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有一种冒险的感觉!”
不但如此,当朱莉到剧本之后,还发现每一页上都印有条形码和水印,这样就没办法复制了。斯皮尔伯格之所以费尽心机做到万过一失,就是怕提早拿到剧本的演员有“泄密”的行为出现,在发布会上朱莉甚至开玩笑说:“我产生了一个不祥的预感,斯皮尔伯格先生肯定派了大批的狙击手跟踪我们,一旦发现我们中有人接触小报记者,直接一枪把我们毙了。”
在媒体面前斯皮尔伯格的回应是为了保持影片在上映前的神秘色彩,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安排,因为《死亡圣经》是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魔幻片,剧情是整部影片的关键,任何的剧情的泄露都会破坏这部影片整体的观看价值。他这么做既是站在制片方的角度为影片的商业价值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留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悬念,他保证这部影片将会很好的把握剧情发展的节奏,并最终带给观众一种令人窒息的快感。
相比于其他的主创,作为影片的另外一位导演,萧逸臣的表现却要低调很多,尽管他还同时身兼着编剧、主演的角色,但在发布会上他的发言却是最少的。准确的说,整个发布会,他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这次发布会请来的记者都是著名媒体的资深记者,善于“察言观色”的他们自然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明显不怎么愿意回答记者提问的萧逸臣身上。现场的几位主创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人物,记者们不用集中火力,所以萧逸臣明显“不在状态”的表现很轻易的就得到了这些记者的“原谅”。
整个新闻发布会上,只有库勒一个人注意到了萧逸臣的“异常”,他虽然也坐在前台,但娜塔莉·波特曼的以不出席为要挟的“抗议”之下,他只好乖乖的坐到了下面的观众席上。台上众人的表情都瞒不过他的眼睛,而且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一直盯着娜塔莉·波特曼看个没完,萧逸臣的走神,在第一时间就被他发现了。
发布会结束之后,库勒截住了正准备离开的萧逸臣,“我可以搭你的顺风车吗?”
尽管这个借口看起来很蹩脚,但萧逸臣并没有拒绝,他知道库勒这是有话要对自己说。果然不出所料,车子刚刚启动,库勒就迫不及待的询问起了萧逸臣“走神”的原因。“Xylon,你今天是怎么了,像是丢了魂一样,一点都不像当年那个在发布会上妙语连珠的Xylon!”
“能够对那些记者的工作提出一些质疑,说明一个人还没有对这个行业完全的失望,但总是表示质疑,说明你这个人还不了解这个行业!”萧逸臣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其实倒是挺怀念一开始的那时候,那种言无顾及的感觉,我现在已经有些陌生了!”
“可我觉得你刚才好像思考的不是这个沉重的话题!”以库勒对萧逸臣的了解,他知道萧逸臣刚才所说的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面对库勒如此“直接”的发问,萧逸臣也不在隐瞒,“其实我最近一直在构思一个新的剧本!”
“新的剧本?”库勒脸上惊讶的表情很夸张,“新片都还没有开拍,你就在考虑新的剧本?即便是你热爱编剧这个行业,也不用这么努力工作吧!”
萧逸臣在好莱坞并不是一个丰产的编剧,除了一开始进入好莱坞的那几年他每年拿出的剧本数量比较多之外,成名之后的萧逸臣更多注重的是剧本的质量。他一年很有节奏控制着自己的写作进程,每推出一部都是经典。何况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他的时间用在其他方面会比用来写剧本为他打来更多的财富。
尽管萧逸臣的剧本在好莱坞可以说是有价无市,但相比于他创作一个剧本付出的高昂的机会成本,剧本上的那点收益是远远不能够弥补。而库勒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有那样的疑问。文人小说下载
“哦,我知道了!”库勒故作聪明的一拍大腿,“你一定是在写《死亡圣经》的续集对吗?”
