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发表,比较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想把文字变成铅字,换些钞票。小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时期,自己的理想就是长大以后能够卖文为生。 理想化为现实,或者梦想成真,其实是个很煞风景的事情,尤其是像我这种不那么有品味的梦想。你会发现原来你的梦想居然是这样一种具体的劳作:在媒体的催促下,隔几天就要交作业,生命不息,作业不已。于是突然悟到,为什么佛家要用“业”这个概念,来概括说明人觉悟前的行为意识,真是生命有涯,苦海无边,作业难休。...
《香水的历史 》******************香水:往事只堪回味 香水迷惑人类的历史,在欧洲也只不过近100年的时间,但香水却以它的独特魅力见证着年代的起落兴衰,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再次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 声音刻在唱片上,无数个同心圆旋转起来,过往的时光就逆着轨道扑面而来,无处可逃;表情留在相册里,展开来是旧日的时光,笑容在记忆的风里展现,阳光下淡然的笑靥,也有着不经意的动人。气味呢?消散在白日里,随着露珠身形无踪;飘荡在夜风中,衣襟游移间了然无痕。所以,有了香水,就有了令人蚀骨的浪漫和悯恤万物的慈悲。密封在瓶中的香味,藏着曾经的夏花绚烂,青草空翠;年华的金粉金沙,自风尘里头,从容泻下;咽咽的细语,道尽余味袅袅的风流和郁结在岁月里的忧伤怅然。兀自前行,远离人群的是另类;喧嚣一时,终又散逸的是浮华;真正的时尚则不是。...
作者:木人儿第一节 引子1939年,春末夏初,日军向我根据地扫荡,八路军某团一营二连奉命对日寇进行狙击,掩护大部队撤退。经过一番苦战,二连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完成任务,准备转移。正在这时,一发炮弹在战士李铁身边爆炸,李铁翻身倒地,鲜血从口中流了出来,同志们马上过来架起他撤退,撤退途中,李铁腿部又中了一发流弹,幸好没有射中骨头,只是穿了两个眼。正在这时,日寇追了上来,架着他的两名同志先后被日寇击中要害牺牲了,而他也被扔在地上,昏迷不醒。又一发炮弹在他旁边爆炸,气浪把他的身体推向山下,他一路翻滚,摔到了山半腰灌木丛中,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头部在翻滚过程中,碰到了一块大石头,正在这一瞬间,他的头部闪过了一下光芒,接着又恢复了原样。...
《穿越三国之黄梁三国》作者:天柱墨客正文第一回 夺舍转世话说胶东一位学子,暑期进山游玩。偶然捡到一块黄色玉石,晶莹剔透,古意盎然,杂色为白,间有绿纹为流云状,顶端有一小孔,令人爱不释手。学子夜宿寺庙,寻红线将小石系于胸前,日夜不除。一日,学子听长老讲禅,取石于手把玩,为长老所见。长老询问此石来历,学子如实相告。长老索观良久,曰:“此似佛经中所言‘黄梁石’,有缘者方能相遇。”学子甚为好奇,问其中缘由,长老曰:“唐朝有一书生,家道丰裕,结伴游西湖。一日到一座寺庙,知客僧见书生出手阔绰,想让他为寺庙捐些香火,对他恭敬有礼,恭维其有二十年太平宰相之命。相伴友人多受他恩惠,亦附言几句。书生听后,不觉心花怒放,洋洋得意,俨然以未来宰相自居。此时,室内有一老僧,衣着破旧而面慈白须,从怀中摸出一块玉石,让书生午休时握此石而眠。书生听其言,握石午休。梦见自己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出世到...
《醒来》 自序历史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给我们一种生命的共鸣。 ——萨帕瓦利拉达克里希南 几个命题让我如此着迷,却束手无策。历史的动力是什么,在不同的时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的力到底来自于何方;历史背景将在多大程度上塑造对应的那一代人;中国的国家性格到底什么;哪些因素塑造了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社会是以何种方式组织一起,又是如何运转的…… 这些没有结果的思考,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我某种历史意识,燃烧起我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刻好奇心。 不无好笑的是,我对于中国的主要理解,主要来自于海外那一小群汉学家。史景迁与李文森是我最喜欢的两位,他们毫无东方学者的傲慢与狭隘。前者“像天使一样写作”,同样是在描绘二十世纪的中国,他所呈现的不是破败与愤怒,而是一代代中国人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韧性与想象力;而后者则从不把中国当成一个特殊国家,他相信中国的经验也同样是整个世界经验的一部分,...
《我是人间惆怅客》正文 第一章 谁家玉笛韵偏幽康熙八年乙酉,岁末。虽说离秀女遴选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可是京城内外,凡是家中在旗的,有适龄闺阁之女的,无论是上三旗的王公贵胄还是独门小户,都已然为了这事忙活得热火朝天。我们府上隶属正黄旗,老爷纳兰明珠当着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堂堂的朝廷从一品大员。平日里揣着银子登门来巴结他的人就多得数不过来,这段日子以来府上更是门庭若市,有好些个还领着自家的姑娘一块儿来串门子。我先开始还有些闹不明白,就只觉得每日偷跑着去瞧那些姑娘们长什么模样是一件挺好玩的事儿,别的也没怎么多想。不过时日久了,听得多也就渐渐明白了些,原来宫里选秀的事儿向来归内务府管,这些人八成都是给自己家里的格格来通门路的。再一来,我们府上的大格格这回也在应选之列,如此朱门,即便是当不上贵妃娘娘,贵人常在什么的应该不在话下,不管怎么说,能事先溜须拍...
¤╭⌒╮ ╭⌒╮欢迎光临╱◥██◣ ╭╭ ⌒︱田︱田田| ╰--╬╬╬╬╬╬╬╬╬╬╬╬╬╬╬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作者:刘仰东刘仰东,祖籍辽宁,生于呼和浩特,在北京长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人民政协报高级编辑。著有《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等。自 序民国史很短,只有三十八年。民国的历史虽短,却很热闹,出过不少大事。事情是人干的,因而民国时期也出了不少人物。但再大的人物,干再大的事的人物,也得过小日子,正如丘吉尔所言: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大人物”过小日子,有时候就像大手笔写小文章,他们留下的故事,往往能让人一唱三叹、回味无穷。其实人物不论大小,比起当众亮相,他们不戴面具的私生活显然更容易引起常人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