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58章

超级能源强国-第258章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两周前舒兰抵达库瓦克地区,营地内的后勤安排就由舒兰做主了,她以特殊的身份和女性的细心,将一应事项安排的井井有条,得到了营地内百多名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也因此收获了众人的认可。

舒兰抿嘴一笑,然后轻手轻脚的打开换气扇。

伴随着嗡嗡的风扇声,房间内缭绕的烟雾为之一清,也露出了下方十几个心无旁骛的“神仙中人”。

所有人都盯着盯着面前的勘探图和墙上的白板看。

到了最后决定的时刻了,专家们反而难以抉择。

一口井就意味着花费四五百万元人民币,选错了,这笔钱就是打水漂。

尽管四口井并不是真正的同时开钻,但要研究透彻一口井所带来的地质资料,最少得两三月的时间。

竞速勘探的情况下,以往慢吞吞的省钱手段就不能用了,只能先钻一口井,做了大致分析的情况下,立刻开钻下一口,同时继续研究第一口井,并根据新的资料,决定第三口井的位置。

因此,第一口井的位置就显的尤其重要。

“说说吧,还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苏城的眼神凝聚,缓缓的注视着面前的12名专家。

他虽然是出资人,但在准备做出决定的时候,反而更决断一些,隐隐有催促的意思。

冉子安抬起头来。白板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他所倡导的重力高的高点。经过勘探队的踏勘,在南部2号地区的封闭重力高圈上,总共找到了有3个高点,冉子安经过比较,选择了1号高点。

在阐述理由的时候,冉子安侃侃而谈,信心十足。

然而,真的要钻井的时候,他又不免紧张起来。

如果是一口没有价值的干井,他的责任就大了。

想到此处,冉子安懦懦道:“苏董,能不能先钻一口浅井,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钻下去。”

浅井的成本能控制在百万人民币以内,就心理而言,能让人觉得安心一些。在正规勘探中,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苏城想也不想就否决道:“浅井没有必要,在钻探过程中,你们就和地质研究队一起做分析。1500米左右,决定第二口井的位置。无论第一口井的分析结果如何,还是要继续钻下去,以进一步取得大深度的地质资料,这是最省时间的做法。”

“也是最花钱的法子。”年忠学嘟囔了一句。他倡导的电法隆起被排在了第二顺位,也就是要根据重力高的结论,再决定电法隆起上的钻井是否有必要钻下去。他有担心的理由,如果重力高上的钻井结论很好的话,第二口井的位置很有可能确定在第二个或者第三个重力高位置上。

假如最终钻出油来,功劳全是冉子安的。即使电法隆起的下面确实有油,到时候也无法确认了,而且,也不会有人关心。

若是先钻一口基准井,重力高的高点有没有油,用分析的手段就能约略的猜到,明显会给年忠学更大的机会。所以,他对苏城钻四口井是有想法的。

苏城却不管这些,专家们的学术论点可做赞画,用来做决定就太傻了。

因此,他环视一圈,见没人提出确实的意见,就决定道:“既然如此,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钻井作业。杨明,吩咐下去吧。”

“是。”杨明拿出正式文本,请苏城签字后,迅速送到外面去传达。

苏城接着看看外面,问道:“新马集团和伊藤商社有什么变化吗?”

“他们用航空勘探,普查速度和我们差不多,踏勘就差的远了。加上他们从俄罗斯请来的临时勘探队,新马集团一共只有7队人,现在能完成勘探图就不错了。”冉子安消除了紧张,道:“我估计,咱们能提前新马集团一个星期以上。”

苏城轻轻点头。他直接用于勘探的人数已超过两万人,还有近万人用于后勤补给和钻探分析等工作。

数倍于新马集团的人数,若是还比他们的勘探速度慢,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不过,只要石油没有勘探出来,前期的优势都没有实际意义。

苏城站起身,道:“开始工作吧。争取用两天时间,将钻机搬迁到位。”

不确定井位的时候,四支大型钻井队也只能等待命令。全部的钻机设备重达数十吨,加上生活设备,轻松突破百吨大关。在西伯利亚这种地方,重卡也不敢超载,只能十吨二十吨的上车,慢慢运过去以后,还要再安装许久,两天时间是很紧凑的。

