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门 >

第307章

官门-第307章

小说: 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今天计划好要来图书馆的时候,叶开就带上了借阅卡。

而方老要找《聊斋志异》这件事情,也并没有脱离他的计划之外。

在叶开的印象当中,方老的夫人曾经说方老喜欢看写鬼的书,尤其是《聊斋志异》,说他不仅在京城的时候经常看《聊斋志异》,外出时还带《聊斋志异》,他还让工作人员把《聊斋志异》拆成活页,外出时带几篇,有空了就会看。

《聊斋志异》虽然是在谈鬼说狐,但却很具思想价值,通过鬼狐不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有的作品还阐释了许多寓意和哲理,比如方老最爱的《画皮》、《口技》、《驱怪》等,从中看出的是人生,看出的是哲理。

叶开更清楚的一点,就是《聊斋志异》手稿本卷三《驱怪》篇末,有“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狸,就是猫的意思,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聊斋志异》对于一代伟人的影响,这些哲理不仅影响了方老的思想,还通过他的实践影响了整个共和国。

他们家的藏书也很丰富,历史方面的,文学方面的,外国文学方面的,还有许许多多外国历史、回忆录、传记、哲学等方面的书,当然,还有许多马列主义书籍。

总体而言,方老的为人性格内向,沉稳寡言,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使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喜不亢的作风,特别是在对待个人命运上,相当达观。在逆境之中,他善于用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一切,并用一些实际的工作来调节生活,从不感到空虚和彷徨。

在他被下放的几年当中,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使得他的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

这些,对于他复出不久即领导全国进行全面整顿,以及在之后制定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都产生了直接影响。

“喜欢看书是好事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培养思考能力,年轻人要多读书,老年人也要多读书。”方老说道。

不多时,图书管理员就把一套《聊斋志异》给取过来了。

叶开接过了书,让方老看看。

方老随手翻了翻,就笑着说道,“眼睛不行了,回去让他们给我念念听。”

说着就将书递给了旁边儿的随行人员,大家继续往前走。

叶开提议大家去看看电子阅览室,并且收起了自己的借阅卡。

现在的借阅卡都是磁卡,不需要向以前那样,把借阅卡押在图书馆里面,直到将书籍还回去之后,才能够将借阅卡给收回来。

“电子阅览室?”方和同志显然对于这个东西也比较感兴趣。

明珠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还是在叶开的强烈建议下,认真搞起来的。

对于一些已经不需要考虑著作权的书籍,比如说四大名著,还有很多古籍,叶开认为应该数字化之后,面向普通民众,所以图书馆就开始动用了很多人力物力,发动了很多学生进行录入,现在已经完成了数千册古籍的录入。

“数字化的图书,以后的生存空间会非常广阔,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些书籍的内容。”叶开向众人描述了一下数字图书的前景。

不过众人听了之后,还是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了,毕竟一张小小的软盘虽然能够存储数十万字,可是真要把一座图书馆的内容搬回家,真不是那么轻松的,你总不能利用几十万张上百万张的软盘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估计十年之后,这个问题就能够初步解决,而在二十年之后,所有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通过便携式的阅读终端,比如说通过手机,比如说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办到的。”叶开随口描述了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听起来很好,不过我是等不到那一天了。”方老笑了笑道,“你们都是幸福的一代人,以后的机会很多。”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不好接话了,只是叶子平说了一句,“方老身体好得很,长命百岁。”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方和同志似乎是有所感触,就说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

“这次的八中全会就开得很好,肯定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

“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的政策变了。农村改革初期,皖省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

“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

“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

“有了这一条,国家就大有希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

“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大家都围在方老的身边,很认真地听他讲话。

叶开的心里面也很感慨,因为他最清楚,如果没有其他的重大变化,这大概就是方老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这么多的重要言论了。

功成身退,老人不可能再做更多的干涉了,新的领导层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成长起来,这是必须的。

第468章 舆论引导

“让一部分人先富只是改变普遍贫穷的手段,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社会主义下的共同富裕,因此,中国将来应当着重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韬光养晦是战术不是战略,始终不要忘记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对手,我对美国就讲过不少的硬话。”

“身居高位者,不能光想着和光同尘,必须要记得有所作为。”

这几句话,却不是在公众场合说的,而是在结束对明珠市的巡视之后,方和同志同古建戎同志和叶子平等几人坐着酒店房间里面的时候,随口说的。

在这种场合,叶开都是没有座位的,他很精神地站在与叶子平的身后,方老可以很方便地看到他。

“方老这几天也有点儿累了,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古建戎同志问道。

座位陪同方老一起出访明珠的中常委,而且也是老叶家主动使了一把力气推上去的中常委,古建戎同志跟老叶家的关系尚可,大家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冲突,倒是在很多方面有相同的利益,所以相处甚得。