萧逸臣没好气的看了库勒一眼,库勒的猜测完全就不靠谱。而之所以这么迫切的想要写出那个剧本,是他想要赶在《木乃伊3》上映前,用另外一部告诉全球的观众,中国式的冒险电影,应该是什么样的。
“你猜的这都是什么嘛!我正在写的是另外一个剧本,一个和《死亡圣经》完全没有关系的故事!”萧逸臣很费力的解释说。“最近环球公司向我约剧本,关于《木乃伊》的续集问题,但是我拒绝了。”
“编排完埃及人的祖先,这次又轮中国人民受苦了!”得知《木乃伊3》的故事将会在中国发生,库勒觉得环球那帮家伙真是能够折腾,“那部影片最好让他们亏得血本无归,不然玛雅文明的继承者、阿兹特克人的后裔就该担心下一个魔掌伸向的地方会不会是南美洲了!”
库勒骂着的时候痛快,却没有注意他这话连带着萧逸臣也给骂了进去,编排埃及人的祖先,这事说起来萧逸臣也有份。看到萧逸臣面色不善,库勒明智的选择了就此打住。
“后来邀请斯皮尔伯格先生加盟执导的时候,他也想我提到了想要续拍《印第安纳·琼斯》的打算,但是那方面我并没有太好的想法。然后我从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了启示,我准备写一个发生在中国的冒险故事!”萧逸臣继续解释着自己新剧本创作背景。
“我想那一定是一个很不错的故事!”为了缓解之前的口误的尴尬,库勒丝毫吝啬自己的赞誉之词,虽然明显有刻意恭维的意味,但是萧逸臣却没有太在意。
“这件事你暂时不要告诉其他人!”
“我知道,这又是保密的需要对吧!”作为制片人,斯皮尔伯格对库勒的要求同样十分的严格,因为库勒曾经看过完整的剧本,而他本人又不是那么的‘值得信赖’,所以他被禁止在影片拍摄的这段时间里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对此库勒虽然有意见,但是斯皮尔伯格并不是他轻易愿意招惹的人物,他也只能是嘴上发发牢骚而已,实际上他一直小心翼翼,并不敢有什么过分逾越的行为。
“你想听一听这个故事吗?”萧逸臣突然冒出来的奇怪要求让库勒一愣,他略带惊喜的问:“这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不介意你成为这个故事的第一个观众!”萧逸臣点点头,而库勒已经不是第一次成为他作品的第一个观众了,在他还是萧逸臣经纪人的时候,萧逸臣的写好一个剧本,都会在两人合住的学生公寓的客厅中和他一起讨论剧情。
“我记得这样的讨论在我们之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发生过了吧!”库勒一时也有些感念,自从和因为擅自挪用Dream资金在英国炒房而导致库勒选择离开之后,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聚在一起,现在说起来,库勒确实有些怀念当年听萧逸臣讲“故事”那种乐趣了。
“差不多有8年的时间了吧!”尽管那段往事有些“不堪回首”,但好在两人现在都能够很坦然的看待过去发生的那些事情,毕竟美好的回忆才是他们那段友谊的主旋律。
“我现在都有些迫不及待了!”库勒一脸期待的表情。
“这次是有关一个盗墓者的故事!”萧逸臣背靠在豪华车厢的舒适的软座上,用一种不急不缓的语调讲述了起来:“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人身上的阳火就是灯,若走黑路有人呼唤你的名字,你一张望便被鬼吹灭了灯,吸走了灵魂,俗称鬼吹灯!”
“鬼吹灯还有另外一个说法,不过那是一种盗墓的手段,盗墓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出现,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出了不同的盗墓流派,据说其中一个流派在盗墓的时候,需要在东南角点一盏灯。如果古墓中的鬼魂不愿意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他们坚信这是一种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故事的主角就是这个流派的传人!”