专家们也纷纷去做准备了,秦世维拦住苏城,轻声道:“我有个想法,交流一下。”

粗的像是拖把头似的胳膊,横在苏城面前,他不想交流也得交流。

秦世维一无所觉的用研究者的语气,道:“我想了几个法子,也许能缩短时间。”

“嗯?什么法子。”缩短时间正是苏城最需要的。

“1000米以内不取心,1000米以上,连续取心。第二,除了电测之外,做好泥浆循环的录井资料,只要确定有油气反应,就毫不犹豫的完井试油,咱们开的勘探井多,要充分利用起来。”秦世维已经适应了自己的角色,提出的建议切中要害。

这种法子,提高速度的同时,又能及时得到结论,对后续钻井非常有利。

苏城马上说“好”,并道:“我亲自去第一口井位,你在营地主持大局,另外,我授权你可以确定接下来的井位。”

大华只有秦世维的资历,能主持这样的钻井活动。他不奇怪苏城的任命,却惊讶的道:“你要去南2号?”

“是。”

“不行,这里是什么地方?西伯利亚!零下四五十度的天气,你的身体万一坚持不住怎么办?要是没有你的命令,整个工程都要出问题。”

“工程其实是你们运作的,我的作用就是激励士气。不身先士卒,怎么能让将士用命。”苏城很实在的道:“我这么年轻,要是身体坚持不住,那只能说咱们的后勤有问题。”

秦世维有点尴尬,道:“我的意思是,你的本事不在钻井上,去南2号井也不能做什么。”

苏城笑了,道:“你得承认,南2号井的条件确实不'、w、w、w、。、w、r、s、h、u、。、c、o、m、'好,但我只要去了,就发挥了作用。”

秦世维劝不动苏城,无奈转头,看到舒兰眼前一亮,忙道:“小舒,你来劝劝苏城。”

舒兰微微摇头,轻笑道:“我留在营地,他去钻井台,我们商量好的。”

秦世维没办法了,摇头道:“你知道钻井台是什么环境吗?钻井队员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苏城去也帮不上忙。”

“我也是做过采油工的。”苏城拦住秦世维,道:“我知道环境艰苦,就因为艰苦,我才得去。钻井工人常年累月的在井站工作,我去一趟有什么关系。”

“那不一样,西伯利亚的环境比咱们国内的井站还要糟糕……”

苏城笑着拍拍秦世维坚硬的肩膀,出去了。

门外,南2号井的1105钻井队已经整装待发。他们将优先得到物资供应,剩下三支钻井队要等两天左右,才会前往自己的井位。

钻井队的动静很大,吊车、重卡的声音,早就惊醒了同一个营区的李政夫和伊藤信重。

两人神色不明的看着中国人的队伍,体会着落后的滋味。

一会儿,李政夫小声道:“他们只是在赌而已,我们勘探的时间也许较长,但准确率会更高。”

伊藤信重知道他只是安慰之词,没有接话,而是一边注视着前方,一边听自己的中文翻译讲话。

没多久,就见苏城翻上了某辆重卡的副驾驶座,并和舒兰依依惜别。

再结合刚刚听到的几句话,伊藤信重哪能不知苏城要做什么,不禁道:“他还真下得了本钱。”

“没关系……”

“我们提前钻探。”伊藤信重打断他的话。

“在勘探图还没有彻底完成前?”

“先打一口预探井。如果见油,就沿十字剖面布井。”伊藤信重说的是一般勘探程序,除了预探井的位置不够严谨。

李政夫想了一会,然后看着苏城随着车队驶离开营地,不由答应道:“可以尝试。你准备怎么向上面说明?”

