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我们是传奇 >

第142章

我们是传奇-第142章

小说: 我们是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就会白热化,即便像翁秘书那样的破相女人也是炙手可热,许多男人因无法找到配偶而郁闷,进而会自动组合在一起,与那些有家庭的人为敌。如果说仅是互相敌视还算可以忍受,一旦那些单身男子冒出同归于尽的想法的话,那么岛内可就乱了套。

有人曾经提出,如果女性数量远低于男性时,可是实行一妻多夫制,甚至是重建母系社会,一切都由女性说了算,女生也像男人那样妻妾成群。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实行起来肯定非常有难度,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无法实行。

首先,现在的幸存者都是深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现代人,他们都有“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思想,性欲又不是像食欲那样无法忍受,让几个男人共同拥有一个女人,每天晚上等着女人的临幸,对于绝大多数男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他们要么宁可独善其身,要么干脆就杀掉或者赶跑竞争对手,单独占有一个女人。

至于母系社会的重建,那更是空谈。母系社会是在四五万年曾经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当时人类的生产力及其底下,青壮年男子只能进行低效率的狩猎、捕鱼和防御野兽等任务,而妇女则担任采集食物、烧烤食品、缝制衣服,养育老幼等繁重而高效的任务,两者相比,妇女从事的采集比男子从事的狩猎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对维系氏族的生存和繁殖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妇女在氏族公社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遍受到重视。

而如今虽然是在灾难发生后的大环境,生产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但尽管这样仍要比四五万年前的母系社会的生产力强不知道有多少个数量级。的确,目前幸存者日常生活的物资以搜集和简单加工为主,属于自己的工业也是以制造豆腐之类的简单食品加工,这些活计虽然适合女生,但男生干得也不赖。更重要的是,在几年后灾难发生前的遗留食品全面过期后,农业种植将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活动,女性根本无法单独完成。同时,在男多女少的环境下,男性彼此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甚至有可能像草原上的狮子一样,男性要为争夺配偶而争得你死我活。不过这种规则实在是太难制定,竞争是不可能公平进行,这种冲突不仅不会将女性的地位提升,相反还可能会进一步宠物好,变成一种资源,一种生育工具。

此前也有人提出,可以试行类似泸沽湖那样的走婚方式,男性和女性不能永久结合,同居一段时间后必须分开,这样才能让大多数男人拥有女人。有人还提出,可以将女性变成一种奖品,通过对所有的男人考核,成绩优秀的才能获准挑选女人。这些想法虽然有些荒诞,但也不是不可行的,至少要比那一妻多夫制要强一些。

几天过去后,马野带来的那些幸存者已经全面展开了军事训练,纪律性明显提高。机场那边也是捷报频传,章武等人将整个机场宾馆整修一遍,大部分人员都搬进居住,生活秩序也基本恢复正常。钻井工作也取得进展,在机场宾馆附近成功地钻出一口井,供水恢复的正常。移动电站也建立起来了,伙食也开始恢复不限量供应,就是在口味上暂时还达不到部落的水平。

这天,李志刚专程过去看了看体育馆稻田的建设情况。在进体育馆之前,他还做好了遍地泥土、臭气熏天的思想准备,没想到进去一看,里面很是整洁,两位农业专家过来介绍说,个体育馆的游泳池有**和儿童两个泳池,两位农业专家已经领着助手们从附近的田地里挖来不少土壤,投放到儿童游泳池里面。经过几天的连续工作,游泳池里面已经填满的泥土。在往游泳池里面送泥土的过程中,他们是将翻斗车直接开到池边,地上溅落的少量泥土也被他们用消防车运来的水冲到池内,所以才保证了馆内的清洁。

两位专家介绍说,他们专程去了一次附近的郊县,从那里的农资商店里面搜集了育秧盘的等专用工具,亲自将0。5公斤的稻种放进育秧盘,小心翼翼地进行育秧。目前稻种已经开始发芽,证明稻种的确有活性。李志刚看了很是满意,建议两人编写一本室内种植技术指南,将整个试验过程都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其他地区效仿操作。

