力,影响学业。可陈慧十分看好家兴是块好材料,于是就再三动员,家兴终于当了这个班长。

这个李家兴,论顽皮、做“孩子王”,做得很像样;现在这“学子王”,就是班级班长,一本正经地当得也很称职,他简直是个小老师。班级里有个这样的班长,帮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搞得井井有条,陈慧可以腾出手来,把国语课上得更好。

家兴在同学中很有威望,大家都听他的话。他同陈慧老师配合得很默契,学生中有不按时交作业、值日生不负责任、乱起绰号、不团结、吵架、丢失东西、逃学、旷课等,家兴都比较圆满的处理掉了,很少闹到陈慧这里来,陈慧对此觉得很满意。特别是这两年,她的教学工作,有李家兴的配合,各个方面真是得心应手。可目前这段时间,班级里乱七八糟的事情多了起来,李家兴不大管事了。况且,他的学业也大大的退步了,这是为什么?其中必有奥妙。

陈慧也是个有心人,第二天她就把丽绢叫到了自己办公室。非常认真地问道:“徐丽绢,我问你,你要讲老实话!”

“什么事?我一定讲老实话。”其实她已经知道老师想问什么了。

“好,我问你,李家兴、沈君兰,最近出了什么事啦?”

“这我怎么知道。”丽绢像是什么也不知道。

“不对,你一定知道,你们三个人像一个人一样,相互间有什么事会不知道吗。你要老实说,不说对你们三个人都不利!”陈慧紧逼着丽绢要说老实话。

“我不知道老师要我说什么?”她似乎还想装糊涂。

“为什么他两人的成绩下滑,而且班级里的事情也不管了?”

丽绢这下心里明白了,知道老师要问的事了。她细细想了想,觉得这事也瞒不下去了,不说,看来对大家真的都没有好处。于是硬了下头皮,就把家兴、君兰喜欢上看小的事,对陈慧说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个女同学在看一本《三国演义》,见到里面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丽绢看到后很感兴趣,就去借来看了,同时也传给家兴、君兰看。他两人看了都说很好,问这小是什么地方来的。听说是一个女同学借来的,家兴就去找那个女同学,打听到是在学校东面的一条弄堂里一个小摊上借来的。后来,李家兴就抽空到书摊上坐在那里看,沈君兰有时也去,最后李家兴还把书借到家里。

陈慧又问丽绢,说:“你没有阻止?”

“我说了,这样会影响读书的,但是已经没有用了,他们两人已经被这小迷住了。”说到这里,丽绢停了一停,反问陈慧说:“老师,我这算不算是出卖行为?”

“这个徐丽绢,这么这样想问题,你们这三人还真讲义气。这不能算是出卖行为,而是帮助行为。”后来陈慧没有找这两个男生,而是看看他俩接下去的实际行动再说。

那天下午,在放学回家路上,丽绢原原本本的向两位哥哥交代了陈慧老师找她谈话的事。家兴听了很不高兴,说:“我们的好妹妹,你这是出卖行为!。”

“不,陈老师说这是帮助行为。”丽绢辩护着说。

“谢谢你的帮助行为,以后多多的帮助、帮助------”家兴毫不客气地说。

丽绢被他们这么说了,心里觉得很委屈,就哭了起来。

“丽绢,不要哭,不要哭。家兴你这是怎么的了,我们是已经错了,你还怪丽绢干什么。为什么不对陈老师说实话呢?我们这不是错上加错吗!”从来对家兴不说一个不字的君兰,现在竟很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君兰,这事我知道是错了,而且错误还不小。但我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