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自序:亚洲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对我来说,是青春时代的书。那是三十年前的作品,不是那个时候的我是绝对写不出来的。隔了三十年再回头重读这部书,想重写的地方实在非常的多,可是如果一改,那么当时亮眼的部分,必定同时也会消失。再三考虑的结果,决定还是保留原貌。 十九世纪下半叶,是中国知识分子怀着危机意识的时代。他们集合组织了“宣南诗社”,其中除了林则徐,还有龚自珍、魏源等成员。这些人所散发出来的热情,对我而言十分具有魅力。 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给予日本幕府时代末期有识之士深切的影响力,其资料便是由被贬谪新疆途中的林则徐手中亲自取得的。由此可见,“鸦片战争”不只对中国影响甚巨,对日本也是一样。...
隆裕:南北对峙中的帝国女人(1)这是一位“处世无奇但率真”的帝国女人。她敢于冒着骂名、冒着屈辱地宣告亡国,以此了断了南北对峙。这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勇气,还是一种深怀母性之光的宽容。 1912年的焦点人物 1912年,是中国改朝换代,实行总统制的新纪年。 这一年年初,是历史上处于最为尴尬的年月:既是民国(元年),又是清朝(宣统三年)。 谁来打破这“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尴尬年月? 隆裕。 隆裕是当时的焦点人物。一个举国瞩望的人物。 隆裕太后(1868-1914),清末民初,光绪帝后。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清芬,小名喜子、喜哥,桂祥的长女,慈禧太后侄女。1889年(德宗光绪十五年)慈禧强制立为光绪帝皇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随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一同逃往西安。1902年初回北京。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立醇亲王载沣的3岁幼儿溥仪为皇帝,改年号为“宣统”,尊隆裕为...
《德龄公主》打造历史童话 披清宫秘笈 《德龄公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定价:23元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1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2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2) 第3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3) 第4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4) 金秋时节,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徐小斌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林斤澜、陈建功、高洪波、雷达、胡平、李青、何西来、陈峻涛、季红真、王必胜、贺绍俊、朱晖、陈晓明、张颐武、李敬泽、白烨、陈福民、李洁非、牛玉秋、冯敏、解玺璋、秦岚等老中青三代评论家云集,对徐小斌的新书《德龄公主》及二十多年来的创作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会议一致认为:徐小斌是当代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创作特立独行于一切文###流之外,二十五年来,她坚守她的文学品格与艺术操守,为当代文学作出了自己...
导言:中东的命门每当说起中东,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大多都是战乱与流血的画面。的确,中东问题长期以来错综复杂,当地局势多变且动荡不安。连一向看惯国际风云变幻的政治家,也无奈地挪揄中东地区是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谁都难以预料中东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历来,中东就是个聚焦全世界目光的热点地区,是不少野心帝国要征服统驭,为自己所用的战略要地。 既然是战略要地,自然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东用“必争”一词,就知其具备“必争”的要素。该地区被世人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海陆空三线地理便利的优势突出。其战略地位缘于其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三洲,占据包括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海在内的五海,处于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枢纽位置。...
第一章 威名伴随着雄壮嘹亮的歌声,凯旋的队伍缓缓向‘雪之国’的首都‘冰城’开近。记载着历史痕迹的石板街道被清洗的一尘不染,全城的百姓在今日几乎是全部出动,夹道欢迎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冰之战神‘东方无敌’,如同他的名字一般他在战场之上一向都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为‘雪之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 ‘东方无敌’的威名如松、如柏、如峰、如峦,荡满四海青天! ‘雪之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其势如涛、如澜、如沧、如钟,鸣响八方来廖廊! 欢乐的乐曲越奏越响,雷鸣般的鞭炮声是越放越热烈,人们手中挥舞着无敌铁军的旗帜,狂热的呼喊着“战神无敌……战神无敌……”惊天动地的欢呼声,直达云霄,拨开云雾,越过层层亭台楼阁,穿透了厚重的宫门,直抵巍巍宫殿之上王的耳朵。...
内容简介(1)《帝国的回忆》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蜕变,人民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书评:一面来自美国的镜子 无庸讳言,美国《纽约时报》对于中国的报道是不算多的,无论在晚清或在整个十世纪都是如此,美国的关心重点始终在欧洲。而且比起西方其他报纸来,《纽约时报》在晚清时期的中国纪事也是相对较少的,因为其时欧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据《帝国的回忆》一书的编者所言,从...
绝###人(1)绝色魔女 作者 路人 上部 01、她从南京逃难一个月,终于来到梦想的地方 撕杀声渐渐远去了,地上的断臂残肢被马蹄践踏得一片模糊。藏在草堆里的江南女子橙子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里莫名地空落。她一路从秦淮河畔逃来,这一幕她看得太多了,撕杀、砍头、放火、抢掠,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上演着这种弱肉强食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与橙子曾经生活过的秦淮河畔相去甚远。1640年前后的秦淮河畔,粉柳依依,楼台隐隐,湿润的空气中飘荡着酒香和乐声。世界在这里变得有些奇怪,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浪漫气息笼罩了这处江南的名胜繁华之地。薛涛、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兰、卞玉京,当然还有橙子,这些香气氤氲的名字与礼高乐坏、奢侈糜烂的明末时代一样让人印象深刻。她们都是出类拔萃之辈,虽然身陷风尘,但是她们活得比普通人更有尊严。她们经常与江南士林中的精英人物举行聚会,或饮酒赋诗,或寻幽探胜,或品...
引子小传2003年4月开始热播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使袁世凯与慈禧共同成为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明星。观众有些自惭形秽——只是知道“窃国大盗”这个头衔;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电视剧中的袁世凯,便是真实的袁世凯吗?那么,真实的袁世凯、原来的袁世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中华民国大总统。出身官宦家庭,自幼过继叔父袁保庆。早年科举不第,弃文投军,任袁保庆盟兄弟、淮军将领吴长庆“庆军”营务处会办。光绪八年至二十年(1882年—1894年),长驻朝鲜。甲午战后,李鸿章、荣禄荐赴天津小站以西法督练“新式陆军”,形成日后北洋军阀班底。“戊戌变法”时先参与、后出卖维新派。义和团时期,署理山东巡抚,率新军坚决镇压义和团并参加“东南互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以后,继李鸿章任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练兵处会办,在保定编...
2、恶人告状朱老五慌忙挫身后仰,让过凌厉的一击,躲在后面的黑狗飞却猝不及防,肩胛骨上挨个正着,一个狗吃屎栽倒在地,忍不住惨叫了一声。如山向前一步,又跳到大路上,冲出了合围,背靠玉米地拉开架势,第一个回合就打倒一个,他觉得轻松一些。 大黄狗一边乱吠,一边和黑蝎子周旋。黑蝎子一棍打去,它就迅速跑开,黑蝎子才转身要来攻主人,它又从背后扑来,使黑蝎子无法分身,这可帮了主人的大忙,减少了一个进攻的敌人。 五闫王伸手拉起黑狗飞,见他右臂下垂,已不能使刀,吃了一惊,心往下一沉,但贼心不死,朝花皮蛇一挥手,说声:“一起上!”就举刀向孟如山扑来。如山正想着第二回合怎样主动进攻,化解险境,五闫王已举刀狠狠劈来。他急忙用扁担一架,刀锋砍着扁担,深深地凿了进去,双方都抽不回自己的武器,就牵拉推搡起来。花皮蛇趁机一棍,向如山头顶劈下。如山听见风声,头一偏,右肩挨了一下,浑身一震,疼得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