两位专家也反映了一些目前遇到的困难。一个是目前在温度控制方面,目前这个游泳池空调还没有启动,而稻种出苗最低温度需要在12℃,目前室内温度虽然刚刚达到,可将来天气将会慢慢转冷,而出苗后育秧的日平均温度要求在20℃左右,这样培育壮秧最有利。因此必须立即启动中央空调,以确保下一步的工作。

李志刚说这个好办,王强的复线建设已经完成,昨天已经回来了。这就让他领人过来进行空调启动工作,同时也将这次空调启动作为一次现场培训,教会更多的人学会如何使用中央空调。将来室内农业种植需要中央空调的次数将会很多,即便是在北方,也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变化后气候的恶化可能,必须采用空调进行温度矫正。

第二个困难就是通风问题,两位专家说稻田对通风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发育不良,李志刚说这也没有关系,可以调来一台发电车,再在室内装上几台工业风扇,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

两位专家面露喜色,说这两个问题解决后,他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育苗了。对于即将开展的稻田建设,两人很有信心,说等稻种移种到秧田后,他们就开始进行对**游泳池里面投放土壤,然后再注水完成稻田建设。

李志刚又问两位专家,现在的昆虫只有苍蝇一种,水稻授粉问题会不会遇到困难。两位专家笑道:“水稻是自花授粉,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未来的稻粒。”

李志刚自我解嘲道:“我仅是在电视上见过稻田的样子,从来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经常出现些常识性的错误,让你们见笑了。”

随即,他蹲在育秧田,也就是那个曾经的儿童泳池旁边,抓出一把泥土说:“现在发展农业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咱们的性命就是被攥在这些泥土里面。这泥土的芳香可真让人陶醉呀……”

旁边的那位专家一听,好像猛地想到什么事情似的,脸色刷的一下变了,他忙抓起一把泥土,拿在眼前仔细研究一会,然后有些沮丧地说:“完了!完了!咱们可能全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十三章 土壤死了

见那位农业专家突然脸色大变,李志刚忙问道:“出什么事情了?咱们忽视了什么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位专家是一位戴着黑边眼镜的胖子,他怔怔地看着手中的土壤,有些紧张地说:“我刚刚意识到,这些土壤已经死了!”

“土壤死了?!”这句话让李志刚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土壤还是有生命的?我怎么不知道呢?”

另一位专家身材略为消瘦一些,头发全都白了,但年轻看起来并不是很大。他也忙抓起泥土看了看,脸色同样难看起来。他对李志刚说:“咱们仅是发现动植物在伽玛射线的袭击下大规模死亡,却忽视了土壤同样也受到了伤害。”

李志刚仍旧不太明白,他问道:“土壤怎么会死?土壤死了的话,会影响稻田建设吗?”

那位戴黑边眼镜的农业专家并没有直接解释土壤为什么会死亡,而是针对第二个问题说道:“咱们稻田暂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咱们可以通过预埋通风管进行人工通风,也可以在土壤里面混入专业的改良剂,甚至还可以去找一些活体土壤来置换。但是咱们也不能都靠在室内种植的农作物生存呀,还得需要在南海岛等地的室外进行种植。可是那里的土壤肯定也死亡了,农作物的生长肯定会成为问题。”

那位白发农业专家也担忧地说道:“土壤死亡后,无论农作物也好,普通的野生植物也好,生长起来都会非常困难。不仅咱们的粮食和蔬菜种植会遇到非常大的麻烦,就连恢复植被也会受到严重阻碍。也就是说,即便咱们拥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子,也很难恢复灾难发生前的植物环境,何况这一假设根本不存在。更为可怕的是,依靠土壤自身的发展来恢复土壤的生命力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期间在风沙、阳光、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土壤板结的速度可能会大大加快,咱们地球就将彻底变成一个不毛之地!”