叶子平跟古建戎同志之间的年龄,大概也就是差了十岁左右,正好儿是一个年代差,所以两人之间并不存在很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也是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大矛盾的根源所在。

目前而言,古建戎同志作为下一届领导人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这是方老所认定的事情,在党内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不大可能产生什么变数了,但是叶子平是否能够在古建戎同志之后成功上位,此时还言之过早。

毕竟,党内有条件竞争的人选不是没有,但是像他这样已经在四十岁就入局的对手,却是没有的,十年之后入常的话应该说是比较平稳的选择。

事实上五年之后入常也不是什么办不到的大事,只是按照现在的计划,五年之后叶老爷子才要退下去,叶子平就补进中常委的话,看起来有点儿像是搞家族世袭了,给人的印象不大好,所以这事儿肯定是不好去操作的。

十年之后入常,就比较合适一些。

“明珠市各界搞了一个晚会,方老要是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倒是可以看看。”叶子平看了儿子一眼,就对古建戎同志说道,“都是各方面的优秀演员,主要是为浦江东区助威的,倒是没想到浦江东区升格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这倒是比较凑巧儿。”

“怕不是凑巧儿那么简单吧。”谭胜杰说道,“叶副局长早就筹划这件事情了,如今我们倒是有点儿盼着这台晚会早点儿到来。”

他说这话酸溜溜的,虽然有点儿不大合适,但是因为他的身份也不低,而且是作为预备的中政局委员、江成同志的代表出现的,自然也不怕说什么话。

其实说起比较远一些的关系,谭胜杰的父亲跟方和同志之间的感情也挺深厚的,作为子侄辈儿,他在方和同志面前说说话,不算是逾矩。

“明珠市的文艺活动,一向是走在前头的,看看就看看嘛。”方和同志点头同意了。

不过他又觉得有些好奇,“叶开,这事儿你也有参与?”

“是我大哥叶建欢组织的,知道方老要来,所以特别又请了一些国内知名的演员来捧场。我就是帮他策划一下而已,具体的事情我是不懂的。”叶开倒是没有否认这事儿,事实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

“老叶家出人才啊,文艺战线上也很重要。”方老说道。

“方老的指示非常英明……”叶开立刻就表示道,“多少年来的实践早已证明了,舆论阵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去占领,自然就会被敌人占领,娱乐圈儿虽然看似庸俗,但是它的影响力非同小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娱乐圈儿的影响力将会全面超过党报党刊,成为最大的一块儿舆论阵地,有目的地去占领它,用正确的思想导向来影响大众,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众人听了无不愕然,没想到叶开的言论竟然如此超前,甚至提到了思想导向方面,这可真是让他们感到有些错愕。

“你的意思是说,其实你大哥叶建欢进军娱乐圈儿,实际上就是占领舆论阵地去了?”谭胜杰听了,有些哭笑不得地问道,实际上他是想要用挖苦的语气来询问叶开的,只是想了想有些不妥,没有必要跟老叶家在这种事情上面较真儿,所以就相对缓和地反问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实证明,有远见的人毕竟是少数人。”叶开倒是不给谭胜杰留什么面子,事实上他觉得谭胜杰除了会阴人之外,并没有什么别的方面的本事,论起搞经济建设之类的事情,更是半点儿建树也没有,这样的人,他自然是看不起的,“人言可畏,说的就是舆论的力量。今后媒体会逐渐放开的,政府主导的媒体时代会渐次退去,舆论由谁来主导,这是一个问题。方老目光敏锐,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我们虽然年轻,却也知道应该为此做点儿什么事情。”

“小叶说得不错,不要小看舆论的力量。”方和同志居然点了点头道,然后他又对叶开说,“叶建欢,那是你大伯的孩子吧?”

“是的。”叶开点头道,“其实以他在娱乐圈儿的地位,也算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了,一般的副部长都达不到他那种层次。”

他说的倒也不错,党报党刊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实际上只是对圈内人有效,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娱乐圈的影响力要大得多,你可以不知道宣传部的部长是谁,却不会不知道当今流行乐坛最火的歌星有谁。

“要重视舆论导向工作。”方老听了,特意强调了一句。

“子平同志以前就是做宣传工作的,在这方面应该比较有经验。”古建戎同志说道。

叶子平是从宣传部走出来的干部,从事宣传工作多年,自然是熟悉这里面的情况的,不过他此时的身份不同了,当然不愿意再从事那种务虚的工作,于是就回答道,“宣传工作这几年的变化也很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别的话我也不便多说,但是政策层面的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