“这就是竞速勘探。”伊藤信重同样不喜欢这种赌博的形式,但他也没什么选择。

离开营地1公里,1105钻井队的重卡就开始在泥泞中挣扎了。

西伯利亚的冻土路,就是一条没有树的泥浆路。一米深乃至更深的泥浆,像是无数只手似的,抓着汽车的轮胎,车内颠簸的像是过山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

重卡时不时的会陷入坑中,这种时候,就是考验师父技巧的时候。

苏城眼望着前方,默默的感受着这片蛮荒之地。

……

第三百七十二章 钻井

新马集团将预探井放在了一个重磁力的坳陷处,并将装备最好的挪威勘探队给派了出来。

预探井属于投资风险较大的一种探井,多数情况下,打预探井是为了得到区域的地质构造。对小小的库瓦克油田来说,为此付出数百万美元是有点不值得的。

但在竞争的压力下,伊藤信重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假如竞速勘探失败,这将会是他的严重失误。

若果成功,才有机会掩盖过去。

伊藤信重义无反顾。竞速勘探进行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伊藤商社和新马集团分别用掉了2000多万美元,这还不计算各种隐性的投入。

对伊藤信重来说,只要失败,那就是惨败,会不会多一个严重失误,他并不在乎。

他在乎只是速度。

然而,挪威勘探队并没有按照伊藤信重的命令,按时出发。

眼看着都到了下午,挪威勘探队仍然在整理行装,伊藤信重终于忍不住了,派人出去询问,自己在办公室里对李政夫道:“中国勘探队说出发就出发,这些号称专业的勘探队竟然要用一天时间装箱。”

李政夫有所预料,没有吭声。

不多一阵,去询问的人回来了,报告道:“他们的队长说,道路太颠簸,许多仪器都要等直升飞机运输,另外,装备井架等重装备的卡车状态很不好,需要一两天的时间维修。”

“一两天?”伊藤信重对北欧人的悠闲实在是难以忍受。

询问的人小声的解释道:“他们的那几辆重卡,确实有点问题。苏联人对卡车早就不维护了,我们租赁来以后,也只做了简单的养护。一些零件早就去买了,结果半个月也没送来。要是半路抛锚,那就麻烦了。”

“大华的重卡怎么能用?他们租赁到的卡车更好?”

“中国人对苏联的卡车比较熟悉,而且……他们自己的车也挺破的,所以擅长维修,不一定要替换零件。挪威人坚持要换上完好的零件,检查无误再出发。劝说也不行。”

伊藤信重一阵无语。难道经常开破车也变成了一个利好消息?

他确实见过中国工人的自制零件,甚至还曾在中国见过自制的法兰盘,那时候觉得好笑,如今拿出来比较,中国工人明显比挪威工人可爱多了。

北欧人向来是废话多,破事多,干活少……要是平常年份,看在比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上,也没有关系。但在如今混乱的俄罗斯想购买前苏联装备的配件,难度确实大了一些。

他愤愤的骂了一句“巴嘎”,却不得不解决问题道:“让他们把需要的配件列一张清单,我让人到莫斯科想想办法。怎么不早点报告车辆问题?”

“可能要的量比较少,后勤部门首先考虑的是勘探部门的需求……”手下尽可能的解释了一句,同时道歉。

伊藤信重“哼”了一声。他命令提前一个星期钻井,的确有点出乎意料,但这不是后勤不作为的借口。他冷然道:“告诉后勤人员,我不想再听到这样的事,下次的责任人,就回国内养老去吧。”

他的手下满脸苦笑,不得不提醒道:“有一半的员工在申请调回国内。回国养老,可能不是惩罚了。”

伊藤信重愣了半天,最后气的说不出话来。

像是他们这样的日本大公司,都实行年功序列,轻易不会开除员工,就像是中国的国企和事业单位一样,坐冷板凳就是最大的惩罚。所不同的是,施行年功序列的公司员工,无论工作辛苦与否,薪水基本一样,30岁的人就拿30岁的工资,40岁的人就拿40岁的工资,互相之间相差无几。

在日本国内,这种平均主义还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北海道的工人不会因为自己和大阪的工人薪资相同而闹情绪。但在国外,西伯利亚和东京的差别就太大了。

在西伯利亚工作的再好,员工们也不会产生荣誉感。远离家人和朋友,更让他们的辛苦工作变的有些失去价值。

回国坐冷板凳,或者在西伯利亚得到重用,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时间拖延下来,宁愿坐冷板凳的人也就越多。

李政夫轻轻咳嗽一声,解除了伊藤信重的尴尬,低声道:“我去解决直升飞机的问题。争取在一天内找到零件。”

伊藤信重“嗯”了一声,让手下再去催促挪威勘探队。

外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