李志刚听得瞠目结舌:“啊!真的会这么严重!?”

黑边眼镜专家将手中的土壤慢慢地撒到田里,又抓起一把新的土壤递给李志刚,说道:“你看,这土壤非常松散,缺乏粘度,味道也非常淡,而正常的土壤有一定的粘度,味道也很重。你刚才说的泥土的芳香提醒了我,我才意识到土壤发生问题。”

白发专家对李志刚说道:“土壤是动植物生存及生长的自然体。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在这三类物质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相互依存度最高,对伽玛射线的敏感程度也最大。现在看来,这两方面的成分都已经被伽玛射线彻底破坏,无法逆转了!”

黑边眼镜专家也说道:“你用肉眼是看不到土壤里面的微生物,它们可能是生存于黑暗土壤王国中数量最大的居民了。这些微生物的质量虽不到土壤有机物的1%,但其数量却是巨大的。1克的土壤中就有几百万个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细菌,还生存着数量可观的藻类、原生虫、放线菌及真菌等。”

听到这些话语,体育馆内在一旁忙乎着修建稻田的几位助手也停下手中的工作,悄悄走了过来,在一旁静静地听着。那位黑边眼镜专家继续讲道:

“大家都知道,细菌、真菌和藻类是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无机质。土壤中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促成多种多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铁、锰和硫这样一些矿物质发生转移,并变成植物可吸收的状态。灾难发生后,伽玛射线将地表进行了一次‘消毒’,现在土壤中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碳、氮等化学元素就无法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进行循环运动。”

“微生物在土壤里生活,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并形成碳酸,促进了岩石的分解。这才让土壤的总量在逐渐扩大。另外,微小的螨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的数量也很惊人。尽管它们很小,却能除掉枯枝烂叶,并可促使森林地面碎屑慢慢转化为土壤。例如,有几种螨类能够在掉下的树叶里生活,隐蔽在那儿,并消化掉树叶内部组织。当螨虫完成它们的演化阶段,树叶就只留下一个空外壳了,土壤也就获得的新的补充。”

见李志刚等人听得惊奇,那位黑边眼镜专家接着讲道:“你可能见过但没有留心,在土壤中还有许多较大的生物,它们与地面上的生物一样过着杂居生活。它们既分担着各自不同的工作,有时又在同一的工作中互相竞争,有的还互相厮杀,形成了奇异的地下世界。”

李志刚若有所思地说:“我知道了,土壤里面有蚯蚓,还有一些其他的昆虫。对了,土壤里面还有老鼠。”

那位黑边眼镜专家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很对,除了蚯蚓、老鼠以外,还有蜘蛛、蜈蚣和昆虫幼蛹等。土壤里这些居民活动的结果,使土壤中充满了空气,并促进了水分在整个植物生长层的流动。这里面蚯蚓是土壤里的重要居民,它把尚未腐化的植物残体连同土壤一起吃进去,而排出的是掺混了有机物的肥土,排泄物中的钙质等被浓缩后,对酸性土壤具有改良作用。有机体通过蚯蚓的消化管道被分解,土壤借助其排泄物变得更加肥沃。另外,因为蚯蚓在食用土壤和腐殖质的同时还在土壤中活动,所以土壤的孔隙有所增加,从而使土壤排水和空气流通良好。据统计,由蚯蚓所翻松的土量,每1000平方米每年可达38~55吨。土壤是由一个生命之网所组成的综合体,在这儿,生物依赖于土壤,反过来,只有当这个生命综合体繁荣兴旺时,土壤才能成为地球上一个生机勃勃的部分。”

那位白发专家对李志刚说:“这样跟你说吧,如果用极端一些的说法来形容的话,目前地球上的土壤已经严重退化,和月球上的土壤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没有生命的。”

“土壤死了!这是咱们事先没有考虑到的事情!”那位眼镜专家忧心忡忡地说。

“啊!怎么会这样?”那几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