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马立克 翻译:赵本 吉迪恩探案优选 现代合转破案的典范◇[一 骑自行车的人]◇[二 系列纵火案]◇[三 奇怪的房客]◇[四 镇静的告警者]◇[五 烧更多的房屋]◇[六 火红星期三]◇[七 夜空下的炼狱]◇[八 想在他的前面]◇[九 疯子干的傻事]一 骑自行车的人 伦敦睡着了。 一辆轿车沿着灰色的、空无行人的街道到处疾驰,一弯新月的昏暗光芒穿过薄雾驱散了夜色。轿车微弱的前灯灯光把夜色冲破了,主要街道都被高处的灯光照耀得金光锃亮。鲜艳夺目的霓虹光彩与辉煌的灯火媲美,映红了西边皮卡迪利广场上暗淡的天空。但东区却只有少数灯光,那里沉寂。阴暗、凄凉,只有靠近码头处,白炽的光辉在告诉人们:货船为赶早潮还在工作。...
第三部 第三部 第一卷古代敌人第1话吞蛇碑 ( 本章字数:3733 更新时间:2009-10-28 10:20:28) 司马灰认为考古队在地底发现的巨大青铜器,藏与地下数千年,并未因氧化而生出铜蚀,可能是在铜中混入了陨石里的金属成分,而观其形制,正是古人造于涂山的“禹王鼎”,因为鼎身上铸有“山海之图”,那些神秘的图形与符号,涉及了远古时代的地理、地貌、湖泊、沼泽、沙漠、湿地,以及海外山川巨变,矿物分布、植物分布,飞禽走兽的迁徙与灭绝、变异与演化等诸多信息。 其中有一尊巨鼎,遍铸地下魑魅魍魉之形,以时间和地层深度为序,依此记载着四极以下地形地貌,乃至各种矿藏和古怪生物,最底层则是一个无底深渊般的黑洞,里面还有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半隐半现,不知究竟为何物,这个黑洞的位置与特征,都与考古队想要寻找的“神庙”十分相似。...
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某一年的初春,时值人们沿未脱去冬装的三月初,社会上出现了有关一位戴黄金面具的怪人的传说。最初只是街谈巷议,随着时候的推移,这种风情愈演愈烈。最后,连后,连各大报纸的社会版也不惜笔墨连篇累牍地报道此事。传说不胫而走,很快变成许多不尽相同的奇变怪议,但其中所蕴含的不同凡响的怪异和荒诞,却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对这一新时代的幽灵,东京市民们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第一章 恐吓 葛里莫教授的谋杀案,以及其后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生在卡格里史卓街街上的犯罪,众多惊讶的词组都无法描述。费尔博士的朋友中喜欢不可能事件的人也无法在博士的案子中找到任何比此更令人不可理解或者恐怖的谜。两桩谋杀发生了,凶手不是隐身,而是从空气里消失了。按照证人的说法,这个人杀死了他第一个被害人,立刻不见了。也是根据证人的说法,他在一条空街中央杀死了第二个受害人,两边都有看守;连个影子也不见,在雪上也没有脚印。因此,必须声明在葛里莫教授家的史都·米尔斯先生没有说谎,也没有遗漏或增加什么东西,而是告诉了整个事实——他所见的任何事。也必须声明,卡格里史卓街街三个独立的证人(米尔斯、斯库特 、布莱克温以及巡官温特斯)说的也完全事实。...
序章 初临北斗 挂在天上的月亮这时已经移动到了偏向西边的夜空中,从火车站中走出来的我仰天打了个长长的呵欠:“真困,这舟车劳顿的,混生活可真不容易啊。” 回头打量了一下身后的火车站,“北斗市火车站”的几个描金大字在夜灯的光照下,还显的有几分气势。更难得的是,这个火车站的卫生状况看来很是不错,好歹我在南方也混了几年,城市也去过不少,论起火车站的干净整洁,这里可以称第一了。也许,这个有着高科技之都称号的南国明珠,并不像我想像中是个鸟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不过我到是天生的劳碌命,来到南方工作三年,已经做了几次开荒牛,每次公司成立新的分公司、营业部,我都是当仁不让的开路先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科技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领头羊。这次总公司看中了北斗市这个以高科技著称的城市,横下心来要在这里开创一番基业,我这种公司里的小卒子,只有随波逐流任劳任怨的份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伯特伦旅馆之谜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第01章第02章第03章第04章第05章第06章第07章第08章第0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0章第21章第22章第23章第24章第25章第26章第第一章 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 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日】穗积隆信 张琳/译 《啄木鸟》 1984年第1期搜集整理:棒槌义工★棒槌学堂 荣誉出品★【bcxt.uueasy】 编者按日本的青少年堕落和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夫妇挽救失足女儿的过程,发表之后,曾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应,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作者穗积隆信,是日本广大观众熟悉的演员。本文原载《世界图书》,本刊转载时有所增改。 樱田门之秋 一九八一年十月七日,日比谷公园里树木的叶子已经泛黄,皇宫四周的护城河畔笼罩在一片秋色之中。 我和妻子来到警视厅门前,面对着这座修葺一新的威严的现代化建筑,竟没有勇气跨进它的大门。我并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为拍摄外景,我曾多次出入这座建筑,每次都是昂首挺胸、大踏步地走进走出,从未留意过它的外表。然而,此时此刻,这座威严的建筑却使我感到胆怯。当我的视线同笔直地站在大门两旁的门卫相遇时,我急忙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