“这个我知道,用科学的含义来解释,就是点一盏灯放到古墓中看看氧气够不够,如果不够,下去了就是送死。”库勒这次终于说到了点子上。
第三百二十九章 盗墓者(四)
三位中国当代的盗墓者,利用风水秘术,解读天下大山大川的脉搏,寻找那些失落在大地上的一处处龙楼宝殿的故事从萧逸臣的口中娓娓道出,沙漠、雪山、森林、峡谷、急流、草原、鲜为人知的神秘动植物,危机四伏的陷阱,步步惊心,环环紧扣,超越极限与想象力的挑战,在离奇诡异的地下世界中,揭开一层层远古墓葬的神秘面纱。
故事由一本主人公家中传下来的秘书残卷为引,纵横天下千里寻龙,历尽艰难险阻,毕竟那些龙形虎藏、揭天拔地、倒海翻江的举动,都迥异庸俗,昆仑山大冰川下的九层妖楼,中蒙边境野人沟中的关东军秘密要塞,消失在塔克拉玛干黑沙漠中的精绝古城,神山无底洞中的尸香魔芋花,云南丛林中的虫谷妖棺,西藏喀喇昆仑山中的古格王朝无头洞,陕西的龙岭迷窟,仅仅是一段开头,就听得库勒如痴如醉。
萧逸臣一开始给库勒讲述这个故事,主要是想要看一看西方人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剧情,从库勒的表现来看,这样的故事情节应该可以牢牢的抓住观众的心。这给萧逸臣继续完成这个剧本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但同时他也给自己惹上了一个“大麻烦”,库勒现在每天都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定时的出现在萧逸臣的办公室或是家中,整天缠着萧逸臣给他将接下来的故事。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萧逸臣目前正在构思的这个故事并非是他的“原创”,在他前世的记忆中,这个故事一部在数年后横空出世的网络奇书。此书一出,在网络上受到了空前的热捧,此后跟风之作无数,也掀起了一阵“盗墓”狂潮。要是在进行独立的创作,萧逸臣是绝对不会容忍库勒这样每天的来打扰自己,而现在他正好可以借着向库勒复述这个故事的机会,重新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梳理。
萧逸臣记忆的中的小说故事有很多的旁枝末节的剧情,电影有限的容量无法将所有的故事全部都表现出来,剧本改编就是要将小说语言改编成电影语言,而这势必就要涉及到一些故事情节的取舍,这个问题却让萧逸臣有些为难。
对于网络小说这类新兴的文学形式,萧逸臣一直都有自己的看法。美国和欧洲目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类似的文学网站,但是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网络文学还正处在起步阶段。因为网络小说区别于传统的文学写作,因为它以网络这个特殊的平台为载体,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小说都适合改编成电影。
虽然无论是前面的《山海经》还是现在正在改编中的《鬼吹灯》,都是红极一时的网络小说,但这两部作品又和一般流行的网络小说有着很大的区别,最关键的是这两部小说的创意都是具有开创性的。
前者是以中国上古神话为原型,加入全新的元素,描写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神话时代。而《鬼吹灯》则是将中国神秘的墓葬文化糅合了现实的山川地里以及虚构的盗墓、冒险创作出来的一部小说。萧逸臣欣赏这部小说,首先因为是它的情节,其次是因为这部小说从沙漠深处到雪域高原,从热带雨林到长江三峡,天南地北几乎囊括了中国的山川地里风貌,要拍一部属于中国的冒险题材电影,这将会是最佳的选择。
这部小说前后一共有八部,每一部都描写了一个不同的地方,但是其中的两部和整个故事的主线衔接不是很大,而且故事发生的地方并是那么的适合冒险故事的展开,所以萧逸臣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决定放弃。不同于其他的影片,第一部成功才会考虑拍摄续集,整个《鬼吹灯》,萧逸臣从一开始就准备拍成一个系列式的电影,而他选定的都是小说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故事。
萧逸臣改编的电影剧本《鬼吹灯》的第一集“精绝古城”,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截止到野人沟黑风口的地下军、事要塞,主要是一个框架、平台的搭建,简单的介绍一下主角和他的职业,因为这段故事讲的是文革,不仅是西方观众对理解这段历史很困难,就是中国人自己也对这段历史很敏感。所以萧逸臣将故事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淡化,而是把主角的介绍写成了近似于民间传说、乡村野谈的那种类型。
这个部分只会占用整部影片很短的篇幅,从主角跟随考古队进入沙漠寻找精绝古城开始,影片就开始触及到了鲜明的地理文化元素,西域沙漠、孔雀河、双圣山、三十六国、楼兰女尸、敦煌壁画,提到这些元素,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所以在精绝古城这部分,萧逸臣将神秘感作为了故事核心,到最后精绝女王也没露面,她算是神秘到底了,这一卷中涉及到了一些考古解谜之类的元素,在情节上并没有太多个人的创新。
《鬼吹灯》的第二集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