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醉看花前妙舞,闲听座上新歈。繁华冷落尽消除,片晌顿成今古。 一段幽魂渺渺,两行红泪疏疏。贞夫烈女世间无,总为情多难负。【满庭芳】王女娇娘,厚卿申子,天生才貌无双。心期密订,彼此系衷肠。笑把梨花掷处,拥炉语,生死情长。姻缘好,分烬断袖,风月两相将。 为求亲间阻,天愁地恨,无计成双。更飞红暗妒,屡致参商。帅子豪华慕色,挟家势、强结鸾凰。男和女,情同铁石,并冢配鸳鸯。烈娇娘心择多情种,俏飞红妒阻真欢宠。豪公子强入燕莺群,义申郎情合鸳鸯冢。 孟称舜自题云:“天下义夫节妇,所为至死而不悔者,岂以是为理所当然而为之耶?笃于其性,发于其情,无意于世之称之,并有不知非笑之为非笑者而然焉。”又云“性情所种,莫深于男女,而女子之情则更无藉诗书理义之文以讽谕之,而不自知其所至,故所至者若此也。”借男女恋爱的深情来表现对诗书理义之文的不满,是全剧宗旨,跟汤显祖...
双方议和西班牙放弃古巴岛 软硬兼施美国佬吞并菲律宾(1)话说麦金利总统接到谢夫特要求撤退的电报后,大惊失色,汗如雨下。堂堂一个美国,同西班牙这样日薄西山、江河日下的对手打仗,偶遇小挫便打退堂鼓,岂不让欧洲列强们笑掉了大牙?于是,他赶紧给谢夫特拍发复电,好言相劝,力图使这位将军坚定信心,稳住阵脚,并答应速派援军赶赴古巴。 桑普森海军少将接到谢夫特的告急电,更是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因为电文上写着:“昨天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伤亡惨重……我迫切要求你立即采取行动,向海湾发起强攻,以减轻我们的损失……”桑普森想起同刚愎自用的谢夫特上次不愉快的争吵,心里不由得生出几丝幸灾乐祸的感觉,他傲慢地骂道:“本来陆军来古巴就是为了支援海军,这下可好,反而要海军去营救陆军,真是岂有此理!”...
() 帝国历237年8月15rì,炎月帝国,江川市。 这天的江川市民和往常一样,开店的依旧八点营业,上班的还是拿着面包挤着拥挤的交通。大街小巷车辆来来往往,高楼大厦拥挤的混泥土森林里全都是为生存奔波的身影…… 然而在这看似循规蹈矩的表象下,谁都没有想到一场空前的灾难将会降临这里,降临这个拥挤忙碌而又充满生机的城市,令人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喂妈,我已经到江川了,今天下午三点半的火车估计到明天上午十点就到了,等我明天到了再给你打电话吧。” 坐在出租车里的陈文超关掉了手机,他是一名大学生暑假回东罗看父母的。转眼间暑假结束,他便要再次踏上返校的征程了。由于车票紧张,陈文超只在江川市抢到了一张硬座,这不直到今天早上他才从东罗打车到了江川,而下午三点半就又要坐火车去几千里外的学校了。...
自序(1) 时间真是奇妙,有时很快,有时很慢,尽在人心间。前辈常会感慨新时代的健忘。唐德刚1970年访台时,蒙林语堂盛情召宴,至大酒店时问总招待:“林语堂先生请客的桌子在哪里?”对方大声反问:“林语堂是哪家公司的?!”沈君山1999年住院时,杨振宁前往探病,被门房小姐挡了驾,一番周折后才能进去。杨振宁坦然告诉沈君山,以前他和某歌星同机,下机后歌星前呼后拥坐加长轿车而去,他的场面虽然冷清些,也有加长轿车来接,同机旅客乃耳语相问:“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历史还算公正,时至今日,林语堂开的文化公司还没有倒闭,而杨振宁新唱的忘年情歌也家喻户晓。正是抱着对历史长河淘尽风流人物的信心,我才敢坦然前行,为前辈们留下回忆。...
1进入流氓世界! 我叫金明德,租住在韩国首尔城北郊区。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一家报社当娱乐记者。几年来的生活劳累而无聊,无非是拍拍照片,写几篇大家早就知道的新闻,或是三流明星的四等采访。 总之现在的状况是:薪水不高不低。看不到有什么高升机会,也不会去要饭。到了周六周日会和女友阿记去吃吃饭看看电影什么的。当然,有时也会和其它女人约会(但很有分寸)。这是在2006年的现代大都市,所以没必要大惊小怪。有时父母会打电话过来,问些千年不变的话题:身体怎样工作怎样,什么时候结婚或是饮食起居要注意等等…… 大体讲我还算是一个乐观的韩国青年。我所担心和忧虑的事情也远远比其它人少得多:以现在的经济状况,恐怕只能在城市铁路的尽头买一套普通公寓了,那上下班可真够远;如果哪天我得了重病,是借钱保命还是不要拖累家人跳楼自尽;如果阿记离开我那再找一个合适的会不会很难;我这辈子就是一个底层...
历史上第一位当众羞辱天皇的日本女性天皇在大和民族里面历来被崇拜为至尊至上的神,日本人称天皇是太阳神之子。历代天皇无论政权丧失到何种地步,天皇作为大河民族的人间之神地位都没有动摇。日本的每一代统治者(天下人),无论是太政大臣、关白、征夷大将军还是近代以来的内阁总理大臣,形式上都要接受天皇的任命,因为他们都想方设法掩饰天皇及其家族的丑闻,努力维持天皇的神圣地位。维持天皇的神圣地位就等于给自己统治的合法性镀上一层金。但历史终归是历史,总有些“不知死活”的史学家会把天皇家族某些不光彩的事情揭露出来。我们不妨把时间调到日本的镰仓末期,来看看一位《太平记》里称为明君、有日本中兴“圣主”之称的后醍醐天皇的一件逸事。...
内容简介1906年,清廷大势已去之时,她出生在肃亲王府里,排行十四,取名爱新觉罗·显叇。1912年清亡,她被送给日人川岛浪速做养女,养父为她起字“东珍”。1912年以后,她有了一个为人熟知的日本名字——川岛芳子。 从皇家名号到日本名字,她名不副实:显叇,她光显不了清朝已经倾倒的门楣;东珍,日本未将他当做东洋珍客来对待;川岛芳子,被人熟知为人猜疑的日本名字背后,却是一个中国人。 早非日本人,却替日人做了许多日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在“皇姑屯事件”中攻克关键难题,成功炸死张作霖;在上海兴风作浪,最终扇起“一·二八事变”;成功将婉容偷运到大连,协助伪满洲国建立。……她被日本军部称为“可抵一个精锐的装甲师团”。她迷失于赞美之中,成为日人屠杀中国人的一把军刀,日本“战争机器”的最佳润滑油……...